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巩固培优学案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台湾问题的形成: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并在美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2.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
台湾问题是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国家主权与外交问题。
3.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转变):
(1)毛泽东: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武装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邓小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江泽民:1995年,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4)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5)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导两岸来往,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作用: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1992年“九二共识”:
①内容: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②意义: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①内容: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②意义: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①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②影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①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②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内容: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5.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四.分析台湾回归大陆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文化、语言等;
②海峡两岸的交流与沟通日益密切,两岸人民反对“台独”、渴望统一,两岸实现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中国改革开放,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强大的综合国力;(根本保证)
④中共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政策保障)
⑤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港澳回归——榜样借鉴)
⑥《反国家分裂法》、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法律保障)
阻碍因素:①内部: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②外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千百年来,两地文化不断融合。这说明海峡两岸有密切的( )
A.地缘联系 B.血脉关联 C.文化联系 D.政治联系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据材料“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千百年来,两地文化不断融合”可知,材料表明海峡两岸交流发展有深厚的文化根源,突出了海峡两岸有密切的文化联系,故选C项。
地缘联系,指闽台均位于台海两岸, 地缘相近,与材料文缘相承不符,排除A项。
血脉关联,指闽台都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同宗同祖,血缘相亲,与材料文缘相承不符,排除B项。
政治联系,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促进闽台联系的政治基础,与材料文缘相承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两岸的交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海峡两岸的相关史实。
2.“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原则
C.互补互利 D.互惠共赢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两岸一家亲”,结合所学分析:
A:三民主义,孙中山创立,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前提,故选B项。
C:互补互利、相互促进,是推动两岸一家亲的经济因素,不是政治前提,排除C项。
D:互惠共赢是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原则,不是政治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两岸交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史实。
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相关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率团访问大陆
③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④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海峡两岸交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1987年;②连战率团访问大陆,2005年;③习近平会见马英九,2015年; ④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992年。综上可知,上述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两岸的交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4. 某节历史课上,老师提到“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回归”“海峡两岸”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
【解析】A: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制度,体现了民族团结。“香港回归”“海峡两岸”反映了祖国统一大业。学习主题应该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B项符合题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顺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 )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根据图示和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汪辜会谈,图二是胡锦涛会见连战,图三是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进入21世纪以来,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2015年,三幅图片都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D项正确;
图一队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排除A项;
图二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排除B项;
图三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的一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6.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该讲话( )
A.丰富了“一国两制”内涵 B.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C.强调了武力统一的必要性 D.消除了“台独”势力的干扰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根据材料“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可知重申和平统一,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未涉及“一国两制”,而主要强调“和平统一“,故排除A;
根据材料“和平统一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可知武力统一是和平统一的补充,故排除C;
表述太绝对,今天的“台独”势力仍然严重,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和平统一方针的认识。
7.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B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由材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可知,邓小平并没有说一定要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即使武力统一的方式解决了台湾问题,也可以实行“一国两制”。
A项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是从题干中得到的历史信息,符合题意;
C项“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对台的基本方针等知识。
8.2023年4月1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回到湖南省湘潭县祭祖,对于此次祭祖之行他动情地表示:慎终追远,台湾与祖国大陆结束隔绝状态的标志是( )
A.《告台湾同胞书》公开发表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A项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不符合题意;
B项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是台湾与祖国大陆结束隔绝状态的标志,符合题意;
C项1992年“九二共识”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不符合题意;
D项2008年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峡两岸的交往,识记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知识。
9.如图为某历史书籍的章节目录,如给其取个标题,比较适合标题的是( )
标题____ 第一节 民族大团结 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交往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依据题干历史书籍的章节目录可知,第一节民族大团结的主题是民族团结;第二节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三节海峡两岸的交往,反映的主题是祖国统一大业。因此单元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A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与题干目录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比较适合标题,符合题意;
D项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题干目录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 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015年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A.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D.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明末清初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晚清《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但是台湾人民从未停止反割台斗争,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由此可见表格内容是关于在台湾问题上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作出的不懈努力,A符合题意;
题干的主旨反映的是台湾问题,没有体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或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排除BC;
题干反映的是台湾问题上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做出的努力,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交往。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是即可作答。
1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答案】D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这是与港澳问题的本质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是此类题的难点所在。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
12.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结束敌对状态 B.实现三通
C.逐渐走向统一 D.同根同源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可知,材料说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D项正确;
海峡两岸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排除A项;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故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海峡两岸逐渐走向统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海峡两岸的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知识。
1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庄重宣告。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B.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 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一切都可以谈,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 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不是政治基础,不符合题意;
B. 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 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不是政治基础,不符合题意;
D.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不是政治基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14.关于台湾问题,习近平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国提出了(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
【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结合所学分析:
A: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台湾问题,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故选A项。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走向成熟,排除B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民族政策,不属于祖国统一方针,排除C项。
21世纪,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
15.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利互补原则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11月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A 项正确, BCD 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 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11月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官方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在于: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开辟了两岸处理政治分歧的路径与方法;确立了两岸寻求统一的政治目标。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关系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答案】(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突破: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故答案为:(1)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阅读下列材料。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独特的模式”指的是什么?这一“独特模式”的含义是如何表述的?
