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7 11:53: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巩固培优学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概念: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法律依据:(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6.最早的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7.分布: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8.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落后
2.措施:表现: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①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②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4)信仰与习惯: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5)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巨大的历史机遇)
(6)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内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以上使你联想到的制度有利于(  )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巩固祖国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民族自治区”,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含有②的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民族自治区”是解题的关键,排除含有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ABD选项。
2.据《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统计,我国已有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12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制度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据材料“我国已有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12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3.1950年,周恩来在欢迎各民族代表的大会上指出:“对于各民族的内部改革,则按照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觉悟和志愿,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中央对民族问题采用的“慎重稳进的方针”主要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据材料“对于各民族的内部改革,则按照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觉悟和志愿,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故选A项。
1953-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
实行赎买政策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采取的政策,排除C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历史知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下图中数字 ▲ 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处应填(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分布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我国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位于图中的①,故选A项。
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排除B项。
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除C项。
④是西藏自治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5.“我国少数民族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往往相互杂居或交错聚居。”这一材料分析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
A.背景 B.过程 C.意义 D.结果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民族问题复杂,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少数民族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往往相互杂居或交错聚居,因此,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此说明材料分析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故选A项。
材料是对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背景的分析,与过程无关,排除B项。
材料是对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背景的分析,与意义无关,排除C项。
材料是对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背景的分析,与结果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政策是 (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为解决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选B项。
特别行政区享高度自治权,民族特区享有民族自治权,排除A项。
坚持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C项。
加强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史实。
7.如下表,这表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B.彻底摆脱落后面貌
C.文化教育迅速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14年和1978年、1952年相比,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获得巨大的发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彻底摆脱落后面貌 ,题干中没有显示出彻底摆脱落后面貌,不符合题意;
C.文化教育迅速发展 ,题干中没有显示文化教育迅速发展 ,不符合题意;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题干中没有显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紧贴这些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8.“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题干中没有提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符合题意;
B.“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问题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村进行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等,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9.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①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 ②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④体现了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 保证了民族的团结,体现了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念,这是民族问题,不属于祖国统一,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再结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回答。
10.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分别各有1名代表。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西藏在我国政治事务中居于特殊地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D.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加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分别各有1名代表 ”和所学可知,56个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平等,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故D符合题意;
题干是说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藏的特殊位置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等无关,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藏自主区相关知识的掌握。
11.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A. 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不符合题意;
B. 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符合题意;
C.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世纪末,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当今,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让这些贫穷地区早日脱贫,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2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  )
A.民族地区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B.民族地区社会地位等级的差距
C.民族地区文化得到保护
D.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繁荣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题文材料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等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民族地区人民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A项民族地区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民族地区社会地位等级的差距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地区文化得到保护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繁荣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3.在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分别各有一名代表。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西藏在我国政治事务中居于特殊地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D.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56个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平等,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故D符合题意;
题干是说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并未说明根本政治制度、西藏地区的特殊性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扥问题,排除A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藏自治区的认识。
1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答案】B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所以 B 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反映经济建设方面,所以 A 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涉及科技发展,所以 C 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涉及文旅开发,所以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5.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据“…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A项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题干材料体现的制度,符合题意;
B项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经济特区优惠政策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歌词
请回答: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1)55个。
(2)民族区域自治。意义: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点评】关于我国的民族现状,学生还要知道,除了汉族外,人口在百万人以上的民族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等。各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地理分布上则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我国共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的成就与经验》等
(1)材料一图中①处是    (地名)自治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    (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地名)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材料一中图2是    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它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的哪一战略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答案】(1)①;新疆;民族区域自治;青藏铁路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管理,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3)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中①处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新疆自治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材料一中图2是2016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根据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兴建了大量学校、卫生机构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管理,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了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青藏铁路通车、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等知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这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希望并愿意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而在所谓的西方民主政治中,因为执政党对于在野党和少数派的声音鲜有兴趣。”
——泰国玛希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释元德
材料二: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到2014年9月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编写组编写《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材料三: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1)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并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建国初民族问题复杂的表现。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
【答案】(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3)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这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希望并愿意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而在所谓的西方民主政治中,因为执政党对于在野党和少数派的声音鲜有兴趣。”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的建立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有关,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根据材料二“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到2014年9月,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2件、行政法规737件、地方性法规8500多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3)根据材料三“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可知,建国初民族问题复杂的表现有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综上所述可知,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关史实。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报》创刊号孙中山(1866-1925)
材料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图片展(片段)
图片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提出的革命纲领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中的“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展示的内容为初步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做出的贡献?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是什么?列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列举出内容名称即可,不必展开详述。)
【答案】(1)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统治,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2)图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图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人民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提出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材料一中的“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清朝统治,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展示的内容为初步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做出的贡献是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图二展示的内容为初步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做出的贡献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
故答案为:
(1)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统治,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2)图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图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巩固培优学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概念: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法律依据:(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6.最早的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7.分布: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8.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落后
2.措施:表现: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①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②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4)信仰与习惯: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5)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巨大的历史机遇)
(6)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内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以上使你联想到的制度有利于(  )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巩固祖国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据《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统计,我国已有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12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制度
3.1950年,周恩来在欢迎各民族代表的大会上指出:“对于各民族的内部改革,则按照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觉悟和志愿,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中央对民族问题采用的“慎重稳进的方针”主要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下图中数字 ▲ 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处应填(  )
A.① B.② C.③ D.④
5.“我国少数民族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往往相互杂居或交错聚居。”这一材料分析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
A.背景 B.过程 C.意义 D.结果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政策是 (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7.如下表,这表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B.彻底摆脱落后面貌
C.文化教育迅速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8.“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①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 ②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④体现了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分别各有1名代表。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西藏在我国政治事务中居于特殊地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D.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加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11.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2.(2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  )
A.民族地区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B.民族地区社会地位等级的差距
C.民族地区文化得到保护
D.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繁荣
13.在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分别各有一名代表。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西藏在我国政治事务中居于特殊地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D.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1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15.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歌词
请回答: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的成就与经验》等
(1)材料一图中①处是    (地名)自治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    (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地名)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材料一中图2是    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它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的哪一战略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这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希望并愿意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而在所谓的西方民主政治中,因为执政党对于在野党和少数派的声音鲜有兴趣。”
——泰国玛希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释元德
材料二: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到2014年9月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编写组编写《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材料三: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1)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并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建国初民族问题复杂的表现。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报》创刊号孙中山(1866-1925)
材料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图片展(片段)
图片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提出的革命纲领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中的“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展示的内容为初步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做出的贡献?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是什么?列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列举出内容名称即可,不必展开详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