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1 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1 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5:15: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课文,是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合集。 【学习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中,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迷人的风光,以及每个季节中可爱的小动物,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一句一景,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诗人由眼前之实景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描写的是夏景,展现了一幅幅轻快明朗的画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添得黄鹂四五声”以动衬静,为三衢山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关系建构】 《古诗三首》,诗句凝练,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析诗句,能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在三上学习学习过杜甫的《山行》《春夜喜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结合单元要素,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个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再运用,理解诗文含义的情感。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读懂古诗大意。已经学习了苏轼、杜甫的古诗,对诗人诗词特点有所了解。。 2.已有策略经验:有了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这一文体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想象力也比较丰富,能够想象故事画面。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都欣赏过春天美景,能轻易理解课文。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对情感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困难与障碍 1.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段落概括能力有待提升。 2.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结合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鸳、鸯”等5个字,会写“融、燕”等8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3.能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景象。进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认识“鸳、鸯”等5个字,会写“融、燕”等8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难点:能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景象。进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美好的春天已经悄然来到,古时候诗人们最喜欢在美丽的风光中写下一首首诗词千古流传。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杜甫、苏轼和曾几一起去春天的浣花溪,去早春的江南,去三衢山欣赏美丽的风光。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 图片导入, 激兴趣 导入: 播放课件中有关春日美景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同学们,这春天的美景有没有让你感到陶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的殿堂去欣赏美丽的春天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追随诗人杜甫的脚步,去感受美丽如画的春光。 出示诗题并板书:绝句,学生齐读诗题。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进行 回答。 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 空课题。 预设: 学生有学习兴趣,感受春天的美好。 个别学生不能带入意境之中。 解决措施:教师语言烘托,视频音乐辅助。
二、 学习古诗《绝句》 一、走近作者,初知诗文 1.在之前我们就学过杜甫的几首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了解作者:杜甫,唐代诗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诗歌约1500首,其中描写春天的诗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用自己喜欢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提出问题: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吧! 借助注释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书中插图。 小组合作研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教师提出要求。 要求一:再次朗读古诗前两句,圈一圈: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说一说:看到这些景物,诗人的心情怎么样? 要求二: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①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看到这些景物,诗人有什么感觉,用诗中的文字表示。 相机板书: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二次修改】看到这些景物,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②教师提出问题:“迟日”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什么方法了解的? 拓展讲解:迟日的含义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缓慢的样子。迟日,就是指春季太阳落山渐晚,白天变得长了。 ③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2)师生交流:结合图片,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次修改】春天的太阳映照的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出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 (3)教师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幅春景图多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读出诗人的喜悦吧。 朗读指导:①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②句尾“丽”和“香”读得饱满充分,可适当延长。 迁移学法“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运用前两句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泥融、燕子——飞;沙暖、鸳鸯——睡 (3)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去想象画面,一动一静,你脑海中有画面了吗? 【二次修改】湿软的泥土引来了一只只燕子,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一对对鸳鸯。 (4)教师指导朗读:燕子和鸳鸯一动一静,一上一下,这画面真是太生动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①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读“燕”,轻读“子”;读出燕子轻巧灵动的感觉。②轻柔舒缓,要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回忆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片段。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教师提问:春天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春天来了,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喜爱春天,赞美春天。 诵读古诗,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指导。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轻快愉悦的语调,带着对春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2)指导背诵:可以借助图画,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关键词,聚焦“飞”“睡”两个动词,想象画面背诵。 2.教师总结: 通过《绝句》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好春光中美丽生灵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1.学生交流对杜甫的了解和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学生交流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 2.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圈出诗人描写的春天的景物,交流圈画的景物和诗人的心情。 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指导有感情朗读。 1.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生赛读。 3.学生背诵。 预设: 学生能对杜甫有进一步的理解,准确流利朗读古诗。 弱生不朗读不流利或出错。 解决措施:1.小老师、师正音。 同桌互助,小组检查。 预设: 1.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2.朗读课文没有感情。 3.学生了解诗的大意,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解决措施: 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练读,小老师帮助,师指导,课下练读。 预设: 学生大部分可以流利背诵,个别学生背不熟练或背不过。 解决措施: 1.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练读,小老师帮助,师指导。
