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8: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润(rùn)  生疏  躬行(gōng)  一以惯之
B.商酌(zhuó)   别扭    妥帖(tuǒ)    宽厚待人
C.譬如(bì)    朦胧    慎重(shèn)    南腔北调
D.累赘(zhui)   垦切    草率(lǜ)     历史悠久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回望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途,叶嘉莹先生于颠沛流离中饱受家国破碎、生存困顿、生离死别之苦。
B.父母教育子女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C.王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家长对他十分敬重。
D.期末过后,我明白了在一元一次方程这个问题上,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马老师请教。
3.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有一些文言句子,对文言句子的解读或出处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此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些事我又做到了哪一样呢!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句出自《孟子》,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叶圣陶,原名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之称。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童话集《   》。
6.给加点字注音。
商酌   譬如    修润   别扭   
朦胧   颠沛流离   诲人不倦   
7.多音字辨析训练。
(1)累
累赘    果实累累   
积累   劳累   
例:积累   知识像是收获累累(硕果,虽然很累   ,但心里很满足。劳累)
(2)帖
妥帖    俯首帖耳   
请帖   字帖    碑帖   
例:照着字帖   写请帖   ,不是件很妥帖   的事吗
8.阅读下面句子,给划线的字注音。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    )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    )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疏(   ),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   )性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
9.文中说叶圣陶先生除了“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也有这样的实例,如老师的宽厚待人;爸爸妈妈的宽厚待人等,你对“宽厚待人”肯定有了一定的理解。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25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③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④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节选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0.选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德?分别用哪些事例来说明的?
11.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选文中举叶圣陶先生区分“做”和“作”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13.结合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阅读理解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叶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 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 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 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 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的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 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 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 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得真快啊。”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 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 《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的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 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沉默着。 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沉默着。 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 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 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 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 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 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 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变迁,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有删改)
14.在朱自清眼中叶圣陶是一个“寡言”的人,默读全文,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事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5.俗话说:“言为心生,行为心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往往能读懂他的为人,试着说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16.小语读完文章,看着题目《我所见的叶圣陶》,产生了疑问,想着能不能换成《我所知道的叶圣陶》,你来帮他解解惑。
17.右面是1988年叶圣陶最后一幅题词,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说这幅题词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一以惯之——一以贯之
B.正确。
C.譬如(bì)——(pì)
D.垦切——恳切 草率(lǜ)——(shuài)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句中用来形容学生向老师请教,适用对象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A 正确 B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这里是直接引用《论语》的话;C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这里是间接引用;D项中“作文”后的逗号应为顿号,“作文”和“自作自受”是并列的词语。
故答案为:A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答案】C
【解析】【分析】AB.正确;
C. 有误,这句话出自《论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答案】叶绍钧;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倪焕之》;《稻草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故答案为: 叶绍钧 ;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倪焕之》 ; 《稻草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答案】zhuó;pì;rùn;biè;lóng;pèi;huì
【解析】【分析】第1空,读 zhuó ,不读 zuó;第2空,读pì ,不读 bì;第3空,读rùn ,不要写成 ruèn
;第4空,读 biè ,不读 bié;第5空,读lóng ,不读 nóng;第6空,读pèi ,不读 fèi;第7空,读huì ,不读 fuì或写成huèi。
故答案为:
第1空、zhuó
第2空、pì
第3空、rùn
第4空、biè
第5空、lóng
第6空、pèi
第7空、huì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7.【答案】(1)léi;léi;lěi;lèi;lěi;léi
(2)tiē;tiē;tiě;tiè;tiè;tiè;tiě;tiē
【解析】【分析】(1)累赘、累累读 léi ;积累、累计、累及读 lěi ;劳累、累活读 lèi
故答案为:
第1空、léi
第2空、léi
第3空、lěi
第4空、lèi
第5空、lěi
第6空、léi
(2)粘贴、妥帖、贴条读 tiē ;请帖读 tiě ;字帖、碑帖读 tiè
故答案为:
第1空、tiē
第2空、tiē
第3空、tiě
第4空、tiè
第5空、tiè
第6空、tiè
第7空、tiě
第8空、tiē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的辨析。多音字的读音要从具体语境中去选择,区分多音字的办法有许多,如,词性区分法(区分动词和名词)。如扇:当扇是动词时,读作shān,如扇动、扇风;名词时读shàn,如shàn扇子、风扇。记住:扇(shān)扇(shàn)子。第二,语言分析法(书面语和口语)。如:色、血。色:<口>读shǎi,如掉色、色子等;其他读sè。血:<口>读xiě,如吐血、出血、血糊糊、流了一点血;其余读xuè。第三,关联区分法。如炸、曲。炸:当与炸搭配的字词跟烹饪手法有关时读作zhá,如炸饺子、炸油条、炸子鸡等;其他读作zhà,如炸弹、炸药等。曲:跟音乐有关读作qǔ,如歌曲、曲调、乐曲、曲高和寡等等;其他读作qū,如曲线、曲径通幽处、弯曲。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
8.【答案】(1)mǎo;zhào
(2)shū;zhuó
