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蜜蜂》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学习内容分析】 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篇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语言精炼简短,通俗易懂,其中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蜜蜂的喜爱之情,十分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观察与发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二次修改】本课紧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明确地指向了语文要素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图表梳理实验过程,以及在语言表述方面的严谨、客观。用词的准确也是理解关键语句的另一种表达,为学生们去体会关键语句的重要性指明了方向,能够更好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也兼顾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三上也同样出现过。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一单元强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对比以下编者在三上和三下对“关键语句”这一语言要素的提出的要求。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个语文要素在三年级教材体例中的位置,可以追溯到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的课后习题中都强调了观察的细致、注意事物的变化。 它们之间保持着前后一致。在每一学段、每一年级甚至每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在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语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勾连已有学习经验。同时,让学生通过浏览整个单元,了解语文要素在哪些地方呈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要素,培养建立单元整体意识的思维过程。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有一定的好奇感,自己做一项小实验,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 二、未知:在寻找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困难与障碍:读书、写字、收集资料等能力还有待加强和培养。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还未掌握。有的学生缺乏实验的经历,写清楚实验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通过分析精读课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回顾、梳理课文相关段落,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并在课文中加以运用。 3.通过自己动手做一项小实验,观察事物的变化,进行创新性写作,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图表,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 2.通过圈画、比较、对比朗读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昆虫记》产生阅读兴趣。 4.会写“蜜蜂、辩论”等16个词语。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图表,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通过圈画、比较、对比朗读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昆虫记》产生阅读兴趣。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解昆虫之奇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走进实验。(目标三) 子任务2:解蜜蜂之奇。(目标二)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研究结论,讲述实验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和过程,那么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教师引导:我们快去看看吧。 2.师生交流结论。 (1)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圈画出课文中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完成以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体现实验的准确性。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教师小结:什么是本能呢,本能是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我们能不能找到答案,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资料进行交流。 3.教师提出要求:把完整的实验过程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板书:实验结论:蜜蜂确确实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4.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实验过程。 同学们圈画出关键词语,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通过图表回顾了实验的主要信息,但是表达不清晰。 补救:教师出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将实验过程讲清楚,训练有序表达的能力。
二、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尝试利用表格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表达了法布尔实验的过程,那么课文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2.引导学生关注法布尔的“动作”。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学生交流:这段中法布尔的哪些动作让你觉得很重要? 3.引导学生聚焦法布尔的“观察”与“思考”。 (1)教师提出问题:放飞蜜蜂后,法布尔观察到什么?由此想到什么? (2)学生交流。 【二次修改】师生交流:法布尔观察到蜜蜂都四面飞散,而这时候还刮起了狂风,导致蜜蜂飞得很低。飞得这样低的蜜蜂让法布尔想到大概是这样可以减少飞行阻力,但他又在担心蜜蜂会看不到遥远的家。 (3)指导学生借助表格梳理内容。预设: 教师板书:工作严谨、认真观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汇报自己的思考。 2. 3.指名学生分享概括全文。 预设:学生了解课文的写法,知道如何将"观察"与"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补救:结合课外知识和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1.教师过渡:法布尔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这都是因为他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现在我们再来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交流:读下列句子,你觉得哪一句表达更好些?圈出用词好词。 (2)交流句子: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二次修改】教师提出问题:“大概”可以去掉吗? 3.学生自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1)小组讨论: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用词准确的词,请你圈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这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4.教师小结:通过圈画、比较和对比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次修改】师生交流: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不是一次,而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1.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2.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圈画关键信息,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表述不清晰不准确。 补救:采用圈画、比较和对比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好像、大概、推测、可能"等表示不确定的词语,其实是语言严谨、客观的表现。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 2.主题概括:这篇课文通过写法布尔为了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通过实验,得知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靠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表现了法布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蜜蜂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2)师生交流:生物学家弗里希用一系列实验证明,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他指出蜜蜂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1.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预设:学生对对实验的步骤讲解不全面。 补救:家庭作业中进行练习。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
借助表格说一说实验的步骤。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 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蜜蜂》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学习内容分析】 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篇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语言精炼简短,通俗易懂,其中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蜜蜂的喜爱之情,十分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观察与发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二次修改】本课紧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明确地指向了语文要素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图表梳理实验过程,以及在语言表述方面的严谨、客观。用词的准确也是理解关键语句的另一种表达,为学生们去体会关键语句的重要性指明了方向,能够更好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也兼顾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三上也同样出现过。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一单元强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对比以下编者在三上和三下对“关键语句”这一语言要素的提出的要求。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个语文要素在三年级教材体例中的位置,可以追溯到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的课后习题中都强调了观察的细致、注意事物的变化。 它们之间保持着前后一致。在每一学段、每一年级甚至每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在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语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勾连已有学习经验。同时,让学生通过浏览整个单元,了解语文要素在哪些地方呈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要素,培养建立单元整体意识的思维过程。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有一定的好奇感,自己做一项小实验,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 二、未知:在寻找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困难与障碍:读书、写字、收集资料等能力还有待加强和培养。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还未掌握。有的学生缺乏实验的经历,写清楚实验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通过分析精读课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回顾、梳理课文相关段落,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并在课文中加以运用。 3.通过自己动手做一项小实验,观察事物的变化,进行创新性写作,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学习目标 1.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归纳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 难点:默读课文。能梳理并归纳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解昆虫之奇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走进实验。