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生态工程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二(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生态工程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二(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26 17: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讨论:
1. 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也可以演替为森林,为什么还要
人工造林呢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人工造林,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在较短时间内
获得生态效益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 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
公园所在地原来主要是普通村落和农田。2002年招标 设计,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公园建设坚持
“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 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 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 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问题探讨
讨论:
2.为什么要先做森林公园的整体设计再开工呢
建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涉及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
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 建设成本较高,在开工前做好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可 实施性,也可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提高生态效益。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 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
公园所在地原来主要是普通村落和农田。2002年招标 设计,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公园建设坚持
“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 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 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 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问题探讨
讨论:
3.公园建设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
系统呢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顺应自然,即合乎自然规律。
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充分利
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有利于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会减少人力和物 力的投入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 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
公园所在地原来主要是普通村落和农田。2002年招标 设计,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公园建设坚持
“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 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 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 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问题探讨
以上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
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 态学规律。
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旨在解决环
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 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一、生物工程概述
1.概念
指人类应用 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_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_,或对已被破坏
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 系
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手段: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
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重建
生态学和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 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理论基础:
2.实施原因
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
方式,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正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3.目的
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
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 的同步发展
4.优点
少 消 耗 、多 效 益 、 可 持 续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 、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遵循 整 、协 调、循 环、自生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体
桑叶养蚕
Mutbemy lnawes for slkworm nising
桑叶
蚕沙
Sikwom feoes
h
r
f
r
o
f
s
o
o
o
f
m
r
o
w
k
塘基种桑
Torostial baso Ie mubery cukihatfian
池塘养鱼
Pord fishing
桑树
Mubenry tree
塘泥
Sludg 9
bwm uwog rol eupnls duop
塘泥肥桑
蚕沙喂鱼

Mulbery lcaf
1.自生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由物 组 分而 产 生的组 织 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 自 我更新 维 持 和
(2)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
①个体水平
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
②系统水平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 进 行自组
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3)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这是系统或工程能否形成自组织能力的基础;
*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
还要考虑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的种间关系。
②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
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如湿地生态工程中,移除水体中有害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
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
以太阳能为动力,驱动水质循环,进行生态恢复,改善水质
(4)实例
思考1:
为什么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
生能力
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的关系,构建
复合群落,这样即使某个种群消亡,其他种群也能弥补上来
思考2:
使物种之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应考虑哪些因素
考虑生物之间生态位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2.循环
(1)概念:
指在生态工程啶进物质的迁移与转化 ,既保证
各环节物质迁移顺畅 ,也保证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高
(2)基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3)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
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 少整个生产环节 “废物”的产生
饲料与垫料
人类食品
作物残留
人尿粪
养分吸收
牲畜粪便
土壤
(4)优点:
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减少污染
(5)实例: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示意图
无废弃物农业
沉降物(雨、雪)
作物
牲畜
旁栏思考题:
有人说,过度从土地索取导致土地退化,是有些古文明
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没有出现 这一问题,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条件之一,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认同;
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居民毁林造田,是那里 成为了不毛之地,而中华文明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 生态智慧和“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生态伦理的指导下,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先民还依靠“无废弃物农业”保证了土壤的费力, 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 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因此几千年来,土地一直维持 着生产能力。
生物与生物 协晌与适应 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 ②考虑环境容纳量
(3)实例:
①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的西北建造防护林被硬性规定种 植杨树,导致一些地区种植的防护林成了“灰色长城”;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③水体富营养化
3.协调
(1)概念:
是指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畦物与 环
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
度 ,否则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旁栏思考题:
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
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 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 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
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应注意考虑环境容纳量,牲畜数量 不超过草地的承载力,避免过度放牧,并适当种植牧草。
4.整体
(1)概念:
系统建谗体观 为指导,不仅者虑 生
态系统的规律,要要考虑社会 和 等系统的 影响力;
(2)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
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 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②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 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3)实例:
在进行林业建设时, 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
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4)意义:
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
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障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产成本 → 消费效益
(经济系统)
植物 — → 动物
微生物
(社会系统)
非生物的因素
(自然系统)
政策
管 理 科 学 文 化
①湿地修复过程中,尽量 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
能过度放牧
③在农村建立以沼气池为中
心的生态农业
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要
号召种树又要考虑当地经济 发展
提高生物多样性,创 造有益于生物形成互 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物质循环
无废弃物
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
比例,自然(生态)、 经济、社会结合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
物与环境之间协调, 考虑环境容纳量
a. 自生原理
b.循环原理
c.整体原理
d. 协调原理
现学现用:
核心词
实 例
原理
现学现用:
写出下列例子主要涉及到的生态工程原理
①沼气池——遵循了 循环 原理
②在人工林增加植被层次——遵循了自生 原理
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循 环 原理
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 整体_原理
⑤草原确定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协 调 原理
⑥湿地破坏——违背了 自 生原理
⑦减少污水排放,治理湖泊——遵循了自 生 原理
⑧引入物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 协调 原理
⑨引入水葫芦泛滥,导致多数生物死亡——违背了自生 原理和
协调 原理
思考讨论 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桑基鱼塘
1. “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
塘泥培桑”
主要遵循了循环 _原理;
2.“所选择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
达到了协调和平衡,例如桑和甘蔗适应 我国南方温暖湿润气候”
主要遵循了协_ 原 理 ;
3.“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合适的
陆地与水面的配比”
主要遵循了 整体_原理;
4. “四大家鱼混养模式,通过合理布设,
让各种鱼类都有生存的机会和空间”
主要遵循了自生_原理;
讨论:
1.尝试画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桑树 → 蚕; 甘蔗 → 人; 甘蔗 →猪 → 人;
虽然用蚕沙喂鱼,但池塘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食物链:
浮游植物→鱼;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鱼
2.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 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由此可以看出, 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 关注什么
还需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1.生态工程建设的宗旨:
因地制宜
2.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解决环境污染、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
的“并发症”,重视环境保护,更注重与经济、社 会效益结合
3.生态工程的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自生
循环
整体
思考1:该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优点)
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与环境污染;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力的利用率;
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自生
循环
整体
思考2:该生态系统有值得借鉴的做法
该工程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创造了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 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自生
协调
循环
②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厦门贫笃湖
自生
协调
整体
循环
*恢复矿区最先应该做的是什么
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
矿区废弃地
制造表土、 压实
植树、种草
环境 投入
社会、市场


就业投入 肉蛋奶
畜牧养殖
③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图4 - 16 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
程图
▲图4-15 采矿业对环境造成极大 影响
工程机械 措施
施 肥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