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下表示意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坡耕地、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2.相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土地覆被的径流量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3.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人工化指数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岸线使用类型变化占总岸线长度的比例,能够反映海岸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下图示意深圳市东西海岸线人工化指数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1988~2021年深圳( )
A.西海岸经济发展速度快 B.东海岸城镇建设潜力小
C.东海岸自然岸线替代人工岸线 D.西海岸人工岸线替代自然岸线
5.近年来西海岸人工化指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城镇建设岸线趋于饱和 ②政府推行均衡一体发展
③发展中心转向东部海岸 ④自然岸线生态保护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图中垃圾收集点布局较为合理的有(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7.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较少
③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 ④居民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高二下·洮南月考)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鄱阳湖湖口水龄(水龄指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对其下游河床的冲淤产生影响,下表为2003年前后鄱阳湖湖口多年各月水龄平均值(单位: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1956-2002 12.9 2.1 11.6 11.3 12.9 15.7 22.7 36.5 39.2 39.5 25.5 13.9 21.21
2003-2016 10.3 11.2 9.6 8.9 10.5 13.5 22.6 31.5 27.1 25.8 14.1 10.6 16.36
11.鄱阳湖湖口水龄夏季较大,主要是因为此时( )
A.鄱阳湖流域降水多 B.长江干流水位高
C.鄱阳湖面蒸发旺盛 D.长江干流流速快
12.2003年后鄱阳湖湖口各月水龄均变小,反映了三峡工程( )
A.拦沙作用明显 B.防洪效果明显
C.抗旱效果明显 D.改善水质明显
13.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湖口水龄影响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是( )
A.春季三峡放水 B.夏季三峡泄洪
C.秋季三峡蓄水 D.冬季三峡发电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2021年9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燃煤之急”,9月28日国家电网召开保障供电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电力保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反映出我国“燃煤之急”的主要原因是( )
A.原煤生产量减少
B.原煤生产量与消费量空间不匹配
C.原煤进口量不足
D.煤炭造成环境污染,控制生产量
15.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息解决“燃煤之急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拉闸限电节约使用
③减少煤炭进口渠道 ④加强煤炭储备库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二下·四平月考)近年,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发展迅速,但由于风力和光伏发电的特点,新能源发电消纳一直是制 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西部某省级行政区采用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供电,总体优先 新能源出力的模式。下图示意该省级行政区枯水季节一天内火电、水电、风电和光伏电源配合出力情况(标 ★的为优先出力发电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①②③④最可能( )
A.①是火电 B.②是光伏 C.③是水电 D.④是风电
17.该区域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的首要目的是( )
A.增加电力供应量 B.稳定电能供给
C.优化利用新能源 D.节约常规能源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
A.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大
B.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C.耕地安全保障逐渐提高
D.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19.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和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关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盐池的保护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堤——蓄洪和滞洪的作用 B.渠——导流和分洪的作用
C.河——供水和泄洪的作用 D.滩——阻挡隔离山洪作用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瑞典在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世界领先。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为五阶梯原则(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五阶梯原则中,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置
23.推测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有( )
①回收意识普及和公众支持 ②回收网点均匀分布
③数据收集和共享透明 ④实行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环礁是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由礁坪环绕着潟湖组成,适合建造人工岛。2015年4月,我国在永暑礁局部完成吹沙填岛作业,建立了2.8平方千米的人工岛,简称永暑岛。下图为环礁局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环礁中最不适合建造人工岛的部位是( )
A.向海坡 B.外礁坪 C.内礁坪 D.瀉湖盆
25.永暑礁变永暑岛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 ②促进南海海域资源开发
③拓展了陆地发展空间 ④加强对南海的有效管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计3题,合计50分)。
26.(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也是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省份。下表示意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面积(单位:km2)。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2013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下图示意河南省土地类型。
(1)概括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
(2)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从资源综合性的角度说明若河南省北部扩大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27.(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被称为绿氢。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中石化规划在该市建设绿氢制取—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产业链。近日,我国首个绿氢长距离输送管道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缓解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
(1)简述乌兰察布市成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主要区位条件。
(2)简析“西氢东送”工程对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
