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致云雀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摈弃(bìn) 衷(zhōng)心 卓尔不群(zhuō)
B.富饶(ráo) 倦怠(dài) 酣(hān)畅淋漓
C.倾吐(qīong) 雕琢(zhuó) 命运多舛(chuǎn)
D.霓虹(ní) 自扰(nǎo) 迸(bèng)涌(yǒng)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3.下列对《致云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的不朽之作,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描绘云雀的形象,也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B.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所写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是理想的载体。
C.诗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夸张等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如诗人、如少女、如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D.《致云雀》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新明快,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给人向上的力量。
二、语言表达
4.作者在《致云雀》这首诗歌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一种。
5.把下面几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表达意思完整,中心突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苍穹 星星 云雀 歌唱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风颂(节选)
雪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致云雀(节选)
雪莱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还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是赞婚的合唱也罢,
是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到,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扰,
我们最真挚的欢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任何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6.简述雪莱的《致云雀》和《西风颂》中“云雀”和“西风”的象征意义。
7.诗史上一个传统观念是“最伤悲的歌是最美妙的歌”,而雪莱在《致云雀》中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雪莱观点的看法。
8.郭沫若说雪莱是“自然的宠子,泛神论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请在《致云雀》和《西风颂》(节选)中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谈谈雪莱在诗歌中所透露的“革命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啊,向阳花①
布莱克②
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
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
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
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译)
【注】①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和向往。②威廉 布莱克(1757~1827),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
9.诗里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一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0.诗歌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意表达“显”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项,“卓尔不群(zhuō)”错,应为“卓(zhuó)尔不群”。
C项,“倾吐(qīong) ”错,应为“倾(qīng)吐”。
D项,“自扰(nǎo)”错,应为“自扰(rǎo)”。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读音及含义,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A项,“奉还”是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这里是请对方按时还书给自己的弟弟,不合语境。
B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这里称王教授的鉴赏是“抛砖引玉”,不得体。
C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这里是小萌对叔叔阿姨表示感谢,不得体。
D项,“令爱”称呼别人的女儿,是敬辞;“小女”是说自己的女儿,是谦词。这里使用得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诗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夸张等手法” 错误。在诗歌的第八、九、十、十一小节,作者把云雀比作“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和“玫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类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运用的是设问修辞;“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边”运用夸张修辞。诗文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4.【答案】①雪莱此诗全篇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同时使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②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雪莱在诗歌中为自由、光明、理想而欢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欢乐,光明、美丽和爱,诗歌的整体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③比喻:在诗歌的第八、九、十、十一小节,作者把云雀比作“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和“玫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④类比:在诗歌的第十二和第十四小节,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和“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作类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致云雀》使用浪漫主义手法,赞颂了云雀。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雪莱在诗歌中为自由、光明、理想而欢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欢乐,光明、美丽和爱,诗歌的整体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
另外,诗歌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比如,第八节,雪莱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第九节,他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
故答案为:①雪莱此诗全篇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同时使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②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雪莱在诗歌中为自由、光明、理想而欢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欢乐,光明、美丽和爱,诗歌的整体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③比喻:在诗歌的第八、九、十、十一小节,作者把云雀比作“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和“玫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④类比:在诗歌的第十二和第十四小节,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和“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作类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另外,诗歌可以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派别。
5.【答案】 晨光熹微,东方的天空才泛出鱼肚白。一只云雀划过天际,唱着婉转的歌儿,仿佛赶去和星星会合。寥廓的苍穹好像在屏息静听这个小生命为无边的宇宙歌唱。远处,高山辉映着青铜色的天空,耀眼的太白星正悬在这山冈的顶上,它掠过,好像是从黑暗山谷里飞出来的灵魂。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
此题属于词语型扩展,从给出的词语看是一些意象,所以语段应该侧重意境的创设,在创设的意境中抒发自己的情感,注意修辞的运用和字数的要求。
