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6月质量检测卷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6月质量检测卷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6 15:08:50

文档简介

云南省大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6月质量检测卷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上·徐州期末)鲁中南山区是指以泰山—蒙山—沂山为主体的山东中部丘陵区,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4.8%,其中幼龄林约占60%,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耕地占本区总面积的41.29%。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0.10万公顷,占山区的79.2%。如图示意山东省地形、河流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鲁中南山区土层薄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好,有机质分解快
B.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叶片面积小
C.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严重
D.山区面积大,易受流水侵蚀作用
2.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夏季多暴雨
②石灰岩广布,地形崎岖
③经济落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频繁
④植被覆盖率较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漳州模拟)古人对各地土壤的差异深有认识,如明代的《广志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说明,与“南土”比,“北土”(  )
A.透水性好、持水性好 B.透水性差、持水性差
C.透水性差、持水性好 D.透水性好、持水性差
4.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岩石 D.水文
5.“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施放草木灰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B.施放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C.种植绿肥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
D.种植绿肥降低成土母质风化速度
(2024高二上·衡水期末)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2016年9月,国务院亦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是
①施工工期较短 ②施工污染较小 ③建筑造价较低
④节约能源资源 ⑤抗震性能较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的区城是
A.常住人口介于5-20万人的微小型城市
B.常住人口小于50万人的东部沿海城市
C.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的中西部城市
D.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
8.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B.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C.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
D.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2023高二下·六盘水期末) 20世纪90年代后,乌兰察布市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生态退化严重,从1994年起,乌兰察布市开始重建生态。2023年4月,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绿氢)”管道(始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燕山石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氢气按其获得途径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再电解水制备获得。氢气有重量轻、燃烧性能好、环保、运输耗损少等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乌兰察布市重建生态的措施有(  )
①大面积植树造林
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③调整农牧业结构
④全面实施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利于(  )
A.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B.调整西部能源消费结构
C.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D.改善沿线地区大气质量
(2022高三上·安康月考)埃塞俄比亚牧场广布,为了保护牧场,人们在牧场中零星种植高大的树木。1970年,当地引进牧豆树,该树极其耐旱,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50m。十几年后,牧豆树迅速扩张,呈大规模入侵态势,到目前为止,已侵入了120万公顷的土地。牧豆树的入侵总体上改良了土壤性质,利于其他植被生长,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土壤环境问题。下表示意牧豆树入侵对土壤质地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未入侵土壤 牧豆树入侵土壤
黏土/% 17.36 21.44
沙/% 34.05 28.50
淤泥/% 48.59 50.06
质地 粉砂壤土 壤土
11.牧豆树入侵后,土壤中黏土和淤泥成分增加的原因是(  )
①流水冲刷力减弱②流水沉积物增多③生物风化作用增强④土壤有机质增多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牧豆树入侵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位下降 B.草地沙漠化
C.地表干燥 D.土壤板结
(2024高二下·承德月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耕地质量最差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区 B.云贵高原区 C.黄淮海区 D.四川盆地区
14.关于耕地质量最差的地区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对应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进行小流域治理
B.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
C.调整灌溉技术,改善耕层结构
D.黑土用养结合,改良培肥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我国“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开展多项科考工作: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冰川厚度;在海拔8800米架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持续监测世界屋脊的气象变化;并使用微波辐射计、无线电探空气球上安装气象监测仪器等多款国产“神器”,探测不同海拔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珠峰气象站科考研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大气污染
16.本次珠峰科考中运用(  )
A.激光雷达分析气象数据 B.地理信息系统传输气象数据