(3)从环境安全的角度指出我国大力支持绿氢产业发展的意义。
28.(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占地面积广,耗电量大,其中空调散热占能耗的三分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数据中心稳定增加,高碳排、重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算,通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低碳发展。2023年3月,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国际海缆的登陆站点之一)附近海域下水。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体积庞大,重量达1300吨,相当于约1000辆小汽车。海底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对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陵水海底数据中心位置示意图。
(1)分析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
(2)推测为保障海底数据中心设备正常工作需克服的自然障碍。
(3)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明我国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地理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A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如果森林被毁,其中的动物则难以为继,森林对于人类的服务功能也随之丧失,可见森林具有支撑服务功能;供给服务指的是提供森林资源、动物资源;调解服务指的是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水源等;文化服务功能指的是提供美丽的风景,也供人类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等。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即植物的根部、枯枝落叶等将水分固定住,起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让流域内的水量变化相对稳定,属于调节服务。
1.据表可知,在降雨强度弱的时候,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对应的泥沙量依次为0.1kg、41.3kg、4.7kg、18kg,可以判读出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验证表中其他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亦是如此,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属于森林的支撑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属于供给服务功能;让人类获得精神享受属于文化服务功能;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属于调节服务功能。相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土地覆被的径流量不同,说明植被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体现了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混交林地的泥沙量小于油松幼林地,说明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种植的单一树种,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①③正确;相同降雨强度下,坡耕地泥沙量最大,开垦坡地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②错误;相同降雨强度下,油松幼林地对应泥沙量大于荒草地,说明油松幼林地保持水土的作用小于荒草地,故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4.A
5.C
【知识点】海岸线与海岸带;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随潮水涨落而变动。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
4.A、据材料可知,人工化指数能够反映海岸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从图可以看出,西海岸人工化指数高于东海岸,能够反映出西海岸的开发强度更高,经济发展速度快,A正确;
B、东海岸开发较少,城镇建设潜力大,B错误;
C、人工岸线是由填海造地、围海和构筑物等永久性工程构成的岸线,自然岸线被破坏,难以恢复和替代人工岸线,且读图可知,东海岸人工化指数整体升高,人工岸线占比可能增加,C错误;
D、西海岸人工化指数较高且整体呈增长趋势,反映海岸线受人类活动明显,即人类活动利用改造自然岸线,但不一定全都形成了人工岸线,D错误。
故答案为:A。
5.读图可知,西海岸人工化指数趋于平稳,2018~2021有降低趋势,可能是因为西海岸城镇建设岸线趋于饱和,①正确;政府推行均衡一体发展,会增加东海岸的开发,而不是降低西海岸的开发,②错误;发展中心转向东部海岸,会增加东海岸的开发强度,而不是降低西海岸的开发,③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生态,保护自然岸线生态环境,主动减少人工干预,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A
7.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垃圾收集点应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以方便居民放置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可能与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垃圾分类标准模糊有关。
6.A、从图中看,甲、乙两图中垃圾收集点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方便居民放置垃圾,较为合理,A正确;
BC、丙图有一垃圾收集点布局在小河边,可能会造成河水污染,不合理,BC错误;
D、丁图中小河西岸没有垃圾收集点,小河西岸的居民放置垃圾不方便,不合理,D错误。
故答案为:A。
7.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①④正确;由材料可知,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③错误;生活垃圾数量较少,应该更有利于垃圾分类,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8.B
9.C
10.C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形成区域环境问题原因: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 造成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8.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生存环境恶化及其无法进入河流淡水区产卵,①④属于其减少的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不是湟鱼数量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有利于湟鱼洄游,③错误。综上,故答案为:B。
9.拆除水坝会影响经济发展且不符合实际情况,①错误;修建过鱼通道,有利于湟鱼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会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封湖育鱼,禁止捕捞湟鱼,可以使湟鱼得到保护,资源量得到恢复,④正确。综上,故答案为:C。
10.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供水,①错误;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流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库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等,②正确;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③错误;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流域水体污染,④正确。综上,故答案为:C。
【答案】11.B
12.A
13.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11.ACD、鄱阳湖流域降水多、长江干流流速快以及鄱阳湖面蒸发旺盛都不是导致鄱阳湖夏季水龄较大的主要原因,ACD错误;
B、根据材料可知水龄指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较多,导致长江干流水位高,鄱阳湖水不容易流出湖口,导致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的变长,水龄较大,B正确;
故答案为:B。
12.A、水龄变小,说明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的变短,三峡工程拦蓄河流中的泥沙,导致三峡工程下游河道的泥沙含量减小,水位降低,鄱阳湖水更容易汇入长江干流,水龄变短,A正确;
