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5:15: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下中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中描述了北宋都城汴梁街市热闹的场面,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各处细微刻画描写,传神地向读者诠释了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学习内容分析】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共5个自然段,向读者展示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第一自然段是图画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以及目前的保存情况。第二自然段描述了画中三百六十行的人物角色,无所不有。第三、四自然段则描写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展现汴梁街市的热闹和对桥北头的场景传神刻画,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点明此图具有的历史价值。二至四自然段对文中插图细致入微的描绘,人物特色形神兼备,街道执闹非凡,使我们看到“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此图能够名扬。中外的根本原因。 【二次修改】引导学生交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识字,回顾已知的识字方法。 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系建构】 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的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纸的发明、 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 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相比,既有不同,更有提升,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 从大处着眼,本单元选文组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编者选择不同的选文,从不同方面,将这一主题表现出来。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 2.已有策略经验:这个年纪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活跃度。他们已经具有对课文文本内容处理、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在学习过程适当提出疑问。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生活中对四大发明并不陌生,能轻易理解课文。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想象能力有待提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困难与障碍 1.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了解了四大发明,但是对纸的发明过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充分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3.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乘、笼”。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今天让我们经过考验,去穿越时空探寻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画,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欣赏中外画作。 2. 教师过渡:世界上的画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进行 回答。 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 空课题。 预设: 个别学生不了解这些名画。 解决措施: 教师讲解,利用视频进行展示。
二 了解画家、作品 1. 了解画家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预设:张择端 (2)教师介绍张择端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 2.了解作品 《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为绢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学生交流自己对画家、作品的了解。 预设: 个别学生不了解画家、作品。 解决措施: 教师讲解,利用视频进行展示。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初读课文,知晓大意 (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检查预习,解决生字 (1)学认字 出示词语:张择端 故宫 摊贩 官吏 毛驴 一乘轿子 马笼头 栏杆 风貌 教师指名学生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读准多音字“乘、笼”,教师引导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出示课件8-9) 预设1:“千乘之国”中的“乘”读“shènɡ”,表示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预设2:“乘法”“乘风破浪”中的“乘”读“chénɡ”,表示趁;就着。 预设3:“笼子”“马笼头”可以借助图片理解,可知“笼”读“lónɡ”。 预设4:“笼罩”中的“笼”读“lǒnɡ”,指广泛覆盖的样子。 (3)识字游戏(同画贺寿图) 出示词语:故宫 摊贩 官吏 毛驴 教师指名学生挑战。 (设计意图:解决课文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阅读障碍。) 3.教师思考并回答:提出问题: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交流:课文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体介绍这幅画;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画面内容;第5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内容,有助于学生构件整体的框架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做准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正确认识生字和词语。 3. 思考并回答: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个别学生词语读音不准确。 解决措施: 小老师正音。 同桌互助,小组长检查。
四、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关于这幅画,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汇报。 预设1:知道了这幅画的年代——北宋时期。 预设2:这幅画的作者是张择端,画名叫《清明上河图》。 预设3:画的内容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预设4:这幅画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3)教师小结:第1自然段从年代、作者、画名、画面内容、保存地点,总体介绍了这幅画。 (设计意图: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相关问题,有利于锻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 学习2-4自然段,了解《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1)学生小组合作: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并小组内讨论。 (2)品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提出问题:画上都有什么? 预设: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画上有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摊贩、官吏和读书人…… 【二次修改】教师引导:为了把画面上的“各行各业的人物众多”这个意思写清楚,课文用了“有……有……有……”的排比句式来具体介绍,并用省略号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行业。 教师板书:人物 多 ②学生仿写句式:课文用“有……有……有……”写出了画面上人物众多,你会写这样的句子吗? 预设:动物园里动物可多啦,有凶猛的狮子,有高高的长颈鹿,有憨厚的大象,有赖在河里的河马,真好玩! ③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预设1:因为这幅画上人多而且有各种各样的人。 预设2:画上三百六十行都能看出来,说明张择端画的很清楚、精细。 ④教师小结:这幅画画了各种人物、各种职业,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 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学生欣赏。 ⑤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和《赵州桥》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1:开头和结尾介绍基本情况,中间部分展开具体介绍。 预设2:中间部分每一自然段都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 【二次修改】启发学生关注这篇课文与《赵州桥》在结构上、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建立起课文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厘清文章结构、进入自主学习环节做好准备。 (3)品读第3自然段 ①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预设: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来写的 教师板书:街市 热闹 ②教师提出问题:画上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预设1:画了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以及街上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预设2:画上人虽小,但是每个人在干什么作者都画得清清楚楚。 ③教师引读句子: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有的”,学生读后面的部分。 ④教师小结:课文运用“有……有……有……”的排比句式把画中人物各种形态表达得很清楚,让我们感受到了《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不到一寸、只有黄豆那么大、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感受到了张择端的画技高超。 教师板书:形态各异 清楚 ⑤小练笔:请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预设:泰山真美呀,有的像巨大的画笔,有的像钻天的大树,有的像锋利的剑……高耸入云,直插蓝天。 ⑥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预设:张择端画得很细致,很传神。 (4)品读第4自然段 ①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是写的哪里? 预设:桥北头的情景。 教师引导:这是局部特写。 ②学生交流讨论:再读一遍这个场景描写,说一说这幅画怎样? 预设:桥北头的情景细致传神 教师板书:情景 传神 ③教师出示桥北头局部动图,学生观看感受画的传神。 ④教师小结:课文中描写的内容,都是张择端通过画笔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件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这幅画能名扬中外的另一个原因。 4.学习第5自然段,了解画的历史价值。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这幅画有什么价值?这一段在课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预设1:让我们看到了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街市繁华、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的生活情景。 预设2:这一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 教师板书:古都风貌 生活情境 (2)教师概括《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①年代久远。 ②画得细致,画技高超,内容丰富。 ③逼真地描绘了八九百年前北宋的古都风貌,反映出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3)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赏析《清明上河图》。 (4)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说的训练,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提出问题: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你想说什么? 预设1:中华传统文化真了不起! 预设2:这不愧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5.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我国哪些著名的古代画作? (1)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出示名画图片,学生欣赏。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说说关于这幅画,你了解了哪些内容,组内交流,学生汇报。 2. 小组内讨论: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预设: 1.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能概括主要内容。 解决措施: 1.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讨论,教师方法点拨。
四、五、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1.结构梳理 【二次修改】想要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晰,思路才清晰。 2.主题概括 本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画卷,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生概括主题 预设: 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能概括主要内容。 解决措施: 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教师方法点拨。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1.朗读课文两遍。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
2.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家长介绍《清明上河图》。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10分钟
板书 设计(共38张PPT)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2
*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世界上的画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为绢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初读课文
张择端

