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巩固培优学案
(
教材知识·必会
)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
(1)时间:1956年。 北京
(2)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
(3)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
①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国情,提出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意义)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A.积极: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B.消极: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结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三年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等因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
农业上:虚报产量—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肥猪赛大象”“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
人民公社化运动:
(1)表现: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共产风(2)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1961年—1965年)八字方针调整经济: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为什么会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这些错误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经验教训: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②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严重;③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④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体利用。
2.起止时间:1966年夏~1976年10月
3.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
4.口号:“以阶级斗争为纲”“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5.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6.抵制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7.“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动荡表现)
(1)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备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厂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反革命政变
(4)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
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9.结束标志: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形成了“四人帮”。)
10.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1.启示和教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个人崇拜;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与法制,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2对文革认识:发动文革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成就表现
①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A.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B.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②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④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⑤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⑥科技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模范人物:
①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②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③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
(3)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这些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重难点突破
1、分析我国“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奋斗。
③苏联的援助。
3、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教训和启示是什么?
危害:“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教训和启示:①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③必须坚决反对个人崇拜;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和哪些失败的教训?
成功的例子:党的八大召开,1961年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败的教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其中“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最为严重。
(
基础巩固·巩固
)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他去学开拖拉机。”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是( )
A.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实施 D.“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听说人间大跃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 ,不符合题意;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符合题意;
D.“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大跃进”,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史实,在1956年-1966年,我国有过严重失误,即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调整,取得经济建设的成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对1956-1966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对考生有一定难度,能够检验考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
3.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将右表中的信息归纳到一个主题中,这个主题应该是( )
主题:____
时间 事件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十年探索指的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 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班子对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摸索道路。这期间比较著名的有全党整风、反右派斗争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运动。 B项正确;
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1949-1953年,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排除A项;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1953-1956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C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如“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战士” 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A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内涵,不符合题意;
B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符合题意;
C项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是抗美援朝精神,不符合题意;
D项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的事迹及时代精神。
5.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与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邱少云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故 A 正确;
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故排除 B 项;
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故排除 C 项;
邱少云是抗美援朝牺牲的战斗英雄,故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
A.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进行土地改革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是内容,不是任务,不符合题意;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不是发展民主法制,不符合题意;
D.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在建国初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7.“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歌颂了( )
A.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 B.雷锋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C.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D.邓稼先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根据题干中“ 百姓谁不爱好官 ”“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焦裕禄在河南兰考为治理沙患,积劳成疾,患癌离世,他被誉为“人民的好干部”。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焦裕禄,要了解人物相关知识,并抓住题干关键词解题。
8.1962年,他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工作的470余个日夜里,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不分昼夜地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62年,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了解决兰考的三害, 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 ,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王进喜,王进喜是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不符合题意;
B.邓稼先,邓稼先是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
D.雷锋,雷锋是解放军战士,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过程充满了艰辛曲折,既有失误也有成功,成功之处表现在( )
①中共八大决议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两弹一星”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过程充满了艰辛曲折 ,这一时期是1956年到1976年,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失误、文化大革命等,但是也在中共八大上做出来正确的决议,并且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回答,注意要知道这一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回答。
10.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某些旧报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批判党内出现的走资派和修正主义。“文革”十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11.“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请你判断习主席所做的这首词追思的是谁?( )
A.邓稼先 B.雷锋 C.焦裕禄 D.王进喜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依据题干中“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的书记,为治理风沙鞠躬尽瘁,被誉为“党的好干部”"。C项符合题意;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A排除;
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B排除;
王进喜为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难度知识,掌握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事迹即可作答。
12.“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符合题意;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不符合题意;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需要理解时代特征。
13.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A.农业合作社运动,不符合题意;
B.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
C.“文化大革命”,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我国出现了严重困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根据“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D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与材料所说无关,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5.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国民经济严重下滑。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在1953——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在1978年之后,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在1966——1976年。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
思维进阶·培优
)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看图回答问题
这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运动?
(2)这两大运动产生前,我国计划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3)为改变这种状况,1961年国家采取了什么调整政策?
(4)如何评价这两次运动?它们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5)这两次运动之后,我国又出现了一次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什么失误?发动者是谁?怎样结束的?