BCD、水龄变短并不能反映三峡工程的防洪效果、抗旱效果和改善水质的效果,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BD、三峡工程蓄水后(2003年以后),鄱阳湖春、夏、冬三季节水龄的变化幅度均不如秋季明显,ABD错误;
C、对表格中2003年之前和2003年之后的水龄数据可知,三峡水库蓄水后,秋季(9—11月)水龄的变化最明显,水龄明显变短。故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湖口水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秋季,其主要原因是三峡秋季蓄水,导致三峡工程下游河流水位明显降低,鄱阳湖水体可以快速注入河流,导致水龄降低,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B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点评】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煤炭资源尤其丰富,该些省区是我国主要煤炭工业基地的三个省区,被誉为祖国“乌金三角”。
14.ACD、本题中没有关于中国原煤生产量减少、原煤进口量不足、控制生产量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ACD错误;
B、据图示中的图例原煤生产量和原煤消费量可知,我国多数省份原煤生产量远低于原煤消费量,原煤生产量与消费量空间不匹配,原煤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造成这些地区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B正确;
故答案为:B。
15.从题目信息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原煤供应不足,所以应节约使用煤炭,同时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率,缓解煤炭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①正确;拉闸限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错误;减少煤炭进口渠道会加剧中国的能源紧张,③错误;加强煤炭储备库建设,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6.C
17.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与广泛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相比,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能源等。其主要特点是:可再生、分布广、低污染;能量密度低,单机容量小;间歇性、周期性、随机性、波动性等。
16.为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在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供电过程中,总体优先新能源出力。其中①②为优先出力发电类型,①只分布在白天,为光伏发电;②全天都有分布,为风电;因为是枯水季节,水力不能优先出力发电,但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应尽可能配合出力,故③为水电;火电具有充分的可控制性,可做配合出力的补充电源,④为火电,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ABD、据材料“为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西部某省级行政区采用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供电”可知增加电力供应量、稳定电能供给、节约常规能源都不是该区域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的首要目的,ABD错误;
C、该区域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优先利用光伏发电和风电,能克服光伏和风电不稳定的缺点,实现新能源利用的最优化,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8.D
19.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我国耕地“非粮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经济因素、资源因素和法律政策因素等。经济因素是造成耕地“非粮化”的根本原因。资源因素为耕地“非粮化”提供了基础。法律政策因素进一步推动了耕地“非粮化”。
18.读图可知,图示期间,耕地非粮化面积曲线较耕地非粮化率曲线变化更小、更平稳,故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小,A错误;从折线的走势来看,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同,B错误;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非粮化面积和耕地非粮化率波动上升,且远高于全国水平(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故耕地安全保障逐渐降低,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9.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可知,成都耕地非粮化主要受经济原因的影响,②错;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可知,成都平原城镇化水平提升快,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导致耕地非粮化,①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从而导致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③对;材料没有关于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的信息,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0.B
21.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晒盐需要考虑与地形、蒸发两个核心要素相关的自然条件:地形,一要平缓、便于蓄积海水或者是盐湖水,所以,缓滩最好;二要泥质沙滩、便于渗水但又能留下盐分。蒸发:温度高、晴天多、日照强、多风、滩涂广阔(面积大蒸发快)等,即气候降水少、光照要充足、有风日数多等。
20.ACD、冬、春、秋三个季节都没有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因此没有夏季适宜,ACD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风起,盐始生”,南风是指夏季东南季风。该地位于山脉的西北侧,即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加上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是一年中晒盐的最佳时间,B正确;
故答案为:B。
21.A、该地获取盐的主要方式为晒盐,为了便于晒盐,盐池中的水分不应过多。因此堤的作用不是蓄洪和滞洪的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池位于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容易积水,因此堤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隔离山洪,减少洪水进入盐池,A错误;
B、由于滩的蓄洪和滞洪能力有限,不能容纳太多洪水,所以应该有一个分流渠道,滩外有渠,渠可以将山洪引到外部河流,起到导流和分洪的作用,B正确;
C、河流应该是为洪水提供泄洪通道,不是往池内供水,C错误;
D、堤外有滩,滩类似与滩涂,植被少,所以滩应该是山洪暴发时用于蓄洪和滞洪的作用,滩地势低洼,难以隔离山洪,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2.A
23.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2.阅读材料,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五阶梯最高阶梯是避免产生,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由于如不产生垃圾,就不存在后续的四个阶梯,因此避免产生是最重要的原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普及垃圾回收意识,使电子垃圾回收得到公众的支持,将数据透明化并与公众共享,实行生产者责任制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电子垃圾回收率,①③④正确;垃圾的产生不是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均匀分布不能使电子垃圾回收率提高,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4.A
25.D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洋权益
【解析】【点评】三沙市的建立有利于履行我国行政管辖,有利于整顿南海秩序,加强海洋国土管理;也有利于组织渔业生产,开度发旅游业,开采油气等资源;通过生产开发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南海享有的主权,加强我国在南海区域的控制力。
24.A、读图可知,向海坡面向海洋,海水侵蚀强度大,且海域深度大,填海成本最高,最不适合建造人工岛,A符合题意;
B、与向海坡相比,外礁坪深度较小,适合填海建造人工岛,B与题意不符;
