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红烛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蜡炬(jù) 躯(qū)体 心惊胆颤(chàn)
B.溃(kuì)脓 烧沸(fèi) 按捺(nà)不住
C.脂(zhǐ)肪 既(jì)已 熏陶 渐(jiān)染
D.消弭(mǐ) 慰藉(jiè) 一哄(hòng)而散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瞻前顾后,稳扎稳打,共同奋斗,生态环境定会持续好转。
B.一段时间以来,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漫精品层出不穷,精致细腻的视听呈现和酣畅淋漓的故事情节中承载着鲜明而强烈的民族精神。
C.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多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D.平心而论,在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那些“伪名人自传",是不可以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相提并论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读《红烛》,虽然感受更多的我们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B.“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C.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某些部门由于对利益的渴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而不依。
D.10月16日中国台风网报道,预计“莎莉嘉”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进入南海后,“莎莉嘉”将再次加强,并逐渐向海南岛和广东的东南部沿海靠近。
4.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二、填空题
5.记字形
蜡jù 耕yún
jǔ 形 纷yún yún yún 众生
怒yǒng 怂yǒng yǒng 跃
6.记字形
蜡jù 耕yún
jǔ 形 纷yún yún yún 众生
怒yǒng 怂yǒng yǒng 跃
7.辨词义
(1)徘徊·彷徨
①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老一代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也经历过苦闷,由 到觉醒。
②由于不懂汉语,一群从韩国来北京的旅游者在十字路口 ,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2)酣畅淋漓·挥洒自如
①《将进酒》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诗歌行文 ,感情喷薄而出,气势不凡。
②唐朝僧人高闲的草书《千字文》残卷以硬毫书写,笔势浓重,坚挺纵放而不失规矩,循规草法, ,气象生动。
(3)霞蔚云蒸·云谲波诡
①四明山地处浙东, ,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②电视剧《天盛长歌》呈现出 下的为帝之道,其实就是暗黑中的王者寻找光明的出路的过程。
(4)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①赶上了美好的时代,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 ,束手束脚。
②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斗争韩老六, ,不敢往前探。
三、语言表达
8.赏析《红烛》第一节: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
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⑦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⑨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9.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层意。
10.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诗的主旨。
11.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指生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好的生命要自己去绘画,去创造和奋斗。
B.这首诗先说“绿”最后说“黑”,因为生命是从生到死的过程,而诗句中绿和黑也正好对应这两个阶段。
C.生命有悲哀,但更有色彩,因而我们要更溺爱生命,珍惜自己。
D.诗歌中,作者将绘画中的色彩引入诗歌,将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从而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不尽的遐想。
13.试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4.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着革命的旧中国运用借喻的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气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
A.“心惊胆颤”中的“颤”应读作“zhàn”;
B.“溃脓”中的“溃”应读作“huì”;
C.“脂肪”中的“脂”应读作“zhī”;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2.【答案】C
【解析】【分析】A项“瞻前顾后”指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句中指前后看看,考虑周密,使用正确。
B项“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也指文艺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或抒发感情很充分。句中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使用正确。
C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望文生义,且褒贬失当,使用不恰当。
D项“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句中用来形容时下的名人自传,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语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自相矛盾。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A.“虽然感受更多的我们”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虽然感受更多的”,并且删去第二个“我们”;
B.“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错误,递进分句的语序不当,改为“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而且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
C无误。
D.“海南岛和广东的东南部沿海”错误,存歧义,句意不明。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4.【答案】D
【解析】【分析】 D.“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错误,应该是“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本题难易适中,运用排除法答题,通过确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排除对应的选项,最终得出答案。
5.【答案】炬;耘;矩;纭;芸芸;涌;恿;踊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以下字形“耘”“纭”“涌”“恿”“踊” 的正确书写,以上字形容易弄混,考生要特别注意。
故答案为:炬 耘 矩 纭 芸芸 涌 恿 踊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6.【答案】炬;耘;矩;纭;芸芸;涌;恿;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形的 识记能力。
蜡 jù (炬) 耕yún (耘)
jǔ (矩)形 纷yún (纭) yún yún (芸芸)众生
怒yǒng (涌) 怂yǒng (恿) yǒng (踊)跃
故答案为: 炬;耘;矩;纭;芸芸;涌;恿;踊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能力,注意平时要多积累字形。字形包括同音字字形、形近字字形等,做此题首先要读懂题干,其次要注意平时积累,注意字形要写正确。
7.【答案】(1)彷徨;徘徊
(2)酣畅淋漓;挥洒自如
(3)霞蔚云蒸;云谲波诡
(4)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第一组:(1)文句语境写老一代人的心理变化,“彷徨”侧重于内心犹豫不决,进退失据,一时不能决定。故选“彷徨”。
(2)文句写旅游者“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徘徊”侧重于在一个范围内来回往返,不能突破;既用于人的举动,也用于事物的现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故选“徘徊”。
第二组:(1)文句语境形容“诗歌行文”,“酣畅淋漓”指形容非常畅快,也指文艺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或抒发感情很充分,故选“酣畅淋漓”。
(2)语境指的是书法,“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挥舞刀剑、运用工具得心应手,不受扣束,故选“挥洒自如”。
