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7 11:52: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对外开放 巩固培优学案
(
教材知识·必会
)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 “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4.作用/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4.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6.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意义/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四、注意区别: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和现代开放的不同:(理解)
本质不同: 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迫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
基础巩固·巩固
)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经济特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要素和产业溢出至周边地区的现象,形成突破特区范围的毗邻经济功能区。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立(  )
A.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B.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C.扩大了对外开放格局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经济特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要素和产业溢出至周边地区的现象,形成突破特区范围的毗邻经济功能区,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立 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题干中没有显示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不符合题意;
C. 扩大了对外开放格局 ,题干中没有提及扩大了对外开放格局,不符合题意;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题干中没有提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福建、广东两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在两省内设立经济特区,对华侨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台,交通运输便利,方便对外交流与开放……材料说明的是(  )
A.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B.开放首选广东、福建的原因
C.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福建、广东两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在两省内设立经济特区,对华侨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台,交通运输便利,方便对外交流与开放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我国开放首选广东、福建的原因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题干中没有提及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题干中没有提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不符合题意;
D.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 ,题干中没有显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宁波等,这是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的,属于丧权辱国的条约;而1984年,开放14个开放城市,是我国主动开放的,主权完全属于我国,属于独立自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南京条约》是被动的,改革开放后是主动地,不符合题意;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损害了中国主权,不符合题意;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损害了中国利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两者的不同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4.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B.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人对经济特区有误解,认识上有分歧,担心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实际上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完全主权下主动开放的,外国在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要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中国开放经济特区正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不符合题意;
C. 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不符合题意;
D. 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经济特区建立与国有经济地位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世纪90年代初,及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确定海岛为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提出工作梦的宏伟蓝图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是在1984年,不符合题意;
B. 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不符合题意;
D. 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是在2013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6.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的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包产到户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本题以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为依托,考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的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7.有学者评价:“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全新的道路”指的是(  )
A.农村包围城市 B.推行计划经济
C.实行改革开放 D.坚持“一国两制”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题干中“全新的道路”指的是实行改革开放。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8.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能快速崛起和我国的哪项政策有密切关系(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市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故与改革开放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和意义。
9.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题干给出了一段材料中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设问考查“让世界进入中国”即对外开放开始标志。我国首先开放的区域。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10.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 材料“20世纪80年代…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体现了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C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A不符合题意;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D项是1992年十四大确立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据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
B.宣告我国全面迈入了小康社会
C.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式拉开
D.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奠定基础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 据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宣告我国全面迈入了小康社会 , 宣告我国全面迈入了小康社会是在2021年,不符合题意;
C. 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式拉开 ,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合题意;
D.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奠定基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如表是《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表中数据 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实行了 (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90 年 7662. 1 686.3
2000 年 24915.8 2282. 1
2017 年 109331.7 13432.4
2021 年 147013.4 18930.9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有通过外出务工等,收入提高,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1950年到1952年,不符合题意;
B.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不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后逐步废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变化的原因回答。
13.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这直接佐证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  )
A.加快了亚太一体化进程 B.推动了成员国经济发展
C.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D.提高了科技的创新水平
【答案】B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根据材料“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可知,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说明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推动了成员国经济发展,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亚太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排除A项;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作用,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科技的创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4.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点”即(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点”指的是经济特区。
A:经济特区,符合题意;
B:沿海开放城市,排除;
C: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
D:内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识记对外开放的特点和过程即可得出答案。
15.2022年1月末,深圳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深圳G DP首度跨越三万亿大关,阅读下列表格数据,分析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80年 1997年 2002年 2006年 2010年 2017年
生产总值(亿元) 2.70 1302.3 3017.24 5920.66 10069.10 22490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深圳是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B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
思维进阶·培优
)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是指哪里的农民?
(3)最初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谈判,多少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安徽凤阳小岗村。
(3)深圳。
(4)2001年。邓小平。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所以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答案为:(1)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安徽凤阳小岗村;
(3)深圳;
(4)2001年、邓小平。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只需识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需识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只需识记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只需识记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下图反映的是毛泽东等领袖在哪场盛典上的场景?这场盛典的举行宣告了什么?
(2)标志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什么?农村地区在该时期率先实行了哪一改革措施?
(3)深圳2019年生产总值为26927.0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三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是1979年生产总值的近1.4万倍(1979年为1.9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1915元提升至2019年的62522元,34年内增长32倍。以上数据表了什么?