故宫
ɡōnɡ
摊贩
tān fàn
拼音开关
学认字
官吏

毛驴

一乘轿子
shènɡ
马笼头
lónɡ
栏杆
lán
风貌
mào

chénɡ
千乘之国
shènɡ
乘法
乘风破浪
趁;就着。
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多音字
lǒnɡ
笼子
lónɡ
笼罩
指广泛覆盖的样子。
马笼头

同画贺寿图
故宫
风貌
官吏
毛驴
摊贩
识字游戏
总体介绍这幅画。
具体介绍画面内容。
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写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关于这幅画,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自读提示
作者
画名
年代
画面内容
保存地点

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小组合作
排比

仿写:课文用“有……有……有……”写出了画面上人物众多,你会写这样的句子吗?
动物园里动物可多啦,有凶猛的狮子,有高高的长颈鹿,有憨厚的大象,有赖在河里的河马,真好玩!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这幅画画了各种人物、各种职业,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
这篇课文和《赵州桥》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开头和结尾介绍基本情况,中间部分展开具体介绍。
中间部分每一自然段都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
中心句
招牌多
人多

排比
内容丰富,画技高超
请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小练笔
泰山真美呀,有的像巨大的画笔,有的像钻天的大树,有的像锋利的剑……高耸入云,直插蓝天。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张择端画得很细致,很传神。
局部特写
再读一遍这个场景描写,说一说这幅画怎样?
传神

课文中描写的内容,都是张择端通过画笔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件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这幅画能名扬中外的另一个原因。
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这幅画有什么价值?这一段在课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街市繁华、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总结全文
《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1.年代久远。
2.画得细致,画技高超,内容丰富。
3.逼真地描绘了八九百年前北宋的古都风貌,反映出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清明上河图》赏析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你想说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真了不起!
这不愧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你还知道我国哪些著名的古代画作?
《女史箴图》顾恺之
《步辇图》阎立本
郎世宁
《百骏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物
街市
情景
多 形态各异
热闹 清楚
传神
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
结构梳理
本文介绍了 画家 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画卷,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北宋
张择端
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主题概括
1.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
2.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 ( )
列举的省略
省略了后面要发生的事
一、说说下面省略号表示什么。
课堂演练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选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画“____”。
2.“形态各异”的意思是(  )。
A. 态度不一 B. 形状神态各不相同
3.读本段最后一句我能感受得到(  )。
A.画家技术不好  B.画家技术精湛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B
B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家长介绍《清明上河图》。
七彩课堂 伴你成长
QICAIKE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