三、 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一)走近作者,初知诗文 1.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惠崇春江晚景,学生齐读诗题。 2.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3.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4)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的? (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小组合作,研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2)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活动: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3)汇报交流。 ①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看到这些景物,诗人有什么感觉? 相机板书:竹子 桃花 水暖 鸭 【二次修改】看到这些景物,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②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诗的意思? ③师生交流:结合图片,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总结:从江岸到江面,诗文逼真地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勃勃的生机。 2.迁移学法,学习“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运用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①交流诗意 教师相机板书:蒌蒿 芦芽 河豚 ②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描述想到的景象 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教师引导:齐读全诗,抓住景物布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写的景象吗? (三)诵读古诗,尝试背诵 1.教师提出问题:边读诗句边体会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交流:色彩分明、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师生欣赏历代名家画的《春江水暖图》。 3.根据提示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有感情地读出这美丽的画面呢? 教师总结:读出大地一片生机的感觉。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相机板书:生机勃勃的春景 (2)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4.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诵。 背诵指导:从江岸、江面、水边、水中的布局,有序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背诵。 1.学生交流对苏轼的了解和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学生交流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 2.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圈出诗人描写的春天的景物,交流圈画的景物和诗人的心情。 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指导有感情朗读。 1.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生赛读。 3.学生背诵。 预设: 1.学生能对杜甫有进一步的理解,准确流利朗读古诗。 2.弱生不朗读不流利或出错。 解决措施: 1.小老师、师正音。 同桌互助,小组检查。 预设: 1.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2.朗读课文没有感情。 3.学生了解诗的大意,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解决措施: 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练读,小老师帮助,师指导,课下练读。 预设: 学生大部分可以流利背诵,个别学生背不熟练或背不过。 解决措施: 1.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练读,小老师帮助,师指导。
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教师重点指导“燕、惠”等容易写错的字。 仔细观察和间架结构和笔画。 根据教师指导进行书写练习。 预设: 学生能准确书写,美观工整。 个别学生不认真。 解决措施: 展示优秀书写并评价。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默写《绝句》。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诗配画的形式描绘诗句意思。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10分钟
板书 设计(共67张PPT)
绝 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
同学们,这春天的美景有没有让你感到陶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的殿堂去欣赏美丽的春天吧!
第一课时
绝 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了解诗人:二年级下册我们学过杜甫的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姓 名:杜甫
朝 代:唐
成 就: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诗歌约1500首,其中描写春天的诗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
评 价:“诗圣”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点击图标,
听范读
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吧!
借助书中插图
借助注释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法
再次朗读古诗前两句,圈一圈: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说一说:看到这些景物,诗人的心情怎么样?
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小组合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的景物
诗人的感觉
大意: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结合注释
.
.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
句尾的“丽”和“香”要读得饱满而充分,可以适当延长。
朗读指导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
.
伴读音乐:
这幅春景图好美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大意: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
忙着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接下来我们迁移学法,学习第三、四句吧!
结合注释
.
.
读完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忙着筑巢。太阳出来后,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几只鸳鸯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得地休息。
燕子和鸳鸯一动一静,一上一下,这画面真是太生动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伴读音乐:
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读“燕”,轻读“子”;读出燕子轻巧灵动的感觉。
朗读指导
轻柔舒缓,要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回忆:二下《找春天》
春天来了,作者满心喜悦。
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绝 句
[唐]杜 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伴读音乐:
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全诗吧!
语调轻快愉悦。
朗读指导
迟日 丽,
花草 。
飞燕子,
沙暖 。
让我们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
江山
春风

泥融
睡鸳鸯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通过《绝句》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好春光中美丽生灵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你知道题目什么意思吗?
结合注释
点击图标,
听范读
自由朗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小组合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的景物
诗人的感觉
大意: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知道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江岸
竹外桃花三两枝
江面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接下来我们迁移学法,学习第三、四句吧!
多年生草本植物
芦苇的嫩芽
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蒌蒿
芦芽
河豚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蒌蒿
满地
芦芽

联想
河豚欲上
水边:蒌蒿、芦芽
水中:河豚
江岸:竹、桃花
江面:江水、鸭
齐读全诗,抓住景物布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在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 ),( )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 ),在水中( )。河滩上已经满是( ),( )也开始( ),而( )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 )图。
你能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写的景象吗?(课后第2题)
绽放
鸭子
游戏
蒌蒿
芦苇
回暖
江南水乡早春
抽芽
河豚
让我们边读诗句边体会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吧!
