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从字顺
文题及要求
作文1:选择你最熟悉或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作文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作文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也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写作思路
作文1:写好该片段,除了按提示中提到的认真观察景和物之外,还应做到文从字顺。只有文从字顺,表达才能清楚,才能写出景和物的特点。
作文2:这个作文题要求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要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首先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其次观察要细致。景物的整体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景是抒情的基础,习作时先要把景物写好——写好景物的动态美、静态美,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托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因此,写这两类的文章难度稍大,同学们可借鉴第三单元课文的写法。
作文3:月亮是个神秘的星球,是人类神往的地方。从我国古代的万户,到今天的“神舟”十号升天,“飞天梦”越来越美好。我们可以飞扬想象,可以写“我在月球上的一天”,可以写“月球上的新朋友”,可以写“月球上迎来的新客人”……
月亮是个美丽的事物,是人们吟诵的对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古诗词中的“月亮”“月光”通常指美好的事物,或者用来表达思念之情。我们可以描写抒情,可以写“傍晚的月亮”,可以写“十五的月亮”,可以写“故乡的月亮”……
写法点拨
写景作文写作指导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高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等描写出来,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这句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佳作示范
作文1
【写作提示】
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观察,要靠眼(视觉)看颜色、形貌、状态,靠耳(听觉)听声音、声息,靠鼻(嗅觉)闻气味、气息,靠嘴(味觉)尝酸、甜、苦、辣,靠手(触觉)摸软硬、干湿、冷热、光滑粗糙等。要注意抓住其总体特点来写。
梅,一种极为平凡的植物,盛开在令人畏惧的严寒,独占枝头,不畏不惧。它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洁白或墨黑征服花的世界。它由五瓣娇小的花瓣组成,白梅是那样的纯洁;墨梅是那样的高贵,再伴有梅花独有的那种幽香,立刻把人深深吸引着。
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看不见高贵、典雅的玫瑰,看不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看不见婀娜多姿的菊花,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义凛然地耸立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它抬头挺胸,十分神气地占领了整个冬季人们的目光。它不与百花争春,它只在枯燥的冬天,开放,吐露芬芳,它把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
作文2
【写作提示】
1.扩展写作时,要想好写从哪几个方面拓展,写出哪几方面的特点。
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思想感情的“纯景”或“纯物”是难以打动人的。
3.多改两遍,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爱梅说
在数不胜数的繁花中,美丽、娇艳的很多很多。我单单喜欢平凡的梅花,与我志同道合的还有梅妻鹤子的林逋。古代描写梅花的诗句很多,其中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是那样优美,把梅花的样子深深刻在心中。
(引同道林逋、王安石,增加梅的文化厚度。)
梅,一种极为平凡的植物,盛开在令人畏惧的严寒,独占枝头,不畏不惧。它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洁白或墨黑征服花的世界。它由五瓣娇小的花瓣组成,白梅是那样的纯洁;墨梅是那样的高贵,再伴有梅花独有的那种幽香,立刻把人深深吸引住。
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看不见高贵、典雅的玫瑰,看不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看不见婀娜多姿的菊花,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义凛然地耸立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它抬头挺胸,十分神气地占领了整个冬季人们的目光。它不与百花争春,它只在枯燥的冬天,开放,吐露芬芳,他把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
梅花以他不怕严寒,勇于战胜生活中一切不利环境而独占枝头,我们也该学习他的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在失败后,我们要拍拍胸脯,抬起头,说,我能行;在生活中,我们要勇敢地生存,不被恶努力所击败。这就是梅花给我们的启示。
我爱梅,我爱它的娇小动人,我爱它的幽雅香气,我更爱它的不畏严寒,勇往直前。
(层层说“爱”,收束全文,点出主题。)
◆【点评】文章是托物言志的标准写法:点出“所托之物”——初步描写“物态”——深入“物”之精神——由物及人,表明要学习此物精神,或赞美与此物类似的人格……文从字顺,引用一二古诗或典故,增加点文化含量。这是初学者的好范本。
作文3
月亮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扔,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葡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铁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到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女子。”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点评】古往今来,大凡写月者,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旅怀乡之情;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睹月思人之意;或“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的流逝……而在本文中,全然没有这许多的沉重复杂的情和意。有的只是一种轻轻松松的童心与童趣,以及只有这种童心才拥有的纯真与美好。整个构思都是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建构文本的。在跌落反转的过程展示中,写出孩子的一种真切的心理历程,启示人们要不断去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本质在于追求,应确定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追求理想与未知的世界。(共12张PPT)
老 泥 阅 读 和 写 作 培 训
3
文题及要求
