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了解水手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处事风格。通过学习情况来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准确、全面,符合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二、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步步深入,学生充分预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紧接着品读感悟,体会船长机智,最后梳理课文,训练表达,让孩子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学的过程体现了语文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能全面、客观地充分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事先的预设。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发展,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控。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风平浪静”“放肆”“桅杆”等词语。
2、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过程与方法
3、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4、了解水手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5、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处事风格。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跳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往回航行,水手们拿船上的猴子取乐,猴子越发放肆起来。“帆船”“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等信息,为后文孩子遇险及船长逼孩子跳水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 2-4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猴子抢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并做出各种怪样逗孩子生气,在水手们笑声的助推下,孩子为了把帽子抢回来,竟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走上最高的横木,陷人了极端危险的境地。 第三部分(第 5-6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果:船长看到了这一危急情况,马上用枪逼孩子跳入大海,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课文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 文章对猴子逗弄孩子的过程描述得最为详尽,着重描写猴子的动作,以充分表现其任意妄为的“放肆”行径,因此,猴子是惹孩子生气的直接原因对于水手,文章着墨不多,只是围绕“取乐”,将其笑声穿插其间,这笑声是促使猴子行动放肆的原因,更是让孩子不管不顾走上桅杆顶端横木去追猴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猴子和水手的双重影响下,孩子的自尊受挫,文章通过描写孩子的表现,将其爬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心情变化过程一步步展现在读者眼前。虽然故事涉及的人物较多,但主次有别,环环相扣,感染性强,孩子的心理变化和生命安全始终扣人心弦。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分组讨论 故事以“跳水”为题,而这一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关键人物——船长,都是在结果部分才出现,这不同于有些文章全篇围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展开叙述,是本文在表达方面的特色之一。将关键人物安排在最关键的时刻,即孩于命悬一线、水手们都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出场,更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船长的认识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 而且文中对船长言行的描写非常简洁,只用少量的动作和语言,就充分体现出船长反应的敏捷、语气的坚定、符合当时危急的情况。船长的做法看似残酷,但联系当时孩子的状况和所处的环境,不难发现,这一决定的背后,蕴含着一位船长及其丰富的航海经验、沉着处事的惊人智慧和当机立断的非凡勇气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课文所配插图表现了孩子在横木上行走的情形,有助于学生认识帆船的构造,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想象故事情节发展中的画面。 倾听、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反思
一、找准想象点——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对于五年级学生,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很容易激发共鸣,轻而易举地体悟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想象潜力得到训练。本课教学在聚焦“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围绕水手的三次笑,走进孩子和猴子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水手的“笑”在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在危急时刻,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在一步步的想象中,学生不得不对船长的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二、读议结合——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中指出:“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潜力和理解潜力都有了新的飞越。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潜力,能在细读品悟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粗、细、品"的方法,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细读 1——4自然段,勾画描写水手笑的词语,并画出描写猴子、孩子表现得关键词,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以领会孩子遇险,面临生死的险境,最终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