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下中的一篇说明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介绍了古代造纸的流程,让我们认识到造纸术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感受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学习内容分析】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0 课的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本文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搞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最终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文章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首先点明了发明造纸术的重要意义。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再次说明了发明造纸术的意义。第2至4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历程。全文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表达准确、生动,结构严密。 【关系建构】 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的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纸的发明、 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 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 2.已有策略经验:这个年纪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活跃度。他们已经具有对课文文本内容处理、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在学习过程适当提出疑问。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生活中对四大发明并不陌生,能轻易理解课文。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想象能力有待提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困难与障碍 1.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了解了四大发明,但是对纸的发明过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充分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3.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存、普”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世、界”等13个字,会写“造纸术、世界、伟大”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 重难点 重点:1.认识“存、普”等9个生字,会写“世、界”等13个字,会写“造纸术、世界、伟大”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今天让我们经过考验,去穿越时空探寻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其间产生了大量的发明创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其中的“四大发明”不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都是什么吗? 预设: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二次修改】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3.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纸的发明,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进行 回答。 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 空课题。 预设: 个别学生不了解四大发明。 解决措施: 教师讲解,利用视频进行展示。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学习认读生字。 出示词语:保存 普及 制造 粗糙 蔡伦 积累 切断 便宜 朝鲜 欧洲 社会 ①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随机正音。 ②教师适时归纳: 平舌音“存、糙、蔡”; 翘舌音“制、洲、社”。 ③学生齐读词语。 (2)读准“累”“切”“便”“鲜”这4个多音字,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 (3)识字游戏。(树皮造纸) ①教师引导学生挑战: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树皮造纸”,谁来挑战? ②出示词语:粗糙 积累 保存 朝鲜 欧洲 普及 ③教师指名学生挑战。 3.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过渡:生字词我们已经解决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二次修改】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1:围绕第1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展开叙述。 预设2:主要写了纸的发明过程。 预设3: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以及我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教师引导小结: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主题,总领全文。课文首先写了几千年年前没有纸,人们记录事情不方便,紧接着写了纸的发明过程,最后写了纸的传播路径和对世界的影响。 4.教师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贡献”是什么意思?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并思考相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贡献”是什么意思? 预设:“贡献”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教师过渡:造纸术的发明究竟对国家和公众有什么益处呢?我们一起继续往下学习,一探究竟吧!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并回答: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 3.正确认识生字和词语。 预设: 个别学生词语读音不准确。 解决措施: 小老师正音。 同桌互助,小组长检查。
三、 学习2、3自然段,了解几种记录文字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圈点批画并思考。 (2)师生交流反馈。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过渡:请你们将自己圈画的词句,提取关键信息,完成表格。 3.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1)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表格中“起先”一行。 ①教师提出问题:几千年前记录文字的载体是什么? 预设:龟甲、兽骨、青铜器。 教师板书:几千年前 龟甲 兽骨 青铜器 【二次修改】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②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时请记录下来,每次都要刻在龟甲、兽骨或者青铜器上,你有什么感受? 【二次修改】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预设:笨重、很不方便。 教师板书:笨重 不方便 (2)学法迁移,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表格中后面几行。 ①教师提出问题:后来记录文字的载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预设1:竹片和木片。 预设2:笨重。 教师板书:竹片 木片 笨重 ②教师提出问题:再后来呢? 预设1:蚕丝织成的帛、蚕丝薄片 预设2: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教师板书:帛 蚕丝薄片 价钱太贵 不能普及 ③教师提出问题:两千多年的西汉时代,人们用什么来造纸?有什么特点? 预设1:用麻造纸。 预设2:粗糙,不便书写。 教师板书:西汉时代 麻 粗糙 1.默读课文,说一说: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预设: 1.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能概括主要内容。 解决措施: 1.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讨论,教师方法点拨。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学生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3.教师重点指导“录、存、欧”等容易写错的字。 录:上短下长,第四笔居中,第五笔是点,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第八笔是捺。 存:首横不宜长,撇要舒展,“子”中横略向外伸展。 欧:“区”的笔顺为:横、撇、点、竖折。右下“人”,撇从横中线上方起笔撇向“区”的下方,撇尖、捺脚收笔持平。 洲:“州”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匀。 仔细观察和间架结构和笔画。 根据教师指导进行书写练习。 预设: 学生能准确书写,美观工整。 个别学生不认真。 解决措施: 展示优秀书写并评价。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1.抄写生字3遍。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1.朗读课文,把纸的发明过程分享给家人。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10分钟
板书 设计(共35张PPT)
纸的发明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第一课时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
初读课文
cāo
cún
粗糙
普及
pǔ
保存
制造
zhì
cài lún
蔡伦
ōu zhōu
shè
欧洲
社会
lěi
积累
qiē
切断
xiǎn
朝鲜
pián
便宜
拼音开关
学认字
累
累计
lèi
积累
lěi
劳累
累了
疲乏,过劳。
连续,堆积。
多音字
切开
qiè
切菜
qiē
急切
迫切
着急。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
切
便利
pián
便当
biàn
便宜
大腹便便
便
鲜美
xiǎn
新鲜
xiān
朝鲜
鲜为人知
鲜果
鲜
树皮造纸
粗糙
欧洲
朝鲜
积累
保存
现代高级造纸厂
普及
识字游戏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写了哪些内容?
互动课堂
①
②
③
④
⑤
中心句,点明主题。
简述了几千年前没有纸,人们记录事情的不便。
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介绍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说明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究竟对国家和公众有什么益处呢?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总领全文
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贡献”是什么意思?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特点?