CD、内礁坪和潟湖盆在环礁内侧,有空间可以填海造陆,且深度相对较小,适合建造人工岛,CD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25.永暑礁变永暑岛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强化南沙群岛主权,加强对南海的有效管控,促进南海海域资源开发,②④正确;永暑礁变永暑岛,拓展了陆地发展空间,③正确;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不属于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①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6.【答案】(1)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田主要在东南部和黄河沿线,旱地主要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耕地少。
(2)变化:部分耕地转化为了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了耕地;总体看,2000年-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但同时也开垦了部分未利用的土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3)河南省北部水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地盐渍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分析】(1)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应结合图示信息来回答。从图中可读出,河南省的耕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水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黄河沿岸,旱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耕地面积较少。
(2)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可从表中读出,部分耕地转换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换为耕地;总体上看,耕地转出的面积大于转入的面积,说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原因可结合表中数据,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退耕还林还水域等方面回答。城乡进程的加快发展使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及部分草地改造,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有所缓解。
(3)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从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两方面来回答。河南省北部水田和水浇地的主要灌溉水源为黄河水,而河南省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出现,影响耕地资源质量,甚至使耕地资源减少;同时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增加,会使河流水位下降及河流水量减少,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污染、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会造成农业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的加重,水质恶化;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进而使生物多样性受损;但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如增加了湿地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点评】 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可以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分别指出水田、旱田、山地的分布位置和面积的大小即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其此有部分耕地转化成林地和水域,分析判断原因即可。有一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成耕地,但数量太少,耕地总体面积在减小。
27.【答案】(1)乌兰察布与北京位置临近;太阳能、风能丰富;新能源产业基础好;土地租金低。
(2)乌兰察布与北京位置临近;太阳能、风能丰富;新能源产业基础好;土地租金低。
(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轻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降低资源枯竭风险;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读“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可知,乌兰察布离北京的距离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兰察布获得的年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多大风,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产业基础好;乌兰察布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土地租金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可以开拓新的市场,使得消费市场扩大;可以使原有的绿氢制取—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扩大产业规模;为了更好的制取绿氢,使得技术得以创新。
(3)大力支持绿氢产业发展可以使能源消费结构得以优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污染减轻;减少碳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以缓解;绿氢是由可再生能源制取的,减少了化石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资源枯竭风险;减少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点评】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我国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主要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8.【答案】(1)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近岸海水温度低,降低运营成本;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
(2)海底海水的压力大,设备需要保障密封的安全性及抗压性;海水的腐蚀性强,设备要保障抗腐蚀的能力;贝壳类海洋生物会附着在设备上不断侵蚀设备,设备需要保障抗附着的能力。
(3)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轻土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利用海水对设备进行散热冷却,减少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提升国家经济安全;海底隐蔽,且海洋环境较稳定,能保护数据的安全。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结合材料“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中继站、水下数据终端和海缆组成”,而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有利于陵水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结合图中等温线信息,数据中心的设备需要降温,当地水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设备散热降温,降低能耗成本。
(2)海底深度过大,海水的压力大,备需要保障密封的安全性及要顶住很大的压强;海水作为含盐浓度非常高的电解质溶液是一种腐蚀性较强的天然腐蚀剂,设备要保障抗腐蚀的能力;海底数据中心设备会附着各种海洋生物(藻类、贝壳类等),有了这种附着物后,而海生物在形成过程中会不断侵蚀油漆,破坏设备表面涂层,从而加速了设备表面的腐蚀和加重了海生物污染。
(3)据材料“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可知,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少陆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土地压力,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用海水的巨量流动对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冷却,减少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减少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多元化,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海底隐蔽性好,且海底环境较稳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能保护数据的安全等。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下表示意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坡耕地、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2.相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土地覆被的径流量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3.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B