C.遥感技术获取气象信息 D.北斗导航系统测量冰川厚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道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上·漯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河道按照平面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游荡型河段、过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和河口型河段4种类型。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人民就不断探寻黄河的治理措施,先后摸索出“宽河固堤”、“束水攻沙”等技术。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应时代发展,设计出“分区治理”模式,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的水沙调控目标。下图为黄河下游河道相关地理信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中黄河下游河道不同平面形态,分别指出最能体现“宽河固堤”和“束水攻沙”的河段类型。
(2)从河道形态、水流状况、河床和河道变化等方面归纳花高段河道特征。
(3)在调水调沙过程中,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影响。
(4)分析采用“分区治理”模式对黄河下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8.(2024高二下·淳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产国,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其两大生产区收获期不同。依托甘蔗,巴西开发了“食糖+能源”产业模式。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占巴西燃料消费总量的 46%(全球平均 13%)。图 1 为巴西略图,图 2 为“食糖+能源”产业流程图。
材料二:除国内消费外,巴西乙醇主要出口美国,玉米是美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2014 年,巴西乙醇出口量显著下降。图 3 为 2011 年-2015 年巴西食糖价格和美国玉米价格统计图。
(1)从资源禀赋角度,分析巴西消费的燃料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原因。
(2)简析巴西甘蔗“食糖+能源”产业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
(3)简述巴西“食糖+能源”产业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
(4)从供需角度,分析 2014 年巴西乙醇出口量急剧下滑的原因。
19.(2024高二下·淳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有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两条支流,流量年内分配严重不均,丰水期最大洪峰流量为14000m3/s;枯水期平均流量约350m3/s.图1为尼罗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部分要素和埃及南部河谷工程示意图。图2为尼罗河主要支流径流量的构成。
材料二:1996年,埃及开始建设南部河谷工程,从尼罗河上的纳赛尔水库提水55亿立方米,通过新新建的运河输往低处埃及西部沙漠地带的新河谷地区,以开发数十万公顷的耕地。
(1)   河为尼罗河提供了较稳定的径流量。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原因   。
(2)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分析埃及修建南部河谷工程的必要性。
(3)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埃及“南部河谷”工程对尼罗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成因: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自然因素。第二是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和规模扩大的客观潜在条件,而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植被覆盖率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流域都有土壤结构松散、林草稀少、土壤蓄水能力差、土壤水分含量低、易遭受风力侵蚀的特点。根据了解,四级以上风力就可以形成扬沙造成水土流失。由于风力侵蚀具有干旱和季风同步的气候特点。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风力侵蚀一般发生在地面农作物稀少和植被覆盖率不高的春季(3—5月),其次是冬季(11—1月)。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人类进行不合理的社会活动。进而改变了当地的地形地貌。破坏植被引起了水土流失。这是目前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项目也越来越多。破土面积随之扩大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这就人为的破坏了水土保持。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所以说。如何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中南山区属于温带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鲁中南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雨水冲刷能力强,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层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鲁中南山区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该山区经济落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①③④正确;石灰岩广布不是该区域的特征,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D
4.A
5.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点评】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种:
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如温度每增加10℃,土壤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如在极端环境中,岩石的风化物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而典型灰壤的发育需要1000~1500年。
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
3.根据材料和题意,江南泥土,较为潮湿,江北沙土,较为干燥,江南泥土由于含水量高,空气含量较少,其透气透水性差,持水性较好,江北沙土则完全相反,沙土透气透水性较好,但由于空隙较大,持水性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表现为沙土,南方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有“江南泥土,江北沙土”之说,故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地貌、岩石、水文的差异不是其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5.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讲,南方水田中,施放草木灰对提高土壤的温度作用不大,草木灰不含有机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微量元素,促进土壤酸碱平衡,AB错误;种植绿肥可以增加有机质,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以达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C正确;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本质区别,种植绿肥,可能会加快成土母质的风化速度,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B
7.D
8.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建筑构件生产技术含量高、成本高。