【解析】【分析】(1) 丁卯 :六十甲子的第四位在丁卯。不要读作“yǎng”。
(2)“疏”不要读作“sū”,“酌”不要读作“sháo”。
故答案为:⑴mǎo;zhào
⑵shū;zhuó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9.【答案】示例: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宽厚待人”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宽厚待人”的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 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
【点评】 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答案】10.选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品德。事例有:①写文章明如话。②文风重简洁。③标点、格式、用字规范等写作的各个方面,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11.这两句话承上启下。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引出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品德。
12.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努力求完美,体现他律己严、以身作则的品质。
13.①在写文章的时候,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语文主张,不堆砌辞藻,不用生僻词语,行文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②学习叶圣陶先生文风简洁的语文主张,不能语言啰唆、赘余拖沓,行文要简明扼要。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0.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①段“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知,选文主要从语文方面详写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品德。根据第①段“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可以概括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第一个事例:写文章明如话。根据第②段“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 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可以概括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第二个事例:文风重简洁。根据第③段“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 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可以概括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第三个事例:标点、格式、用字规范等写作的各个零碎方面,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故答案为:选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品德。事例有:①写文章明如话。②文风重简洁。③标点、格式、用字规范等写作的各个方面,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11.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根据“以上说待人厚”,“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可以判断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承接上文,对“叶先生待人厚”的一面进行总结;“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引出下文“严于律己”的一面。
故答案为:这两句话承上启下。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引出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品德。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第③段举叶圣陶先生区分“做”和“作”的例子,目的是证明叶圣陶先生“重 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而这正是叶圣陶先生律己严、以身作则品质的体现。
故答案为: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努力求完美,体现他律己严、以身作则的品质。
1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要从原文出发,启示要有具体内容支撑。从第①段“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可以得到启示:写文章要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语文主张,写人的日常话语,要贴近生活,念着顺口,听着悦耳;从第②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可以得到启示:写文章要简洁,删繁就简,只要句意不变,其他语言都可以删去,一定要用语凝练。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谈感悟。
故答案为:①在写文章的时候,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语文主张,不堆砌辞藻,不用生僻词语,行文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②学习叶圣陶先生文风简洁的语文主张,不能语言啰唆、赘余拖沓,行文要简明扼要。
【答案】14.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15.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或设问)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或清高、狷介、纯真、孤傲)的性格特点。
16.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或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17.叶圣陶最后 一幅题词“老有所为”,意为即便年老,也要有所作为,发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报效社会。表现了叶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进取精神。正如文中叶老勤于写作,在杭州短短两个月,写了许多文章。又如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对语言文字工作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直接解释字面上的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深入思考。
(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① 介绍画面时要按顺序说明。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②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③ 对漫画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④ 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⑤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14.围绕“沉默寡言”,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据此用“人+事”的形式整理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1)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2)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3)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15.可从对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皱眉”是对叶圣陶的神态描写,“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是对他的语言描写。结合语境“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分析,两处描写都表现了叶圣陶不想回访学校当局,表现了他孤高、不攀附权贵、“最反对形式主义的”的性格。“等一天吧”写出他对朋友建议拒绝的委婉,表现了他性格的和易。
故答案为: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或设问)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或清高、狷介、纯真、孤傲)的性格特点。
16.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如第3段写“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和易,第4段写“我”所见的他的反对形式主义,第5段写“我”所见的他创作的过程,第6段写“我”所见的他的珍视友情,因此标题“我所见的叶圣陶”更符合文章内容。另外,“见的”比“知道的”更能客观的表现叶圣陶其人其事,使他的性格、品质更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达到作者写作的目的,即更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故答案为: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或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17.根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体现的叶圣陶的精神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叶圣陶最后 一幅题词“老有所为”,意为即便年老,也要有所作为,发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报效社会。表现了叶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进取精神。正如文中叶老勤于写作,在杭州短短两个月,写了许多文章。又如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对语言文字工作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