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花钟》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内容分析】 《花钟》一文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概括地写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问是不同的。接着按时间顺序列举了牵牛花、蔷薇等九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描绘出一天之内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第2自然段先用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列举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种原因,一是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二是跟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第3自然段介绍了一位植物学家根据花的不同开放时间修建了一座“花钟”,其做法很有趣。 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在第1自然段中写花的开放,语言表达形式极其丰富。同样直接写花开,所用动词多不同。比如,“午时花开花了”用的“开”,“万寿菊欣然怒放”用的是“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用的是“舒展”。还有的不是直接写花开,而是运用拟人手法把花开写活了。比如,“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紫茉莉苏醒过来”,县花“含笑一现”。这些多样的表达在读者头脑中很容易形成画面,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注意这个自然段在说明花开的时间时,有的地方加了 “左右”,有的没有,无论用与没用,都表示大约的时间。只是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有的地方才没有加“左右”。 【二次修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这两个自然段,各有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课后习题的第2题: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三上也同样出现过。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一单元强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对比以下编者在三上和三下对“关键语句”这一语言要素的提出的要求。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个语文要素在三年级教材体例中的位置,可以追溯到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的课后习题中都强调了观察的细致、注意事物的变化。 它们之间保持着前后一致。在每一学段、每一年级甚至每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在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语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勾连已有学习经验。同时,让学生通过浏览整个单元,了解语文要素在哪些地方呈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要素,培养建立单元整体意识的思维过程。 【二次修改】《花钟》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探索发现、认真思考的乐趣。《花钟》这一课紧扣主题,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这篇课文段落不多,但是语言优美,表达方式丰富。本文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增进对事物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有一定的好奇感,自己做一项小实验,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 二、未知:在寻找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困难与障碍:读书、写字、收集资料等能力还有待加强和培养。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还未掌握。有的学生缺乏实验的经历,写清楚实验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通过分析精读课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回顾、梳理课文相关段落,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并在课文中加以运用。 3.通过自己动手做一项小实验,观察事物的变化,进行创新性写作,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芬、芳”等10个生字,会写“斗、芬”等13个生字,理解“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感受鲜花开放的特点。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探植物之秘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搜集钥匙,开启自然王国之门。(目标三) 子任务2:走进植物部落,探寻植物秘密。(目标二)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各种花儿和花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花的海洋,去领略花钟的神奇。(出示课件31) 2.教师提出问题:回顾课文,说说花钟是什么。(出示课件32) 预设1:把不同种类的花按照开放的时间顺序种在一起,就变成了花钟。 预设2: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相机板书:花儿开放的时间不同 圈画出关键词语,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汇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再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提出要求: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概括大意。(出示课件33) 2.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让我们试着找一找第二自然段的关键句。(出示课件34) 预设: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教师引导:思考: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有关? 预设:植物开花的时间,有的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关系,有的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教师板书:原因: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 师生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自然段讲述的是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4.教师提出问题:昙花开花时间怎么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 预设: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汇报自己的思考。 2.指名学生分享影响植物开花时间因素。 预设:学生概括不全影响植物开花时间因素。 补救:教师指导。 【二次修改】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的关键句直接概括了段意;有时需要我们根据关键句的提示把重要信息找出来再进行概括;有时关键句是问句,我们需要变成陈述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花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花钟 1.教师提出问题: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们会种什么来组成你们自己的“花钟”呢? 预设1:我要种荷花,荷花在上午8点左右绽放。 预设2:我要种太阳花,12点左右,太阳花露出笑脸。 预设3:我要种蛇床花,大约凌晨3点开放。 教师相机板书:根据规律创造花钟 2.教师提出问题:“花钟”真有趣!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作者写了不同的花儿开放时间不同,可见作者长时间细心观察,我也要学习这种观察的方法。 预设2: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很生动。 3.教师总结:植物学家能修建出这么美丽、这么奇妙的“花钟”,必定是他们留心观察、用心研究自然的结果。我们也要学习知识、学会创造,用美好的心灵去观察自然,拥抱生活。 教师板书:学习知识 学会创造 1.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2.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圈画关键信息,学生汇报。 【二次修改】自己手绘花钟,投屏展示。 预设:通过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写作顺序依次为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通过归纳实验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提取、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以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39)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0)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花儿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是和温度、湿度、光照及昆虫的活动有关,赞扬了植物学家高超的园艺技巧和聪明的智慧。 3.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1) 教师安排学生了解花中之王——牡丹;花中君子——菊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感受不同花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预设:学生对于对于“醒、寿”等易错字书写会出错。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仿照课文中描写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
阅读主题丛书。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 设计(共43张PPT)
花 钟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13
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看到的图片吗?
第一课时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什么是“花钟”?
初读课文
之内
芬芳
fēn fāng
nèi
关系
xì
干燥
zào
拼音开关
学认字
适宜
shì
淡雅
yǎ
吻合
wěn
组成
zǔ
优雅
修建
组词
芬芳
干燥
一起做花钟
识字游戏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什么是花钟?