6.由题可知,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再按照设计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组装过程不需要经过凝固期,组装速度快,①施工工期较短;不进行现场浇筑,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②施工污染较小;工厂化生产构建,能源利用效率高,④节约能源资源;①②④正确,B正确。由题中“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 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可知,③装配式建筑造价较高;构建间进行后期装配,建筑物标准和现场浇筑一样,都符合相应的抗震标准,⑤抗震性能相当。③⑤错误,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经济发达,资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生产装配构建的设计、生产条件。该地区环保要求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占用空间较小,环境污染小,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D正确。其他地区科技条件差,建筑市场有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A、有利于推进建筑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技术含量高,利于建筑物提高舒适度、艺术美感等,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A说法正确。
B、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B说法正确。
C、装配式建筑虽然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但建筑构件成本较高,总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对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作用有限,C说法错误。
D、装配式建筑建设周期短,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构件,产品质量易于检测,有利于保证质量安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D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绿氢)”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9.乌兰察布市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生态退化严重,从1994年起,乌兰察布市开始重建生态,由此说明当地适合草类生长,应恢复草地,而不是大规模植树,①错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以减轻土地压力,利于生态环境保护,②正确。调整农牧业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木,可减少对草地的破坏,③正确。全面实施生态移民不现实,④错误。故答案为:B。
10.A、结合材料““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再电解水制备获得。氢气有重量轻、燃烧性能好、环保、运输耗损少等特点”,由此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但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是长远目标,不会因一个工程而实现,A错误;
B、将氢输送至东部,主要调整东部能源消费结构,B错误;
C、这一工程集中于能源资源的开采,会带动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发展,C错误;
D、氢能环保,可以改善沿线地区的大气质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1.D
12.A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11.材料“十几年后,牧豆树迅速扩张……牧豆树的入侵总体上改良了土壤性质,利于其他植被生长”说明牧豆树入侵后,使其他植被生长较好,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弱流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延缓地表水的速度,使其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的部分物质将沉积下来,所以①②正确。牧豆树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50m,所以对土壤的风化作用比较强,使其颗粒变细,因此③正确。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有机质增多,说明土壤肥力较高,但不能说明土壤的质地,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12.材料“牧豆树,该树极其耐早,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50m”可知,牧豆树一般生长在较干旱地区,它的根系发达,可以大量吸收地下水,满足其生长需求,可能使地下水位下降,A正确。材料“埃塞俄比亚牧场广布,为了保护牧场,人们在牧场中零星种植高大的树木……牧豆树的入侵总体上改良了土壤性质,利于其他植被生长”可知,引进牧豆树,利于保护草原,预防土地荒漠化,B错误。引进牧豆树后,能保护牧草,同时利于其他植被的生长,能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所以C错误。牧豆树的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50米,对土壤的风化作用增强,总体上改良了土壤质地,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A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确保耕地数量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非农建设的耕地补偿制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地质量 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防止耕地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种积极性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13.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区的中低等地面积最大,平均等级最低,因此黄土高原区耕地质量最差,A正确。
故答案为:A。
14.黄土高原地区耕地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导致的耕地退化,所以要进行退耕还林,防治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注重的;调整灌溉技术,改善耕层结构是华北平原地区耕地提高质量应注意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而非黄土高原地区。A正确。
故啊安慰:A。
【答案】15.B
16.C
【知识点】遥感(RS);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目前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和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
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15.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信息“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冰川厚度和探测不同海拔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可知,珠峰气象站科考研究可以通过对冰川厚度的变化以及探测出的不同海拔温度的变化,能获取温度的变化,得出珠峰气象站研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B正确;不能研究臭氧层空洞、酸雨和大气污染。B正确。
故答案为:B。
16.通过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冰川厚度,可知激光雷达应是测量冰川厚度,而不能分析气象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不能传输气象数据,遥感可以获取信息和传输信息,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导航定位,不能测量冰川厚度。C正确。
故答案为:C。
17.【答案】(1)宽河固堤——游荡型河段;束水攻沙——顺直微弯河段。