【答案】(1)盛典: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深圳经济发展迅速;深圳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的举行,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志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些年深圳经济发展迅速;深圳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
故答案为:(1) 盛典: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深圳经济发展迅速;深圳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图片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回答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中国伟大的篇章”为主题创办一份校报,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助完成。
【领袖风采篇】
【土地调整篇】
请回答: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中让我们“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只填序号)
“土地调整篇”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党实行的什么农业政策?
综合上述内容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1)①②
(2)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要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不断深化改革;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关注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知识点】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对外开放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中让我们“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①毛泽东和②邓小平,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站起来了。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了。
(2)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一农民拔除地主界碑,是因为土地改革的实行;图二北京一家公共食堂里人们在吃大窝饭,是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图三小岗村喜迎丰收,是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歌曲《走进新时代》讲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这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不断深化改革;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关注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一 某历史时期的两幅漫画。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年 代 粮食产量(万吨) 比上年减少(万吨)
1958年 20000
1959年 17000 3000
1960年 14350 2650
1961年 14750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请回答:
材料一所示漫画反映的是建国后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与材料一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三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经济体制方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农业经济的变化,带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迪?
【答案】(1)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连连下降;因果关系。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4)启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的失误。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展开。1958年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于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在工业上表现在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翻,要赶超英美,兴起大炼钢运动;在农业上则是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竞相互“放高产卫星”,出现浮夸风现象。同时扩大公有化规模,建立政社合一人民公社。结果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刮起一股“共产”风,在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公社随便调用社员、生产队的劳力、资金、土地和财产,取消了农民的自留地,出现了剥夺农民的情况。按劳分配的原则遭到破坏,发生了严重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2)本小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那时又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粮食生产产量连连下降,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二者存在因果关系。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结果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3)本小题考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同时发展乡镇企业,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为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铺开,重点就是国企改革。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它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次的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反之的人民公社化的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说明这次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点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对外开放 巩固培优学案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 “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4.作用/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4.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6.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意义/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四、注意区别: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和现代开放的不同:(理解)
本质不同: 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迫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经济特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要素和产业溢出至周边地区的现象,形成突破特区范围的毗邻经济功能区。这说明经济特区的建立(  )
A.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B.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C.扩大了对外开放格局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福建、广东两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在两省内设立经济特区,对华侨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台,交通运输便利,方便对外交流与开放……材料说明的是(  )
A.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B.开放首选广东、福建的原因
C.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
3.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4.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B.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5.20世纪90年代初,及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确定海岛为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提出工作梦的宏伟蓝图
6.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的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包产到户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有学者评价:“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全新的道路”指的是(  )
A.农村包围城市 B.推行计划经济
C.实行改革开放 D.坚持“一国两制”
8.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能快速崛起和我国的哪项政策有密切关系(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9.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0.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据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
B.宣告我国全面迈入了小康社会
C.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式拉开
D.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奠定基础
12.如表是《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表中数据 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实行了 (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90 年 7662. 1 686.3
2000 年 24915.8 2282. 1
2017 年 109331.7 13432.4
2021 年 147013.4 18930.9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13.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这直接佐证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  )
A.加快了亚太一体化进程 B.推动了成员国经济发展
C.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D.提高了科技的创新水平
14.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点”即(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5.2022年1月末,深圳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深圳G DP首度跨越三万亿大关,阅读下列表格数据,分析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80年 1997年 2002年 2006年 2010年 2017年
生产总值(亿元) 2.70 1302.3 3017.24 5920.66 10069.10 22490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是指哪里的农民?
(3)最初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谈判,多少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1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下图反映的是毛泽东等领袖在哪场盛典上的场景?这场盛典的举行宣告了什么?
(2)标志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什么?农村地区在该时期率先实行了哪一改革措施?
(3)深圳2019年生产总值为26927.0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三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是1979年生产总值的近1.4万倍(1979年为1.9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1915元提升至2019年的62522元,34年内增长32倍。以上数据表了什么?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中国伟大的篇章”为主题创办一份校报,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助完成。
【领袖风采篇】
【土地调整篇】
请回答: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中让我们“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只填序号)
“土地调整篇”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党实行的什么农业政策?
综合上述内容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材料一 某历史时期的两幅漫画。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年 代 粮食产量(万吨) 比上年减少(万吨)
1958年 20000
1959年 17000 3000
1960年 14350 2650
1961年 14750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请回答:
材料一所示漫画反映的是建国后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与材料一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三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经济体制方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农业经济的变化,带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