3.A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如果森林被毁,其中的动物则难以为继,森林对于人类的服务功能也随之丧失,可见森林具有支撑服务功能;供给服务指的是提供森林资源、动物资源;调解服务指的是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水源等;文化服务功能指的是提供美丽的风景,也供人类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等。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即植物的根部、枯枝落叶等将水分固定住,起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让流域内的水量变化相对稳定,属于调节服务。
1.据表可知,在降雨强度弱的时候,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对应的泥沙量依次为0.1kg、41.3kg、4.7kg、18kg,可以判读出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验证表中其他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亦是如此,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属于森林的支撑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属于供给服务功能;让人类获得精神享受属于文化服务功能;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属于调节服务功能。相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土地覆被的径流量不同,说明植被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体现了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混交林地的泥沙量小于油松幼林地,说明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种植的单一树种,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①③正确;相同降雨强度下,坡耕地泥沙量最大,开垦坡地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②错误;相同降雨强度下,油松幼林地对应泥沙量大于荒草地,说明油松幼林地保持水土的作用小于荒草地,故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人工化指数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岸线使用类型变化占总岸线长度的比例,能够反映海岸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下图示意深圳市东西海岸线人工化指数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1988~2021年深圳( )
A.西海岸经济发展速度快 B.东海岸城镇建设潜力小
C.东海岸自然岸线替代人工岸线 D.西海岸人工岸线替代自然岸线
5.近年来西海岸人工化指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城镇建设岸线趋于饱和 ②政府推行均衡一体发展
③发展中心转向东部海岸 ④自然岸线生态保护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4.A
5.C
【知识点】海岸线与海岸带;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随潮水涨落而变动。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
4.A、据材料可知,人工化指数能够反映海岸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从图可以看出,西海岸人工化指数高于东海岸,能够反映出西海岸的开发强度更高,经济发展速度快,A正确;
B、东海岸开发较少,城镇建设潜力大,B错误;
C、人工岸线是由填海造地、围海和构筑物等永久性工程构成的岸线,自然岸线被破坏,难以恢复和替代人工岸线,且读图可知,东海岸人工化指数整体升高,人工岸线占比可能增加,C错误;
D、西海岸人工化指数较高且整体呈增长趋势,反映海岸线受人类活动明显,即人类活动利用改造自然岸线,但不一定全都形成了人工岸线,D错误。
故答案为:A。
5.读图可知,西海岸人工化指数趋于平稳,2018~2021有降低趋势,可能是因为西海岸城镇建设岸线趋于饱和,①正确;政府推行均衡一体发展,会增加东海岸的开发,而不是降低西海岸的开发,②错误;发展中心转向东部海岸,会增加东海岸的开发强度,而不是降低西海岸的开发,③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生态,保护自然岸线生态环境,主动减少人工干预,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图中垃圾收集点布局较为合理的有(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7.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较少
③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 ④居民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6.A
7.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垃圾收集点应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以方便居民放置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可能与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垃圾分类标准模糊有关。
6.A、从图中看,甲、乙两图中垃圾收集点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方便居民放置垃圾,较为合理,A正确;
BC、丙图有一垃圾收集点布局在小河边,可能会造成河水污染,不合理,BC错误;
D、丁图中小河西岸没有垃圾收集点,小河西岸的居民放置垃圾不方便,不合理,D错误。
故答案为:A。
7.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①④正确;由材料可知,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③错误;生活垃圾数量较少,应该更有利于垃圾分类,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洮南月考)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8.B
9.C
10.C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形成区域环境问题原因: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 造成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8.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生存环境恶化及其无法进入河流淡水区产卵,①④属于其减少的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不是湟鱼数量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有利于湟鱼洄游,③错误。综上,故答案为:B。
9.拆除水坝会影响经济发展且不符合实际情况,①错误;修建过鱼通道,有利于湟鱼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会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封湖育鱼,禁止捕捞湟鱼,可以使湟鱼得到保护,资源量得到恢复,④正确。综上,故答案为:C。
10.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供水,①错误;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流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库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等,②正确;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③错误;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流域水体污染,④正确。综上,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鄱阳湖湖口水龄(水龄指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对其下游河床的冲淤产生影响,下表为2003年前后鄱阳湖湖口多年各月水龄平均值(单位: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1956-2002 12.9 2.1 11.6 11.3 12.9 15.7 22.7 36.5 39.2 39.5 25.5 13.9 21.21