自读提示
这位植物学家为什么能修建这样的花钟呢?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概括大意。
自读提示
想想哪句话提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说说你的理由。
①
关键句
这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阅读的时候我们抓住关键句可以轻松知道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句子一般放在段首。
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九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凌晨四点
牵牛花
蔷薇
五点左右
睡莲
七点
午时花
中午十二点左右
万寿菊
下午三点
紫茉莉
下午五点
月光花
晚上七点左右
夜来香
晚上八点
昙花
晚上九点左右
读一读下面句子说说你发现什么?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
作者对这些花的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先写花开的时间,再写花儿开放。
都把花儿当作人来写,语言形象生动。
凌晨四点,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_____绽开了笑脸;七点, 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 开花了;下午三点, 欣然怒放;五点______苏醒过来;___ __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在晚上八点开花; 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睡莲
牵牛花
万寿菊
让我们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一自然段吧!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昙花
夜来香
午时花
蔷薇
紫茉莉
月光花
芬
芳
内
醒
寿
苏
强
示
昆
修
建
组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
识字方法
加一加:酉+星=醒
弓+虽=强
字理识字:
寿
会意字。表示人活的长久。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fēn
“艹”的横不宜太长;“分”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些。
shòu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等,中间的横最短,撇起笔在竖中线,宜长;“寸”的竖钩起笔在横中线上。
sū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艹”的横不宜太长;“办”的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撇起笔在竖中线上,且向左下长伸,左右两点相呼应。
xiū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亻”撇短竖长;中间短竖不宜长;右上折文要写得舒展,下面三撇宜挺,走向一致,且依次渐长,间距均匀,纵向对齐。
zǔ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稍高右稍矮,左右同宽。“纟”的提托住上部;“且”左竖写在竖中线上,横折的横稍短,内横不写满,且间距均匀,末横稍长。
陆续 继续 连续
1.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 )开放。
2.我们向那房子跑去,( )寻找“幸福鸟”。
3.( )三天晚上加班,张叔叔显得非常疲劳。
陆续
继续
连续
一、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课堂演练
课文最后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做“花钟”的办法是( )
①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了。
②把漂亮的花放在一起摆成一个圆圈。
①
二、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课后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仿照课文中描写鲜花开放的句子,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各种花儿和花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花的海洋,去领略花钟的神奇。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说说花钟是什么。
把不同种类的花按照开放的时间顺序种在一起,就变成了花钟。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概括大意。
自读提示
②
关键句
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自然段讲述的是
。
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思考: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有关?
学习小锦囊:
我们可以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的关键句直接概括了段意;有时我们需要根据关键句的提示把重要信息找出来在进行概括;有时候关键句是问句,我们还可以把他变成陈述句。
学习小锦囊
我们可以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的关键句直接概括了段意;有时需要我们根据关键句的提示把重要信息找出来再进行概括;有时关键句是问句,我们需要变成陈述句。
昙花开花时间怎么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
昙 花
白天
深夜
夜晚九点左右
阳光强
气温高
空气干燥
气温过低
温度、湿度适宜
灼伤
不适宜
绽放花蕾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们会种什么来组成你们自己的“花钟”呢?
我要种荷花,荷花在上午8点左右绽放。
我要种太阳花,12点左右,太阳花露出笑脸。
我要种蛇床花,大约凌晨3点开放。
“花钟”真有趣!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写了不同的花儿开放时间不同,可见作者长时间细心观察,我也要学习这种观察的方法。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很生动。
花钟
花儿开放的时间不同
原因: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
学习知识
学会创造
根据规律创造花钟
结构梳理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花儿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是和_____、_____、______及昆虫的活动有关,赞扬了植物学家高超的园艺技巧和聪明的智慧。
温度
湿度
光照
主题概括
走进百花园
牡丹——花中之王
别名木芍药、洛阳花等。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色等,花期5月中旬。我国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它雍容华贵,艳冠群芳,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是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
菊花——花中君子
别名黄华、金蕊等。花色有黄、白、橙、紫等;花型变化也很大。花期以10月为主。古人还有重阳赏菊的风习。菊花不仅千姿百态,清香四溢,而且傲霜挺立,凌寒盛开,因此被誉为“花中君子”。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拓展延伸
一、不同种类的花之所以能制作花钟,是因为它们的( )。
A
A.开放时间不同
B.颜色不同
C.香味不同
课堂演练
二、试一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花开了”。
花园里,不同季节的鲜花开放了。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露出了笑脸
荷花展开了自己的裙摆
菊花吐出了丝丝金黄
寒梅傲然地挺立在枝头
仿照课文中描写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例文:向日葵可漂亮了。成年的
向日葵有两个我那么高,叶子
像大大的蒲扇,摸上去毛茸茸
的,它绽发出来的金黄色的葵花,
像一个大大的圆盘,葵花结出来的果实还可以吃,我很喜欢它。
课后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花钟》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内容分析】 《花钟》一文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概括地写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问是不同的。接着按时间顺序列举了牵牛花、蔷薇等九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描绘出一天之内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第2自然段先用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列举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种原因,一是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二是跟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第3自然段介绍了一位植物学家根据花的不同开放时间修建了一座“花钟”,其做法很有趣。 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在第1自然段中写花的开放,语言表达形式极其丰富。同样直接写花开,所用动词多不同。比如,“午时花开花了”用的“开”,“万寿菊欣然怒放”用的是“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用的是“舒展”。还有的不是直接写花开,而是运用拟人手法把花开写活了。比如,“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紫茉莉苏醒过来”,县花“含笑一现”。这些多样的表达在读者头脑中很容易形成画面,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注意这个自然段在说明花开的时间时,有的地方加了 “左右”,有的没有,无论用与没用,都表示大约的时间。