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中华传统节日
综合性学习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36页的插图和“泡泡”,了解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
看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
询问长辈,可以听他们讲述人们如何过传统节日。
查询资料,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我们有哪些途径去查询资料?
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
在书店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在网上查询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
小组内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吧!
小贴士
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可以图文结合,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同学们根据评价要求,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吧!
内容
自我评价
查找资料
整理资料
1.能根据小组商量选定的节日查找资料。
2.能自己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
1.能摘录过节的习俗,过节的过程等。
2.能根据摘录的要点,练习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
我们组搜集了关于“春节”的资料。
通过查看日历我们知道春节的时间是大年初一。
老人告诉我们传说过年是因为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
通过上网了解了全国各地人们过年的习俗,比如挂年画、贴春联等。
从妹妹的课本上看到了一首《春节童谣》介绍了春节前人们做的各种准备。
同学们对照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吧!
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内容
发言
倾听
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小组交流
自我评价
1.能条理清晰地向组员介绍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
2.态度自然大方。
请阅读第39页、44页的“泡泡”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展示方式。
讨论时,组员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呢?
这时候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哦!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把自己的想法以及理由清楚地表达出来,组内成员共同协商解决。
分配任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可以采取自荐和分配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人人有任务,并能积极合作,确保小组展示按时完成。
运用学到的方法,继续小组讨论吧!确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吧!
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第44页的习作要求,了解本次习作的任务。
前面我们收集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哦!
用简短的话写出想要选取的事例吧!
春节贴春联
端午节包粽子
中秋节做月饼
重阳节敬老
同学们所讲的事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呢?
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
中秋节那天我考试得了100分,我得到了妈妈的奖励。
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习作要求了。
我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转睛、馋得我直咽口水。
我赶忙坐下来,顾不上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飞快地用剪刀剪断绑粽子的绳子,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的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的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就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块。我再也受不了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这味道,咸味适中,狠狠咬上一口,里面的肉块流出了油,和着糯米一起吃,那味道真是棒极啦!
片段欣赏
小作者是如何把端午节吃粽子这件事写
清楚的呢?
把品尝粽子的每一步都按顺序介绍清楚了。
把品尝粽子时,自己看到的粽子外形、尝到的味道都一一写清楚了。
像小作者这样,把品尝的步骤、品尝的味道都介绍清楚了,端午节的习俗也就跃然纸上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先后顺序,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如果再加入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更具体了。
请大家跟随我们介绍春节习俗小组的同学一起走进春节吧!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凶猛异常,每到除夕,便来伤害人命。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村里来了一个白发
老人,说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当“年”
兽像往年一样准备进村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仓惶而逃。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神话故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我们小组,今天将为大家展示几幅春联。
春联、年画等民间艺术
年画,春节挂年画是很常见的习俗,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诗词诵读
春节是古代传统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就请欣赏我们小组为大家带来的《元日》。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被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看,这是古代踢蹴鞠的画面。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看,这就是人们高高兴兴踏青的图片。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看,这就是小孩子放风筝的图片。
介绍端午节习俗的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介绍元宵节习俗的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
听了这些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或是对照评价表还有什么小建议想说给他们听的吗?
我觉得介绍春节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所展示的内容特别丰富,有讲故事,有对联展示,还有诗歌表演,形式多样。他们在之前一定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我也觉得介绍春节习俗的小组的同学很棒,特别是他们能当场写对联,这个才艺展示很吸引人,让我也对春节写对联产生兴趣啦!
我觉得介绍清明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也很认真,介绍图片资料时声音响亮,讲的也很清楚。
我来给介绍清明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提个小建议,他们制作的课件很漂亮,但是形式上还是有些单一,如果能加入一些其他形式,如有视频的加入,或是诵读有关的古诗等等,那汇报形式会更棒的!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歌和图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在活动中,你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能做到团队合作,积极探索,呈现了各式各样的展示,老师要为你们在活动中认真积极的态度点赞。
内容
参与度
自信心
小组成员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
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相互合作。
评价标准
形式
质量
内容丰富,介绍清楚。
形式多样,有创意。
同学们对照互评表,评价一下吧!
同学们轮流在小组内朗读习作,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内容
过节的过程
节日的习俗
能写清楚过节的习俗。
能写清楚一家人过节的过程。
评价标准
印象深刻的事
所写的事与过节有关联。
同学们对照互评表,评价一下展示的习作吧!
我们小组在评价某某文章时,发现他写的是和家里人一起过元宵节的事,他把怎么做元宵、吃元宵的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了,其中还加入了爸爸为他讲述的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我们觉得他写的内容与过节有关,符合评价表的要求。
我们小组在评价某某文章时,发现他写的是和家里人一起过春节的事,其中,她把烟花燃放时的美丽场景讲述的很清楚。但是一家人究竟是如何过春节的过程还写得不够清楚,所以,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可以按时间顺序写过节的过程,把这部分内容写清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学习内容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关系建构】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美文阅读。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 2.已有策略经验:这个年纪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活跃度。他们已经具有对课文文本内容处理、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在学习过程适当提出疑问。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生活中对传统节日并不陌生,能轻易理解课文。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想象能力有待提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传统节日的习俗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困难与障碍 1.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了解了传统节日,但是对传统节日的习俗了解不多或者不正确。 2.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根据分工,展示成果。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新课: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开展一次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吧! 教师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学生根据老师问题进行 回答。 2.背诵回忆学过的《传统节日》 预设: 个别学生说不出传统节日。 解决措施: 教师引领,优生示范。
二、交流讨论 1.教师过渡: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将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展开,那我们该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 二次修改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36页的插图和“泡泡”,了解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材料。 预设: 个别学生不了解收集材料的方式。 解决措施: 教师讲解
三、组建学习小组确定研究对象 1.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 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结合,组成活动小组,小组内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吧! 各小组确定准备了解的节日。 3.教师出示小贴士: (1)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2)可以图文结合,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根据分组讨论确定主题。 2. 小组内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要学会协商。 3. 确定表格或者图文的形式。 预设: 个别小组意见不统一。 解决措施: 小组内协商
四、确定展示方式,明确分工任务 1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第39页、44页的“泡泡”,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展示方式。 2.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 教师板书:确定展示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选择讨论中产生的问题的小组集体交流。 二次修改4.学生集体讨论遇到以下情况时该如何解决。 (1)问题一:讨论时,组员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呢? 预设:这时候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哦!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把自己的想法以及理由清楚地表达出来,组内成员共同协商解决。 (2)问题二:分配任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交流: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可以采取自荐和分配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人人有任务,并能积极合作,确保小组展示按时完成。 教师板书:明确分工任务 5.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继续小组讨论。确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 明确分工任务,运用学习到的方法,继续小组讨论。 小组内成果展示。 预设: 1.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解决措施: 1.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2.同桌讨论,教师方法点拨。
五、以习作要求导入,引出习作任务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44页的习作要求,了解本次习作的任务。 2.教师指名学生反馈。 预设1:这篇文章所写的要与过节有关。 预设2: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收集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哦!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集体讨论,选定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 (1)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家中所过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 (2)学生用简要的话写出自己想要选取的事例。 预设: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 2.学生交流事例,思考:同学们所讲的事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呢? ①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 ②中秋节那天我考试得了100分,我得到了妈妈的奖励。 预设:不是,没有关系。 教师点拨: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习作要求了。 小组内进行个人习作成果展 学生交流习作方法 预设: 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解决措施: 小组成员补充,教师纠正。教师方法点拨。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1.小组内继续交流自己整理的材料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5分钟
2. 小组内修改习作。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10分钟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