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考重点专题:比与比例-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分班考重点专题:比与比例-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28 09: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重点专题:比与比例-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下面每组相关联的量中,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B.圆的周长和直径
C.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 D.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6小时行驶了,距离乙地还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行驶完全程还需要几小时?若设行驶完全程还需要小时,则下面所列比例错误的是( )。
A. B. C. D.
3.在一幅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这地图的比例尺为( )。
A.1∶60 B.1∶60000 C.1∶600000 D.1∶6000000
4.一个比例中,两内项的积是3,一个外项是0.75,另一外项是( )。
A.4 B.3 C. D.
5.有一杯盐水,盐与盐水的比是1∶,倒掉半杯盐水后,剩下的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A.1∶ B.∶4 C.1∶ D.1∶16
6.一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将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 )。
A.1∶1 B.π∶1 C.1∶π D.1∶2
二、填空题
7.10÷( )=5∶( )==1.25=( )%。
8.已知1、4、12三个数,再添一个数能组成比例的数,所组成的比例是( )。
9.甲、乙两数的差是8,甲、乙两数的比是5∶3,甲数是( ),乙数是( )。
10.一块长方形的实验田,长80米,宽60米,用1∶1000比例尺画这块田的平面图,图上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其设置的大项和分项的数量比为2∶3,已知设置的大项有40个,则分项有( )个。
12.如下表,当x和y成正比例时,空格里应填( ),当x和y成反比例时,空格里应填( )。
x 30 15
y 13
三、判断题
13.甲数比乙数多2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 )
1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差为0。( )
15.两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比是1∶2,高相等,体积比为1∶2。( )
16.小明爸爸身高1.78米,小明身高135厘米,小明的爸爸与小明身高的比是1.78∶135。( )
17.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 )
四、计算题
18.求比值。
24∶32 56∶14 15∶25
19.解比例。
4∶x=16∶20

五、解答题
20.运动会开幕式上,学校举行了足球操表演。每排站30人,正好站20排,如果每排站40人,那么可以站几排?(用比例解)
21.丽丽和芳芳攒了一些零用钱,她们所积攒的钱数比是7∶5。在献爱心活动中,丽丽捐了48元,芳芳捐了20元,这时她们剩下的钱数相等。丽丽和芳芳原来各有多少钱?
22.蛋糕上涂抹的一层奶油是由淡奶油和糖粉打发而成的,淡奶油与糖粉的比是10∶3。妈妈买了一盒225克的淡奶油,要打发这盒淡奶油,需要加糖粉多少克?(用比例知识解答)
23.建筑工地运来水泥、黄沙、石子共175吨。已知水泥吨数是黄沙的,黄沙与石子吨数比是4∶5。水泥运来多少吨?
24.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杂言诗《叹水别白二十二》。
材料二:据预测,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立方米,全国将缺水4000~45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在今后30年中,水资源供水量要增加4000~4500亿立方米,完成这项任务非常艰巨。
材料三:下面是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流出的水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表。
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
水的体积(毫升) 0 15 30 45 …
(1)把上表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中描出水的体积和时间对应的点,把它们连接起来。
(3)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流出的水的体积和时间成什么比例?说说你的理由。
(4)点(60,180)是这条直线上的点吗?这一点表示什么含义?
