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考填涂标记
口
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2023一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2022年级历史答题卡
准考证号
座位号:
班级:
姓名:
9■
■9■
■9
、
单选题(48)分
ABCD□
1
5A口BCD
9A口BCD
13A口B CD□
D
6
AB
D
10A
c□D
14A□B□C□D
3ABC□D□
11AB□C□D□15AB□C□D□
4AB□C□D□
8A□BC□D□
12ABC□D□
16A□B□C□D□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17.(18分)
(1)(6分)
(2)(10分)
(3)(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1页(共4页)
18.(22分)
(1)(6分)
(2)(6分)
(3)(10分)
三、论述题(12)分
19.(1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2页(共4页)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 2022 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和科目。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框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3. 本试卷共 5页如遇缺页、漏印、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4. 考
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西周时期实行盟誓制度,周天子在册命诸侯的仪式中,让受封诸侯在神前宣
誓效忠,主要内容为“无违王命”“夹辅周室”等,并按照“周之宗盟,异姓为后”的
原则,使异姓诸侯也被纳入了宗盟体系,成为特权阶层。据此可知,西周的盟誓制度
A. 促进了各宗族内部的团结 B. 实现了各诸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 孕育了中央集权制的雏形 D. 利于强化诸侯对王室的政治认同
2.中国古代周公姬旦提出“以德配天”,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倡导“天人相与”
及“灾异谴告”说。上述思想主张
A. 强化了君权的神权色彩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3.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
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
说明唐代
A. 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B. 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 诗歌出现繁荣局面 D. 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4.如表是辽代部分皇帝的谥号。据此可知辽
A. 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减弱 B. 区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 深受汉族传统伦理影响 D. 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LQaEggAAQJBAAAgCUwGSCgCQkAGCAYgOQAAEoAAAQANABCA=}#}
5.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山水画展现的题材、主题、思想感情与六朝以至唐代的人物画有
较大不同。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人赏花游园,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描绘了运载货物的商旅行进在山径中。这反映了宋代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C. 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D. 开放包容的时代气息
6.如表为辽宋榷场贸易中商品交易种类与限制交易情况。这反映了宋辽时期
A. 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加深 B. 宋与辽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
C. 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 特殊政治关系影响经贸往来
7.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A.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有失公允 B.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C. 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大为减少 D. 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8.图 1、图 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LQaEggAAQJBAAAgCUwGSCgCQkAGCAYgOQAAEoAAAQANABCA=}#}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 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9.宋代文化失去汉唐的雄浑、博大、外向特性,审美观念表现出平淡、细腻和宁静。在
色彩上,宋代绘画由重彩向淡彩转变;在境界上,追求萧条淡泊、荒寒、雅意。此绘
画风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文人画家消极避世观念 B.理学对艺术精神的塑造功能
C.宋代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D.绘画艺术的商业化程度提高
10.约翰·赫斯特在其《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样说到: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
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
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
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体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是
A.创造性与继承性 B.多样性与开放性
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
11.1864 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案》,积极鼓励接纳外来移民;1917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强制实行文化测验的移民法,规定凡年满 16 岁而不能阅读英文或
其他语种文字的外国人,均不许进入美国。这一变化源于美国
A.文化发展的需求 B.意识形态的偏见
C.种族歧视的消除 D.工业化发展要求
12.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以茶叶、玉米等物种交流为主;而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贸
易则呈现出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现象。这一
变化反映了
A.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全球发展不平衡 B.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工业生产领域 D.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3.18 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LQaEggAAQJBAAAgCUwGSCgCQkAGCAYgOQAAEoAAAQANABCA=}#}
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
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
同。这体现出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14.亚历山大率领大军灭掉了波斯帝国,将马其顿的统治推向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
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出现了政治分裂,但希腊、埃及、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这表
明
A.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希腊化的出现得益于波斯帝国的灭亡
C.亚历山大东征开始打破东西方文明隔阂 D.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
15.下表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条目 规定
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
第六条
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
第七条
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
第十八条
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禁止各国自行保护和利用本国的遗产 B.旨在集各缔约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保护
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16.计量史学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
下列史学研究的主题较适宜采用这一方法的是
A.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效果 B.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启蒙运动对亚洲近代化的作用 D.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18 分)地方治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代以来,郡县制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基本定式。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
国,明显具有地方性与割据性,因而唐朝立国以来就如何治理国家,实行分封还是郡县
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礼部侍郎李百药上《封建论》,强烈反对封建诸侯,中书侍郎颜师
古上《论封建表》,提出折中方案。当时朝臣大多反对分疆裂土。魏征谏言:当时天下人
心未定,国家财力不足,改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
——摘编自商爱玲《大国治理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基于封建与郡县之争的考察》
材料二 柳宗元认为,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LQaEggAAQJBAAAgCUwGSCgCQkAGCAYgOQAAEoAAAQANABCA=}#}
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通过对周代社会治理状况的历史考察,柳宗元指出,在封建制
下,通常是政治混乱的多而治理得好的少,而周天子又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国君,真
正尽心治理地方、爱护人民的人,因此,周代的问题就出在封建制本身。而郡县制下的
地方行政长官由于实行选举制,“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即使出现
问题,也能够随时加以撤换,即“有罪得以黜”。因此,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是进步的,
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维护了“公”。
——摘编自彭新武《“分封”与“郡县”之辨的复杂意蕴》
材料三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等《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采用郡县制而非分封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
价。(10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2分)
18.(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
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
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
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此外,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
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
均或最高水平。“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种学和社
会种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LQaEggAAQJBAAAgCUwGSCgCQkAGCAYgOQAAEoAAAQANABCA=}#}
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
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
程度。16 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
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
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
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 和 18 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
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随着教会学校、洋务学堂等
新式学校的设立,人们的知识结构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新式学校除了传统的中学课程
外,还开设许多近代西学教育课程,如化学、电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哲学、外语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西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西学课程在整个
教育课程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西学课程外,影响人们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还
有各类报刊和各种新式书籍。据统计,从鸦片战争结束到 19 世纪 90 年代,中国先后创
办了中外文报刊 250 种左右,其中西人创办的有 200 多种,大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
的 80%以上。当时,许多报刊都经常刊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对当时的中
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西学东渐:晚清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与明末清初相比,晚清“西学东渐”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这种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10 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脉路清晰,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儒家
思想文化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积淀在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可以说,儒家思想文
化一脉相承。儒家思想文化基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每个关键时刻
都不乏儒家思想文化自觉者和自信者。儒家思想文化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独有的文化自觉
和自信留下了他们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轨迹,弘扬着刚健自强的思想文化主旋律。
——摘编自刘维民《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LQaEggAAQJBAAAgCUwGSCgCQkAGCAYgOQAAEoAAAQA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