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9 21:12:31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它们分别是什么? 判定方法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判定方法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一、新课引入 2、如下图,在△ABC与△DEC中,若CA=_____ ,CB=_________,则△ABC≌△DEC.CDCE三、研读课文 探究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画任意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 ∠A′=∠A,∠B′=∠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验证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知识点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一 作图步骤参照:
(1)画A′B′=AB;
(2)在AB的同旁画∠DA′B′=∠A ,
∠EB′A′=∠B;A′D, B′E的交点为C′。A’B’DEC’ 由此得,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为“ ___ ”或“ _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ASA 3.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证:△ABC≌△DEF. 探究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角边” 由此得,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为“ ___ ”或“ _ ”).两角和它们的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AAS三、研读课文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的应用: 例3 如图,点D在AB上,
点E在AC上,AB=AC,∠B=∠C.
求证: AD=AE。
知识点二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练一练 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请证明.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 例4 如图,在△ABC与△DEF中,∠A=∠D, ∠B=∠E,BC=EF.求证:△ABC≌△DEF.
分析:可以先证明∠C=∠F,再利用“ASA”证明△ABC和△DEF全等. 三、研读课文 知识点二练一练 如图,AB⊥BC, AD⊥DC,垂足分别为B,D,∠1=∠2.求证:AB=AD四、归纳小结 1、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
(2)
(3)
(4)
2、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角形
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五、强化训练 1、如图,如果∠A=∠D, ∠B=∠E,要使△ABC≌△DEF ,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 __ .
五、强化训练 2、如图,∠1=∠2,∠3=∠4.求证AC=AD.∠2=∠36∠1=∠4BD=DBASAAAS△ABO△DCOAASBB 补充题:
1如图,已知∠1=∠2,
∠3=∠4,BD=CE
求证:AB=ACABCDEFO 2、(1)如图,两条直线AC、BD相交于点O,△ABO≌ △CDO,BE//DF,求证:BE=DF (2)如图,两条直线 AC、BD相交于点O,BO=DO,CO=AO, 直线EF过点O,且分 别交AB、DC于点E、F, 求证:OE=OF 例1:如图,AB=AC,∠ABE=∠ACD,
∠BAC=∠DAE.
求证:△ABE≌△ACD.证明:∠1=∠2
AC=CA
∠4=∠3,∴ △ABC≌△CDA(ASA),∴AB=CD.在△ABC和△CDA中,连接AC,∵AB∥CD,∴∠1=∠2,∵AD∥BC,∴∠3=∠4,1234证明:∠B=∠D
∠ACB=∠ECD
AC=EC,∴△ABC≌△EDC(AAS),∴BC=DC.在△ABC和△EDC中,∵∠BCE=∠DCA,∴∠BCE+∠ECA=∠DCA+∠ECA,∴∠ACB=∠ECD,Thank you!谢谢同学们的努力!课件16张PPT。 12.2.4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一、新课引入 1、简写关于一般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自己特殊的全等判定方法吗?SAS、ASA、AAS、SSS。2: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二、研读课文 1、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因为它们已经有一对直角相等,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们只需要 _________ 分别相等,或_________ 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认真阅读课本第39至4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两直角边一边一角2、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探究 画一任意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这样作出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作图方法指导:
①画∠MC′N=90°;
②射线C′M上取B′C′=BC;
③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
交射线C′N 于点A′;
④连接A′B′.由此得,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写成“_ _”或“_____”). 如果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和一直角边HL1、如图,C是路段AB的中点,两人从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DA⊥AB、EB⊥AB。D、E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答:D、E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 因为由题目可知DC=EC,
∠A=∠B=90°,AC=BC在Rt△ACD和Rt△BCE中DC=ECAC=BC∴Rt△ACD≌Rt△BCE(H L)∴DA=E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三、经典例题 2.如图,AC⊥BC,BD⊥AD,AC=BD,
求证:BC=AD.
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求证:BF=DE变式1:BD平分EF吗?GAFCEDB如图,AB=CD, BF⊥AC,DE⊥AC,AE=CF
想一想:BD平分EF吗?G变式2:四、归纳小结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简写成“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
2、学习反思:


. 如果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和一直角边H L五、强化训练 1、如图,已知AB=DE,要使RT△ABC≌RT△DEF,可添加的
条件有:___ ________.
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C=DFA3、如图,∠B=∠D=90°,BC=CD,∠BAC=40°,则∠ACD=(  ).
A.40° B.50°
C.60° D.75°
4、如图,AC⊥CB, DB⊥CB AB=DC.
求证:∠ABD=∠BCD.
C5.已知:如图,AB⊥BD,CD⊥BD,
AD=BC.