自读提示
②
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时间 载体 特点
几千年前 起先 龟甲、兽骨、青铜器
后来 笨重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
笨重,很不方便
竹片和木片
蚕丝织成的帛
用麻造纸
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粗糙,不便书写
蚕丝薄片
捞
伟
录
保
存
约
验
阿
欧
洲
社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界
世
独体字
lù
上短下长,第四笔居中,第五笔是点,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第八笔是捺。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ún
首横不宜长,撇要舒展,“子”中横略向外伸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ōu
“区”的笔顺为:横、撇、点、竖折。右下“人”,撇从横中线上方起笔撇向“区”的下方,撇尖、捺脚收笔持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zhōu
“州”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匀。
一、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发明 伟大 贡献 龟甲
B.竹片 祖先 普及 蚕丝
C.薄片 制作 西汉 造纸
D.树皮 欧州 朝鲜 轻便
D
课堂演练
①lèi ②lěi
积累( ) 累计( ) 劳累( )
①xiān ②xiǎn
朝鲜( ) 新鲜( ) 鲜见( )
①
②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②
②
①
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我国在发明造纸术上的不懈追求的历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东汉时代,看看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被传下来并影响了世界。
第二课时
细读第4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课后第二题)
小组合作
④
小组讨论: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因为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
容易保存,容易搬运,工艺简单,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不能。“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
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
小组讨论:“改进”能否换成“创造”?
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读提示
传播路径
造成的影响
⑤
(课后第一题)
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使用甲骨文、金鼎文、在竹简上写字。
蔡伦造纸,轻便好用,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满足需要。
用麻造纸,粗糙、不好书写。
造纸术发
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总结提升
这篇课文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纸的发明过程
祖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
主题概括
一张纸的旅行
大家好,我是一张白纸。自从小主人买了我以后,我就在小主人的书橱里静静地躺着。
一天,小主人把我折成了一架战斗机,我在空中飘呀飘,看到了精彩的世界,回来以后,我就告诉小伙伴们:“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我们快去玩玩吧。”
一天,好朋友风哥哥来了,他呼呼地吹了两声,我们就飞出了窗户。出窗户后,我看见了许多同类,有实用的餐巾纸、美丽的画……我就想:我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不知不觉,我落到了一片森林里,听到一个人说:“纸生于树,而树又生于泥土,所以落在泥土里的纸是最幸运的!”我心想:原来我是最幸运的呀,接着,我就睡着了!
拓展延伸
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富五车
大
物美价廉
课堂演练
例: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
妈妈出门的时候,首先交代我带好家里的钥匙,后来又叮嘱我别忘了拿雨伞。
二、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组织一次“我为四大发明代言”的活动。选择一种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样例:我为指南针代言。指南针也是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
明时间,发明人都无从考证,指南针的
起源可以上推至战国时代一种称为“司
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针的雏形。
宋代出现了水针,作用都是一样的……
课后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下中的一篇说明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介绍了古代造纸的流程,让我们认识到造纸术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感受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学习内容分析】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0 课的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本文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搞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最终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文章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首先点明了发明造纸术的重要意义。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再次说明了发明造纸术的意义。第2至4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历程。全文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表达准确、生动,结构严密。 【关系建构】 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的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纸的发明、 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 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 2.已有策略经验:这个年纪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活跃度。他们已经具有对课文文本内容处理、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在学习过程适当提出疑问。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生活中对四大发明并不陌生,能轻易理解课文。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想象能力有待提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困难与障碍 1.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了解了四大发明,但是对纸的发明过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充分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3.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1.学习四五自然段,能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2.跟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学习 重难点 重点:1..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2.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难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今天让我们开启时空之旅,去寻找纸文化的变革。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谈话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我国在发明造纸术上的不懈追求的历程。你有什么启示?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东汉时代,看看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被传下来并影响了世界。 【二次修改】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预设: 个别学生不能说出启示。 解决措施: 教师点拨,同桌互说,单独展示。
二、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的原因 1.教师提出要求:细读第4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了下来? (1)学生自细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教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字音读的是否正确。 (3)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1: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 预设2:大约一千九百年前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写了造纸的过程和这种造纸术的好处。 教师板书:东汉 蔡伦纸 2.学生细读第二句,找出关键词。 ①教师提出问题:蔡伦是怎么样造纸的? ②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先切碎或切断,再捣烂成桨,最后捞出晒干。 3.了解蔡伦造纸方法传承的原因。 (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了下来?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 (3)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二次修改】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 ,价钱便宜。) 预设1:因为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 预设2:容易保存,容易搬运,工艺简单,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教师板书:轻便好用 价格便宜 4.教师提出问题:“改进”能否换成“创造”? (1)学生小组讨论。 (2)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1:不能。“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 预设2: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 1.细读第4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了下来? 2.借助关键词了解蔡伦造纸方法传承的原因。 预设: 个别学生关键词圈画不准确。 解决措施: 同桌互助,小组长检查。
三、学习第5自然段,感受造纸术非凡的影响 1.教师提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学生自读找出相关词句。 3.教师提出问题: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次修改】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预设1: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以及欧洲。 预设2: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教师板书:贡献巨大 影响世界 1.学生自读找出相关词句。 2.学生讨论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预设: 1.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能概括主要内容。 解决措施: 1.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讨论,教师方法点拨。
四、总结提升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2-4自然段,试着填写课后习题第一题中的图表。 2.学生填写表格。 3.师生交流汇报。 教师概括主题: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表明了我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 学生阅读:《一张纸的旅行》 【二次修改】拓展说话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2.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1.学生填写表格。 2.师生交流汇报。 预设: 学生填写表格不完整。 解决措施: 教师方法点拨。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1.抄写词语2遍。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1.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对应篇目。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10分钟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