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溶液合作
探究情景引入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探究点一 溶液固体溶质的溶解时微观分析: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 溶液 溶质:溶剂:被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1种)(1种)4.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一般)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5.水是常用的溶剂,还有哪些物质也是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是常用的溶剂。 实验几乎不溶于水溶解,溶液棕色溶解,溶液紫色不溶于汽油通过上述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在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支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分层 均匀混合不分层乙醇和水互溶 例题 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
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
钠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
的氯化钠注射液标签上的部分文
字。请分析标签后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为什么?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 100ml 0.9g。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等均不可使用。
[贮藏]密封保存
氯化钠水不会,因为它是溶液,在密封条件下是稳定的.溶液有什么用途呢?探究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 将三个烧杯盛等量冷水,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待固体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三种溶液的温度。探究点三 乳化现象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无洗涤剂)(有洗涤剂)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作用分层分层分层不干净干净不分层浑浊浑浊实验现象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生活小常识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答: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问题】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答: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 物 质 溶剂 均一、稳 定
的 混 合 物 溶液乳浊液 乳化现象 乳化剂 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一、溶液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二、乳化现象课堂小结9.1 溶液的形成
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泥土 C.汽油 D.蔗糖
2、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应速度快 B.易于操作 C.不需要加热 D.装置简单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②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剂 ③ 溶剂只能是水 ④溶液一定是化合物⑤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⑥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⑦ 溶液中溶质一定是固体
A②⑥ B①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⑦ D全部
4、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5、碳酸钠粉末溶解于水,溶液温度升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溶解过程只吸热不放热 B.溶解过程只放热不吸热 C.溶解过程不吸热,也不放热
D.溶解过程既吸收热量也放出热量,只是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
6、溶质可以是____体,也可以是_____体或____体。____是最常见的溶剂,如果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______,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
7、把少量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是溶剂,这种溶液叫做__________的__________溶液
8、如图所示,向试管内加入下列那种物质溶解后,气球可能鼓起来( )
A.冰块 B.NH4NO3 C.食盐 D. NaOH
9、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
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 D.水和硝酸铵
10、(2013·湖北宜昌)右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11、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 )
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锈,得到黄色的液体 ③某些农药、医药制剂的配置 ④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 ⑤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 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置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2、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 B.酒精和汽油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氢气和一氧化碳
13、人类生产、生活与溶液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C室温下的一瓶食盐水,其底部密度大于上部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3、为测定H2SO4与NaOH反应时放出热量,如图所示的小烧杯
中装入一定量的NaOH,测量其温度;另取一定量的硫酸,
(提示: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测量其温度,并缓
慢地倾入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记录溶液
温度的变化.甲、乙、丙三位同学准备以下试剂进行实验:
(1)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选择的试剂是错误的.
使用的NaOH
使用的H2SO4
甲
NaOH固体
稀H2SO4
乙
NaOH溶液
浓H2SO4
丙
NaOH溶液
稀H2SO4
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因素考虑,指出错误的原因:(1)_______同学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同学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探究目的】: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加适量水 ②加适量氢氧化钠 ③搅拌至完全溶解 ④测溶液温度(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图示③中的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
15、已知5.6g铁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生成__________(填名称)溶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16、小琴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所有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