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爱因斯坦与艺术 谈谈“你眼中的爱因斯坦” 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出生,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位平静、温顺的好心人,爱好文学和数学。他的母亲个性较强,喜爱音乐,并影响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从六岁起学小提琴,从此小提琴成为他的终生伴侣。爱因斯坦的父母对他有着良好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家中弥漫着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气氛。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量子学说2005年被确定为“国际物理年”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解题:爱因斯坦与艺术?
整体感知: 科学与艺术是什么关系?
快速阅读全文,圈划关键语句,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梳理结构 爱因斯坦热爱哪些艺术,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深入探究:音乐:
他,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他,几乎每天都要拉小提琴,是一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
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文学:
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他,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他,与卡夫卡产生共鸣。深入探究: 爱因斯坦为何如此重视文学艺术的作用?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说: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想象,它的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也是外在的,它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科学和艺术都在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补充资料一: 李政道先生的挚友、也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过:“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补充资料二:分组研讨:结合社会现实,思考讨论:
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一个爱因斯坦? 赵鑫珊:我把我的哲学看作钟摆,两端是科学和艺术。科学是理性的,呆久了我会冻僵;艺术是有感情的,呆久了会烧焦。所以我就在它们之间不停地摆动,亲近科学才可信,热爱艺术才可爱,这就是我的哲学,既可信又可爱。写作背景: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这给了我双重震撼: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伟大的贡献。为什么我国的高等院校数学、物理教科书的扉页上,不把庄子的这句格言写上去呢?写了,会拔高广大理工科学生的心胸,并造就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
第二重震撼是,我是从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那里第一次知道庄子的这句格言的。 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几千年不变。中华古诗文就是我们民族的思想情感的宝库。从此,我就没有放松过从中华古诗文中吸收营养。汤川秀树拓展思考: 你还了解哪些热爱艺术的科学家?谈谈其与艺术的关系。 李政道先生是一个兴趣多元的人,平时很喜欢画随笔画,对美食、葡萄酒等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每年春节,他都会把一些自己画的生肖图送给友人。他所作的生肖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很多随笔画都是为其夫人所作,据说他常常通过“留画”的方式给夫人留言传情。2007年,《李政道随笔画选》出版面世,里面囊括了李政道近300幅山水、花鸟、走兽、静物随笔画。 爱好文学和艺术的中外科学家:
爱因斯坦、普朗克、哈恩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组成一支水平很高的室内乐演奏小组: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哈恩进行伴唱;伽利略是天文学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开普勒是天文学家、音乐家、诗人;巴斯德是生物学家和画家;诺贝尔是化学家、诗人、小说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画家……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也非常喜欢艺术,他的夫人蒋英是中国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是个有名的音乐家(蒋英有个表弟,他是武侠江湖的元老,名叫金庸)。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之时,就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欣赏音乐会,还研读了《艺术史》、《艺术论》等论著。不单是音乐,钱学森还对绘画、摄影、文学等喜爱有加。钱学森不止一次地说过,蒋英和艺术对他的科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又是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 《行路难》的创作者(1920年创作在巴黎)。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科学在中国”文艺晚会上,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小提琴演奏了李四光的《行路难》,并说这首曲子告诉我们探索科学的道路再艰难,也要走下去。袁老不仅醉心于水稻研究,还对音乐情有独钟。他非常喜爱拉小提琴,对民族音乐抱有极大的兴趣。
数学家华罗庚擅长写诗。他的诗朴实无华,充满了韵味。“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这是对青年学子的最好鞭策。“愿化飞絮被天下,岂甘垂貂温吾身,一息尚存仍需学,寸知片识献人民。”短短几句就把“活到老,学到老”以及将数学知识普及的愿望毫不掩饰地说了出来。“乌云低垂泊清波,红烛光芒射斗牛,宁沪道上闻噩耗,魔掌竟敢杀一多。”听到了好友闻一多遭人暗杀之后,悲愤交集,遂写下此诗。“我欲高飞云满天,我欲远走冰塞川,拔剑四顾茫然起,锋芒直指霄汉间。”这是何等的豪情啊!
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微分几何的开创者苏步青先生,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意境高远,笔调清新,感情丰富。青年时期留学日本,结识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松本米子,两人情投意合,最后结为伉俪。松本米子在1986年就去世了,在2002年的百岁生日上,苏步青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灯影忆曾摇白屋,泪珠沾不到黄泉。明朝应摘露中蕊,插向慈祥遗像前。” 表达了对爱妻的绵绵思念和浓浓情意。与丰子恺饮酒的时候,苏步青赋诗“草草杯盘共一饮,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 丰子恺后来赞道:“有了这诗,酒味特别好。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而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
布置作业: 以“ 与艺术”为题,横线处填入你所喜爱的科学家,谈谈他与艺术的关系,写一篇议论文。(本周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