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17
形状 狐狸 香肠 继续 抬头 麻烦 鳄鱼 撒尿 馋猫 椭圆 震动 菱形
痒痒的 弯下腰 巧克力 香喷喷
丁零丁零 津津有味
糖醋排骨
认读生字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而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愿望实现以后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自读提示
这是“我”的心理活动。我正玩得开心,不想被人打扰。写出了小孩子贪玩的个性。
读句子,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我仿佛看到树叶正在从我身上抽出呢。
“我”仿佛看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成一棵粗壮的树。
“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
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树上鸟窝在风中摇摆的情景。
拟人
长满鸟窝
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住满朋友
发挥想象,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进窝的?
小鳄鱼太胖了,“我”不得不用大树枝抬它进窝。
小鸟轻轻一飞,就灵巧地进了窝。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
妈妈的到来,“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紧张害怕
失望
高兴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很有滋味的样子
妈妈富有爱心
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哪些想象很有意思?然后和同学交流,说一说。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手不指。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树有意思。
“痒痒的”和“冒”把“我”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风一吹,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有意思。
“我”想象到风一吹,树上的鸟窝左摇右晃的,那是什么样子?这种想象很奇妙。
小动物们住进鸟窝的方式一定很有意思。
小白兔先跳上低处的树枝,然后再向稍高一点的树枝上跳,这样就可以进窝了。
小鸭子蹲在一片大树叶上,然后风一吹,树叶飘起来,小鸭就可以住进鸟窝了。
鸟窝的形状有意思。
这些奇形怪状的鸟窝简直就是艺术品啊,想象真奇特。
我会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住在里面。
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鸟窝里的住户有意思。
鸟窝里居住的竟然是在陆地上、水里生活的小动物,而不是一些鸟儿。
妈妈也来到鸟窝里,和小动物们一起吃东西有意思。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和同桌交流交流,说说自己有什么奇思妙想。
我吃苹果的时候,突发奇想:如果我变成那个苹果,苹果核在主人的肚子里会生根发芽,然后从主人的鼻子冒出绿芽,从耳朵里开出小花……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填填下面的学习卡,然后和小伙伴们说一说。
小活动
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树
妈妈也来了
我被发现了
长出各种形状的鸟窝
请来许多动物
带来很多好吃的
请小动物一起吃
我馋得直流口水
妈妈发现了我的秘密
结构梳理
这篇课文写了 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 ,机智的妈妈用 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英英
美食
一棵树
主题概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4.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当代童话作家顾鹰。 【学习内容分析】 关注教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当代童话作家顾鹰。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有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想象的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的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关注课题:本课题目新颖,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起到了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我”的愿望,从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描述了发生的一系列奇特、有趣的事情。 关注课文:课文中作者在想象的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章中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而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比如:“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 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二次修改】关注想象:文中“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教师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 【二次修改】关注字词: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或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三上也同样出现过。三上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和《一块奶酪》。这一单元强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对比以下编者在三上和三下对“感受想象”这一语言要素的提出的要求。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这个语文要素在三年级教材体例中的位置,可以追溯到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它们之间保持着前后一致。在每一学段、每一年级甚至每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在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语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勾连已有学习经验。同时,让学生通过浏览整个单元,了解语文要素在哪些地方呈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要素,培养建立单元整体意识的思维过程。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对感受想象这一要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有根据文本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未知:对文章整体把握不够,不能依据文本找出课文中想象有意思的地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困难与障碍: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但是语言表达是弱点,课后题“如果我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学生表达就会很简单,不会详细具体的表达。 四、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通过分析精读课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回顾、梳理课文相关段落,感受文章神奇的故事情节,能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理清“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2.通过学习课文,迁移运用,流畅表达: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理清“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 难点:流畅表达: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又将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呢?一起走进这神奇的想象世界吧!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目标一) 子任务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二) 子任务3:品读故事,感受想象。(目标二) 子任务4:指导书写,交流评价(目标一)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 教师导入:上节课,知道课文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想象的神奇以及带来的乐趣。 学生回顾课文,说一说: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预设1: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2: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学生回顾课文,说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及发生的有趣事情。
