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激起了先进分子的觉醒。___________________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一批诗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欧美浪漫主义诗歌中找到_____________和力量。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加巨 由 启事 动因
B.加剧 从 启示 原因
C.加巨 从 启事 原因
D.加剧 由 启示 动因
二、填空题
4.填空。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作者是 ,我国著名的 。1921年结集出版《 》,开创了一代诗风,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5. 请根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围绕“爱国”这一话题,在后面的横线上将语句补充完整。要求所填内容的关键信息取自提供的文字材料,填写后的语句前后照应,句式整齐。
材料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
材料二: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① ,即便面对天下祸福,也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放歌;② ,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③ 。
三、语言表达
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完成下题。
诗的最后一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说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力”的含义的。
6.《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标题中“放号”的读音在一些读者那里产生了分歧:是读“fàng hào”,还是读““fàng háo”?请谈谈你认为的最合理的读音,并说明理由。要求:结合诗意论析,150字左右。
四、诗歌鉴赏
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完成文后题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势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路,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8.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祥!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殷勤”是殷切之意,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是说,游子思念家国,更希望家国也体会到他的爱,两者心心相印。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怀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来历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B.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自己比喻成为年青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青女郎倾诉衷情,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生动形象地塑造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了诗人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11.“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的呼应又有何作用?
12.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D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根据语句内在的逻辑顺序判定。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3)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1.在逻辑方面,应按照先强调时代性,再到诗歌内容,最后是格律形式的顺序组合(要注意后一句中的提示词语“格律形式”);在内容方面,应按由“现实生活”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的顺序排列。
故答案为:A。
2.A.结构混乱,“创立……名称开始使用”句式杂糅,是由“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和“此名称自此开始使用”杂糅而成。
C.D语序不当,“确立提出”,语序颠倒,应该为“提出确立”。
故答案为:B。
3.第一空选“加剧”,“加剧”指加深严重程度,“加巨”属错误词形第二空选“由”,“由”在此处表原因,“从”则表起点。第三空选“启示”,“启示”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載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第四空两个词都可以,但“动因”一词更为恰当,因为它含有“动机”之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郭沫若;文学家;女神
【解析】【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作者是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1921年出版《女神》,开创了一代诗风,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故答案为:郭沫若、文学家、女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用心积累,答题时从脑海中搜索正确答案作答。
5.【答案】倘人格里没有对家国的爱;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功之本;即便面对中原风雨 也难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抒怀。
【解析】【分析】本题每空格的填写需要仿照上句或下句对应位置的句式,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围绕国的话题,进行填写。第一空,仿照下面句子相应位置的句式“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再根下文“也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放歌”,结合上立德之,可以填写:倘人格里没有对家国的爱。第二空,仿照上面句子相应位置的句式,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据下文“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这里应填写: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功之本。第三空,仿照上面句子相应位置的句式“即便面对…,也难有…的”,根据上文“若气节上没有对家国的忠”,这里应填写:即便面对中原风雨, 也难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抒怀。
故答案为:倘人格里没有对家国的爱;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功之本;即便面对中原风雨也难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抒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句式致,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力”,不仅节奏感强,而且极有气势,有力度。诗中反复歌咏的“力”就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的精神,热烈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解析】【分析】从形式上看,“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中“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并列结构,形成排比句式。这样不仅节奏感强,而且极有气势,有力度。对于“力”的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和诗歌的主旨来考虑。
故答案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力”,不仅节奏感强,而且极有气势,有力度。诗中反复歌咏的“力”就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的精神,热烈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和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对于修辞手法,平时学习中应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记住其表达效果。对于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回答。
6.【答案】标题中的“放号”应读“fàng hào”。理由: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在整篇诗作的情感倾向及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均应读“fàng hào”。从语法层面来看,“放”作动词,显然后面的“号”是名词,作宾语,即“号角”。从“1919年9、10月间作”的写作时间看,正“五四运动”爆发不久,这是一场激进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诗人充满战斗的激情,站在地球边上,吹起反帝、反封的革命号角。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谈谈你认为的最合理的读音是什么,并说明理由。要求:结合诗意论析;150字左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正是1919年9、10月间。1919年五四运动后,国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也深入人心。在文学领域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提倡白话文、新诗。可以说,时代促成了郭沫若写作此诗或这首诗应运而生。本题要求回答:标题中“放号”的读音究竟是读“fànɡ háo”,还是读“fànɡ hào”?其实,从时代的背景和作者整篇诗作的情感倾向来看,肯定是“fànɡ hào”,即发出号角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具有战斗性、进取的精神。其实,从汉语的语音、语法的角度来看,“放”如果作动词,显然后面的“号”是名词,作宾语,所以还是理解为“号角”。从诗歌正文“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可以看出是积极昂扬的,是革命的号角。
故答案为:标题中的“放号”应读“fàng hào”。理由: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在整篇诗作的情感倾向及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均应读“fàng hào”。从语法层面来看,“放”作动词,显然后面的“号”是名词,作宾语,即“号角”。从“1919年9、10月间作”的写作时间看,正“五四运动”爆发不久,这是一场激进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诗人充满战斗的激情,站在地球边上,吹起反帝、反封的革命号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答案】7.A
8.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解析】【点评】 (1) 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主旨的能力。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弄错对象、情感等。
(2)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主旨的探究能力。一定要结合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和诗歌本身对其时代精神进行探究。
7.A.“仰视”错误,这里写出了诗人的高度,应该是“俯视”。
故答案为:A。
8.《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郭沫若想象大胆又奇特,塑造了一个巨人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朝气蓬勃,敢为人先,自信昂扬,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故答案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答案】9.C
10.C
11.①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②首尾两节呼应,反复表达“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12.①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意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②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生机,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解析】【点评】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本题是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 (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解答时,要在阅读全诗的基础上,对各选项涉及的对诗歌的题目、意象、技巧、主题的鉴赏内容做理解。 (3)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解答时,要了解诗文大意,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间的联系,体会感情表达。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B项,“ 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无中生有。“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只交代煤的来历出身 。“ 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能力。本题是对对第三节诗的赏析。
C项,“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分析错误。以煤自况,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故答案为:C。
1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诗的反复出现有着怎样的效果?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第一问可从反复手法的作用角度分析,(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诗的反复出现主要是形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第二问可从首尾呼应的角度分析,结尾与开头形成复唱,是诗人爱国主义感情的凝聚点,也使得诗歌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12.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来分析。这首诗就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想“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所以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心中有委屈、苦闷、彷徨,不过,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我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所以,仅有思念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真诚的奉献和牺牲,效力之机已来,“我”愿为祖国献出一切。所以‘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就是愿为祖国献出一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