2003-2016 10.3 11.2 9.6 8.9 10.5 13.5 22.6 31.5 27.1 25.8 14.1 10.6 16.36
11.鄱阳湖湖口水龄夏季较大,主要是因为此时( )
A.鄱阳湖流域降水多 B.长江干流水位高
C.鄱阳湖面蒸发旺盛 D.长江干流流速快
12.2003年后鄱阳湖湖口各月水龄均变小,反映了三峡工程( )
A.拦沙作用明显 B.防洪效果明显
C.抗旱效果明显 D.改善水质明显
13.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湖口水龄影响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是( )
A.春季三峡放水 B.夏季三峡泄洪
C.秋季三峡蓄水 D.冬季三峡发电
【答案】11.B
12.A
13.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11.ACD、鄱阳湖流域降水多、长江干流流速快以及鄱阳湖面蒸发旺盛都不是导致鄱阳湖夏季水龄较大的主要原因,ACD错误;
B、根据材料可知水龄指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较多,导致长江干流水位高,鄱阳湖水不容易流出湖口,导致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的变长,水龄较大,B正确;
故答案为:B。
12.A、水龄变小,说明湖水从入湖流到出湖的时间的变短,三峡工程拦蓄河流中的泥沙,导致三峡工程下游河道的泥沙含量减小,水位降低,鄱阳湖水更容易汇入长江干流,水龄变短,A正确;
BCD、水龄变短并不能反映三峡工程的防洪效果、抗旱效果和改善水质的效果,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BD、三峡工程蓄水后(2003年以后),鄱阳湖春、夏、冬三季节水龄的变化幅度均不如秋季明显,ABD错误;
C、对表格中2003年之前和2003年之后的水龄数据可知,三峡水库蓄水后,秋季(9—11月)水龄的变化最明显,水龄明显变短。故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湖口水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秋季,其主要原因是三峡秋季蓄水,导致三峡工程下游河流水位明显降低,鄱阳湖水体可以快速注入河流,导致水龄降低,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2021年9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燃煤之急”,9月28日国家电网召开保障供电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电力保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反映出我国“燃煤之急”的主要原因是( )
A.原煤生产量减少
B.原煤生产量与消费量空间不匹配
C.原煤进口量不足
D.煤炭造成环境污染,控制生产量
15.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息解决“燃煤之急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拉闸限电节约使用
③减少煤炭进口渠道 ④加强煤炭储备库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B
15.B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点评】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煤炭资源尤其丰富,该些省区是我国主要煤炭工业基地的三个省区,被誉为祖国“乌金三角”。
14.ACD、本题中没有关于中国原煤生产量减少、原煤进口量不足、控制生产量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ACD错误;
B、据图示中的图例原煤生产量和原煤消费量可知,我国多数省份原煤生产量远低于原煤消费量,原煤生产量与消费量空间不匹配,原煤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造成这些地区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B正确;
故答案为:B。
15.从题目信息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原煤供应不足,所以应节约使用煤炭,同时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率,缓解煤炭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①正确;拉闸限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错误;减少煤炭进口渠道会加剧中国的能源紧张,③错误;加强煤炭储备库建设,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四平月考)近年,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发展迅速,但由于风力和光伏发电的特点,新能源发电消纳一直是制 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西部某省级行政区采用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供电,总体优先 新能源出力的模式。下图示意该省级行政区枯水季节一天内火电、水电、风电和光伏电源配合出力情况(标 ★的为优先出力发电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①②③④最可能( )
A.①是火电 B.②是光伏 C.③是水电 D.④是风电
17.该区域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的首要目的是( )
A.增加电力供应量 B.稳定电能供给
C.优化利用新能源 D.节约常规能源
【答案】16.C
17.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与广泛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相比,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能源等。其主要特点是:可再生、分布广、低污染;能量密度低,单机容量小;间歇性、周期性、随机性、波动性等。
16.为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在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供电过程中,总体优先新能源出力。其中①②为优先出力发电类型,①只分布在白天,为光伏发电;②全天都有分布,为风电;因为是枯水季节,水力不能优先出力发电,但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应尽可能配合出力,故③为水电;火电具有充分的可控制性,可做配合出力的补充电源,④为火电,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ABD、据材料“为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西部某省级行政区采用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供电”可知增加电力供应量、稳定电能供给、节约常规能源都不是该区域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的首要目的,ABD错误;
C、该区域不同类型电源配合出力,优先利用光伏发电和风电,能克服光伏和风电不稳定的缺点,实现新能源利用的最优化,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
A.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大
B.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C.耕地安全保障逐渐提高
D.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19.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8.D
19.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我国耕地“非粮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经济因素、资源因素和法律政策因素等。经济因素是造成耕地“非粮化”的根本原因。资源因素为耕地“非粮化”提供了基础。法律政策因素进一步推动了耕地“非粮化”。
18.读图可知,图示期间,耕地非粮化面积曲线较耕地非粮化率曲线变化更小、更平稳,故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小,A错误;从折线的走势来看,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同,B错误;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非粮化面积和耕地非粮化率波动上升,且远高于全国水平(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故耕地安全保障逐渐降低,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9.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可知,成都耕地非粮化主要受经济原因的影响,②错;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可知,成都平原城镇化水平提升快,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导致耕地非粮化,①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从而导致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③对;材料没有关于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的信息,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和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关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盐池的保护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堤——蓄洪和滞洪的作用 B.渠——导流和分洪的作用