(2)有广阔的滩地;河道断面宽浅;水流散乱;主槽摆动频繁;河床极不稳定。
(3)三门峡水利枢纽放水可以冲刷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为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沙出库提供动力;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沉积。
(4)将滩地分区设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在保证防洪的基础上,在这些滩地安置群众,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生态产业,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知识点】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观察图形可以得出,对游荡型的河段,河道断面宽浅,下切侵蚀明显减弱,侧蚀增强,堤坝易被侵蚀,为了防洪,采取“宽河固堤”。对顺直微弯河段,可以采取束水攻沙,修筑堤坝控制河流宽度,可以增加河水流速;增强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泥沙沉积;流速增大,对河床侵蚀作用增强,可以冲刷搬运河床淤积的泥沙,加深河床。
(2)黄河下游从花园口到入海口,以高村、陶城铺和利津为分段点划分为四段,划分为游荡型河段、过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和河口型河段。河段河道特征可以从河道形态、水流状况、河床和河道变化等方面归纳。从花园口到高村为游荡型河段,有广阔的滩地,这个河段河道断面宽浅;水流散乱;主槽摆动频繁,河床极不稳定。
(3)黄河属于高含沙量河流,与其他河流或与黄河上游河段明显不同,黄河高含沙量河道上的水库具备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特殊功能。具体调沙原理是汛期浑水空库迎沙排沙,水清后蓄水。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可以形成急流,形成强大的冲刷力,冲刷、搅动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一旦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开始调沙泄洪,可以最大量的将库区的泥沙排入下流入海,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沉积。
(4)以小流域为单元,全流域综合治理,是治黄的重要原则。对于河段也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要将防洪、土地利用和人们生活紧密结合,合理规划。具体措施为将滩地分区设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在保证防洪的基础上,黄河滩区高滩安置群众;利用肥沃的土壤,发展生态产业,从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的目的,促进居民的就业,又有效的实现河流的防洪治理。黄河滩区高滩作为居民安置功能区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安全性:高滩相对于低洼地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避免黄河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2. 滩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居民留在滩区,是因为滩区是由黄河的泥沙沉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作条件好;靠近黄河,灌溉便利,可就近耕作。3. 政策支持:滩区人口众多,大量外迁安置困难。
【点评】水沙关系需要结合含沙量和水流量进行分析。该河段河道特征需要结合河段和流速进行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影响需要结合泥沙含量和洪水量进行分析。“分区治理”模式对黄河下游减淤的意义需要结合水沙关系和航运条件进行分析。
18.【答案】(1)甘蔗产量大,多燃料乙醇;水能资源丰富,多水电;巴西高原,太阳能丰富;位于东南信风带,风力资源丰富;海岸线漫长,海洋能源丰富。
(2)种植规模大,产量高;全程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低;加工能力强,产品多元;两大产区两次收获,错时错峰上市;甘蔗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灵活性。
(3)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创收;保障能源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2014年前糖价不景气,(蔗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巴西甘蔗产量下降;美国玉米价格下降,乙醇产量增多,乙醇进口需求减少。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 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产,种植范围广,甘蔗产量大,多燃料乙醇;巴西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多水电;巴西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太阳能丰富;位于东南信风带,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风力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毗邻大西洋,海岸线漫长,领海面积大,有洋流经过,海洋能源丰富。
(2)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产,种植范围广,种植规模大,产量高,地处热带,甘蔗质量好;据材料可知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械化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且该国工业基础较好,加工能力强,产品多元;据图可知两大产区的纬度位置和气候差异明显,两次收获,错时错峰上市;由于错时错峰上市且甘蔗的保质期较长,甘蔗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灵活性。
(3)该产业模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能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该产业模式能向国外大量出口能源和食糖,增加出口创收;能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又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据图可知,2014年前糖价较低不景气,蔗农的收入不高,(蔗农植积极性不高)导致巴西甘蔗产量下降;美国玉米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导致乙醇产量增多,乙醇进口需求减少对巴西食糖产业的冲击较大。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然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
19.【答案】(1)白尼罗;白尼罗河主要受源头湖泊补给,湖泊补给水量稳定;青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
(2)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保证粮食稳产。
(3)有利:减轻洪水的威胁。不利:海水入侵造成土地盐碱化。
【知识点】洪涝灾害;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白尼罗河源头为维多利亚湖,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故白尼罗河为尼罗河提供较为稳定的流量补给。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2)埃及沙漠广布,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少,根据材料,通过新新建的运河输往低处埃及西部沙漠地带的新河谷地区,以开发数十万公顷的耕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尼罗河流量季节变化大,易发洪涝灾害,“南部河谷”工程可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保证粮食稳产。
