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海军建设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三幅图片说明我国海军( )
A. 成为发展最快的军种 B. 维护了世界的和平C. 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D. 保障了现代化建设
2.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右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风快递”的矫健身姿,负责投递它的“快递员”是( )
A. 陆军 B. 海军C. 空军 D. 火箭军
3. 中共二十大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下列措施中与这一要求不符的是( )
A. 扩大人民军队规模,增加人民军队数量B. 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C. 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D.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4. 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指出,双方要相互尊重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要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这说明中国坚持( )
A. “一国两制”的方针 B. 四项基本原则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精神……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这段材料评论的是( )
A. 万隆会议 B. 上海合作组织会议C. 日内瓦会议 D.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6. 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A.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 体育外交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这些活动( )
A. 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 B. 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 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8. 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
时间 大事
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A.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 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
C.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9. 1967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新闻,被视为当天最重要的报道。如图中的新闻能够登上头版头条,主要是因为该事件( )
A. 标志着我国核武器已经领先美国B. 增强了我国战略核威慑
C. 开启了我国的航天之旅D. 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10.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的研究成果拯救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他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评价的是( )
A. 屠呦呦与青蒿素 B. 袁隆平与“东方魔稻”C. 莫言与诺贝尔奖 D. 杨利伟与“神舟五号”
11. “以前,健身的方式就是跑步、游泳。近年来,骑车、瑜伽、健身操等慢慢流行起来,后来又有了智能化的运动腕表等精良的健身设备。健身热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健身内容、方式更是多元化。”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 B.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C. 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D. 养生和健身知识的日益普及
12.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图反映的是( )
A. 衣着服饰的变化 B. 住房面积的扩大C. 出行方式的改变 D. 通信事业的发展
(图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 【国防新局】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的新格局。
14. 【方针指引】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会议上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 方针,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5. 【全面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的外交布局。
16. 【科技强国】新中国成立后, 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7. 【工程奇迹】2018年10月23日, 正式开通。其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10分,共10分。
18. (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曾在美国留学,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5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至少用两个词来概括这些科学家身上值得你学习的优秀精神品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些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有哪些。这印证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分)
(3)由以上材料及问题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1分,第20小题10分,共21分。
19. (11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这个多边国际舞台上,牢牢地把握和平外交的话语权,充分展现了和平外交的姿态。……由此,新中国向国际社会尤其是亚非国家充分展现了敢于承担国际责任和发挥大国作用的国家形象。——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隆会议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例史实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的具体表现。(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外交发展的认识。(2分)
20. (1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970年 中国用第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送入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并发射人造
卫星的空间大国
1999年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穿越大气层,不远万里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国
红,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 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
的面纱
2020年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
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2年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在
中国空间站顺利完成了首次“太空会师”
材料二 卫星通信广播累计为国内农村及边远地区的1.4亿多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等灾害救援中提供高效应急通信服务。……卫星应用商业化发展方兴未艾,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应用市场持续扩大,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业航天企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摘编自《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航天事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4分)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中国未来的航天科技发展建言献策。(2分)答案:
1. ( C )
2. ( D )
3. ( A )
4. ( D )
5. ( A )
6. ( C )
7. ( A )
8. ( D )
9. ( B )
10. ( B )
11. ( B )
12. ( D )
答:13.军种主建 14.“求同存异” 15.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6.钱学森 17.港珠澳大桥
18. (1)答:精神品质:爱国、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百折不挠、重视调查研究、敢于创新等。共同作用: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双百”方针的提出,各地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等。
(3)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或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如果利用不好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9. (1)影响:展现了中国和平外交的姿态;展现了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和发挥大国作用的国家形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2)史实说明: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引发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等。(言之有理即可)
(3)答:具体表现: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承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等。(至少答出三例)
(4)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可以提高国际地位,促进国家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0. (1)特点: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积极创新,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影响因素: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国家的大力支持等。
(2)作用:提供卫星电视服务和应急通信服务,服务民生;航天技术转为商业应用,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言献策:坚持航天科技创新,使航天科技造福人类;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大众多样化需求,加大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