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华学校高中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博 2015年11月
第1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ué) 蛊惑(gǔ) 强迫(qiáng) 绮丽(qǐ) 暮霭(ǎi)
B、粗糙(cāo) 殓衾(liàn) 逮捕(dǎi) 悲恸(tòng) 看守(kān)
C、流岚(lán) 慰藉(jiè) 桎梏(gù) 峥嵘(róng) 鸷鸟(zhì)
D、畸形(qí) 栖身(qī) 鞭笞(chī) 解送(jiè) 吸吮 (shǔ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变换莫测 侯门似海 屡见不鲜 残无人道
B、迫不急待 椽木求鱼 寥若晨星 罄竹难书
C、同舟共济 强驽之末 融汇贯通 黄梁美梦
D、心广体胖 过江之鲫 激浊扬清 耸人听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牢固 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我国十分重视保障人民的民主 和加强国家的民主建设。
(3)、要坚决把 变质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
A、竖立 权利 退化 B、树立 权利 蜕化
C、树立 权力 退化 D、竖立 权力 蜕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几年,安徽阜阳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假牛奶案。
B、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连续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 、陈晓旭与她的丈夫结婚二十多年来,举案齐眉,分外恩爱。
D、正如我们淡然看待每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高考“状元”一样,在阅卷时,我们也以平和的心态将特别优秀的作文评为满分。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总额达8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B、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以挖掘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宗旨,在市经济开发区建设了董子园景区。
C、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D、据调查,中国成年人使用网络、手机和各类数字媒介进行阅读的比例约为24.5%,其中更有约3%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6.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7.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决》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丞相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 陈丞相世家》)
9、下面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善,陈孺子之为宰也 百姓之不见保
B、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对曰:将以衅钟
C、汉因举兵而攻之, 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1)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2)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3)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4)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5)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6)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1)(2)(4) B、(1)(5)(6)
C、(2)(3)(4) D、(3)(5)(6)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10分)
(1)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限3处,3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翻译下面句子: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3)翻译下面句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花子 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③,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4分)
(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有什么深层寓意?(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2) ,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五、语言综合运用(12分)
16.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诸城市联合组建的科考队,在山东省诸城市库沟村恐龙涧发掘出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化石长廊,发现恐龙化石7000多块,包括大型鸭嘴龙、角龙、暴龙、甲龙、虚骨龙等至少10个恐龙属种。
据介绍,在自2008年1月开始至今的第三次大规模挖掘中,山东诸城恐龙化石群重大发现接连不断,截至目前已发现恐龙化石15000多块,不但发现了目前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还首次发现了大型角龙类化石。近日,经国内外数十位知名恐龙专家考察证实,诸城恐龙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化石储量最丰富的恐龙化石群。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
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日子都很精彩,①有时有些平淡,苍白有时伴随着,有时或者有些灰暗。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就能“每天拭亮一个太阳”。②黑暗代替了明亮,用七色代替苍白,用新奇代替平淡。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的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天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期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何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雾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 季羡林卷》,有删节)
19.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
①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2分)
②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3分)
20.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21.“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22.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七、写作
23、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
班级 姓名 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