(5)根据以上材料和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参考答案:
1.D
【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当它们的比值(商)一定时,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当它们的乘积一定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否则不成比例。
【详解】A.总价÷单价=数量,数量一定,则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B.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周率一定,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C.路程÷时间=速度,速度一定,则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
D.已经看的页数+没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一定),两个量的和一定,所以已经看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D
2.D
【分析】设行驶完全程还需要小时,用比例解决问题只要比例两边的比统一即可,已行驶路程∶已用时间=还要行驶的路程∶还需要的时间,还要行驶的路程∶已行驶路程=还需要的时间∶已用时间,或已行驶路程∶还要行驶的路程=已用时间∶还需要的时间,都可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
【详解】A.,已行驶路程∶已用时间=还要行驶的路程∶还需要的时间,比例正确;
B.,还要行驶的路程∶已行驶路程=还需要的时间∶已用时间,比例正确;
C.,已行驶路程∶还要行驶的路程=已用时间∶还需要的时间,比例正确;
D.,已用时间∶已行驶路程≠还要行驶的路程∶还需要的时间,比例错误。
所列比例错误的是。
故答案为:D
3.D
【分析】先统一单位,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详解】60千米=6000000厘米
比例尺是1∶6000000
这地图的比例尺为1∶6000000。
故答案为:D
4.A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是3,两个外项的积也是3;用3除以一个外项是0.75,即可求出另一个外项,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列式求另一个外项
3÷0.75=4
另一个外项是4。
故答案为:A
5.C
【分析】盐与盐水的比是,倒掉半杯盐水后,盐水的浓度不变,即剩下的盐水中盐与水的比不变,仍是。
【详解】由分析可知,有一杯盐水,盐与盐水的比是,倒掉半杯盐水后,剩下的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故答案为:C
6.B
【分析】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般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根据比的意义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即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的比,已知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据此化简比即可。
【详解】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即h=d。
长方形的长∶宽
=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πd∶h
=πd∶d
=π∶1
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π∶1。
故答案为:B
7.8;4;;125
【分析】小数化成分数,两位小数先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分数与比的关系: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分数线相当于比号;
小数化成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数的后面添上百分号。
【详解】1.25==
==,=10÷8
=5∶4
1.25=125%
即10÷8=5∶4==1.25=125%。
8.1∶4=3∶12
【分析】先从已知的1、4、12三个数中任选两个数作为比例的两个外项,如1和12,那么4就是这个比例的一个内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用1和12的乘积除以4,即可求出另一个内项,据此组成比例。
【详解】1×12÷4
=12÷4
=3
所组成的比例是1∶4=3∶12。(答案不唯一)
9. 20 12
【分析】已知甲、乙两数的差是8,甲、乙两数的比是5∶3,可以把甲数看作5份,把乙数看作3份,相差(5-3)份;
用甲、乙两数的差值除以份数差,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甲数、乙数的份数,即可求出甲数和乙数。
【详解】一份数:
8÷(5-3)
=8÷2
=4
甲数:4×5=20
乙数:4×3=12
所以,甲数是20,乙数是12。
10.48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分别求出长方形试验田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可解答,注意单位名数的换算。
【详解】80米=8000厘米;60米=6000厘米。
8000×=8(厘米)
6000×=6(厘米)
8×6=48(平方厘米)
一块长方形的实验田,长80米,宽60米,用1∶1000比例尺画这块田的平面图,图上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11.60
【分析】已知设置的大项有40个,大项和分项的数量比为2∶3,即大项占2份,分项占3份;用大项的个数除以大项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分项的份数,即可求出分项的个数。
【详解】一份数:40÷2=20(个)
分项:20×3=60(个)
则分项有60个。
12. 6.5 26
【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当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x和y成正比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据此求出括号里的值;
x和y成反比例,两个量是对应的乘积一定,据此求出括号里的值。
【详解】x和y成正比例。
30∶13=15∶y
解:30y=13×15
30y=195
y=195÷30
y=6.5
x和y成反比例。
30×13÷15
=390÷15
=26
当x和y成正比例时,空格里应填6.5,当x和y成反比例时,空格里应填26。
13.×
【分析】已知甲数比乙数多20%,把乙数看作单位“1”,则甲数是(1+20%);
然后根据比的意义写出甲数与乙数的比,并化简比。
【详解】(1+20%)∶1
=(1+)∶1
=∶1
=(×5)∶(1×5)
=6∶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5。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两个相同的数的差为0,据此分析。
