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 丁香结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本文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联想到了丁香结的来历,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就是“结”,得到了生命需要“结”的认识。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丁香花的美早就吸引历代文人的眼睛,翻开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不难找到吟诵丁香的经典作品,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韵味与优雅。 语言运用:文章看似一篇随笔写物散文,其实结构严谨,内容层层递进,思想逐步深入,把重点部分写得很详细。 思维能力: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体验和感受人生,而后将深沉的思索诉诸笔端。 审美创造: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在沉入文本感受美的基础上,聚焦那些美感特征鲜明强烈的字眼、语句去深刻领悟美。
思政 元素 通过作者宗璞对丁香花及其象征意义的深刻体悟,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深刻探讨人生中的难题与挑战,以及面对这些难题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写“缀、窥”等14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环节 师生活动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教师(展示丁香花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美丽的丁香花。你们觉得它美在哪里? 学生A:我觉得它的花瓣很优雅,像一位舞者。 学生B:我更喜欢它的香气,清新宜人。 教师:没错,丁香花的确很美。那么,丁香结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C:丁香结就是丁香花的花苞。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丁香结》。那么,作者在文中又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探寻答案吧! 2.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宗璞。她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她的作品充满了真情实感。那么,她笔下的丁香结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3. 教师:好了,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齐读课文题目。 学生们齐读:《丁香结》 (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导入的方式,利用丁香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丁香结》的学习。通过师生对话,了解丁香结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介绍作者宗璞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对作者的初步认识,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整个设计旨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尽量做到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请用笔圈出来。然后,利用你们的工具书,仔细查阅这些生字词的读音,确保每一个字都读得准确无误。同时,也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哦。”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教师:“好,现在我们来一起检查一下这些字词。请大家轮流读一读,注意‘拙’这个字是翘舌音,读作‘zhuō’,不要读错了。” 学生:(轮流读,教师正音) 教师:“接下来,我要重点指导几个字的书写。比如‘缀’字,它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左半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右半部分约占三分之二,左右两部分要相互协调,不要写得过于拥挤。还有‘雅’字、‘拙’字等,都有类似的注意事项。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按照要求认真书写。” 学生:(按照指导书写) 教师:“好,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这些词语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比如‘模糊’这个词,在这里‘糊’字读作轻声,不要读错了。大家都清楚了吗?” 学生:(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教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参差’这个词语的意思?最好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学生:(回答,举例说明) 教师:“非常好!你理解得很透彻。现在,请你们用这些字的其他读音分别组一个词,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学生:(组词,分享) 教师:“很好,大家都很棒!现在全班齐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齐读) 2.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师:“接下来,我会范读一遍课文,请大家认真听。然后,请你们说说文章主要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试着概括一下。” 学生:(听教师范读,思考并准备回答) 教师:“好了,谁愿意先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棒!你说得很全面。我们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来看待: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态等自然特征,以及它如何陪伴作者写作;后半部分则着重写了雨中的丁香以及作者对丁香结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赏花’和‘悟花’两个层面。大家对此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或确认理解) 教师:“没问题的话,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请大家跟随我的引导,一起探讨丁香的魅力所在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掌握字词,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圈画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仔细读课文,把描写丁香花的句子都画出来。在旁边批注上你认为最美的画面。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句子,批注) 2. 合作交流,品读句子 教师:“好,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品读这些句子。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组预设的句子,关于丁香花的颜色和气味美。” 学生:(小组合作,品读句子) 教师:(指名读句子)请你说说,从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样的描述,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丁香花在月色下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另一组句子,这次是关于丁香花的形态美。” 学生:(品读句子) 教师:(指名读句子)这里把丁香花比喻成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 教师:“很棒!你捕捉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之处。那么,这一朵朵、一簇簇、一树树的洁白小花,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教师:“看来,丁香花不仅给作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那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雨中丁香’,感受它带给作者的更多美好回忆。现在,谁能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关于丁香花的内容?” 学生:(总结) 教师:(板书:颜色 香味 形态)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成果。希望大家在下节课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深入感受丁香花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品味丁香花的美丽。通过圈画、批注、品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谈谈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学习环节 师生活动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回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丽,无论是它的颜色、香味还是形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想请大家再次朗读一下描写丁香花颜色、香味、形态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份美好。” 学生:(朗读句子) 教师:“谢谢大家的朗读,听起来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美丽的丁香花,闻到了那淡淡的幽香,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2. 