作文1:选择你最熟悉或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作文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作文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也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写作思路
作文1:写好该片段,除了按提示中提到的认真观察景和物之外,还应做到文从字顺。只有文从字顺,表达才能清楚,才能写出景和物的特点。
作文2:这个作文题要求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要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首先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其次观察要细致。景物的整体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景是抒情的基础,习作时先要把景物写好——写好景物的动态美、静态美,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托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因此,写这两类的文章难度稍大,同学们可借鉴第三单元课文的写法。
写作思路
作文3:月亮是个神秘的星球,是人类神往的地方。从我国古代的万户,到今天的“神舟”十号升天,“飞天梦”越来越美好。我们可以飞扬想象,可以写“我在月球上的一天”,可以写“月球上的新朋友”,可以写“月球上迎来的新客人”……
月亮是个美丽的事物,是人们吟诵的对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古诗词中的“月亮”、“月光”通 常指美好的事物,或者用来表达思念之情。我们可以描写抒情,可以写 “傍晚的月亮”,可以写“十五的月亮”,可以写“故乡的月亮”……
写法点拨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高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写景作文写作指导
写法点拨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等描写出来,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这句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 形象的文章。
写景作文写作指导
佳作示范
【写作提示】
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观察,要靠眼(视觉)看颜色、形貌、状态,靠耳(听觉)听声音、声息,靠鼻(嗅觉)闻气味、气息,靠嘴(味觉)尝酸、甜、苦、辣,靠手(触觉)摸软硬、干湿、冷热、光滑粗糙等。要注意抓住其总体特点来写。
梅,一种极为平凡的植物,盛开在令人畏惧的严寒,独占枝头,不畏不惧。它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洁白或墨黑征服花的世界。它由五瓣娇小的花瓣组成,白梅是那样的纯洁;墨梅是那样的高贵,再伴有梅花独有的那种幽香,立刻把人深深吸引着。
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看不见高贵、典雅的玫瑰,看不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看不见婀娜多姿的菊花,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义凛然地耸立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它抬头挺胸,十分神气地占领了整个冬季人们的目光。它不与百花争春,它只在枯燥的冬天,开放,吐露芬芳,它把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
作文1
佳作示范
【写作提示】
1.扩展写作时,要想好写从哪几个方面拓展,写出哪几方面的特点。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思想感情的“纯景”或“纯物”是难以打动人的。3.多改两遍,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爱梅说
在数不胜数的繁花中,美丽、娇艳的很多很多。我单单喜欢平凡的梅花,与我志同道合的还有梅妻鹤子的林逋。古代描写梅花的诗句很多,其中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是那样优美,把梅花的样子深深刻在心中。
(引同道林逋、王安石,增加梅的文化厚度。)
梅,一种极为平凡的植物,盛开在令人畏惧的严寒,独占枝头,不畏不惧。它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洁白或墨黑征服花的世界。它由五瓣娇小的花瓣组成,白梅是那样的纯洁;墨梅是那样的高贵,再伴有梅花独有的那种幽香,立刻把人深深吸引住。
作文2
佳作示范
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看不见高贵、典雅的玫瑰,看不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看不见婀娜多姿的菊花,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义凛然地耸立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它抬头挺胸,十分神气地占领了整个冬季人们的目光。它不与百花争春,它只在枯燥的冬天,开放,吐露芬芳,他把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
梅花以他不怕严寒,勇于战胜生活中一切不利环境而独占枝头,我们也该学习他的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在失败后,我们要拍拍胸脯,抬起头,说,我能行;在生活中,我们要勇敢地生存,不被恶努力所击败。这就是梅花给我们的启示。
我爱梅,我爱它的娇小动人,我爱它的幽雅香气,我更爱它的不畏严寒,勇往直前。
(层层说“爱”,收束全文,点出主题。)
作文2
【点评】 文章是托物言志的标准写法:点出“所托之物”——初步描写“物态”——深入“物”之精神——由物及人,表明要学习此物精神,或赞美与此物类似的人格……文从字顺,引用一二古诗或典故,增加文化含量。这是初学者的好范本。
佳作示范
月亮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扔,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作文3
佳作示范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葡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铁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作文3
佳作示范
我到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女子。”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点评】 古往今来,大凡写月者,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旅怀乡之情;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睹月思人之意;或“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的流逝……而在本文中,全然没有这许多的沉重复杂的情和意。有的只是一种轻轻松松的童心与童趣,以及只有这种童心才拥有的纯真与美好。整个构思都是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建构文本的。在跌落反转的过程展示中,写出孩子的一种真切的心理历程,启示人们要不断去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人生的本质在于追求,应确定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追求理想与未知的世界。
作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