色彩分明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赏历代名家《春江水暖图》
娄师白
王雪涛
任伯年
齐白石
(课后第1题)
根据提示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
·
速度放慢
略拖长
语速加快
语调上扬,节奏放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朗读指导
竹外 三两枝,
春江水暖 。
蒌蒿 芦芽 ,
正是 。
让我们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
桃花
鸭先知
满地
河豚欲上时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yàn
上中下结构,上面是“ ”,中间紧凑,下面四点均匀,第一点向左倾斜,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huì
上半部分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心字底的卧钩呈月牙形,向左上出钩,对准字的中心,末点写在钩画之外。
迟日、江山——丽
泥融、燕子——飞
绝句
春风、花草——香
喜爱春天
赞美春天
沙暖、鸳鸯——睡
结构梳理
竹子 桃花 水暖 鸭
蒌蒿 芦芽
生机勃勃的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
河豚
结构梳理
一、画去句子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泥融(rónɡ lónɡ)飞燕(yān yàn)子。
2.沙暖睡鸳(yuān yān)鸯。
·
·
·
课堂演练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默写古诗《绝句》。
绝 句
[唐]杜 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课后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绝句》。
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诗配画的形式
描绘诗句意思。
梅雨时节不能出去玩耍,多烦恼啊!现在阳光明媚,梅子熟了,溪水潺潺,小朋友们,快放飞心情,跟随诗人一起去浙江《三衢道中》游玩吧!
第二课时
三衢道中
曾几(j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著有《茶山集》。
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点击图标,
听范读
自由朗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试着体会诗人的心情,和小组成员交流。
小组合作
梅子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写出时间是夏季。
天天晴,写出诗人心情愉快。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接下来我们迁移学法,学习第三、四句吧!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在回来的路上,诗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看到
绿阴不减
听到
黄鹂四五声
惊喜
有声有色
静中有动
三衢道中
[宋]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日”稍长,稍重;“晴”语调上扬,读出意外之喜。
改走山路,游兴高涨,很开心。
轻松稍快的节奏。读出静中有动的韵味。
加快语速,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充满期待的感觉。
·
朗读指导
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语调齐读全诗吧!
梅子( )的时候,诗人乘( )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 ),再改走( )继续前行。山路上( )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 )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 )。
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吧!
(课后第2题)
黄了
小舟
尽头
山路
苍翠
浓密
黄鹂
幽趣
黄时 ,
泛尽 。
不减来时路,
添得 四五声。
让我们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
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日日晴
却山行
儿童牧牛
泛舟小溪
鲜花
燕子
快来做一回小诗人吧。如果你和诗人同行,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日日晴,
却山行。
不减来时路,
添得 四五声。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学写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 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 的风光。表现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三衢山
愉悦
明媚清丽
主题概括
梅子黄 日日晴
溪——泛 山——行
绿阴 黄鹂 四五声
山中游玩 乐趣无穷
三衢道中
结构梳理
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春天,并且含有动物的诗还有很多,你知道吗?