(2)这种“独特的模式”除适用了台湾外,还适用于我国哪些地区?
(3)这种“独特的模式”是谁提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答案】(1)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香港、澳门。
(3)邓小平。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4)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1)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内涵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却在香港、澳门等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3)依据所学可知,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198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中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它们曾经分别被哪两国占领?
(4)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案】(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英国 ;葡萄牙
(4)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西藏的和平解放。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本小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3)本小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首先针对的是台湾的统一问题,后成功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实践。其基本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允许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这在世界上是绝对是没有的创举。香港在历史上被英国殖民占领,过程是1842年8月29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又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9世纪末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占领的。澳门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文字可考的建制始于秦代,明清两代广州府香山县管辖。 澳门古称濠镜澳,在葡萄牙人入据以前,已是一个对外贸易港口。1553年葡人贿赂广东地主官吏而得以入据澳门;以后又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租居澳门半岛的一部分作为固定居留地。明清政府在澳门设置官吏,驻扎军队,征收苛税,有效地行使主权;但在葡人管辖范围也给予高度的自治权。19世纪中叶以后,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和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下,葡萄牙乘机拒交地租,驱赶驻扎在澳门的清朝官员和军队,又侵占澳门半岛全部,强占仔、路环两岛,从而占领了整个澳门地区。
(4)本小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第一幅图是2013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连战,属于海峡两岸的政治方面的交流;第二幅图是2008年来两岸实现大三通,通邮、通航和通商的实现,便利了两岸人民的往来,可以属于经济;第三幅是艺术文化间的交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以最大的诚意,希望两岸间的问题。2000年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一直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包括与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 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回答:
结合材料1,、2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一国两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香港回归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是怎样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由此,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答案】(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点是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看待:两岸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调整:和平统一,通过对话与谈判,实现统一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1)此题通过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点。据材料1,、2及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出发点是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据此回答即可。
(2)此题通过阅读材料二考查香港回归的原因。据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香港回归的主要因素有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其意义在于,它洗刷了中国人民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此题通过材料三的阅读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同一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此题有两问,据材料三第一问即可作答:党和国家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态度:两岸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第二问则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政策做出调整:和平统一,通过对话与谈判,实现祖国的统一。
【点评】此题为材料问答题,通过阅读材料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共设三问考查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巩固培优学案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台湾问题的形成: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并在美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
2.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
台湾问题是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国家主权与外交问题。
3.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转变):
(1)毛泽东: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武装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邓小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江泽民:1995年,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4)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5)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导两岸来往,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作用: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1992年“九二共识”:
①内容: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②意义: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①内容: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②意义: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①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②影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①内容: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②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内容: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5.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四.分析台湾回归大陆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文化、语言等;
②海峡两岸的交流与沟通日益密切,两岸人民反对“台独”、渴望统一,两岸实现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中国改革开放,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强大的综合国力;(根本保证)
④中共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政策保障)
⑤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港澳回归——榜样借鉴)
⑥《反国家分裂法》、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法律保障)
阻碍因素:①内部: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②外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千百年来,两地文化不断融合。这说明海峡两岸有密切的( )
A.地缘联系 B.血脉关联 C.文化联系 D.政治联系
2.“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原则
C.互补互利 D.互惠共赢
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相关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率团访问大陆
③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④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4. 某节历史课上,老师提到“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回归”“海峡两岸”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5.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顺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 )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6.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该讲话( )
A.丰富了“一国两制”内涵 B.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C.强调了武力统一的必要性 D.消除了“台独”势力的干扰
7.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8.2023年4月1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回到湖南省湘潭县祭祖,对于此次祭祖之行他动情地表示:慎终追远,台湾与祖国大陆结束隔绝状态的标志是( )
A.《告台湾同胞书》公开发表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9.如图为某历史书籍的章节目录,如给其取个标题,比较适合标题的是( )
标题____ 第一节 民族大团结 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交往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0. 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015年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A.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D.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12.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结束敌对状态 B.实现三通
C.逐渐走向统一 D.同根同源
1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庄重宣告。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B.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14.关于台湾问题,习近平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国提出了(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
15.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利互补原则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关系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17.阅读下列材料。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独特的模式”指的是什么?这一“独特模式”的含义是如何表述的?
(2)这种“独特的模式”除适用了台湾外,还适用于我国哪些地区?
(3)这种“独特的模式”是谁提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198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中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它们曾经分别被哪两国占领?
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 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回答:
结合材料1,、2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一国两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香港回归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是怎样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由此,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