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6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6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8 20: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旭日东升,喷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出。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联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列宁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其中的艰难曲折与成败得失已成为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吧!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地区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
1920年,苏维埃俄国重工业产量比战前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食盐和食糖产量分别只及战前的30%和8%,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经济形势的严峻导致了工农大众生活的恶化,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这些情况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19 ( http: / / www.21cnjy.com )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新经济政策规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1922年12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各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党一致同意列宁将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一个新国家的提议。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准了建立苏联的宣言和联盟条约,选举了领导机构,正式宣告苏联建立。最初加入苏联的苏维埃共和国有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后来,随着一些新的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和加入,苏联的成员不断扩大。1924年,苏联第二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苏联宪法,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正当苏联人民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来的时候,1924年1月,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不幸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洪流之中。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只用了4年零3个月的时间便提前完成。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20世纪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十年代,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包围,国内经济和文化条件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斯大林创建了这一时期的苏联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创建自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弊端。
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一个以国家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经济上,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开展全国性的“大清洗”运动;党政不分,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最后形成高度集权以及斯大林的个人独裁。
经济和政治上的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斯大林在战胜了一个个反对派之后,其最高领袖地位牢固确立起来。在1929年12月举国上下庆贺斯大林50寿辰期间,各地党政组织和个人纷纷向他发出致敬信,许多城市、工厂、农庄、街道,甚至山峰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此后,个人崇拜之风愈演愈烈,一切成绩和胜利都归功于斯大林。斯大林大权独揽,实行家长制领导,重大决策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致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更加僵化,严重地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课时___ 主 备__ __ 课型__ _ 使用者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
点击目标
记住:
(1)苏联的建立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3)苏联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1)背景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地区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
(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______________ 和缓和______________ 。
(3)时间:_______ 年3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俄共(布)“十大”根据______ 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4)内容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废除平均主义的______________,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_____________ _等。
(5)作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______________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益探索。
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 、______ _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______________,苏维埃政权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苏联的成立
________年12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苏联。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领导者:1924年1月,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不幸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洪流之中。
2.重大成就
从__________ 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第一个“__________ _”提前完成。到_________ 年,苏联已由_________ 变成了_________,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_______%,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三)。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1.特点: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
(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______________,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______________,致使农业和_______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_______ 和______ _ ,
开展全国性的“_______ ”运动;_______ 不分,管理权力过于_______ ,最后形成_____________ 以及斯大林的_____________ 。
3.影响
经济和政治上的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 ( )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内的 ( )
A.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B.经济困难和国内外武装干涉
C.政治危机和国内外武装干涉 D.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团
3.下列选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 ( )
A.把农民的余粮全部征集到国家手中 B.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C.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 D.商品可以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
4.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 )
A.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征粮队在挨家挨户征集粮食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6.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
7.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8.领导苏联人民由经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B C D
9.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实施第“十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规划。以“五年”为一阶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到___________的影响 ( )
A.美国 B.苏联 C.中国传统 D.英国
10.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在欧洲所占位次 2 1
在世界所占位次 5 3 2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促进
11.斯大林上台执政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
A.高度集中 B.广泛民主 C.极度分散 D.高度自治
12.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 )
A.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物资的匮乏 B.伊万生活的窘迫
C.伊万老婆有强烈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D.余粮收集制严重的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13.与左图中的人物有直接关系的是 ( )
①巴黎公社成立 ②带头发起了“星期六义务劳动”
③“一五”“二五”计划的完成 ④“大清洗”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大国风云录》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文中“快速工立化背后的问题”中最大的隐患是 ( )
A.国民经济发展比例长期失调 B.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C.忽视产品质量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5.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的创建有其必要性 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实施的?其“新”在何处?
(2)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
(3)“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4)上述材料给我国的建设留下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