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用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只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儿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关系建构】 三年级上册已经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处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相比,既有不同,更有提升,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精读课文《赵州桥》与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突出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从大处着眼,本单元选文组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编者选择不同的选文,从不同方面,将这一主题表现出来。 【资源拓展】 主题丛书第一册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有一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 二、未知:在正楷字书写、鉴赏课文生动形象的词句、把新奇有趣内容写清楚、运用多种媒介呈现探究所得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困难与障碍 读书、写字、收集资料等能力还有待加强和培养。围绕中心意思清楚的表达的方法还未掌握。学生对与有些节白的风俗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这些传统文化知道知之甚少。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通过分析精读课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回顾、梳理课文相关段落,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段话写清楚的,并在略读课文中加以运用。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的方法,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所在。 3.通过拓展阅读、对比阅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尝试用自己的话介绍中华文化。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新性写作。
单元 学习 目标 1.在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汉字特点;正确认读33个生字,能在情境中辨析7个多音字,规范书写37个字;观察生活,能分享交流在生活中借助“标牌”自主识字的成果。通过朗读、摘抄等方式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通过自读、范读、指导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通过圈画关键句、关键词的方法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通过回顾、梳理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能模仿写话。 3.借助主题丛书、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等展开群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小组为单位进行传统文化搜集和介绍,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传统节日小使者”竞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在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汉字特点;正确认读33个生字,能在情境中辨析7个多音字,规范书写37个字;观察生活,能分享交流在生活中借助“标牌”自主识字的成果。通过朗读、摘抄等方式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通过自读、范读、指导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通过圈画关键句、关键词的方法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通过回顾、梳理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能模仿写话。 难点: 借助主题丛书、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等展开群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小组为单位进行传统文化搜集和介绍,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传统节日小使者”竞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单元 作业 设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对应目标
巩固性作业 1.练习本单元生字词语,听写本巩固改错,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1、2
拓展性作业 1.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介绍传统节日、习俗、建筑、发明、艺术等。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册。 目标3、4
综合性作业 1.小组为单位搜集和介绍传统文化,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节日的相关风俗。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传统节日小使者”竞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2.完成习作,并修改习作。 目标5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 《古诗三首》 1.通过教师范写、形声字等,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通过自由朗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分享交流,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4 《纸的发明》 1.通过教师范写、形声字、交流易错字识记方法等,认识“存、普”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世、界”等13个字,会写“造纸术、世界、伟大”等16个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圈画时间、动作等关键词,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通过圈画关键词,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5-6 《赵州桥》 1.通过教师范写、形声字、交流易错字识记方法等,认识“县、拱”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会写“赵州桥、石匠”等15个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分段朗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圈画关键词、指生读、借助图片等方式,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4.通过小导游讲解,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7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1.通过教师范写、形声字、交流易错字识记方法等,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乘、笼”。 2.通过圈画关键词、多形式朗读等方式,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借助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8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1.通过交流学习,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通过搜集资料,梳理习作结构,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通过“争当传统节日小使者”活动,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通过评价表,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9-10 语文园地三 1.通过交流,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通过交流,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通过梳理流程图等方式,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通过多形式朗读,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通过多形式朗读、借助图片、了解历史资料等形式,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