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7 16: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本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即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本课以“海洋”为主题,引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将课文三部分内容整合为“西洋之行——郑和下西洋”、“倭寇来袭——戚继光抗倭”、“澳门之失——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最后再次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国家的发展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并且通过播放“和平方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在强大的同时,仍然致力于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者。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在本课,利用视频、图片等史料通过信息技术展示。本课以“海洋”为主题,引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将课文三部分内容整合为“西洋之行——郑和下西洋”、“倭寇来袭——戚继光抗倭”、“澳门之失——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最后再次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国家的发展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并且通过播放“和平方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在强大的同时,仍然致力于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者。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是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本课知识距离学生生活实践较远,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和阅历尚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和影响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需要教师适当补充相关史料,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做到知识的深入浅出,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与航海路线图,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2.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论证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意义,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的能力。 3.历史理解:通过理解戚继光抗倭的原因与性质,培养学生有效解读史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4.唯物史观:通过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认识到经济实力强大是根源。 5.家国情怀: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与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地球远看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洋作为人类交往的重要载体和生活生产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从古至今,海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强调了海洋的重要性。纵观世界历史,围绕海洋展开的和平交往与侵略扩张并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朝,来感受明朝时期围绕海洋展开的“和”与“战”。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通过两张图片“地图”与“习总书记提出海洋共同体”,引导学生来了解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海洋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学习新课 通过展示郑和的图片,由此过渡到本课的第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西洋之行——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何许人物?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 简介:平云南之战被俘的回族家族中,有一个11岁的男孩,他进宫成为了燕王朱棣的宦官。男孩聪明伶俐,朱棣十分器重他,赐姓郑,即郑和,又被称为“三宝太监”。 郑和“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俊而鼻小”“齿若编贝”“声音洪亮”,而且“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 ——明史·郑和传 原因: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主要目的: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3.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①时间早、时间长 ②次数多 ③规模大 ④人数多 ⑤范围广 活动二:我是小小探险家 郑和与他的船队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假如你重走郑和航线,你会准备哪些东西呢? 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①经济实力强 ②造船技术发达 ③指南针技术的进步 5.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一: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地位: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材料二 1433年,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病逝,享年62岁。 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献身祖国 一旦海洋事业的发展给中国封建肌体内部带来积极活跃的经济因素,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正在加强的封建专制制度产生冲击,封建统治者只有采取“禁海”,限制和扼杀经略海洋产生的积极因素。 ——范金民《走向海洋的中国人》 过渡: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是否能满足教学、是否能创新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图片、文字史料、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郑和下西洋”的内容。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第二部分:倭患来袭——戚继光抗倭 思考:画中百姓为何而逃? 倭寇: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有很多中国的海盗也加入到倭寇的队伍中。 1.严重倭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家分裂,诸侯争霸,老百姓民不聊生。 材料二:到嘉靖年间,沿海卫所空虚,战船损坏严重,所剩无几,……。 ——《浅析明朝倭寇问题》 材料三: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原因: (1)日本国内矛盾重重,转移危机。 (2)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3)海禁政策迫使一些百姓从事海盗。 过渡: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 【戚继光简介】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2.抗倭过程及结果 播放视频 过程: ①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②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3.如何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4.如何评价戚继光?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止止堂集》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过渡:虽有戚继光基本解决东南沿海的倭患,但依然抵挡不住大明王朝的颓败之势。随着明朝的衰败,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设计意图 如上思考,建议要充分考虑到“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术”的问题。 本部分内容,通过呈现图片、播放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戚继光抗倭等内容。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第三部分:澳门之失——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播放歌曲 《七子之歌》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 过渡:历史告诫我们,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就很难保证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强大时我们传播文明;落后时我们捍卫和平。吸取历史的教训,新时代的中国又提出怎样的外交智慧呢?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地图,引导学生学习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内容。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活动:联系热点,感受中国“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智慧 播放《和平方舟》视频 中国最初研制这艘医疗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其服务与中国海军,后来,我国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便让“和平方舟”多次访问世界各国,并给很多国家提供医疗帮助。相信同学们在观看完和平方舟的视频后能够感受到中国海军在强大的同时始终与世界同行、与和平为伴,始终致力于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者。
设计意图 呈现图片、播放视频,将本课升华至海洋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和平方舟”的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请多反思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是否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是否满足效果、技术应用是否得到创新等问题。 在本课教学当中,通过展示图片、播放歌曲、播放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总体而言,课堂气氛活跃,史料呈现方式多样,学生兴趣较为浓厚。 但是对于图片没有充分利用,如让学生来解读图片的信息,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图片的细节放大供学生解读,课堂上播放的视频画质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都是需要改进之处。本课难点为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但是没有找到适合的视频资料来丰富课堂,帮助学生消化难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