拓展延伸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绝句》的作者是_____朝的诗人_______,被称为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_____朝的诗人______。《三衢道中》的作者是____朝的诗人________。

杜甫
“诗圣”

苏轼

曾几
课堂演练
二、把《三衢道中》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1)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3)梅子变黄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子黄时日日晴。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课后作业
1.背诵《三衢道中》。
2.搜集带有动物的古诗,和同学交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课文,是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合集。 【学习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中,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迷人的风光,以及每个季节中可爱的小动物,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一句一景,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诗人由眼前之实景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描写的是夏景,展现了一幅幅轻快明朗的画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添得黄鹂四五声”以动衬静,为三衢山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关系建构】 《古诗三首》,诗句凝练,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析诗句,能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在三上学习学习过杜甫的《山行》《春夜喜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结合单元要素,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个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再运用,理解诗文含义的情感。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读懂古诗大意。已经学习了苏轼、杜甫的古诗,对诗人诗词特点有所了解。。 2.已有策略经验:有了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这一文体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想象力也比较丰富,能够想象故事画面。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都欣赏过春天美景,能轻易理解课文。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对情感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困难与障碍 1.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段落概括能力有待提升。 2.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结合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衢道中》,并能背诵。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说出《三衢道中》描绘的景象。 3.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中和谐美好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自觉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不断增强积累古诗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衢道中》,并能背诵。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说出《三衢道中》描绘的景象。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中和谐美好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觉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不断增强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杜甫、苏轼一起去春天的浣花溪,去早春的江南欣赏了美好的春天,品读了诗人们在美丽的风光中写下的千古流传的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曾几去三衢山欣赏美丽的风光。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 情境导入,了解作者 1.师引导:梅雨时节不能出去玩耍,多烦恼啊!现在阳光明媚,梅子熟了,溪水潺潺,小朋友们,快放飞心情,跟随诗人一起去浙江《三衢道中》游玩吧! 2.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三衢道中,学生齐读诗题。 3.走近作者 曾几(j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著有《茶山集》。 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进 入情境中。 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 空课题。 预设: 学生有学习兴趣,感受春天的美好。 个别学生不能带入意境之中。 解决措施:教师语言烘托,视频音乐辅助。
二、 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二次修改】本诗节奏划分为二二三。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题目什么意思吗? 预设: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 1.学生朗读古诗。 2.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预设: 大部分学学生准确流利朗读古诗。 弱生不朗读不流利或出错。 解决措施:1.小老师、师正音。 同桌互助,小组检查。
三、 读古诗,寻“三衢”美景 1.小组合作,研读“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试着体会诗人的心情,和小组成员交流。 (2)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活动: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①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二次修改】梅子、小溪、山。 ②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板书:梅子黄 ③教师提出问题:“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曾几游三衢山正好碰上了怎样的天气呢? 教师点拨:日日晴就是天天晴,因此诗人的心情也愉快了起来,要出门游玩了。 教师相机板书:日日晴 ④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自主结合注释说诗意。 【二次修改】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相机板书:溪——泛 山——行 2.迁移学法,学习“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学生运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①第三、四句中,诗人描写了绿阴、黄鹂这两种景物。 ②第三、四句的诗意: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3)教师提出问题:在回来的路上,诗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师生小结:诗的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和“黄鹂四五声”写出了诗人游玩归途中三衢山带给他惊喜,也写出了山林的有声有色,静中有动。 教师相机板书:绿阴 黄鹂 四五声 朗读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黄莺清脆的叫声给山林增添了生机,绿阴、黄莺使诗人出游的兴致更浓。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读这首诗呢? 教师指导朗读:第四句可以带着轻松稍快的节奏,读出静中有动的韵味。 教师相机板书:山中游玩 乐趣无穷 结合诗句,说诗中美景。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吧! 5.学生活动: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 背诵指导:抓住“梅子”“日日晴”“小溪”“却山行”“绿阴”“黄鹂”等关键词展开背诵。 6.教师提出问题:快来做一回小诗人吧。如果你和诗人同行,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1.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 圈出诗人描写的春天的景物,交流圈画的景物和诗人的心情。 汇报交流。 2.学生根据指导有感情朗读。 1.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生赛读。 3.学生背诵。 预设: 1.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2.朗读课文没有感情。 3.学生了解诗的大意,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解决措施: 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练读,小老师帮助,师指导,课下练读。 预设: 学生大部分可以流利背诵,个别学生背不熟练或背不过。 解决措施: 1.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练读,小老师帮助,师指导。
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 师生交流: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二次修改】减的偏旁是两点水。 2.重点指导“溪”。 教师提示: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仔细观察和间架结构和笔画。 根据教师指导进行书写练习。 预设: 学生能准确书写,美观工整。 个别学生不认真。 解决措施: 展示优秀书写并评价。
五、 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2.拓展延伸教师安排学生积累描写春天,并且含有动物的诗:《绝句》《江畔独步寻花》。 学生品读课外古诗,感受不同诗人笔下不同的春天。 预设: 学生个别不理解。 解决措施: 优生朗读和品析。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背诵《三衢道中》。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搜集带有动物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10分钟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