(目标三) 子任务2:解蜜蜂之奇。(目标二)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1.猜谜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 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 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 请同学们自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读完以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昆虫记》:此书真实地反映了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的观察与实验,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教师出示并板书课题。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进行 回答。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初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认字。 出示词语:大概 阻力 推测 包括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3.识字游戏。(出示课件8)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帮助蜜蜂采花蜜吗? 4.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齐读、小老师领读、互相纠正读音、开火车等方式读词语。 3.指名学生分享概括全文。 预设: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三、借助图表,梳理实验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1)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 (2)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二次修改】“听说”一词表现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又体现了他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板书:实验目的: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教师提出要求:把实验目的填写在表格中。 3.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实验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可以分为哪几步?一起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二次修改】教师相机板书: 实验过程: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4.教师提出要求:做好了准备工作,法布尔就开始观察、记录了。朗读第3-7自然段,找出蜜蜂飞回的时间和数量。 教师板书:检查蜂窝,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5.教师引导交流讨论:这些数据法布尔是怎么得来的? 6.教师引导:把我们学习的实验过程记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填写相关表格。 2.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圈画关键信息,学生汇报。 预设:通过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写作顺序依次为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通过归纳实验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提取、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以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1)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按结构分类: 上下结构:蜜 查 左右结构:蜂 阻 跨 括 检 确 误 陌 左中右结构:辨 半包围结构:途 2.【二次修改】重点指导“蜜、蜂、辨、跨、途”容易写错的字。 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字源识字的方法识记“辨”字。 1.自由读,指名读,互相纠正读音。 2.分享记字写字方法。 预设:学生对于对于“辨、跨”等易错字书写会出错。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课后词语表抄二默一。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
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二、三、四题。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 设计(共45张PPT)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蜜 蜂
翅膀一展亮晶晶,
整天飞舞花丛中,
手足不闲爱劳动,
酿造蜜糖好过冬。
第一课时
《昆虫记》:此书真实地反映了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的观察与实验,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初读课文
阻力
大概
gài
zǔ
包括
kuò
准确无误
wù
推测
cè
沿途
逆风
nì
tú
陌生
mò
超常
chāo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蜜蜂采蜜
大概
阻力
超常
错误
陌生
识字游戏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提示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他做了个实验,发现蜜蜂确实具有这样的能力。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1.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
2.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
“听说”一词表现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又体现了他求实的科学态度。
把实验目的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课后第1题)
那么,实验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可以分为哪几步?一起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做好了准备工作,法布尔就开始观察、记录了。
朗读第3-7自然段,找出蜜蜂飞回的时间和数量。
检查蜂窝,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这些数据法布尔是怎么得来的?
从“两点四十分、第二天”这些时间及不同时间点记录的蜜蜂数量,看出法布尔能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亲眼、检查”可以看出法布尔严谨细心。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把我们学习的实验过程记下来。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检查蜂窝,记录飞
回的蜜蜂数。
蜜
蜂
辨
阻
跨
括
检
查
确
误
途
陌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mì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上中下三部分同宽,结构紧凑;卧钩写在横中线上,撇略长伸。
fēnɡ
右上折文要写得舒展,右下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等,中间的横略短,竖为悬针竖。注意左右穿插。
biàn
三部分均要写窄,结构紧凑。左部“辛”最后的竖变竖撇;中部点撇要紧缩,撇长,起笔在竖中线上;右部 “辛”最后的竖为悬针竖。
字源识字
kuà
左半部分“口”略小,下面最后一笔是提;右半部分“夸”起笔稍高,撇捺略舒展,“亏”两横宜短,长短不等,上横悬空,下横横中线下起笔,收笔于横中线。
tú
左下包右上。“余”写得不宜过大,结构要紧凑;“辶”的横折折撇较小,捺长而平,托住“余”。
正确,没有差错。( )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 )
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 )
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 )
准确无误
推测
几乎
辨认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课堂演练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法布尔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法布尔做这项实验是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法布尔实验的目的和过程,那么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我们快去看看吧。
课文第7、8自然段告诉我们结论:蜜蜂确确实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第二课时
体现实验的准确性
结论
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本能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蜜蜂确确实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把完整的实验过程填写在表格中。
检查蜂窝,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蜜蜂确确实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检查蜂窝,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刚才我们尝试利用表格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表达了法布尔实验的过程,那么课文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这段中法布尔的那些动作让你觉得很重要。
为了让蜜蜂分不清方向
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让实验更有说服力
与其他蜜蜂区分
放飞蜜蜂后,法布尔观察到什么?由此想到什么?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阻挡的力量
观察 思考 体现了什么
把你找到的法布尔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填在表格里。
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法布尔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刮起了狂风
飞得很低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法布尔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这都是因为他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现在我们再来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读下列句子,你觉得哪一句表达更好些?圈出用词好的词。
表达出法布尔内心的猜测。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不能去掉,“大概”是“大约”的意思,表示这是作者的猜测,如果去掉,意思就发生改变,变成肯定意思了,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可以去掉吗?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用词准确的词,请你圈出来。
这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几乎、大概、将近”等表示不确定的词,使表达更精准,也体现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至少、准确无误”反映法布尔在实验目的达到后的信服、释怀的心理。
通过圈画、比较和对比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不是一次,而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蜜蜂
认真观察
工作严谨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结论:
结构梳理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检查蜂窝,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这篇课文通过写 为了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通过实验,得知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靠一种 ,表现了法布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的科学态度。
法布尔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严谨求实
主题概括
蜜蜂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生物学家弗里希用一系列实验证明,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他指出蜜蜂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拓展延伸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1.(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3.(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因为
所以
不是
而是
尽管
但
一、关联词填空。
课堂演练
二、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实验______及结果。“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具体的数字,它们的运用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______情况,又有较强的_______。
列数字
过程
四公里
三刻钟
两只
实际
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