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年)是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批判了基督教会,认为“传统的罗马英勇精神”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消失了,基督教所起的破坏作用就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 )
A.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兴起
B.吉本的史学研究体现了时代特征
C.该著作全面分析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D.吉本的史学研究受唯物史观指导
2.政厅公餐是古典时期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城邦提供食物,在政厅用餐。斯泰西斯法令规定了四类公民群体享有终身公餐的资格,即阿波罗选中的占卜师、刺杀僭主者、四大泛希腊竞技会得胜者、赢得四马战车或单马战车比赛胜利的人。这种终身荣誉
A.是对城邦内公民价值观的重塑 B.具有服务于城邦政治的功能
C.保证了城邦公职人员享有特权 D.加强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可
3.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
A.保留了大量旧俗
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
D.具有先天缺陷
4.古希腊各城邦在其国境四周,都有一条不可侵犯的神灵界石线,这是各城邦宗教及神的四至,界石之外,是其他城邦神力所辖。这样,在地理上邻近的两个城邦间有也着很难逾越的界限,各自维持着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这表明
A.城邦自治是民主政体产生的温床
B.信仰的分歧妨碍了城邦的融合
C.独立的宗教信仰孕育了人文精神
D.希腊地理环境导致了城邦林立
5.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吉纽西海战胜利,但也因救援不力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群情激愤,指控指挥战役的6位将军救援不力,在未听取他们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判其死刑。这可以说明,当时雅典
A.司法裁决违背法律程序 B.无法保障多数人的参政权
C.已经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D.根本上维护贵族阶层利益
6.在雅典,很多案件不完全是依据法律条文来判决的,而是由全体陪审员依据正义的一般原则,按多数原则决定判决结果。这些原则
A.能预防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B.能使法院的审判结果公正
C.体现了司法民主运作模式 D.能有效杜绝法官独断专行
7.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在罗马,对无根据的控告人,要做出标记引人注目,在他的前额印上字母‘K’。原告则有人专门看护,以防止他贿赂法官或者证人。”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有严密完善的法律程序 B.预防法官等人职务犯罪
C.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 D.严格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8.文明是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是由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的成就构成。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部分成就,可以得出( )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希腊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 法老 太阳历 金字塔 象形文字 种姓制度 创造从1到9的数字 《摩诃婆罗多》 佛教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神话、喜剧、悲剧 史学、哲学
A.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B.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C.文明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D.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9.瑞典考古学家发现波兰一座距今约6600年的陵墓墓葬中,有1/4的人有铜制饰物的陪葬品,其他3/4的人没有。经检测后发现,有铜饰陪葬品的人骨头中碳—13同位素含量较高,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吃了更多的牲畜,而其余的人只有植物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此地( )
A.阶级矛盾尖锐 B.形成早期城市
C.手工生产进步 D.出现贫富分化
10.波斯帝国存在了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其崩溃时,各个地区、部落的孤立性和分离主义倾向依然存在,每个行省仍然拥有自己的一套度量衡制度和货币体系,在社会经济上仍可独立存在。这说明波斯帝国( )
A.内忧外患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 B.政治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奉行十分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 D.行省制潜藏国家分裂的现实隐患
11.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众生平等”主张得以广泛传播的现实背景是( )
A.封建等级制 B.种姓制度 C.世卿世禄 D.世家门阀
12.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十将军委员会 D.五百人会议
13.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和他的继承者不再率领着一支庞大而饥饿的军队从一座城市向另一座城市进发了,而是留在巴比伦,任命代理长官在辖区内进行统治,定期收缴赋税。这说明汉谟拉比及其继承者( )
A.放弃了对外的军事征服 B.注重借助法典巩固统治
C.适时调整政府管理模式 D.试图加快封建化的进程
14.种姓制度是因不同种族、语言、宗教等而形成的内婚制的职业集团,是印度社会的一个特点。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种姓制度描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B.首陀罗是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
C.桑奇大塔是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的建筑
D.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对其产生了一定冲击
15.赫梯王国灭亡之后,安纳托利亚半岛陷入了列国割据纷争、各民族先后而治的局面,这些王国和民族不仅继承了安纳托利亚青铜时代的文明因素,而且还结合自身原有的文化底蕴,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这表明,安纳托利亚半岛的文化
A.以希腊为主导 B.具有多元一体性特点
C.深受政局影响 D.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
16.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也是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留下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经由古代希伯来人和希腊人的传承,一直影响至今。材料说明( )