C.河——供水和泄洪的作用 D.滩——阻挡隔离山洪作用
【答案】20.B
21.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晒盐需要考虑与地形、蒸发两个核心要素相关的自然条件:地形,一要平缓、便于蓄积海水或者是盐湖水,所以,缓滩最好;二要泥质沙滩、便于渗水但又能留下盐分。蒸发:温度高、晴天多、日照强、多风、滩涂广阔(面积大蒸发快)等,即气候降水少、光照要充足、有风日数多等。
20.ACD、冬、春、秋三个季节都没有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因此没有夏季适宜,ACD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风起,盐始生”,南风是指夏季东南季风。该地位于山脉的西北侧,即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加上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是一年中晒盐的最佳时间,B正确;
故答案为:B。
21.A、该地获取盐的主要方式为晒盐,为了便于晒盐,盐池中的水分不应过多。因此堤的作用不是蓄洪和滞洪的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池位于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容易积水,因此堤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隔离山洪,减少洪水进入盐池,A错误;
B、由于滩的蓄洪和滞洪能力有限,不能容纳太多洪水,所以应该有一个分流渠道,滩外有渠,渠可以将山洪引到外部河流,起到导流和分洪的作用,B正确;
C、河流应该是为洪水提供泄洪通道,不是往池内供水,C错误;
D、堤外有滩,滩类似与滩涂,植被少,所以滩应该是山洪暴发时用于蓄洪和滞洪的作用,滩地势低洼,难以隔离山洪,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瑞典在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世界领先。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为五阶梯原则(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五阶梯原则中,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置
23.推测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有( )
①回收意识普及和公众支持 ②回收网点均匀分布
③数据收集和共享透明 ④实行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2.A
23.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2.阅读材料,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五阶梯最高阶梯是避免产生,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由于如不产生垃圾,就不存在后续的四个阶梯,因此避免产生是最重要的原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普及垃圾回收意识,使电子垃圾回收得到公众的支持,将数据透明化并与公众共享,实行生产者责任制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电子垃圾回收率,①③④正确;垃圾的产生不是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均匀分布不能使电子垃圾回收率提高,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环礁是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由礁坪环绕着潟湖组成,适合建造人工岛。2015年4月,我国在永暑礁局部完成吹沙填岛作业,建立了2.8平方千米的人工岛,简称永暑岛。下图为环礁局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环礁中最不适合建造人工岛的部位是( )
A.向海坡 B.外礁坪 C.内礁坪 D.瀉湖盆
25.永暑礁变永暑岛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 ②促进南海海域资源开发
③拓展了陆地发展空间 ④加强对南海的有效管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4.A
25.D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洋权益
【解析】【点评】三沙市的建立有利于履行我国行政管辖,有利于整顿南海秩序,加强海洋国土管理;也有利于组织渔业生产,开度发旅游业,开采油气等资源;通过生产开发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南海享有的主权,加强我国在南海区域的控制力。
24.A、读图可知,向海坡面向海洋,海水侵蚀强度大,且海域深度大,填海成本最高,最不适合建造人工岛,A符合题意;
B、与向海坡相比,外礁坪深度较小,适合填海建造人工岛,B与题意不符;
CD、内礁坪和潟湖盆在环礁内侧,有空间可以填海造陆,且深度相对较小,适合建造人工岛,CD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25.永暑礁变永暑岛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强化南沙群岛主权,加强对南海的有效管控,促进南海海域资源开发,②④正确;永暑礁变永暑岛,拓展了陆地发展空间,③正确;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不属于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①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共计3题,合计50分)。
26.(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也是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省份。下表示意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面积(单位:km2)。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2013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下图示意河南省土地类型。
(1)概括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
(2)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从资源综合性的角度说明若河南省北部扩大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田主要在东南部和黄河沿线,旱地主要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耕地少。
(2)变化:部分耕地转化为了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了耕地;总体看,2000年-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但同时也开垦了部分未利用的土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3)河南省北部水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地盐渍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分析】(1)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应结合图示信息来回答。从图中可读出,河南省的耕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水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黄河沿岸,旱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耕地面积较少。
(2)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可从表中读出,部分耕地转换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换为耕地;总体上看,耕地转出的面积大于转入的面积,说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原因可结合表中数据,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退耕还林还水域等方面回答。城乡进程的加快发展使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及部分草地改造,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有所缓解。
