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8: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最苦与最乐
一、单选题
1.下面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推卸(xiè) 启迪 任重道远(chónɡ) 恩慧
B.契约(qiè) 陪礼 如释重负(shì) 逃躲
C.坟墓(fén) 趣味 悲天悯人(mǐn) 既然
D.圣佛(fú) 达观 别出心裁(cái) 包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早晨登上山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望,心安理得。
B.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开始筹划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
C.他不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且还身体力行,常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D.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广大青年任重道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倍。
C.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D.一个人是否拥有真正的快乐,关键在于他尽了人生的责任。
4.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反问)
B.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C.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排比)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反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①④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C.课文第五段“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课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的;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   ,广东新会人,   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   。
8.给加点字注音。
包揽   循环   契约   
9.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①如(   )重负:   。
②任重(   )远:   。
③悲天(   )人:   。
④心安(   )得:   。
10.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三、语言表达
11.写作技法:列举生活情境,充分论证论点。
《最苦与最乐》多处列举生活情境来论证论点,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举这样的例子来论证论点,既具体生动,又能使读者感同身受,从而充分地论证论点。请你写一段文字,通过列举生活情境来论证自己的某个观点。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乙】给母亲的一封信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您也被拖到了安江。我从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原文有删改)
【链接材料】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②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12.【甲】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起到的作用。
13.【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14.【乙】文尾段极富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想象中的美好画面:祖孙牵手的背影、噼啪作响的稻谷、橙黄的稻田……请你说说其中蕴含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感。
15.“君子有终身之忧”,越是心怀天下,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读完【甲】【乙】两文及链接材料,你认为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人生难得是“三量”
①报纸上有幅插图,底下是诠释性的话——“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觉得妙不可言。
②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星空敢做梦。一个人年纪轻轻,却对未来没有梦想,只愿当缩头乌龟过舒适日子,他的前程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如果你不信,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平庸的人——是少年时有胆量,经历了挫折之后变成现在这副样子,还是少小时候就胸无大志,一路浑浑噩噩走到现在?我敢肯定是后者为多。
③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鸡汤文喜欢说:永远不晚,还举出例证说某某80岁登上了珠峰,谁谁90岁获得了博士学位。如果我们认真做个统计,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壮年庸庸碌碌,想在老年有所作为,一定是难上加难。
④人老了,该拼的拼了,有的事就算做得不够完美,也难有精力重新做一次。这个时候,让自己停下来,听听别人说话,看看职场人士风来雨去,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以。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
⑤年轻人太忙,不小心说错句什么话,你不要太计较;自己工作一辈子,但享受与想象的有距离,只要衣食无忧,也不要过分在乎。老了有度量,其实就是与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生活是长着眼睛的,你心宽了,世界自会给予你更多的光华。
⑥“三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
⑦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做。如果做到了,你便会笑对人生,此生无悔。当然,要想此生无憾,你必须有透过风暴看到未来蓝天的眼光,必须有筋疲力尽之后喘一口气继续向远而行的勇气。
(选自《文摘报》 有删改)
16.“壮年时有力量”,请从第③段中找出这“力量”指的是什么。
17.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8.文中作者说“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任重道远(chónɡ)——(zhòng) 恩慧——恩惠
B:契约(qiè)——(qì) 陪礼——赔礼
C:全部正确
D:圣佛(fú)——(fó) 包缆——包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答案】A
【解析】【分析】A.心安理得:通常用来形容做某事时内心非常坦然,没有愧疚或不安的感觉。但在A项的句子中,它用来描述登上山顶后的感受,显然并不合适。登上山顶,人们更可能感到的是喜悦、满足或宁静,而不是“心安理得”。因此,A项中的成语使用有误。
B.如释重负:用来形容某种压力或负担被解除后的轻松感。
C.悲天悯人: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世间的不幸和苦难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身体力行地去帮助他人。
D.任重道远:用来形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且道路遥远。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答案】C
【解析】【分析】 A.语序不当,应改为“了解并保护”。
B.不合逻辑,应将“一倍”改为“一半”。
C.正确。
D.两面对一面,可在“他”后加“是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运用。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D
【解析】【分析】D.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引用、对偶等,答题时可从这几种修辞手法入手。
5.【答案】D
【解析】【分析】第一空,“拥有乐观人生态度”是因为“坚强”,选②;第二空比较容易判断,根据“豁达”一词可知选③句“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第三空,“严谨”意思是严密谨慎,①中的“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与“严谨”衔接;第四空,根据“他人着想”可知,应选④句“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正确的语序应为②③①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衔接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6.【答案】B
【解析】【分析】B.孟子和曾子的话都用作论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再进行选择。
7.【答案】梁启超;饮冰室主人;思想;《饮冰室合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故答案为:梁启超;饮冰室主人;思想;《饮冰室合集》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lǎn;xún;qì
【解析】【分析】第1空,读 lǎn,不要读、nǎn或lǎng;第2空,读 xún ;第3空,读 qì ,不读qiè
故答案为:
第1空、lǎn
第2空、xún
第3空、q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在答题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9.【答案】释;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道;比喻责任重大;悯;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理;自认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积累。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心安理得:自认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10.【答案】(1)设问、排比
(2)引用
(3)反问
(4)对比
【解析】【分析】(1)这句话先提出“贫是最苦的吗”“失意是最苦的吗”“老是最苦的吗”“死是最苦的吗”这几个问题,然后自己做出回答,“这些都不是”,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这几个句子把句式相同内容相关的几个句子排在一起,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
(2)这句话引用孔子的名言,属于引用的修辞手法。
(3)“如何能躲 ”意思是不能躲,属于反问的修辞手法。
(4)这句话把“尽得大的责任”和“尽得小的责任”获得的快乐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手法。
故答案为:⑴ 设问、排比;⑵引用;⑶反问;⑷对比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11.【答案】示例:撒谎很累,因为一旦撒一个谎,就需要撒更多的谎来圆这一个谎。周末贪玩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询问原因时,你说自己生病了,老师关心地问,什么病?好了吗?还在吃药吗?需要打针吗?结果,这些问题又让你编出更多的谎话。然后,会有更多的人询问,也许老师还会和家长沟通。于是,你发现撒谎真累,还不如实话实说。