二、深入学习,感受想象的乐趣 (目标1)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哪些想象很有意思?然后和同学交流,说一说。 (1)教师提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手不指。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指导学生相应的部分。 (1)教师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①学生齐读句子。 ②教师提出问题:这段想象是为什么有意思?有意思在哪里? 预设1:“我”变成了树有意思。 预设2:“痒痒的”和“冒”把“我”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2)教师追问:还有哪些想象让你觉得有意思的? 预设1:“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风一吹,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有意思。 ①教师引导:“我”想象到风一吹,树上的鸟窝左摇右晃的,那是什么样子?这种想象很奇妙。 ②教师出示树上鸟窝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想象鸟窝在枝头跳舞,感受想象的奇妙。 预设2:小动物们住进鸟窝的方式一定很有意思。 ①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②学生交流反馈: 小鸭子蹲在一片大树叶上,然后风一吹,树叶飘起来,小鸭就可以住进鸟窝了。 小白兔先跳上低处的树枝,然后再向稍高一点的树枝上跳,这样就可以进窝了。 预设3:鸟窝的形状有意思。 ①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鸟窝图片,学生欣赏。 ②教师小结:这些奇形怪状的鸟窝简直就是艺术品啊,想象真奇特。 【二改】预设4:鸟窝里的住户有意思。 ①教师出示句子:我会请 住在里面。 ②教师提出问题:你会请谁住在里面? ③师生交流: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住在里面。 ④教师追问: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⑤学生反馈:鸟窝里居住的竟然是在陆地上、水里生活的小动物,而不是一些鸟儿。这可真有意思! 预设5:妈妈也来到鸟窝里,和小动物们一起吃东西有意思。 教师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②教师播放“丁零丁零”音频,感受“我”的心情。 预设6:我馋得直流口水,小动物们却不认识,真有意思。 ①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分角色读。 ②教师提出问题:水珠是指什么?小动物把水珠当成什么? ③学生反馈:水珠是“我”的口水,小动物把水珠当成了雨、奶、尿、泪了。 小组讨论,分享哪些想象很有意思。 2.小组展示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想象的有意思。 预设:课文内容不熟悉,找出的有意思的地方表达不出来。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三、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目标2) 教师小结课文:课文中的“我”善于想象,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不想去吃饭,就想象着自己变成一棵树,有了特别的经历。想一想: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然后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学生活动:和同桌交流交流,说说自己有什么奇思妙想。 教师示范启发:我吃苹果的时候,突发奇想:如果我变成那个苹果,苹果核在主人的肚子里会生根发芽,然后从主人的鼻子冒出绿芽,从耳朵里开出小花…… 【二次修改】3.教师引导学生填写学习卡: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填填下面的学习卡,然后和小伙伴们说一说。 师生交流反馈。 4.教师出示小例子:如果我也会变,我想变成一大朵白云。闲暇的时候,我就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听听风声,唱唱歌,没有任何烦恼。当阳光太炽热的时候,我就帮人们来遮挡下,给他们一片阴凉;当有的地方太干旱了,我就变成乌云,下一场雨,滋润庄稼。 5.同桌交流,对照学习卡,说说自己的想象故事。 6.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二次修改】1.学生自己思考: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然后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呢?并能流畅表达。 2.借助表格说说自己的想象故事。 预设:学生的想象故事不够神奇,内容不生动,语言表达不流畅。 补救:鼓励孩子展开大胆的想象,教师和学生做榜样示范,先说自己的故事,逐步引导学生表达清晰、具体。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朗读课文,跟家人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表达流畅、清晰。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拓展阅读主题丛书篇目。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 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4.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当代童话作家顾鹰。 【学习内容分析】 关注教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当代童话作家顾鹰。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有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想象的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的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关注课题:本课题目新颖,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起到了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我”的愿望,从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描述了发生的一系列奇特、有趣的事情。 关注课文:课文中作者在想象的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章中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而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比如:“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 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二次修改】关注想象:文中“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教师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 【二次修改】关注字词: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或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三上也同样出现过。三上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和《一块奶酪》。这一单元强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对比以下编者在三上和三下对“感受想象”这一语言要素的提出的要求。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这个语文要素在三年级教材体例中的位置,可以追溯到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它们之间保持着前后一致。在每一学段、每一年级甚至每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在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语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勾连已有学习经验。同时,让学生通过浏览整个单元,了解语文要素在哪些地方呈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语文要素,培养建立单元整体意识的思维过程。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基础的语文素养。 2.