求证:(1)AB=CD;
(2)AD∥BC.6.已知:如图,AE⊥AB,BC⊥AB,
AE=AB,ED=AC.
求证:ED⊥AC. 议一议7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和∠DF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ABC+∠DFE=90°实际应用今天,你的努力有收获吗?课件18张PPT。八年级 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A =∠A′AB =A′B′  已知△ABC ≌△ A′B′ 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
角:  思考 满足这六个条件可以保证△ABC≌△A′B′C′
吗?创设情境,导入新知∠B =∠B′BC =B′C′∠C =∠C′AC =A′C′  追问1 当满足一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动脑思考,分类辨析 思考 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部分,那么能保  
证△ABC ≌△A′B′C′吗? 思考 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部分,那么能保
证△ABC ≌△A′B′C′吗?两个条件    追问2 当满足两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动脑思考,分类辨析 思考 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部分,那么能保
证△ABC ≌△A′B′C′吗?三个条件    追问3 当满足三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动脑思考,分类辨析  画法:
(1)画线段B′C′=BC ;
(2)分别以B′、C′为圆心,BA、BC 为半径画弧,两
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
使A′B′= AB,B′C′= BC,A′C′= AC.把画好的
△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边边边公理: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
边”或“SSS”.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思考 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
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在△ABC 与 △ A′B′C′中,∴ △ABC ≌△A′B′C′ (SSS).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
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用符号语言表达:动脑思考,得出结论应用所学,例题解析  例 如图,有一个三角形钢架,AB =AC ,AD 是
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ACE△ADB≌△ADCBC=ED△ACD例:如图,AB=ED,AC=EC,C是BD边上的中点,若∠A=35°,∠B=125°.求∠ACE的度数.SSS25°55° 作法:
(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C、D;  已知:∠AOB.求作: ∠A′O′B′=∠AOB.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应用所学,例题解析ODBCA 作法: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 长为半
径画弧,交O′A′于点C′;  已知:∠AOB.求作: ∠A′O′B′=∠AOB.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应用所学,例题解析O′C′A′ODBCA 作法:
(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 步中
所画的弧交于点D′;  已知:∠AOB.求作: ∠A′O′B′=∠AOB.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应用所学,例题解析O′D′C′A′ODBCA 作法: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已知:∠AOB.求作: ∠A′O′B′=∠AOB.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应用所学,例题解析O′D′B′C′A′ODBCA 作法:
(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 长为半
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 步中
所画的弧交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已知:∠AOB.求作: ∠A′O′B′=∠AOB.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应用所学,例题解析(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什么?
(3)“SSS”判定方法有何作用?课堂小结课件15张PPT。八年级 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新课引入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ACAECE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问题1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
△A′B′C′,使A′B′=AB,∠A'=∠A,C′A′=
C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
△A′B′C′剪下来,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现象: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
能完全重合.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画法:
(1) 画∠DA′E =∠A;
(2)在射线A′D上截取
A′B′=AB,在射线
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几何语言:
在△ABC 和△ A′B′ C′中,∴ △ABC ≌△ A′B′ C′(SAS). 尺规作图,探究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归纳概括“SAS”判定方法: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课堂练习  下列图形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全等的理
由.课堂练习  图甲与图丙全等,依据就是“SAS”,而图乙中
30°的角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所以不与另外两个三角
形全等.  利用今天所学“边角边”知识,带黑色的那块.因
为它完整地保留了两边及其夹角,
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夹角的
大小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就确定下来了.应用“SAS”判定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问题2 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从两个
顶点处打碎成两块(如图),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
全一样的玻璃.请问如果只准带一块碎片,应该带哪一
块去,能试着说明理由吗?例题讲解,学会运用  例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
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
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 =CA,连接BC 并延
长至E,使CE =CB,连接ED,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
B的距离.为什么?练一练1、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A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的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C、D到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
求证∠A=∠D.
强化训练 3、如图,点B,F,C,E在
一条直线上,BF=CE,
AC=DF,AC∥DF,
求证:AB=DE.
  如图,在△ABC 和△ABD 中,
AB =AB,AC = AD,∠B =∠B,
但△ABC 和△ABD 不全等. 探索“SSA”能否识别两三角形全等  问题3 两边一角分别相等包括“两边夹角”和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种情况,前面已
探索出“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那么由“SSA”
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画△ABC 和△DEF,使∠B =∠E =30°, AB =DE
=5 cm ,AC =DF =3 cm .观察所得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
等??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这三个条件无法唯一确定三
角形的形状,所以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
△ABC 和△DEF 不一定全等.探索“SSA”能否识别两三角形全等(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我们是怎么探究出“SAS”判定方法的?用
“SAS”判定三角形全等应注意什么问题?
(3)到现在为止,你学到了几种证明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