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7 06: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这一任务群主要“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旨在大体上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习惯,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本单元选取了不同体裁的6篇作品,涵盖了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和重要流派,展示了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风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立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回眸大师笔下的百年图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话剧”、“展示”五个学习任务专题,单元设计框架如下:
专题一:现当代小说的魅力(5课时)
活动1 文本细读《阿Q正传》《边城》
活动2 两种国民性的揭示
专题二:现当代诗歌的发展(2课时)
活动1 诗歌研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
活动2 新诗之制:散文化与古典化
专题三:灵魂里的风物——现当代散文阅读(1课时)
活动1 阅读私语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
活动2 两种审美活动的铺写
专题四:带着镣铐跳舞——现当代话剧欣赏(2课时)
活动1 以小见大 明确《茶馆》的艺术特色
活动2 联系必修下第二单元话剧,进一步感受现当代话剧的魅力
专题五:跨越时空 回眸百年(2课时)
活动1 讨论本单元文学作品中“感时忧国”的特点
活动2 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动态,体会中国文脉的传承
本课时为其中第6课时,诗歌研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课堂设计。《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诗人艾青1932年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
学情分析
1.学生与诗人身处的时代不同,且涉世未深、阅历尚浅,无法与这首诗歌产生共鸣
2.对诗歌审美鉴赏上还不能运用多种欣赏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究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意蕴。
3.现代诗歌创作缺乏一定的技巧以及经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握节奏韵律,培养阅读能力。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朴素而真挚的感情,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和其蕴含的社会意义。
3. 体会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的特点,掌握一定现代自由诗的写作技巧。
重点:感知作者饱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和其蕴含的社会意义。
难点:体会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的特点,掌握一定现代自由诗的写作技巧。
预习任务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成长经历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预习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并完成预习任务单(见下)。
教学过程
导入
知乎上有人分享了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在同学们的阅读反馈中,老师也发现了也有一些同学又同样的阅读感受,但同时也有同学反应,读完这首诗歌后非常感动,就是觉得太过直白了。那首诗歌为什么还能被称为经典?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艾青这首苦爱交织的安魂曲——《大堰河,我的保姆》。
任务一:接过一份深情 细刻一座雕像
浙江金华为大堰河刻了一座纪念雕像,有市民反映不够传神,你认为这座人物雕塑还需要重点刻画哪几处地方?
明确:厚大的手掌、含着笑的脸颊……
1.活动一:刻画大堰河的手
(1)朗读诗文感受大堰河的双手
提问:一名女性的双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大堰河的双手长什么样子呢?
明确:沾满了黑色的炉灰;有被残留在衣服上的荆棘的刺划伤的伤口,说不定也有自己砍柴时被砍伤的伤口;常年给夫儿掐虱子使得自己的手上充满了厚厚的老茧。
(2)理解大堰河形象
提问:这说明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
细节1:“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从细节中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堰河对乳儿的爱。
细节2:“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大堰河“慈爱”的人物形象。
(3)过渡:
提问:大堰河的手真的厚大吗?会不会只是诗人的一种感受?
预设:有可能,厚大说明大堰河带给诗人温暖、充满安全感的感受。
2.活动二:细读大堰河的笑与梦
提问:请大家仿照老师的这种“代入还原法”,小组合作,自主分析第七节大堰河的笑与第八节大堰河的梦。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你从大堰河的笑中读出来了怎样的大堰河呢?
(2)通过分析大堰河的梦你感受到了她对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任务二:摹一幅凄凉景 品一丝悲痛情
这样一位坚韧乐观、勤劳善良的大堰河,最后实现她的梦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品读大堰河的结局。让我们联系第十节,大堰河的一生都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奉献着世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可是最后她得到的是什么?是……
教师范读: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师:大堰河有五个儿子,加上作者就是六个,六个儿子啊,她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但是最后自己却只能……
师生共读: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补充提问:这一节用了一些修饰语,如“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所有这些数量修饰语,是强调其多,还是强调少?
总结:给予这个世界的多,从这个世界带走的少。
师生共读:
只有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过渡:我们再也见不到她含笑的样子了,她是那么的坚韧乐观真诚。甚至在她死后又是怎样的光景?
学生示读: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明确预设:环境荒寂衰败、萧索凄凉
任务三:诵一首安魂曲 献一颗赤子心
小组合作探究,自由朗诵全诗,品一品诗人除了表达对大堰河的爱,还有什么情感,请找出具体诗句,并结合资料进行分析。
明确:
1.通过诗人对大堰河称谓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诗人既对大堰河包含深情又站在旁观者的身份对大堰河的遭遇充满了同情;2.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以及将自家环境和大堰河家的环境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艾青对“地主的儿子”这个身份的背叛,对原生家庭的逃离;3.给与这不公道世界的咒语:对造成大堰河悲惨命运的世界的诅咒;4.紫色的灵魂:对大堰河的赞美、苦难人生的深切同情;5.其他想法。
总结:
艾青作为地主的儿子,但是他并没有获得来自原生家庭的温暖与爱意,反而在他受难和承担中,走向了“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在这双重身份中,他把诅咒和赞美杂糅在一起,作为大堰河的儿子,艾青勇敢得向造就了大堰河“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辱”与“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的乡村”,大声喊出了对“不公道世界的咒语”。但无论是那种身份,艾青都是中国乡土社会社会内部的“地之子”,所以当他“经历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对着同一片土地,也献出了自己的深情赞美: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也如他在《我的父亲》中写道,离开养育自己的田野,其实也是为了最终的回归。
泪水是因为我没有拯救众生的能力,但好在还有一颗怜悯众生的心,怜悯像大堰河一般的劳苦人民的心。
任务四:自由创作 写一首赞美诗
生活中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者(亲人、朋友、老师或陌生人等),请搜集相关材料,仿《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他们写一首赞美诗,一节即可。
要求:
1.要有标题;
2.运用细节描写、抒情叙事;
3.有真情实感;
4.注意诗歌韵律,适当押韵。
板书设计
诅咒
蒋(划掉)艾青 土地
赞美
作业设计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应邀回复知乎提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