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① B. ② C.③ D.④
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3.商鞅变法法令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 )
①奖励生产 ②奖励军功 ③推行县制 ④承认土地私有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初年分裂成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
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5.我们可爱的家乡兴化原为黄海滩涂,春秋之前无人文记载。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的昭阳大将军被封来到此地开发,从而成了兴化的“人文始祖”。兴化历代人才辈出起始于这位英雄。战国时期的兴化地区是下列哪个诸侯国的属地?( )
A.越 B.鲁 C.齐 D.楚
6.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7.连线题
战 役 人物 成 语
桂陵之战 姬发 围魏救赵
牧野之战 晋文公 阵前倒戈
城濮大战 孙膑 退避三舍
长平之战 赵括 纸上谈兵
8.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朝代众多。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9.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韩 B、东周 C、秦 D、齐
10.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国家,奠定秦国统一天下基础的是( )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维新变法
11.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指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没有正义的战争,请问诸侯大多源自西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12.“封建天下,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3.“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等级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14.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西周 B、夏 C、商 D、秦
15.“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6.“苦心 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里的苦心人指的是 ( )
A. 越王勾践 B. 楚庄王 C. 吴王阖闾 D. 晋文公
17.你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跟谁有关吗( )
A.夏桀 B.商汤 C.周厉王 D.周幽王
18.成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通过成语“反戈一击”,我们可以得知哪个朝代的历史结束
A.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
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商鞅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那两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4)商鞅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好被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20.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根据材料,指出“李太守”是哪一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太守”让伯禹不如一项水利工程。该工程建在何处?工程对当地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3)都江堰至今还起着巨大的作用,结合当今社会,指出一项工程要“利在千秋”,必须注意哪些环节。
21.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下列两幅图,从侧面反映 “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排序:① ② ③ ④ ⑤ 。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1)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 (1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哪些重大措施?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3)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改革过程中,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D
6.A
7.
8.C
9.B
10.C
11.C
12.B
13.D
14.B
15.D
16.A
17.D
18.B
19.(1)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地主阶级。
(2)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成功了。因为变法目的已经达到。
20.(1)李冰
(2)都江堰;四川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3)保证质量;不破坏环境(言之成理即可)
21.(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 。
(2)(列出两条变法内容即可)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2.(1)A指禹 B指李冰 (2)都江堰
23.(1)商鞅变法
(2)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意义: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品质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