(3)“南部河谷”工程在丰水期拦截河水用于灌溉,可减轻洪水的威胁。拦截河水,导致入海水量减少,河流水位低,海水易入侵造成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点评】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1 / 1云南省大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6月质量检测卷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上·徐州期末)鲁中南山区是指以泰山—蒙山—沂山为主体的山东中部丘陵区,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4.8%,其中幼龄林约占60%,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耕地占本区总面积的41.29%。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0.10万公顷,占山区的79.2%。如图示意山东省地形、河流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鲁中南山区土层薄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好,有机质分解快
B.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叶片面积小
C.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严重
D.山区面积大,易受流水侵蚀作用
2.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夏季多暴雨
②石灰岩广布,地形崎岖
③经济落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频繁
④植被覆盖率较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C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成因: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自然因素。第二是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和规模扩大的客观潜在条件,而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植被覆盖率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流域都有土壤结构松散、林草稀少、土壤蓄水能力差、土壤水分含量低、易遭受风力侵蚀的特点。根据了解,四级以上风力就可以形成扬沙造成水土流失。由于风力侵蚀具有干旱和季风同步的气候特点。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风力侵蚀一般发生在地面农作物稀少和植被覆盖率不高的春季(3—5月),其次是冬季(11—1月)。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人类进行不合理的社会活动。进而改变了当地的地形地貌。破坏植被引起了水土流失。这是目前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项目也越来越多。破土面积随之扩大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这就人为的破坏了水土保持。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所以说。如何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中南山区属于温带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鲁中南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雨水冲刷能力强,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层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鲁中南山区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该山区经济落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①③④正确;石灰岩广布不是该区域的特征,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2·漳州模拟)古人对各地土壤的差异深有认识,如明代的《广志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说明,与“南土”比,“北土”(  )
A.透水性好、持水性好 B.透水性差、持水性差
C.透水性差、持水性好 D.透水性好、持水性差
4.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岩石 D.水文
5.“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施放草木灰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B.施放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C.种植绿肥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
D.种植绿肥降低成土母质风化速度
【答案】3.D
4.A
5.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点评】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种:
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如温度每增加10℃,土壤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如在极端环境中,岩石的风化物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而典型灰壤的发育需要1000~1500年。
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
3.根据材料和题意,江南泥土,较为潮湿,江北沙土,较为干燥,江南泥土由于含水量高,空气含量较少,其透气透水性差,持水性较好,江北沙土则完全相反,沙土透气透水性较好,但由于空隙较大,持水性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表现为沙土,南方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有“江南泥土,江北沙土”之说,故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地貌、岩石、水文的差异不是其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5.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讲,南方水田中,施放草木灰对提高土壤的温度作用不大,草木灰不含有机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微量元素,促进土壤酸碱平衡,AB错误;种植绿肥可以增加有机质,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以达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C正确;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本质区别,种植绿肥,可能会加快成土母质的风化速度,D错误。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上·衡水期末)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2016年9月,国务院亦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是
①施工工期较短 ②施工污染较小 ③建筑造价较低
④节约能源资源 ⑤抗震性能较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的区城是
A.常住人口介于5-20万人的微小型城市
B.常住人口小于50万人的东部沿海城市
C.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的中西部城市
D.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
8.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B.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C.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
D.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答案】6.B
7.D
8.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建筑构件生产技术含量高、成本高。