第三组:(1)文句语境指地理环境,“霞蔚云蒸”是指彩霞弥漫,云气升腾,形容景物灿烂绚丽,故选“霞蔚云蒸”。
(2)语境指电视剧的剧情,“云谲波诡”原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故选“云谲波诡”。
第四组:(1)文句写青年人做事不应束手束脚,“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故选“瞻前顾后”。
(2)语境写人胆子小,“畏首畏尾”的意思是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重在胆小怕事,故选“畏首畏尾”。
故答案为: (1)彷徨;徘徊
(2) 酣畅淋漓;挥洒自如
(3) 霞蔚云蒸;云谲波诡
(4) 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辨析能力,注意结合句子的语境。做此题,先要弄清近义词之间的区别;然后再结合语境推出答案。
8.【答案】第1节 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一个“吐”字将所咏之物与要言之志自然地联系起来。
【解析】【分析】开头就点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 作者问诗人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在《红烛》诗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献身精神。诗人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红烛作为题咏的对象,红烛在我们传统的民族习俗中多用于喜庆节日,在这首诗中,作者却赋予了它以新的含义。诗人借红烛来象征自己的一颗心。而他的这颗心,就是要燃烧着,为人类、
为世界创造光明。在诗的第一节中,作者就点明这种象征的含义,以后逐步展开,完成这象征意象的表达。
故答案为:第1节 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一个“吐”字将所咏之物与要言之志自然地联系起来。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是一个意义很宽泛的术语,内容表现的角度、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特色、语言表达的风格、修辞手法等均涵盖其中,解答时应学会结合具体的文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答案】9.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4节)紧扣“火”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第二层(5~9节)紧扣“泪”字,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10.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歌咏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世界,借红烛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怀。
11.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划分结构层次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然后根据诗人的行文脉络去分析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主旨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然后根据自己对诗人情感态度,创作背景的把握去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然后根据平时积累的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9.结合关键词“这样的红烛......颜色”“是谁点的火”“要烧出你的光彩"“烧罢”可知,前四节为一层,紧扣“火”字,展开内容;
结合“点着灵魂”“放光出”“要烧出你的光彩"“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可
知,“红烛"如同赤子之心,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诗人要燃烧自己,要救人民于水火。这一节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
情感;
结合关键词句“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又何苦伤心流泪”“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可知,后五节都围绕“泪"字展开内容,为第二层;“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人不断追问思考,明白就是要燃烧自己,来创造光明。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4节)紧扣“火”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第二层(5~9节)紧扣“泪”字,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10.全诗都在写红烛,诗中作者托明确地表达了对红烛的态度:宁可牺牲自我,也要拯救世人。其中“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揭示出红烛流泪和发光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果关系,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点明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一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一如红烛一般照亮沉睡的中国,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
故答案为: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歌咏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世界,借红烛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怀。
11.“红烛啊!"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把红烛作为自己的对话者,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表面是直接将自己所见所思所感有力地向其倾诉,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红烛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实为托物言志。
故答案为: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答案】12.A
13.诗歌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过程,劝诫人们珍惜生命,勇于创造.关爱生命,珍视自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的分析与原诗句进行比较,注意诗歌的主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从诗句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包括作者的创作背景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12.A.“生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错,根据后文“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可知,“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是指生命是无价的。故答案为:A。
13.“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阐述了生命的过程,“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说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告诫人们珍惜生命,要用于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故答案为:诗歌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过程,劝诫人们珍惜生命,勇于创造.关爱生命,珍视自我。
【答案】14.D
15.C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的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一定要理解诗句的关键字词的内涵,再结合背景知识进行辨析。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14.D.“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分析有误,这句诗是说火山有可能就突然喷发了,暗示我们会起来反抗,而并不是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故答案为:D。
15.C.“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牵强附会,他将民众的反抗与呐喊比喻成“青天里一个霹雳”,显示出无穷的威力,又是一种盛赞的口吻。“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的两次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理想中国的期望与追求,并不是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前景。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