只是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有的地方才没有加“左右”。 【二次修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这两个自然段,各有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课后习题的第2题: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三上也同样出现过。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一单元强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对比以下编者在三上和三下对“关键语句”这一语言要素的提出的要求。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个语文要素在三年级教材体例中的位置,可以追溯到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的课后习题中都强调了观察的细致、注意事物的变化。 它们之间保持着前后一致。在每一学段、每一年级甚至每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在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语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勾连已有学习经验。同时,让学生通过浏览整个单元,了解语文要素在哪些地方呈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要素,培养建立单元整体意识的思维过程。 【二次修改】《花钟》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探索发现、认真思考的乐趣。《花钟》这一课紧扣主题,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这篇课文段落不多,但是语言优美,表达方式丰富。本文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增进对事物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有一定的好奇感,自己做一项小实验,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 二、未知:在寻找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困难与障碍:读书、写字、收集资料等能力还有待加强和培养。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还未掌握。有的学生缺乏实验的经历,写清楚实验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通过分析精读课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回顾、梳理课文相关段落,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并在课文中加以运用。 3.通过自己动手做一项小实验,观察事物的变化,进行创新性写作,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芬、芳”等10个生字,会写“斗、芬”等13个生字,理解“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感受鲜花开放的特点。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探植物之秘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搜集钥匙,开启自然王国之门。(目标三) 子任务2:走进植物部落,探寻植物秘密。(目标二)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春末夏初的季节是鲜花最美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置身花海,说不出的惬意,让我们一起走进鲜花的世界,看着花色,闻着花香,尽情享受一番吧! 2.教师提出问题:图片欣赏完了,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看到的图片吗? 预设1: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娇艳欲滴…… 预设2: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花钟,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过渡:这么多花真是美不胜收!你知道吗 这些花不光有欣赏价值,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奥秘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 (设计意图:以鲜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进行 回答。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什么是“花钟”?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5)出示词语:芬芳 之内 关系 干燥 适宜 淡雅 吻合 组成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6)识字小游戏 3.教师提出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什么是花钟?(出示课件7) 预设:第三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花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齐读、小老师领读、互相纠正读音、开火车等方式读词语。 3.指名学生分享概括花钟概念。 预设: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8)这位植物学家为什么能修建这样的花钟呢?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概括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启发思考:想想哪句话提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说说你的理由。(出示课件9) 预设1: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预设2: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教师引导:我们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的描写花的部分,你有什么发现?哪句话更能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预设:我发现这一段话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九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我觉得第二句更能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4.教师小结:“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这一段的关键句,阅读的时候我们抓住关键句可以轻松知道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句子一般放在段首。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语句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教师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不同的花它是什么时候开放吧。(出示课件10-18) 学生欣赏不同的花,并了解它们开放的时间。 6.教师引导思考:读一读下面句子说说你发现什么?作者对这些花的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出示课件19)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 预设1:都是先写花开的时间,再写花儿开放。 预设2:都把花儿当作人来写,语言形象生动。 7.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让我们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一自然段吧!(出示课件20) (2)教师指导背诵:这一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先总的介绍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在一一列举每种花开的现象。在介绍每种花开放的样子都是先写花开的时间,再写花开的姿态。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指名概括段意。 【二次修改】同桌两个对脸说。 2.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圈画关键信息,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找不准第一段概括全段的一句话。 补救:观察第一段不同花开放时间的句子,概括出开花时间和花名。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四、运用方法,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21)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知道“强、修、组”等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要舒展,左右两部分要安排得紧凑一些。 2.识字方法的指导(出示课件22) 预设1:加一加:酉+星=醒 弓+虽=强 预设2:字理识字:寿:会意字。表示人活的长久。 3.重点指导“芬、寿、苏、修、组”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23—27) 1.自由读,指名读,互相纠正读音。 2.分享记字写字方法。 【二次修改】自己分类梳理,组内分享、求助。 预设:学生对于对于“醒、寿”等易错字书写会出错。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课后词语表抄二默一。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
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二、三、四题。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