6.由题可知,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再按照设计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组装过程不需要经过凝固期,组装速度快,①施工工期较短;不进行现场浇筑,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②施工污染较小;工厂化生产构建,能源利用效率高,④节约能源资源;①②④正确,B正确。由题中“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 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可知,③装配式建筑造价较高;构建间进行后期装配,建筑物标准和现场浇筑一样,都符合相应的抗震标准,⑤抗震性能相当。③⑤错误,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经济发达,资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生产装配构建的设计、生产条件。该地区环保要求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占用空间较小,环境污染小,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D正确。其他地区科技条件差,建筑市场有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A、有利于推进建筑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技术含量高,利于建筑物提高舒适度、艺术美感等,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A说法正确。
B、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B说法正确。
C、装配式建筑虽然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但建筑构件成本较高,总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对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作用有限,C说法错误。
D、装配式建筑建设周期短,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构件,产品质量易于检测,有利于保证质量安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六盘水期末) 20世纪90年代后,乌兰察布市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生态退化严重,从1994年起,乌兰察布市开始重建生态。2023年4月,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绿氢)”管道(始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燕山石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氢气按其获得途径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再电解水制备获得。氢气有重量轻、燃烧性能好、环保、运输耗损少等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乌兰察布市重建生态的措施有(  )
①大面积植树造林
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③调整农牧业结构
④全面实施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利于(  )
A.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B.调整西部能源消费结构
C.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D.改善沿线地区大气质量
【答案】9.B
10.D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绿氢)”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9.乌兰察布市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生态退化严重,从1994年起,乌兰察布市开始重建生态,由此说明当地适合草类生长,应恢复草地,而不是大规模植树,①错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以减轻土地压力,利于生态环境保护,②正确。调整农牧业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木,可减少对草地的破坏,③正确。全面实施生态移民不现实,④错误。故答案为:B。
10.A、结合材料““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再电解水制备获得。氢气有重量轻、燃烧性能好、环保、运输耗损少等特点”,由此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但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是长远目标,不会因一个工程而实现,A错误;
B、将氢输送至东部,主要调整东部能源消费结构,B错误;
C、这一工程集中于能源资源的开采,会带动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发展,C错误;
D、氢能环保,可以改善沿线地区的大气质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2高三上·安康月考)埃塞俄比亚牧场广布,为了保护牧场,人们在牧场中零星种植高大的树木。1970年,当地引进牧豆树,该树极其耐旱,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50m。十几年后,牧豆树迅速扩张,呈大规模入侵态势,到目前为止,已侵入了120万公顷的土地。牧豆树的入侵总体上改良了土壤性质,利于其他植被生长,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土壤环境问题。下表示意牧豆树入侵对土壤质地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未入侵土壤 牧豆树入侵土壤
黏土/% 17.36 21.44
沙/% 34.05 28.50
淤泥/% 48.59 50.06
质地 粉砂壤土 壤土
11.牧豆树入侵后,土壤中黏土和淤泥成分增加的原因是(  )
①流水冲刷力减弱②流水沉积物增多③生物风化作用增强④土壤有机质增多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牧豆树入侵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位下降 B.草地沙漠化
C.地表干燥 D.土壤板结
【答案】11.D
12.A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11.材料“十几年后,牧豆树迅速扩张……牧豆树的入侵总体上改良了土壤性质,利于其他植被生长”说明牧豆树入侵后,使其他植被生长较好,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弱流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延缓地表水的速度,使其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的部分物质将沉积下来,所以①②正确。牧豆树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50m,所以对土壤的风化作用比较强,使其颗粒变细,因此③正确。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有机质增多,说明土壤肥力较高,但不能说明土壤的质地,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12.材料“牧豆树,该树极其耐早,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50m”可知,牧豆树一般生长在较干旱地区,它的根系发达,可以大量吸收地下水,满足其生长需求,可能使地下水位下降,A正确。材料“埃塞俄比亚牧场广布,为了保护牧场,人们在牧场中零星种植高大的树木……牧豆树的入侵总体上改良了土壤性质,利于其他植被生长”可知,引进牧豆树,利于保护草原,预防土地荒漠化,B错误。引进牧豆树后,能保护牧草,同时利于其他植被的生长,能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所以C错误。牧豆树的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50米,对土壤的风化作用增强,总体上改良了土壤质地,D错误。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承德月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耕地质量最差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区 B.云贵高原区 C.黄淮海区 D.四川盆地区
