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8: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土地的誓言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参(cān)天
B.谰(lán)语 怪誔(dàn) 亘(gèng)古 浆(jiāng)液
C.田垄(lǒng) 污秽(suì) 蚱蜢(měng) 呻呤(yín)
D.辗(zhǎn)转 辘(lù)辘 默挈(qì) 丰饶(yá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挺而走险 亦复如是 磐石
B.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 人迹罕至 讪笑
C.心会神疑 来势汹汹 慷慨淋漓 确凿
D.惹人注目 回环曲折 锋芒毕露 逼侠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介词)
B.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副词)
C.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连词)
D.那条山路,除了他,谁也不熟悉。(连词)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般来说,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例如,《土地的誓言》铺排描述“参天碧绿的白桦林”“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
B.《土地的誓言》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
C.家国情怀是许多作家笔下的创作题材,如现代作家端木燕良的《土地的誓言》,就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挚痛之爱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D.《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端木燕良还著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二、填空题
6.《土地的誓言》作者   ,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7.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niǎn(   )着 shì(   )言 háo(   )鸣 山jiàn(   )
斑lán(   ) 默qì(   ) 田lǒng(   ) 埋zàng(   )
土rǎng(   ) 丰ráo(   ) 挚痛(   ) 污秽(   )
镐头(   ) 亘古(   )    
8.选词填空
(1)眺望——仰望
①抬头   ,天上的星星调皮地向我眨着眼睛。
②站在山顶   远方,我不禁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深深感动。
(2)丰饶——丰富
①这里环境优美,物产   ,真是人间胜境。
②他有着   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
(3)污秽——污染
①心灵的   ,常常不被人所察觉。
②解决环境   问题,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9.填空。
(1)《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   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等。本文题目的意思是:   。
(2)这篇文章抒发了东北青年对国土沦丧的   之感和对故土的   之情,具有强烈的   色彩。
三、语言表达
10.“泥”和“土”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表达着丰富的情感。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的发现。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②——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③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 (端木燕良《土地的誓言》)
四、现代文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江北的雪
朱明东
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
②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 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 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想出门,门却推不开。
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唤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
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
⑥孩子沉湎在深深的雪梦中,田野、山林、乡村和城镇静谧而安然。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
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⑧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⑨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
1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雪”写了哪几件事?
1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
13.分析第⑦段中“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的原因。
14.故乡往往是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是游子固守一生的精神家园。抒写乡情自然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之一,而品读乡情则有助于读者走进作品,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请结合相关作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品读下列两段文字不同的表达效果与游子乡情。
【甲】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朱明东《江北的雪》)
【乙】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端木燕良《土地的誓言》)
课外类文阅读
向泥土敬礼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用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家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条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支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作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它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儿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 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 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 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 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5.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16.你如何理解第⑦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17.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18.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全都正确; B项“誔”应为“诞”,“亘”应读gèn;C项“秽”应读huì,“呤”应写作“吟”;D项“挈”应写作“契”,“饶”应读ráo。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项,“挺而走险”的“挺”应写为“铤”,“快走的样子”;
B正确
C项,“心会神疑”的“疑”应写为“凝”,是“注意力集中”的意思,而不是“怀疑”的意思;
D项,“逼侠”的“侠”应写作“狭”,是“狭窄”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D