【解析】【分析】这道题主要训练考生运用列举生活情境,充分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的方法。重点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然后围绕自己的论点进行展开,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即可。注意借鉴 《最苦与最乐》多处列举生活情境来论证论点的方法。作答时,先抛出论点,比如“撒谎很累,因为一旦撒一个谎,就需要撒更多的谎来圆这一个谎”。然后情境再现,比如“周末贪玩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询问原因时,你说自己生病了……”通过情境再现,说明撒谎完全没有必要。
故答案为: 示例:撒谎很累,因为一旦撒一个谎,就需要撒更多的谎来圆这一个谎。周末贪玩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询问原因时,你说自己生病了,老师关心地问,什么病?好了吗?还在吃药吗?需要打针吗?结果,这些问题又让你编出更多的谎话。然后,会有更多的人询问,也许老师还会和家长沟通。于是,你发现撒谎真累,还不如实话实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微写作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看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选取必要的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还是说明,还是议论性的文字;是扩写,缩写还是续写?总之,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字数限制等等。
【答案】12.①“最苦的事”(或“什么是最苦的事”),使人思考。②论证了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照应题目。
13.“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或: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14.①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与深切怀念;②表达对杂交水稻事业前景的梦想与憧憬;③表达对一生追求目标的执着与坚守。
15.责任:追求水稻高产,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快乐:①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奉献一生的快乐;②为因尽责而取得杂交水稻事业的丰硕成果,解决了百姓温饱问题而快乐。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句段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首先可从句段所在位置着手,段落的具体作用需要理解当中的内容,最后根据内容联系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2)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可以采取位置分析法:一看标题。通读全篇,理解文章大意,即可判断出文章是否围绕标题展开论述,从而判断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二看开头。仅用于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中心论点也在首段末尾点出;三看结尾。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般标志性词语,如“总之”“所以”“因此”“总而言之”“归根到底”等。四看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和直接表述句。尤其是注意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
(3)本道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解答本题除了要通读文章之外,还需结合作者所写作品的时代背景,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才能更好地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4)本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
12.根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可知,第①段以设问开头,引出什么是最苦的事。即,“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引起读者思考。批注二:阅读第(5)段,根据“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分析,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了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与题目照应。
故答案为:①“最苦的事”(或“什么是最苦的事”),使人思考。②论证了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照应题目。
13.结合本文,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题,文章第(1)段运用设问,引出观点:“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第(1)—(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4)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指出是什么是最快乐的事。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5)—(6)自然段阐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结合题目和文章内容归纳论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故答案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或: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14.“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表达了袁隆平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因为忙于研究未能及时尽孝的亏欠与愧疚之情。“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表现了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事业前景的美好憧憬;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与坚守。
故答案为:①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与深切怀念;②表达对杂交水稻事业前景的梦想与憧憬;③表达对一生追求目标的执着与坚守。
15.结合甲乙文及链接材料内容分析。甲文中第(5)段“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第(6)段“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结合以上句子理解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乙文中 “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由以上句子可知,袁隆平的责任是:研究杂交水稻,追求水稻高产,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根据乙文“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链接材料中“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由以上句子可知,袁隆平的快乐是:尽责任使杂交水稻高产丰收,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为梦想而奋斗不止,奉献一生。
故答案为:责任:追求水稻高产,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快乐:①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奉献一生的快乐;②为因尽责而取得杂交水稻事业的丰硕成果,解决了百姓温饱问题而快乐。
【答案】16.①具备知识、智慧、才华;②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
17.①开头(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生需要三量”;②然后(②—⑤段)分别从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加以论证;③最后(⑥—⑦段)分析少年时的胆量、壮年时的力量、老年时的度量的来源,进一步提出做到“三量”需要眼光与勇气。
18.(示例1)不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只要体力允许,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许多贡献。
(示例2)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拼搏了一辈子,此时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有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⑶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可得:具备知识、智慧、才华;结合“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可得: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
故答案为:①具备知识、智慧、才华;②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
17.本题考查论证思路。阅读全文可知,文章开头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然后第②一⑤段“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星空敢做梦”“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分别从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加以论证;最后第⑥段“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分析少年时的胆量、壮年时的力量、老年时的度量的来源;第⑦段“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做”进一步提出做到“三量”需要眼 光与勇气。据此分析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①开头(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生需要三量”;②然后(②—⑤段)分别从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加以论证;③最后(⑥—⑦段)分析少年时的胆量、壮年时的力量、老年时的度量的来源,进一步提出做到“三量”需要眼光与勇气。
18.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这句话可以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而不是统一理解。 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如果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允许,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许多贡献。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已经拼搏了一辈子,此时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不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只要体力允许,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许多贡献。
(示例2)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拼搏了一辈子,此时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有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