(3)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从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两方面来回答。河南省北部水田和水浇地的主要灌溉水源为黄河水,而河南省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出现,影响耕地资源质量,甚至使耕地资源减少;同时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增加,会使河流水位下降及河流水量减少,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污染、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会造成农业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的加重,水质恶化;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进而使生物多样性受损;但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如增加了湿地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点评】 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可以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分别指出水田、旱田、山地的分布位置和面积的大小即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其此有部分耕地转化成林地和水域,分析判断原因即可。有一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成耕地,但数量太少,耕地总体面积在减小。
27.(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被称为绿氢。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中石化规划在该市建设绿氢制取—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产业链。近日,我国首个绿氢长距离输送管道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正式启动。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缓解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
(1)简述乌兰察布市成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主要区位条件。
(2)简析“西氢东送”工程对乌兰察布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
(3)从环境安全的角度指出我国大力支持绿氢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乌兰察布与北京位置临近;太阳能、风能丰富;新能源产业基础好;土地租金低。
(2)乌兰察布与北京位置临近;太阳能、风能丰富;新能源产业基础好;土地租金低。
(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轻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降低资源枯竭风险;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读“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可知,乌兰察布离北京的距离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兰察布获得的年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多大风,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产业基础好;乌兰察布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土地租金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可以开拓新的市场,使得消费市场扩大;可以使原有的绿氢制取—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扩大产业规模;为了更好的制取绿氢,使得技术得以创新。
(3)大力支持绿氢产业发展可以使能源消费结构得以优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污染减轻;减少碳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以缓解;绿氢是由可再生能源制取的,减少了化石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资源枯竭风险;减少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点评】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我国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主要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8.(2024高二下·南充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占地面积广,耗电量大,其中空调散热占能耗的三分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数据中心稳定增加,高碳排、重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算,通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低碳发展。2023年3月,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国际海缆的登陆站点之一)附近海域下水。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体积庞大,重量达1300吨,相当于约1000辆小汽车。海底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对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陵水海底数据中心位置示意图。
(1)分析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
(2)推测为保障海底数据中心设备正常工作需克服的自然障碍。
(3)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明我国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地理意义。
【答案】(1)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近岸海水温度低,降低运营成本;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
(2)海底海水的压力大,设备需要保障密封的安全性及抗压性;海水的腐蚀性强,设备要保障抗腐蚀的能力;贝壳类海洋生物会附着在设备上不断侵蚀设备,设备需要保障抗附着的能力。
(3)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轻土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利用海水对设备进行散热冷却,减少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提升国家经济安全;海底隐蔽,且海洋环境较稳定,能保护数据的安全。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结合材料“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中继站、水下数据终端和海缆组成”,而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有利于陵水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结合图中等温线信息,数据中心的设备需要降温,当地水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设备散热降温,降低能耗成本。
(2)海底深度过大,海水的压力大,备需要保障密封的安全性及要顶住很大的压强;海水作为含盐浓度非常高的电解质溶液是一种腐蚀性较强的天然腐蚀剂,设备要保障抗腐蚀的能力;海底数据中心设备会附着各种海洋生物(藻类、贝壳类等),有了这种附着物后,而海生物在形成过程中会不断侵蚀油漆,破坏设备表面涂层,从而加速了设备表面的腐蚀和加重了海生物污染。
(3)据材料“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可知,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少陆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土地压力,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用海水的巨量流动对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冷却,减少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减少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多元化,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海底隐蔽性好,且海底环境较稳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能保护数据的安全等。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