【解析】【分析】D:错误。“除了”是介词。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词性。掌握词性定义即可。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
4.【答案】A
【解析】【分析】A:错误。举的例子是间接抒情不是直接抒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5.【答案】D
【解析】【分析】D.这篇文章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 事件十周年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故“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题目的意思以及句子的修辞等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时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思考即可。
6.【答案】端木蕻良
【解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此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故答案为:端木蕻良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答案】碾;誓;嗥;涧;斓;契;垄;葬;壤;饶;zhì;huì;gǎo;gèn
【解析】【分析】碾着 niǎn zhe 用碾滚轧、研磨。
誓言 shì yán 释义 起誓时当众说出的表明决心的话。
嗥鸣 háo míng 号鸣,高声呼叫。 指尖叫声。
山涧 shān jiàn 山间的水沟
斑斓 bān lán 颜色灿烂丰富
默契 mò qì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而内心却有一致的了解或见解。 秘密约定。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田垄 tián lǒng 分开田亩的土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埋葬 mái zàng 掩埋尸体。比喻消灭;清除
土壤 tǔ rǎng 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丰饶 fēng ráo 丰盛;富饶
挚痛 zhì tòng 指抽挚牵引作痛,有一处牵连及它处,多因经脉失养或脉络阻滞不通。
污秽 wū huì 肮脏的。
镐头 gǎo tou 一种掘土用的丁字形工具。
亘古 gèn gǔ 整个古代;终古
故答案为:碾、誓、嗥、涧、斓、契、垄、葬、壤、饶、zhì、huì、gǎo、gè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8.【答案】(1)仰望;眺望
(2)丰饶;丰富
(3)污秽;污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1)仰望:抬头向上看;眺望:从地势高的地方向远处望;结合语境,第1空、仰望;第2空、眺望
(2)丰饶:丰盛;富饶;丰富:种类多;数量大,丰盛;结合语境,第1空、丰饶;第2空、丰富
(3)污秽:肮脏的;污染:使沾染上有害物质,破坏人或生物的生存环境;根据语境,第1空、污秽;第2空、污染
故答案为:(1)仰望;眺望;(2)丰饶;丰富;(3)污秽;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9.【答案】(1)“九一八”事变;大地的海(答其他长篇小说代表作也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压抑;深深眷恋;爱国
【解析】【分析】(1)《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本文题目的意思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2)《大地的海》;(3)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故答案为:(1)压抑;(2)深深眷恋;(3)爱国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0.【答案】示例:①龚自珍诗中的“春泥”象征了一种奉献 精神,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和黎民奉献自己的情怀。②艾青笔下的“土地”是祖国(或民族)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磨难中的祖国(或民 族)的深沉的爱。③《土地的誓言》中的“土地”“泥土”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国土的象征(或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 故乡(或祖国、民族)热烈的爱。
【解析】【分析】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为: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展现出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更具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这里的春泥象征奉献精神,象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
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
③土地、泥土是故乡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表达了思乡念家,捍卫国家,誓死回到故土,对祖国深深的爱。
故答案为:①龚自珍诗中的“春泥”象征了一种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和黎民奉献自己的情怀。
②艾青笔下的“土地”是祖国(或民族)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磨难中的祖国(或民族)的深沉的爱。
③《土地的誓言》中的“土地”“泥土”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国土的象征(或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或祖国、民族)热烈的爱。
【点评】本题考查意象。读懂例句含义,结合作品内容及作者生平背景,理解作品深意。理解泥土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即可。
【答案】11.①祖父端着豆腐冒雪而归;②母亲雪后从姥爷家回来;③“我” 随父亲迎着雪赶集回家;④归乡的游子赞雪;⑤造雪机造雪装扮江北大地;⑥孩子堆雪人打雪仗。
12.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特 点,表达孩子对雪的热爱和向往。
13.①雪后的江北“朴实而热情”,承载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②江北的雪,寄寓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向往;③江北已变成国家级新区,焕发新的活力,充满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14.【甲】间接抒情,运用景物描写(或以景结情、以景衬情等)以及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描写了湛蓝天空下银色雪花片片飞舞 的动人姿态,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故乡的雪的喜爱,对故乡日新月异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美好新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情感的抒发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乙】直接抒情,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回归故乡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为了故乡的解放,作者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情感的表达鲜明而强烈。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1.根据第③段“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可概括事件为:祖父端着豆腐冒雪而归;
根据第⑤段“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可概括事件为:母亲雪后从姥爷家回来;
根据第⑥段“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可概括事件为:我随父亲迎着雪赶集回家;
根据第⑦段“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可概括事件为:归乡的游子赞雪;
根据第⑧段“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可概括事件为:造雪机造雪装扮江北大地;
根据第⑨段“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可概括事件为:孩子堆雪人打雪仗。
故答案为:①祖父端着豆腐冒雪而归;②母亲雪后从姥爷家回来;③“我” 随父亲迎着雪赶集回家;④归乡的游子赞雪;⑤造雪机造雪装扮江北大地;⑥孩子堆雪人打雪仗。