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丁香的美以及丁香给作者带来的欢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雨中丁香’,去感受它带给作者的无尽遐想和深思。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准备好了! 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这趟奇妙的旅程吧!在雨中,丁香花又会展现出怎样不同的风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态等美好元素,巩固学生对丁香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细读感悟,想象画面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探究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丁香结’的说法呢?请你们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找到相关的语句并勾画出来,然后在旁边注明你们的理解。”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好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首先,关于丁香结的形状,你们找到了哪些描述?” 学生A:“老师,我找到了这句话:‘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觉得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丁香结的外形。” 教师:“非常好,A同学找到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么,这个比喻中的‘盘花扣’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联想呢?” 学生B:“我联想到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扣,它们通常是精致而美丽的,就像丁香结一样。” 教师:“B同学的联想很贴切。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这里有一些丁香结和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扣的图片,大家可以看看。” 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你们找到了哪些相关的诗句呢?” 学生C:“我找到了这句:‘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但我不知道作者具体指的是哪些诗句。” 教师:“C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实际上,作者在这里联想到了‘芭蕉不展丁香结’和‘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这些诗句都描写了一种哀怨忧愁的意境。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D:“我觉得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法排遣的愁绪。” 教师:“D同学理解得很到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我补充了一些阅读资料中的诗句。大家看看,这些诗句中的‘愁、断肠、雨中愁’等词语,都在强调丁香结自古以来就表示愁怨难解的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在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的内涵呢?” 学生E:“我认为是因为作者在雨中看到了丁香花,受到了触动和联想。” 教师:“E同学的回答很有道理。接下来,请你们阅读第4自然段,想象一下雨中丁香的画面,并回答两个问题:雨中的丁香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作者会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学生:(阅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 学生F:“我认为雨中的丁香特点是‘格外妩媚’‘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这些特点让丁香花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教师:“F同学的描述非常生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同印象派的画’这一描述,我这里有一些印象派的画作,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教师展示印象派的画作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印象派画作的特点——注重光色变化和瞬间印象的表达,画作中的不同景物轮廓模糊,色彩交错渗透,给人以朦胧之感。这与雨中丁香的‘线条模糊’‘颜色交融’的特点是不是很相似?” 学生G:“是的,老师。我觉得雨中丁香的美就像印象派的画作一样,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充满魅力的感觉。” 教师:“G同学的感受很独到。那么,为什么作者会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呢?” 学生H:“因为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姿态美好,而且它的愁怨象征也更容易勾起人们的愁绪。微雨和丁香结的结合,使得这种美和愁绪更加突出和动人。” 教师:“H同学的回答很完整。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雨中丁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它的外在美,更挖掘出了它内在的象征意义。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丁香结对作者人生思考的影响。” 教师:“请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学生I:“作者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我认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面对人生困难的态度。即使人生充满了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能从中获得成长和乐趣。” 教师:“I同学的理解很深刻。确实,作者通过丁香结这一具体的物象,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他告诉我们,人生中的问题就像丁香结一样,是解不完的。但正是这些问题和挑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么,联系上下文,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吗?” 学生J:“我觉得这句话也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们看作是人生的一种味道。” 教师:“J同学的观点很有启发性。最后,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们带来的启示。” 学生K:“我认为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从中学习和成长。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丁香花的美丽和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引导和补充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和价值。)
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丁香结》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主题概括。首先,课文从哪些方面描绘了丁香花的美呢?” 学生A:“课文先抓住了丁香的颜色、香味、形态,让我们感受到了丁香花的多种美感。” 教师:“很好,A同学总结得很全面。丁香花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在形象,还在于它给作者带来的内心感受。那么,作者在一次微雨中发现了什么,从而对丁香结有了新的感悟呢?” 学生B:“作者发现丁香花的花苞像衣襟上的盘花扣,联想到了一些诗句,觉得丁香结好像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由此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教师:“B同学说得对。作者通过对丁香结的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人生中的问题就像丁香结一样,是解不完的,但这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题,你们会怎么说?” 学生C:“我认为本文的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通过描绘丁香花的美和丁香结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感悟。” 教师:“C同学的概括非常精准。最后,我想请大家进行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D:“我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丁香结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虽然有些问题很难解决,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D同学的见解很有深度。希望大家都能从这篇课文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概括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寓意深刻,为了使学生轻松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我这样突破重难点,力求以读促教,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引发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