14.关于耕地质量最差的地区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对应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进行小流域治理
B.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
C.调整灌溉技术,改善耕层结构
D.黑土用养结合,改良培肥
【答案】13.A
14.A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确保耕地数量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非农建设的耕地补偿制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地质量 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防止耕地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种积极性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13.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区的中低等地面积最大,平均等级最低,因此黄土高原区耕地质量最差,A正确。
故答案为:A。
14.黄土高原地区耕地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导致的耕地退化,所以要进行退耕还林,防治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注重的;调整灌溉技术,改善耕层结构是华北平原地区耕地提高质量应注意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而非黄土高原地区。A正确。
故啊安慰:A。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我国“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开展多项科考工作: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冰川厚度;在海拔8800米架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持续监测世界屋脊的气象变化;并使用微波辐射计、无线电探空气球上安装气象监测仪器等多款国产“神器”,探测不同海拔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珠峰气象站科考研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大气污染
16.本次珠峰科考中运用(  )
A.激光雷达分析气象数据 B.地理信息系统传输气象数据
C.遥感技术获取气象信息 D.北斗导航系统测量冰川厚度
【答案】15.B
16.C
【知识点】遥感(RS);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目前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和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
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15.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信息“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冰川厚度和探测不同海拔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可知,珠峰气象站科考研究可以通过对冰川厚度的变化以及探测出的不同海拔温度的变化,能获取温度的变化,得出珠峰气象站研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B正确;不能研究臭氧层空洞、酸雨和大气污染。B正确。
故答案为:B。
16.通过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冰川厚度,可知激光雷达应是测量冰川厚度,而不能分析气象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不能传输气象数据,遥感可以获取信息和传输信息,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导航定位,不能测量冰川厚度。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道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上·漯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河道按照平面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游荡型河段、过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和河口型河段4种类型。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人民就不断探寻黄河的治理措施,先后摸索出“宽河固堤”、“束水攻沙”等技术。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应时代发展,设计出“分区治理”模式,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的水沙调控目标。下图为黄河下游河道相关地理信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中黄河下游河道不同平面形态,分别指出最能体现“宽河固堤”和“束水攻沙”的河段类型。
(2)从河道形态、水流状况、河床和河道变化等方面归纳花高段河道特征。
(3)在调水调沙过程中,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影响。
(4)分析采用“分区治理”模式对黄河下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答案】(1)宽河固堤——游荡型河段;束水攻沙——顺直微弯河段。
(2)有广阔的滩地;河道断面宽浅;水流散乱;主槽摆动频繁;河床极不稳定。
(3)三门峡水利枢纽放水可以冲刷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为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沙出库提供动力;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沉积。
(4)将滩地分区设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在保证防洪的基础上,在这些滩地安置群众,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生态产业,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知识点】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观察图形可以得出,对游荡型的河段,河道断面宽浅,下切侵蚀明显减弱,侧蚀增强,堤坝易被侵蚀,为了防洪,采取“宽河固堤”。对顺直微弯河段,可以采取束水攻沙,修筑堤坝控制河流宽度,可以增加河水流速;增强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泥沙沉积;流速增大,对河床侵蚀作用增强,可以冲刷搬运河床淤积的泥沙,加深河床。
(2)黄河下游从花园口到入海口,以高村、陶城铺和利津为分段点划分为四段,划分为游荡型河段、过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和河口型河段。河段河道特征可以从河道形态、水流状况、河床和河道变化等方面归纳。从花园口到高村为游荡型河段,有广阔的滩地,这个河段河道断面宽浅;水流散乱;主槽摆动频繁,河床极不稳定。
(3)黄河属于高含沙量河流,与其他河流或与黄河上游河段明显不同,黄河高含沙量河道上的水库具备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特殊功能。具体调沙原理是汛期浑水空库迎沙排沙,水清后蓄水。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可以形成急流,形成强大的冲刷力,冲刷、搅动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一旦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开始调沙泄洪,可以最大量的将库区的泥沙排入下流入海,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沉积。
