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在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在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8 23: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4.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他”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启
5.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6.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黄陶
7.“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粟和小麦
8.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下列组织( )
①部落 ②氏族 ③部落联盟
A. 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②①③ D.③①②
9.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远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群居生活
10.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1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分别种植水稻和粟,决定南北方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工具 B.自然条件
C.饮食习惯 D.生产技术
12.最早会人工取火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1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会不会建造房屋 D、会不会直立行走
14.组成今天华夏族的主要部落是( )
A、蚩尤、黄帝部落 B、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C、炎帝、蚩尤部落 D、炎帝、黄帝部落
15.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下图(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女娲
16.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17.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查大禹治水的工作
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尧发明了文字
18.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 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 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D. 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薪火相传,盛世未央,华夏各族,中原家乡……”——《黄帝颂》
材料二 在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之巅,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陵”的陵墓,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此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轩辕庙气势雄伟,庙院内有大殿,门额上悬挂着写有“人文初祖”四个字的大匾。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 000平方米的广场地面,选用5 000块大型鹅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1)材料一、二均与哪一人物有关?为什么他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2)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那么,五千年的文明从哪里开始?
21.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请回答:(
(1)图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1分)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图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什么工具和技术?
(3)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
22.阅读下图请回答:
(1)图中反映了哪一种原始人的生活场景?
(2)仔细观察此图,想象一下,他们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也可以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23.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两位伟人说的?
(2)文中赞美的人物是谁?
(3)文中赞美的人物及其属下有哪些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我独先。
——山
材料二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材料一歌颂了哪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请列举出至少三项传说中他的事迹。
(2)材料二中歌颂的是哪位先人?他的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3)从这两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D
6.A
7.A
8.C
9.D
10.C
11.B
12.B
13.B
14.D
15.B
16.C
17.C
18.C
19.(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20.
(1)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也编出了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2)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
21.(1)河姆渡原始居民;粟。
(2)铁农具和牛耕。
(3)都江堰。
22.(1)山顶洞人;
(2)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早上吃完早餐后,先由氏族首领分配一天的工作任务。然后,青壮年男子有的出去狩猎、捕鱼,有的负责防御野兽等;妇女有的出去采集食物,有的在家负责烧烤食品、缝制衣服、养育老幼等;老人和小孩从事辅助性的劳动。傍晚大家回到山洞里,由氏族首领统一分配食物供大家食用。夜晚休息时,留人在洞口负责看守火堆,保卫大家的安全。
23.
(1)孙中山 毛泽东
(2)黄帝
(3)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24.(1)黄帝;如:开始驯养并使用车和马,发明了车和船,学会了建造宫室,发明了冠冕衣裳等。黄帝还设置了官员,并让他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他的妻子嫘祖最早养蚕织帛。
(2)大禹;大禹治水或三过家门而不入。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民谋福利的改革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