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巩固培优学案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美国对中国政策: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2)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
2.万隆会议的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万隆会议的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某校八年级同学查找了“山东舰”“科技强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等资料,请为他们查找的资料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科技与教育
C.经济与社会生活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答案】D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取得了巨大成就,“山东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均体现了这种成就,故D符合题意;
邓小平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故A不符合题意;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
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我的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原则是( )
A.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的方针
【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国际外交作出重要贡献。
3.“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这一结论是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全方位外交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与题干信息“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相符。
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题干结论的出发点,符合题意;
B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是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的阴谋提出来的,与题目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有体现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不符合题意;
D项全方位的外交是我国的外交格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
4.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济济一堂,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也标志着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会议( )
A.促进了中国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 项符合题意;
美国是美洲国家,不属亚非国家, A 项不符合题意;
1953年,在同印度政府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项不符合题意;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D 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亚非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5.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
A.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巩固了新中国独立和主权 D.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
【答案】C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从外交上实现了独立,这一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C项正确;
材料措施的目的是巩固新中国独立,并不是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A项不正确;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是新中国成立,B项不正确;
材料中外交政策主要是巩固新中国独立和主权的需要,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巩固新中国政权所采取措施的理解。
6.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所示为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印度 C.苏联 D.日本
【答案】C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据材料“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结合所学可知,新中成立后,第一个承认中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是苏联,1949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字第一号”国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副署,为首任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王稼祥大使的国书,由此可知,第一号国的接受国书的接受国应是苏联,故选C项。
新中国第一号国书接受国是苏联,不是朝鲜,排除A项。
新中国第一号国书接受国是苏联,不是印度,排除B项。
新中国第一号国书接受国是苏联,不是日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相关史实。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下是部分投票情况,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是( )
大洲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4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个)
A.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欧洲走上联合之路
C.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全部主权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从投票情况看,亚非拉投赞成票的国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占据一大半,这说明这一时期亚非拉许多国家获得独立,赢得了民族解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欧洲走上联合之路 ,题干中没有显示欧洲国家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C.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全部主权 ,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全部主权是在1999年,不符合题意;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表格中的内容,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8.下列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经济合作
【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A项互不侵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经济合作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识记。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可知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C.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 D.推进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 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 ,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可以看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题干中没有提及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不符合题意;
C. 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 ,题干中没有提及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不符合题意;
D. 推进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题干中没有提及推进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如图图表可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加入联合国 B.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材料表明,联合国支持我国的票数不断增减。到1971年,支持我国的票数多,比例高,这样我国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项正确;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不是加入联合国,排除A项;
我国是1972年与日本建交,1979年与美国建交,排除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
11.1963年,中国与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1964年,墨西哥体联主席何塞 赫苏斯 克拉克率代表团访华( )
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形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日内瓦会议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63年,中国与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可知,中国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加强交流,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D项正确;
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项;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排除B项;
材料与改善中美关系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12.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重返联合国,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1971年,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和意义。
13.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示意图,关于示意图中对应①﹣④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②建立了全方位外交
C.③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A项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项②建立了全方位外交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③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说法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题意;
D项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说法错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识记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知识。
14.对于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万隆会议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71年10月25日”“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A项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
C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1961年,不符合题意;
D项万隆会议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是在195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掌握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15.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一带一路”倡议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A符合题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B;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一带一路”倡议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请回答:
(1)这次亚非会议是在哪一年在哪一个国家召开的?
(2)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
(3)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1955年;印度尼西亚。
(2)主要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3)“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1)分析题干,考查有关亚非会议的相关知识,亚非会议其实也就是万隆会议,此次会议是在1955年由众多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这次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了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挑拨一些国家攻击共产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此题难度不大,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但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题干要求回答这次亚非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教材可知,会议的主要内容为探讨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如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参加这次会议的是亚非独立国家首脑,是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此题难度不大,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但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此题考查有关亚非会议的相关知识,此次会议是在1955年由众多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这次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挑拨一些国家攻击共产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并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此题难度不大,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但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对亚非会议的重大意义和影响深刻理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相关问题的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外交的策略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请回答:
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有哪些重大成就?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该是怎样的?
【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1)题干要求回答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这一点和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常容易混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向全世界宣告: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因此,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直到今天仍然奉行此政策。此题很简单,只要联系课本内容即可作答,这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2)分析题干,此题涉及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及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正如材料所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此题难度中等,既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两个知识点,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看些时事方面的资料,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上述内容通常被称做什么原则
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 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
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3年;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发表的。
(3)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1)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则的准确掌握,联系教材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是在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而后,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此原则作为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深远。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则基础史实的准确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2)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则提出时间的准确掌握,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是在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而后,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此原则作为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准则,此后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普遍准则。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则基础史实的准确掌握,对于其提出的过程和影响都要熟悉。
(3)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则基本史实的准确掌握,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是在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而后,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此原则作为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准则,此后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普遍准则,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此题难度不大,关于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意义可主要依据教材作答。
【点评】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点。
19.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答案】(1)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一下面的文字“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可知这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运动;根据图片二中的“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可以知道这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民族一律平等”等内容和材料的出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以知道当时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三中的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情景,当时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这项原则已经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图片二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当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最可爱的人和土地改革;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巩固培优学案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美国对中国政策: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2)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
2.万隆会议的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万隆会议的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某校八年级同学查找了“山东舰”“科技强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等资料,请为他们查找的资料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科技与教育
C.经济与社会生活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原则是( )
A.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的方针
3.“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这一结论是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全方位外交
4.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济济一堂,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也标志着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会议( )
A.促进了中国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5.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
A.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巩固了新中国独立和主权 D.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
6.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所示为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印度 C.苏联 D.日本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下是部分投票情况,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是( )
大洲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4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个)
A.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欧洲走上联合之路
C.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全部主权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8.下列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经济合作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可知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C.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 D.推进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0.如图图表可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加入联合国 B.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11.1963年,中国与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1964年,墨西哥体联主席何塞 赫苏斯 克拉克率代表团访华( )
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形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12.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3.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示意图,关于示意图中对应①﹣④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②建立了全方位外交
C.③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4.对于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万隆会议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15.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一带一路”倡议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请回答:
这次亚非会议是在哪一年在哪一个国家召开的?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外交的策略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请回答:
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有哪些重大成就?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该是怎样的?
阅读下列材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上述内容通常被称做什么原则
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 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
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19.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