【答案】(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教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文化大革命”;毛泽东;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
【解析】(1)本题考查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据材料图片“肥猪赛大象”“大锅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
(4)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两次运动之后,我国又出现了一次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失误是“文化大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1966年夏,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得出发动者是毛泽东;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故答案为:(1)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 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 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教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 “文化大革命”;毛泽东;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识读图片,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1)会议篇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
(2)人物篇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写出其中的典型代表党的好干部和解放军好战士分别是谁?
(3)他们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成就篇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什么?举出一项实施这一决策时取得的成就。
【答案】(1)中共八大。
(2)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3)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4)“一五”计划。建成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涌现出的楷模有王进喜。党的好干部指的是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指的是雷锋。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英雄楷模身上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3—1957年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了“一五”计划。实施这一决策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建成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等。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l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
请回答: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投资的重点什么
在实行“一五”计划过程中坚持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为贯彻这一方针,我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3)材料二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4)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答案】(1)重工业建设
(2)自力更生为主。全国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
(3)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4)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内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内容。在实行“一五”计划过程中坚持的主要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为贯彻这一方针,我国在全国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
(3) 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二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4) 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1958年我国会出现“左”的错误,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点评】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一直在探寻富民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 “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hāo)矢(注: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请回答:
(1)1949年10月1日,哪一事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接下来,由于政治上的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那么,政治上的失误指的是哪两件历史事件。
【答案】(1)开国大典。
(2)如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南昌飞机厂试制出第一架国产飞机;长春一汽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典礼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超额提前完成了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南昌飞机厂试制出第一架国产飞机、长春一汽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准确认识,材料主要阐述了由于政治上的失误,在一五计划后必须再等20年,才看到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奇迹,据此分析可知政治上的失误应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犯了“左”倾错误,最后引发为“文革”极端左”倾错误。
【点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巩固培优学案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
(1)时间:1956年。 北京
(2)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
(3)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
①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国情,提出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意义)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A.积极: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B.消极: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结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三年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等因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
农业上:虚报产量—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肥猪赛大象”“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
人民公社化运动:
(1)表现: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共产风(2)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1961年—1965年)八字方针调整经济: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为什么会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这些错误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经验教训: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②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严重;③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④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体利用。
2.起止时间:1966年夏~1976年10月
3.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
4.口号:“以阶级斗争为纲”“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5.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6.抵制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7.“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动荡表现)
(1)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备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厂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反革命政变
(4)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
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9.结束标志: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形成了“四人帮”。)
10.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1.启示和教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个人崇拜;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与法制,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2对文革认识:发动文革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成就表现
①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A.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B.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②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④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⑤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⑥科技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模范人物:
①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②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③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
(3)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这些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重难点突破
1、分析我国“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奋斗。
③苏联的援助。
3、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教训和启示是什么?
危害:“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教训和启示:①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③必须坚决反对个人崇拜;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和哪些失败的教训?
成功的例子:党的八大召开,1961年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败的教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其中“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最为严重。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他去学开拖拉机。”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是( )
A.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实施 D.“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2.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3.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将右表中的信息归纳到一个主题中,这个主题应该是( )
主题:____
时间 事件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如“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5.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与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邱少云
6.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
A.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进行土地改革
7.“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歌颂了( )
A.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 B.雷锋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C.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D.邓稼先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
8.1962年,他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工作的470余个日夜里,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不分昼夜地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过程充满了艰辛曲折,既有失误也有成功,成功之处表现在( )
①中共八大决议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两弹一星”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某些旧报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1.“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请你判断习主席所做的这首词追思的是谁?( )
A.邓稼先 B.雷锋 C.焦裕禄 D.王进喜
12.“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13.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15.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看图回答问题
这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运动?
(2)这两大运动产生前,我国计划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3)为改变这种状况,1961年国家采取了什么调整政策?
(4)如何评价这两次运动?它们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5)这两次运动之后,我国又出现了一次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什么失误?发动者是谁?怎样结束的?
17.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1)会议篇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
(2)人物篇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写出其中的典型代表党的好干部和解放军好战士分别是谁?
(3)他们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成就篇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什么?举出一项实施这一决策时取得的成就。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l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
请回答: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投资的重点什么
在实行“一五”计划过程中坚持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为贯彻这一方针,我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材料二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4)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一直在探寻富民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 “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hāo)矢(注: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请回答:
(1)1949年10月1日,哪一事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接下来,由于政治上的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那么,政治上的失误指的是哪两件历史事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