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对感受想象这一要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有根据文本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未知:对文章整体把握不够,不能依据文本找出课文中想象有意思的地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困难与障碍: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但是语言表达是弱点,课后题“如果我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学生表达就会很简单,不会详细具体的表达。 四、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通过分析精读课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回顾、梳理课文相关段落,感受文章神奇的故事情节,能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等正确认读“痒、鳄、零”等7个生字。通过“对比书写、午练学习、课后练字”正确、规范书写“状、狐、狸”等12个生字。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感受我变成一棵树的神奇。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读“痒、鳄、零”等7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状、狐、狸”等12个生字。 难点: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感受我变成一棵树的神奇。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又将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呢?一起走进这神奇的想象世界吧!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目标一) 子任务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二) 子任务3:品读故事,感受想象。(目标二) 子任务4:指导书写,交流评价(目标一)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 2.教师过渡:可有一位小朋友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 教师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进行 回答。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目标1) 1.初读课文,知晓大意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解决生字 出示词语: 教师指名学生领读、指名认读、同桌互查。 3.教师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而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愿望实现以后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齐读、小老师领读、互相纠正读音、开火车等方式读词语。 3.指名学生分享概括课文大意。 预设: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2)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1-4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2.教师引导:这是“我”的心里活动。我正玩得开心,不想被人打扰。写出了小孩子贪玩的个性。 3.学生品读,感受情感变化。 (1)教师提出问题:品读这段话,你能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吗? 师生交流:“真希望”感受到了作者的渴望,“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奇怪,“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感受到了作者的惊讶。 教师小结:作者的情感由渴望到奇怪再到惊讶。 4.教师出示句子: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教师板书:我变成了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指名回答问题。 【二次修改】品读这段话,你能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吗? 2.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圈画关键信息,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不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归纳不出关键词语。 补救:圈画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小组交流,帮助学生找出情感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多去朗读。
四、品读故事,感受想象(目标2) 1.教师提出要求:“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反馈交流。 2.学习长满鸟窝部分。(1)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1:主要写了“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长满鸟窝。 教师板书:长出各种形状的鸟窝 (2)教师引导:“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这一句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预设: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上鸟窝在风中摇摆的情景。 (3)教师播放风声音频,学生看图想象,风一吹各种各样的鸟窝是怎样跳舞的? 师生交流:三角形的鸟窝原地蹦蹦,正方形的鸟窝左摇右摆,圆形的鸟窝转起圈圈,菱形的鸟窝上下晃动…… 教师小结:风一来,各种鸟窝都跳起舞来了,这真是太奇妙了。真是充满了想象力呀! 学习住满朋友部分。 (1)教师提出问题:“我”想请哪些动物住在树上的鸟窝里? 教师板书:请来许多动物 (2)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进窝的? (3)教师过渡: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还有一个人也来了,你们知道是谁吗? 教师板书:妈妈也来了 4.学习妈妈来了部分。 (1)教师提出问题:妈妈的到来,“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妈妈来了之后,做了什么? 教师板书:带来很多好吃的 请小动物一起吃 (2)教师引导:妈妈把带来的零食分给小动物们吃,它们吃的真是津津有味呀!你们知道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吗? (3)教师小结:妈妈如此大方的将零食分给小动物们吃,真是极富爱心。 (4)学生活动:想象一下,它们会边吃边说些什么? (5)教师过渡:小动物们吃东西正吃的津津有味,就在这时响起了怪怪的声音,把它们吓一跳。到底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去看看。 5.学习“我”被发现了部分。 (1)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声音? 预设:是“我”肚子发出的“咕噜噜……”声,“我”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了。 (2)教师小结:“咕噜噜……”说明“我”很饿了。 (3)教师引导:想着家里的糖醋排骨,“我”直流口水,可是小动物们却不知道水珠是什么。请你们来告诉它们水珠是什么? 预设:水珠是“我”饿得流的口水。 教师板书:“我”馋得直流口水 (4)教师过渡:树流口水真有意思,妈妈看到了做了什么? (5)教师出示21自然段,学生齐读。 ①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教师板书:我被发现了 妈妈发现了我的秘密 ②学生讨论:如果是你,此时此刻,你会和妈妈说什么? 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梳理出“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并简单进行表达。 【二次修改】长出鸟窝 请来许多动物 妈妈来了 小组交流展示: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感受想象的奇特。 结合文中关键语句梳理出妈妈来了之后,我的心情变化,找出关键词:紧张、害怕、高兴、失望等。 预设:关于修辞手法的好处,学生数不清楚,表达不清晰,抓不住重点。 补救:结合修辞手法的句式回答:这句话运用(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目标1) 四、运用方法,指导书写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学生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3.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4.学生练写,教师随机指导。 1.自由读,指名读,互相纠正读音。 2.分享记字写字方法。 【二次修改】自己分类梳理,组内分享、求助。 预设:学生对于对于“继续、零、烦”等易错字书写会出错。 补救:指名分享,教师补充。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正确书写本课地生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朗读课文,说一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再次感受想象的神奇之处。拓展阅读主题丛书篇目。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