12.画线句中“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可知,把漫天的雪花比作大雾、柳絮和海水,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同时三组比喻用“像……像……更像……”三个相似的句子连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是句子表达气势更强烈,节奏感更强,更好地突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孩子们对学的热爱和向往。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特 点,表达孩子对雪的热爱和向往。
13.根据第⑦段“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可知,游子欣慰是因为曾经的江北而今已变成国家新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充满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根据第⑦段“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可知,游子欣慰的原因是雪后的江北“朴实而热情”,承载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根据第⑦段“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可知,游子欣慰的原因是江北的雪,寄寓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向往。
故答案为:①雪后的江北“朴实而热情”,承载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②江北的雪,寄寓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向往;③江北已变成国家级新区,焕发新的活力,充满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14.甲句:从抒情方式来看,本句是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描写了故乡的雪景。“片片银屑如蝶飞舞”把雪花比作蝴蝶,这是比喻。“动情地唱着歌儿”把雪花人格化,这是拟人。联系本段中的“飞舞”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湛蓝天空下银色雪花片片飞舞的动人情态。联系作者感情可知,作者细腻而深情的描写了雪花飞舞的情景,表现了对故乡的雪,对故乡的喜爱之情。联系“似在传递春的消息”可知,雪花传递的不仅是自然之春的消息,更是人生之春、社会之春的消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使情感的抒发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乙句:从抒情方式来看,本句是直接抒情。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运用了呼告的修辞,在行文中直呼自己的故乡。“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回归故乡的信念与决心。“我愿付出一切”“或者我的坟前”表明作者为了故乡的解放愿望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直接抒情兼呼告的应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
故答案为:①雪后的江北“朴实而热情”,承载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②江北的雪,寄寓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向往;③江北已变成国家级新区,焕发新的活力,充满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答案】15.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撒些苞谷给麻雀作为犒赏;⑥用粪滋补泥土;⑦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儿;⑧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
16.①父亲不嫌脸被泥巴弄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
17.①点出文章的中心;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感);③深化作者的感情。
18.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人民致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常用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并在文中定位,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首先解答句子的表层意思。其次,也是重点,是结合相关内容,从文章主旨、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等角度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
(3)本题考查对诗句引用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引用的一般性作用和文章主旨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引用诗句有以下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4)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15.通读全文,结合题意“‘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抓住关键句子回答。第②段,“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第③段,“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第④段,“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第⑤段,“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第⑥段,“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第⑦段,“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就填到嘴里”。概括表现,可用“人+事”的形式。
故答案为: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撒些苞谷给麻雀作为犒赏;⑥用粪滋补泥土;⑦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儿;⑧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
16.父亲的脸上溅上了泥巴,父亲不嫌脸被弄脏,反而认为是 “土地的徽章”,是当作了农人的一种荣耀;结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可见父亲还以此作为土地对自己的一种特别的奖赏;结合“泥土在脸上怎么了”“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分析,表明的是父亲和泥土之间的亲密,父亲对泥土的尊重,如兄弟,如邻居一般。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①父亲不嫌脸被泥巴弄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
17.本题考查对诗句引用作用的分析能力。要结合所引用的句子和文章的内容来思考。雅姆的诗句“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诗的意思是要非常尊敬跟土壤有关联的人们,他们在真诚地劳作,在种植粮食,在养育全人类,在做着最最低贱也最最高贵的事情。这诗在赞扬农民,在赞扬泥土,号召人们尊重敬重泥土的人,尊重泥土;其次,引用诗句丰富文章,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最后,这句诗在感情上深化了作者的感情,令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深邃隽永。
故答案为:①点出文章的中心;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感);③深化作者的感情。
18.作者全文都在歌颂像父亲一样的朴实的庄稼人,歌颂能孕育农业文明的泥土,所以向泥土敬礼的原因,肯定是“泥土是……的”“泥土给了我们……”类的句子,所以在全文找寻此类句子再进行概括即可。通读全文可以找到“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泥土有脾气”“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这些句子,将这些内容加以组织,再加上自己对文章主旨的延展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人民致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