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7 11:4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巩固培优学案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原因:建国初期,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2.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54年9月 。 (2)地点:北京
2.大会内容:
(1)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宪法性质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③意义:这就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主要领导人: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三藏公路等。B项反映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A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C项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ACD三项都与一五计划不符,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一个五年计划考点的理解。
2.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至1957年底,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D项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等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识记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相关史实。
3.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
A.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是1956年初一五计划确实超额完成了,我国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毛泽东非常高兴,B项正确;
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排除A项;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应该是在1956年下半年,排除C项;
大庆油田是1959年建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调动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上述毛泽东的话说明了建国初期我国的重工业严重落后,当时我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1957年;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一五”计划的成就包括: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建立了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
5.2018 年 3 月 21 日新华社北京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1 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并监誓。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A.中共一大,不符合题意;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6.“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A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B;
题干涉及的是投资比重分配,未体现出增长问题,排除C;
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实行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C.土地改革提前完成 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由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可以看出,在一五计划时期,人民群众参与一五计划,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生产者,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有关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ABD不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9.如图反映的是 1954 年 9 月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制定了“一五” 计划
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制定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不符合题意;
C. 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不符合题意;
D. 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结合对其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0.1953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地准备这次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A.民主政治建设 B.人民教育事业
C.市场经济体制 D.农业发展道路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依据题干中“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等信息可得出,这次活动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1954年,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前的民主选举代表的相关内容,与人民教育事业、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发展道路无关,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实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是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投资实现的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工业建设成就颇丰 ”“ 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 ,在我国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是在改革开放后,不符合题意;
B. 实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是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投资实现的 ,违背了题干中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毛泽东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落后状况,做了描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工业落后。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有关知识。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3.《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1949年12月,毛泽东受邀访问苏联,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看着流水线上一辆接一辆下线的汽车,他对身边的陪同者说到:“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  )
A.沈阳 B.长春 C.鞍山 D.山西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五”计划时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使毛泽东“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实现。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和识记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时间、特点、建设成就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省份没有铁路。1953-1957年,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几乎所有的新线都建于内地。铁路新线的建设(  )
A.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有利于地区的均衡发展 D.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根据“1953-1957年,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几乎所有的新线都建于内地。”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西部交通事业得到很大发展 ,这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C项正确;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是一五计划完成后的历史意义,但是一五计划不仅仅只包含铁路事业,A项不正确;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的事件一般指1961年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1965年国民经济得以恢复,B项不正确;
一五计划的实施,只是初步改善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且题干主旨不涉及国防,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出自(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有关知识。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1)“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何时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1)“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的是逐步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的是逐步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
故答案为:(1) “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的是逐步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理解和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可以记得准记得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材料一是哪个时期的基本任务?
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它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是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对这一总路线你是怎样认识的? 此总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1)一五计划期间。
(2)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制定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提到“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副业;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这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基本任务。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提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本题主要考查对1958年党中央提出的总路线的认识。1958年,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总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使得“一五”计划能够超额完成;材料二也是根据当时我国的国情制定基本任务,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材料三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脱离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的产生,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它们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制定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点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建国初,我国颁布的一部根本大法是什么? 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1986年颁布的,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宪法保证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但是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出现了长时间的社会内乱,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很多老同志如彭德怀等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不仅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
(4)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2)问,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相关史实,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是一部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文件。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很多老同志如彭德怀等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可以知道,我们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关键是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点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伟大的历史转折·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读下图回答问题:
上图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
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是什么性质的?有什么意义?
【答案】(1)1954年,北京。
(2)社会主义性质;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1)这是一道读图题,首先仔细观察图片,图片中给出了一个有效信息,既大门顶部悬挂的条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然后联系教材,这次会议是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此题明确给出了会议的名称,这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了。
(2)分析题干,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是哪部,联系课本,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规定了我国坚持社会主要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就表明这部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既然是社会主义性质,那么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它真正反映了人民利益,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点评】此题很简单,只要稍加联系课本,就可以得出其性质和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巩固培优学案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原因:建国初期,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2.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54年9月 。 (2)地点:北京
2.大会内容:
(1)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宪法性质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③意义:这就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主要领导人: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2.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3.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
A.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4.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5.2018 年 3 月 21 日新华社北京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1 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并监誓。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7.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C.土地改革提前完成 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8.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如图反映的是 1954 年 9 月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制定了“一五” 计划
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10.1953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地准备这次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A.民主政治建设 B.人民教育事业
C.市场经济体制 D.农业发展道路
1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实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是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投资实现的
12.毛泽东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落后状况,做了描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3.《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1949年12月,毛泽东受邀访问苏联,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看着流水线上一辆接一辆下线的汽车,他对身边的陪同者说到:“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  )
A.沈阳 B.长春 C.鞍山 D.山西
1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省份没有铁路。1953-1957年,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几乎所有的新线都建于内地。铁路新线的建设(  )
A.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有利于地区的均衡发展 D.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出自(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1)“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何时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什么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材料一是哪个时期的基本任务?
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它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是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对这一总路线你是怎样认识的? 此总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建国初,我国颁布的一部根本大法是什么? 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1986年颁布的,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宪法保证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但是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出现了长时间的社会内乱,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很多老同志如彭德怀等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读下图回答问题:
上图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
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是什么性质的?有什么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