(4)以小流域为单元,全流域综合治理,是治黄的重要原则。对于河段也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要将防洪、土地利用和人们生活紧密结合,合理规划。具体措施为将滩地分区设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在保证防洪的基础上,黄河滩区高滩安置群众;利用肥沃的土壤,发展生态产业,从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的目的,促进居民的就业,又有效的实现河流的防洪治理。黄河滩区高滩作为居民安置功能区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安全性:高滩相对于低洼地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避免黄河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2. 滩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居民留在滩区,是因为滩区是由黄河的泥沙沉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作条件好;靠近黄河,灌溉便利,可就近耕作。3. 政策支持:滩区人口众多,大量外迁安置困难。
【点评】水沙关系需要结合含沙量和水流量进行分析。该河段河道特征需要结合河段和流速进行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影响需要结合泥沙含量和洪水量进行分析。“分区治理”模式对黄河下游减淤的意义需要结合水沙关系和航运条件进行分析。
18.(2024高二下·淳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产国,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其两大生产区收获期不同。依托甘蔗,巴西开发了“食糖+能源”产业模式。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占巴西燃料消费总量的 46%(全球平均 13%)。图 1 为巴西略图,图 2 为“食糖+能源”产业流程图。
材料二:除国内消费外,巴西乙醇主要出口美国,玉米是美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2014 年,巴西乙醇出口量显著下降。图 3 为 2011 年-2015 年巴西食糖价格和美国玉米价格统计图。
(1)从资源禀赋角度,分析巴西消费的燃料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原因。
(2)简析巴西甘蔗“食糖+能源”产业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
(3)简述巴西“食糖+能源”产业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
(4)从供需角度,分析 2014 年巴西乙醇出口量急剧下滑的原因。
【答案】(1)甘蔗产量大,多燃料乙醇;水能资源丰富,多水电;巴西高原,太阳能丰富;位于东南信风带,风力资源丰富;海岸线漫长,海洋能源丰富。
(2)种植规模大,产量高;全程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低;加工能力强,产品多元;两大产区两次收获,错时错峰上市;甘蔗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灵活性。
(3)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创收;保障能源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2014年前糖价不景气,(蔗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巴西甘蔗产量下降;美国玉米价格下降,乙醇产量增多,乙醇进口需求减少。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 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产,种植范围广,甘蔗产量大,多燃料乙醇;巴西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多水电;巴西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太阳能丰富;位于东南信风带,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风力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毗邻大西洋,海岸线漫长,领海面积大,有洋流经过,海洋能源丰富。
(2)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产,种植范围广,种植规模大,产量高,地处热带,甘蔗质量好;据材料可知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械化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且该国工业基础较好,加工能力强,产品多元;据图可知两大产区的纬度位置和气候差异明显,两次收获,错时错峰上市;由于错时错峰上市且甘蔗的保质期较长,甘蔗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灵活性。
(3)该产业模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能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该产业模式能向国外大量出口能源和食糖,增加出口创收;能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又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据图可知,2014年前糖价较低不景气,蔗农的收入不高,(蔗农植积极性不高)导致巴西甘蔗产量下降;美国玉米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导致乙醇产量增多,乙醇进口需求减少对巴西食糖产业的冲击较大。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然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
19.(2024高二下·淳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有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两条支流,流量年内分配严重不均,丰水期最大洪峰流量为14000m3/s;枯水期平均流量约350m3/s.图1为尼罗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部分要素和埃及南部河谷工程示意图。图2为尼罗河主要支流径流量的构成。
材料二:1996年,埃及开始建设南部河谷工程,从尼罗河上的纳赛尔水库提水55亿立方米,通过新新建的运河输往低处埃及西部沙漠地带的新河谷地区,以开发数十万公顷的耕地。
(1)   河为尼罗河提供了较稳定的径流量。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原因   。
(2)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分析埃及修建南部河谷工程的必要性。
(3)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埃及“南部河谷”工程对尼罗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1)白尼罗;白尼罗河主要受源头湖泊补给,湖泊补给水量稳定;青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
(2)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保证粮食稳产。
(3)有利:减轻洪水的威胁。不利:海水入侵造成土地盐碱化。
【知识点】洪涝灾害;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白尼罗河源头为维多利亚湖,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故白尼罗河为尼罗河提供较为稳定的流量补给。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2)埃及沙漠广布,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少,根据材料,通过新新建的运河输往低处埃及西部沙漠地带的新河谷地区,以开发数十万公顷的耕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尼罗河流量季节变化大,易发洪涝灾害,“南部河谷”工程可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保证粮食稳产。
(3)“南部河谷”工程在丰水期拦截河水用于灌溉,可减轻洪水的威胁。拦截河水,导致入海水量减少,河流水位低,海水易入侵造成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点评】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