A.自然环境塑造文化特色 B.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初具雏形
C.地域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D.世界农耕文明区域不断地扩大
17.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侧面反映出
A.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B.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的事实
C.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
D.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
18.约公元前16世纪~前10世纪,埃及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特别是有关契约文据等,相较于早期埃及要丰富得多。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商业习俗、惯例为更多的古埃及商人所采纳与借鉴。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
A.形成了一定的商业规范 B.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C.城市工商业的显著发展 D.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19.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在平民的推动和政治家改革下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构成雅典民主政治的三大支柱是
A.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
B.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
20.对于骨折等严重伤害身体的行为,《十二铜表法》规定的惩罚是支付固定数额的罚金,禁止进行同态复仇。这体现
A.法律文明的进步 B.对人身权利保护的减弱
C.法律文明的倒退 D.对私有财产实行严格保护
21.埃及最早的金字塔显示出对苏美尔建筑有意识的模仿,但埃及人使用的原料是尼罗河下游的丰富的石料,而不是苏美尔人用遍地粘土精心烧制的土坯,并由此迅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技术和艺术风格。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建筑风格 B.埃及文明来自于两河流域
C.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D.埃及文明发展程度比较低
22.“代理人谢勒夫卡说道:我从文书简提手中买来这所房屋。我为了它而给了他十个沙图;此项契约在胡夫-阿海特公墓村的议会(贾贾特)的面前,当着简提的许多身为凯米普的祭司团成员的证人的面,由登记办公室盖章确认”。上述材料适用于研究古埃及的( )
A.法律教化 B.商业贸易 C.国家政体 D.宗教信仰
23.古希腊哲学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被怀疑是盗贼,甲说是乙干的,乙说是甲干的。如果请你判断,他们中间谁是盗贼?”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干的,因为他平时有爱偷盗的习惯;二是乙干的,因为他困难需要偷;三是两人都参与了偷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偷,因为偷盗人没有主动承认的习惯,而没偷盗人不需要承认。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棉纺织业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三、论述题
2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张耀军《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C
7.C
8.C
9.D
10.D
11.B
12.C
13.C
14.D
15.B
16.A
17.C
18.A
19.C
20.A
21.C
22.B
23.B
24.(1)设置: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执行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司法机构:民众法庭区别:古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2)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实质:多数人的暴政。
25.(1)价值及推断: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印度地区棉花的种植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重要衣料。
史料二有助于探讨棉花种植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研究古代南美洲植棉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古代秘鲁也是棉花种植和棉织业的故乡。
史料三可用来探讨棉花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助于研究棉布彩带是否为古代埃及法老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出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
(2)示例标题:棉纺织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不断扩大的历史。
阐述:棉花原产地为印度、东非和中美洲。随着不同地区商贸往来的扩大,欧亚大陆之间的经贸往来增多,棉花种植技术传播到西亚和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汉代以来伴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棉花种植技术逐渐大量传入中国,中国棉纺织业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各洲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物种交流越来越多,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品也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重要产品。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殖民扩张的加剧,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英法美等国竞相发展棉纺织工业,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棉花原料、向其倾销棉织品,以牟取暴利,从而导致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总之,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
26.示例
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融(影响)中共同发展的。
分析:受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世界各地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样的)文明,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学吸收佛教理念等而得到发展。各地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的文明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繁荣发展的各地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古代文明的智慧,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