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生平和思想主张,梳理文意。
2.理解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感悟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立足现代社会,审视“本心”的当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难点】创设情景,把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立足于现代社会,审视“本心”的当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在八年级上册学过孟子的名句,领会到孟子的“性善论”。然而,善辩的孟子今天却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礼和义。带着好奇,我们一起参与到“遵循本心”的演讲比赛吧!
(二)解读字音,演讲准备
1、读准字音、文意,借助一定的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意。
苟(gǒu)得 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所恶(wù)
一箪(dān)食 蹴(cù)尔 不屑(xiè)
2、小组合作,完成阅读积累卡片。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 (二)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 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能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 古义:这,指示代词 今义:判断动词 3、一豆羹(豆) 古义:古代盛事物的器具 今义:豆子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 古义:古代的量器 今义: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古义:益处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三)一词多义 1.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方法)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四)虚词用法 1.而: ①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并列)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 ③呼尔而与之(表修饰) ④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修饰) 2.之: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助词,的) ②人皆有之(代词,指“是心”) ③呼尔而与之(代词,他,指“行道之人”) ④行道之人(助词,的) ⑤得之则生(代词,指“一箪食,一豆羹”) 3.于: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对于) 4.以: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有不用也(连词,表目的,用来) ②以伤先帝之明(连词,表结果,以致)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介词,把)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⑤愚以为宫中之事(动词,认为) (五)重要语句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疑问句)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为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8.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自由朗读,体会孟子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明确】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本文先设比喻,以“鱼”和“熊掌”引出“二者不可得兼”的两难困惑,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两难之处。
(三)理解文意,演讲分享
1、快速寻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运用了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感受其句式美、整齐美、韵律美。
①类比论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明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山和水的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理,孟子把生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提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延伸总结出2个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和“舍身取义”。
②对比论证——正面论证PK反面论证
【明确】
“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正面论证,“所恶有甚于死者”是反面论证。
“一箪食,一豆羹”是正面论证,“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反面论证。
【拓展延伸】
《论语》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
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无论是《鱼我所欲也》,还是《论语》,“一箪食”都意味着用一个竹筐盛饭;“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一箪食PK万钟——数量词的对比,从正面和反面写出了饮食对饥饿者很重要,但不合乎礼仪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在两难选择中,义比生更重要。
③举例论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从正面举例,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写出“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屑接受的“嗟来之食”故事。
【拓展延伸】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②对比论证——正面论证PK反面论证
【翻译】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2、即场演讲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历史长河上,无数的仁人志士都舍生取义,请你运用以下句式,即场演讲,举出几个事例吧!
演讲句式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 (举例人名)之所欲莫甚于生,如: (事例),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明确】
①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朱自清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陶渊明之所欲莫甚于生,如:宁愿追求桃花源记,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③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闻一多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明知道上台就是《最后一次讲演》,也坚定演讲,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④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邓世昌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让落海的他拒绝求助,抱着爱犬葬身大海,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⑤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秋瑾之所欲莫甚于生,如:起义失败的她本可逃走,她却坦然换一袭白衣,静坐家中赴难,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当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定义:社会公益。在个人与社会的两难选择之下,我们有什么意义?
【明确】
①邓稼先、杨振宁等科学家舍弃个人的外国优秀待遇,回国奉献一生。
②张桂梅豁出生命去拯救更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弘扬孟子的仁爱之心。
③钟南山是最美逆行者,疫情时亲自奔赴武汉,他是无数个白衣天使的代表。
④联系2023年的巴以冲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我们更加感慨,今天的巴勒斯坦就如同曾经的中国,落后是必须挨打的;这才真正明白先辈先烈们说的那句:“我们这辈把仗打完,后辈就不用再打了!”世界上看似和平,但战争其实一直在。我们之所以可以享受和平,正是要致敬我国的革命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四)号召歌颂,感恩脊梁
孟子说人有四种本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从孟子提出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写出了仁、义、礼、智。那么,在本文《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的本心事指哪一种?请联系原文进行分析归纳。
【明确】
本心是指羞恶之心——义。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
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所以,羞恶之心可以让我们知道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者”,这样才不会“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所以,我们要感谢身边这一个个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感谢他们的仁爱之心,感谢他们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义”气。
(四)总结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考验,两难总是无处不在,希望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我们,能不忘初心,缅怀先烈,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天平中,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五、布置作业
1、任选一位舍生取义的名人,为他/她写一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字数100字左右。
2、积累有关“义”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