故答案为:晨光熹微,东方的天空才泛出鱼肚白。一只云雀划过天际,唱着婉转的歌儿,仿佛赶去和星星会合。寥廓的苍穹好像在屏息静听这个小生命为无边的宇宙歌唱。远处,高山辉映着青铜色的天空,耀眼的太白星正悬在这山冈的顶上,它掠过,好像是从黑暗山谷里飞出来的灵魂。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词语型扩展注意连词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
【答案】6.“云雀”是欢乐、光明、爱、美丽的象征,也是诗人理想自我形象的象征。“西风”象征革命力量(或推翻暴政的革命者)。
7.原诗: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雪莱认为:①谱曲者多为不存在的事物自忧、苦恼,本身不具有不凡的品质,而难以接近云雀那种极乐音流;②只有甜美欢快的思绪才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使得歌声更甜蜜美妙、丰盛富饶;③只有饱含“和谐、炽热的激情”的歌声才更能令人倾心,最欢乐的歌才是最美的歌。从雪莱的《致云雀》中看到的是最为纯粹的欢乐。
8.《致云雀》中的革命思想:
“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的空洞浮夸、略带贫乏,是诗人对传统婚姻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凯歌背后所折射的战争和暴力的讽刺;而无与伦比的云雀之歌欢乐纯净,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云雀的鄙弃尘土、振翅高歌体现着诗人的挣脱束缚、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革命态度。
《西风颂》中的革命思想:
“秋天”“枯叶”“灰烬”并没有浇灭诗人的内心之火,希望的“炉火”诞生其间;这时的西风代表着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绝对力量;忧伤死寂的悲秋世界反衬了诗人愈挫愈勇,革命不息、斗争不止的顽强精神。最后的反问更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乐观精神。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诗歌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而精心营构的、融入了诗人情感和思想的主客统一的符号化表象。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意象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它对诗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这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
(3)本题考查诗歌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鉴赏能力。 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点和审美情趣进行思辨和评价的过程。解答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整体理解原文,同时调动关于作者创作风格和相关作品主题的知识储备。②反复品读富有哲理的句子,以及有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句子,体悟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③正确分析艺术形象。透过人物刻画,揣摩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倾向,从而体会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思想感情。
6.本题作答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
《致云雀》,是诗人抒情诗的代表作。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无情地把那“黑的、惨红的、铅灰的,或者蜡黄,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垃圾扫除干净;他歌唱西风“在动乱的太空中掀起激流”,搅动着“浓云密雾”,呼唤着“电火、冰雹和黑的雨水”,“为这将逝的残年唱起挽歌”。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故答案为:“云雀”是欢乐、光明、爱、美丽的象征,也是诗人理想自我形象的象征。“西风”象征革命力量(或推翻暴政的革命者)。
7.首先注意把握雪莱在《致云雀》中的观点,原句是“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云雀”这个人格化的精灵,这个快乐、勇敢而睿智的精灵唱出了诗人的灵魂之音,从“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的可爱的精灵身上 ,让人看到到了一个向往自由、昂扬直上、乐观不屈的美好形象,它在充满深情地倾诉着对自然、对世界真、善、美的热爱,始终不渝地对人类未来有着美好憧憬。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故答案为:原诗: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雪莱认为:①谱曲者多为不存在的事物自忧、苦恼,本身不具有不凡的品质,而难以接近云雀那种极乐音流;②只有甜美欢快的思绪才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使得歌声更甜蜜美妙、丰盛富饶;③只有饱含“和谐、炽热的激情”的歌声才更能令人倾心,最欢乐的歌才是最美的歌。从雪莱的《致云雀》中看到的是最为纯粹的欢乐。
8.在《致云雀》中,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
《西风颂》中,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处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故答案为:《致云雀》中的革命思想:
“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的空洞浮夸、略带贫乏,是诗人对传统婚姻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凯歌背后所折射的战争和暴力的讽刺;而无与伦比的云雀之歌欢乐纯净,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云雀的鄙弃尘土、振翅高歌体现着诗人的挣脱束缚、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革命态度。
《西风颂》中的革命思想:
“秋天”“枯叶”“灰烬”并没有浇灭诗人的内心之火,希望的“炉火”诞生其间;这时的西风代表着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绝对力量;忧伤死寂的悲秋世界反衬了诗人愈挫愈勇,革命不息、斗争不止的顽强精神。最后的反问更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乐观精神。
【答案】9.诗里的“向阳花”是一切渴望美好理想社会的人类精神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这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的“青春”本来是个抽象的观念,诗人将它拟人化,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10.这首小诗的特色是借物言志,借向阳花向太阳的特性,展开了奇妙的联想和对未来世界的神奇想象。(答“象征”亦可,只要言之成理)前一节诗明快、袒露,后一节诗隐晦、深奥,有神秘色彩。从全诗的中心思想看,诗意是鲜明易懂的。即抒写诗人对人生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向往,个人感受与大众的心灵是相通的,既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内心愿望,又表现了人类对宏图的追求,蕴含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象内涵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和理解能力,结合意象特点和具体语句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对比、象征、烘托等手法,再结合题干提示和具体诗句理解。
明手法,析作用
在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现代诗歌修辞手法解题技巧:①揭示何种手法;②分析表达作用。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等。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①指出何种手法;②阐述表达作用。
(3)篇章结构。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现代诗歌篇章结构解题技巧:①指出诗歌结构如何;②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
9.从“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中可看出,向阳花象征着对美好理想怀着期待和追求的精神;“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是拟人手法,说“青春”这个抽象概念怀着“热望”,赋予了它人的情感。
故答案为:诗里的“向阳花”是一切渴望美好理想社会的人类精神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这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的“青春”本来是个抽象的观念,诗人将它拟人化,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10.向阳花象征着人类追求美好的精神,显然是借物言志(或象征)手法,“显”指直接抒情,如诗歌前几句写“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是直接描写;后几句“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则是“隐”,即充满隐晦的寓意。
故答案为:这首小诗的特色是借物言志,借向阳花向太阳的特性,展开了奇妙的联想和对未来世界的神奇想象。(答“象征”亦可,只要言之成理)前一节诗明快、袒露,后一节诗隐晦、深奥,有神秘色彩。从全诗的中心思想看,诗意是鲜明易懂的。即抒写诗人对人生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向往,个人感受与大众的心灵是相通的,既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内心愿望,又表现了人类对宏图的追求,蕴含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