(共29张PPT)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习目标: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外交体现出什么特征?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当天,就向全世界郑重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外交方针和策略?
1、背景
国内:新中国是在半殖半封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系;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外交》
思考:影响建国之初中国外交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
从《共同纲领》的表述中我们能看出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VS
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必须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的长期、尖锐、激烈的侵略威胁。美国先后在中国台湾、朝鲜、越南布置了三条针对中国的战线,并采用种种手段威胁、遏止新中国,企图给新中国的生存造成重重困难。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国际;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斗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包围、孤立政策,苏联支持援助新中国
外交政策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或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正如周恩来所说:“这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1949-2009 》
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意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况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和条约;
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地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首先,这是从美苏主导的冷战对峙格局出发做出的一种战略选择。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已经展开激烈对抗,这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最重要的国际条件。
——王逸舟、谭秀英《中国外交六十年 1949-2009》
“一边倒”
内容:倒向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意义: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关系的基本格局
是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
标志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材料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
(1) 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
(2) 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国家反共反华的局势。
(3)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4)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
外交成就:
①同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
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④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愿望;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⑤1956年,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包容性: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
开放性:五项原则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进展
三大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特点 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影响 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地位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意义:
(1)结束旧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外交,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交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各项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反美反苏(1961-1971)
材料四:6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继续遏制,中苏关系恶化,而大批亚非拉国家独立。由此,毛泽东提出联合亚非拉国家进行反帝、反霸斗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也是这一时期外交的突破口。
——王仕英
想一想,六十年代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会给外交带来什么影响?
背景:①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②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敌视中国(越南战争)
③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方针:“两只拳头出击”(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成就:①出现与亚非拉独立国家建交高潮。 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③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交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各项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联美反苏(20世纪七十年代)
这一时期外交策略有何变化?
材料:70年代苏攻美守,苏联加大扩张,全面威胁中国。毛泽东提出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对外战略,即从中国、日本、欧洲、美国结成一条线,加上周围一大片国家,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王仕英
背景:①美苏争霸,美国进行战略调整;
②文革时期,中苏关系继续恶化;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影响力增强。
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一大片”指团结“一条线”周边“一大片”的所有国家。)
成就:
①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 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1976年,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外交50年》
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4)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意义:
(1)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2)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中国实力增强、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失败;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日本的竞争;经济发展趋缓;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苏关系恶化;改善国际环境;解决台湾问题。
美国
中国
苏联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根因:世界局势变化,中美双方共同的要求
原因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认识?
新时期外交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指出:“我们的外交政策,就本国来说,是寻找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从此,中国外交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王仕英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文选》
外交政策:
外交目标:
独立自主,不结盟、全方位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改革开放后——外交新发展
1、背景: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
②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与缓和并存。
2、外交策略:
独立自主,不结盟、全方位
外交成就
(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①解决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②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 10+1 ”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
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
(3)积极致力于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①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中非合作论坛、《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②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
③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巩固周边关系 ①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建立伙伴关系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
上海合作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二十国集团
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中国,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成立于1999年,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
成立于2001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金砖国家
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
①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
③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发达国家
邻近国家
非洲国家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贡献中国方案
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关于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改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 峰会上
张高丽签署《巴黎协定》
左图:邓小平夫妇访问美国。
上图: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会面。
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思考: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原因?
(1)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日益扩大,建交国家数量日益增加。
(2)原因:
①政治、经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和主要矛盾,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③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
(1)国家利益——根本因素
(2)国际格局的变化——重要因素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
◆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思考: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从对抗僵持到建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中国实施外交封锁。从1971年的“乒乓外交”到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战略合作
1979-1989 年,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中美关系大大发展,表现为中美经贸交流、美对中技术转让等。1979年1月底,邓小平访美把两国刚刚建立的外交关系提到了新高度。
3.调整适应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进入动荡期,经历了一段波折,恢复中有所发展。2000年,美国通过了与中国建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立法,这是中美关系当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发展。
4.深化合作
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的建设性合作关系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中美关系的共识从狭隘走到全面,中美关系越来越全球化。
信息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取得了很大成就,促进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信息二:新中国的外交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新中国成立前30年,追求和平共处;70年代末以后,追求和平发展。
信息三: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把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略和外来干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并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了它新的内容。
信息四:新中国的外交发展体现了国家在处理国家关系上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成熟,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
信息五:国家制定或调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另外国内外形势、国家性质和国家实力也对外交有重要影响。
深化理解
(1)国家利益——根本因素
(2)国际格局的变化——重要因素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
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建国初——开创新兴外交
2、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
3、70年代——外交打开新局面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背景
2、外交策略
3、外交成就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
2、外交指导思想
3、外交成就
4、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