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3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除《声声慢》以外,李清照还有《醉花阴》传世,这两首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李清照处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
2.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片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片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二、填空题
3.《声声慢》中连用叠字的诗句是“ , , ”。
4.李清照《声声慢》中“ , , ”。这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5.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晚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 , ”。
6.《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三、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文意和句式,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在辛弃疾的笔下,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 。 ;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栏杆是志士不尽的慷慨。他是诗人,他更是志士;他是游子,他更是主人。浪漫的低吟也好,慷慨的高歌也罢,柔情万种,壮怀激烈,都是对这一片残山剩水深深的爱恋。
甲:
乙:
8.下面是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写的推荐语,请你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有文采,不必拘泥于所给例句的形式,要突出该词的特点,不少于50个字。
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四、诗歌鉴赏
阅读《声声慢》,完成后面各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试结合词的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愁情的。
10.本词的语言组织和安排非常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
蝶恋花·上已召亲族[注]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此词写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采用了一起入情、开门见山的手法。李清照南渡以后,忧国伤时的激越情绪,使她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
B.“空梦长安”中的“空”字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安于半壁江山的不满。
C.“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
D.本词题是“上巳召亲族”,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
1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B项,“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错误;“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2.【答案】B
【解析】【分析】B.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 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仔细比对选项内容。
3.【答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解析】【分析】易错字:凄、戚
故答案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
4.【答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解析】【分析】易错字:凄、戚
故答案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
5.【答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解析】【分析】易错字:兼
故答案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
6.【答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分析】易错字:第
故答案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
7.【答案】甲:江南又是男性的,楚天千里,雨打风吹,刚强雄健;乙: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闲听蛙声是诗人无边的浪漫
【解析】【分析】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甲处应仿照前文“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来写,乙处应仿照后文“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栏杆是志士不尽的慷慨”来写,都需要引用或化用辛弃疾的诗词。注意句式要一致,意境要相谐,又后文“浪漫的低吟也好,慷慨的高歌也罢,柔情万种,壮怀激烈”可知这两处的意思应该是相反的。甲处与“女性”相对的是“男性”;与“柔媚温婉”相对的可以是“刚强雄健”;表现“刚强雄健”的诗句可以是“楚天千里,雨打风吹”。乙处与“不尽的慷慨”情怀相对的可以是“无边的浪漫”情怀;“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闲听蛙声”正体现词人的浪漫。
故答案为:甲:江南又是男性的,楚天千里,雨打风吹,刚强雄健;乙: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闲听蛙声是诗人无边的浪漫
【点评】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需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句式要一致,另一方面要注意,意境和谐、内容合适,最后组织语言作答。
8.【答案】(示例)这是一幅气吞万里的江山图景,一部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它用窥民疾苦的目光取景,用浩然正气构图,用报国热情调色,再用如画的语言将其装裱得浑然天成!
【解析】【分析】
本题要求写推荐词。
本题以《声声慢》为例,突出所选古诗词的特点,学生可以选择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李煜的《虞美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注意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鉴赏,如诗歌的语言特色、抒发的情感、意象意境等进行写作。
故答案为:(示例)这是一幅气吞万里的江山图景,一部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它用窥民疾苦的目光取景,用浩然正气构图,用报国热情调色,再用如画的语言将其装裱得浑然天成!
【点评】
本题要求写推荐词,推荐词需要结合人物的生平经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价值等进行写作,需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
【答案】9.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雁过”“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仇国恨。
10.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②语言朴素,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⑵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平时应多熟悉古诗词常见的语言风格特色,如: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慷慨悲壮、清新自然、婉约细腻、刚劲凝练、典雅隽永等。
9.分析此人的情感,注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中的相关诗句。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的情感有: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抒情方式,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本诗有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有间接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10.本题考查语言特色,本词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其次,语言朴素清新,如“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
【答案】11.C
12.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家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表明欢情减少。表面上是伤春,其实是感伤自己年华已逝,寄托忧国伤时之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错误。这三句貌似率直,其实极婉转,极沉痛。看起来词人对美酒佳肴是满意的,但“草草”二字点明了宴席准备得并不充分,结合时局的动荡,可知词人“满意”实是因为美酒和佳肴在国破家亡之时已经不重要了,而酸梅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透露了女主人公并无心过这个上巳节。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意思是可惜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国家社稷”,“春老”暗喻“国家沦亡”。表面上好像是词人在调侃自己,其实有一种春将逝、人将老、国已丧的无奈忧闷之情。
故答案为: 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家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表明欢情减少。表面上是伤春,其实是感伤自己年华已逝,寄托忧国伤时之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