【详解】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差为0,如1∶2=2∶4,2×2-1×4=4-4=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两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比是1∶2,将底面半径分别看作1和2,假设高是h,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据此表示出两个圆锥的体积,写出体积比,化简即可。
【详解】(π×12×h÷3)∶(π×22×h÷3)
=12∶22
=1∶4
两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比是1∶2,高相等,体积比为1∶4,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先把小明和小明爸爸的身高化成同一单位,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小明的爸爸与小明身高的比即可。
【详解】1.78米=178厘米
则小明的爸爸与小明身高的比是178∶13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乘2,三角形的底和高也乘2。
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可知三角形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2=4)倍。
【详解】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故答案为:×
18.;4;;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就得到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还可以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再计算。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也可以是整数。
【详解】24∶32 56∶14
=(24÷8)∶(32÷8) =(56÷14)∶(14÷14)
=3∶4 =4∶1
=3÷4 =4

15∶25
=(15÷5)∶(25÷5) =
=3∶5 =
=3÷5 =

【点睛】
19.x=90;x=5
x=1;x=16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转化成12x=18×60,再化简方程,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2,计算即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转化成16x=4×20,再化简方程,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6,计算即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转化成x=×,再化简方程,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计算即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转化成0.5x=12×,再化简方程,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0.5,计算即可。
【详解】
解:12x=18×60
12x=1080
x=1080÷12
x=90
4∶x=16∶20
解:16x=4×20
16x=80
x=80÷16
x=5
解:x=×
x=
x=÷
x=×
x=1
解:0.5x=12×
0.5x=8
x=8÷0.5
x=16
20.15排
【分析】因为总人数是一定的,所以每排站的人数和站的排数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每排站的人数×站的排数=总人数(一定),据此解答。
【详解】解:设如果每排站40人,可以站x排。
答:如果每排站40人,可以站15排。
21.丽丽98元;芳芳70元
【分析】设她们剩下的钱数相等均为x元,则丽丽原来的钱数是()元,芳芳原来的钱数是(),根据丽丽和芳芳所积攒的钱数比是7∶5,列出比例,解比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她们所剩下的钱数为x元,则丽丽原来有()元,芳芳原来有()元。
丽丽原来的钱数:50+48=98(元)
芳芳原来的钱数:50+20=70(元)
答:丽丽原来有98元,芳芳原来有70元。
22.67.5克
【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只要比例两边的比统一即可。设需要加糖粉x克,根据淡奶油∶糖粉=10∶3,列出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需要加糖粉x克。
225∶x=10∶3
10x=225×3
10x=675
10x÷10=675÷10
x=67.5
答:需要加糖粉67.5克。
23.40吨
【分析】已知水泥吨数是黄沙的,把黄沙的吨数看成单位“1”,则水泥吨数表示为,又黄沙与石子的吨数比是4∶5,那么石子的吨数就是,已知建筑工地运来水泥、黄沙、石子共175吨,也就是175吨相当于黄沙吨数的(1++),用除法求出黄沙重量,进而用黄沙的重量乘即可解答。
【详解】175÷(1++)×
=175÷(+)×
=175÷×
=175××
=60×
=40(吨)
答:水泥运来40吨。
24.(1)60;75
(2)见详解
(3)正比例;见详解
(4)是;见详解
(5)见详解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已知的数据,用流出水的体积除以时间,求出水龙头每分钟流出水的体积;再用每分钟流出水的体积分别乘20、25,即可求出20分钟、25分钟水龙头流出水的体积,并将统计表补充完整。
(2)根据表中数据,先在图中描出各点,再把它们连接起来。
(3)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4)根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知,点(60,180)中的60表示时间,180表示水龙头流出水的体积,用流出水的体积除以时间,求出每分钟流出水的体积,如果与前面数据所求出的每分钟流出水的体积相等,那么点(60,180)是这条直线上的点,并解释其含义。
(5)根据以上材料和数据,从“节约用水”的角度出发,写出想说的话,合理即可。
【详解】(1)水龙头每分钟流出水的体积:15÷5=3(毫升)
3×20=60(毫升)
3×25=75(毫升)
如下表:
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
水的体积(毫升) 0 15 30 45 60 75 …
(2)如图:
(3)=====…=3(一定)
答: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流出的水的体积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流出水的体积和时间的比值一定。
(4)水龙头每分钟流出水的体积:180÷60=3(毫升)
答:点(60,180)是这条直线上的点,这一点表示60分钟流出180毫升的水。
(5)根据以上材料和数据,我想说,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关好水龙头,珍惜每一滴水。(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