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通过阅读课文,熟悉剧情,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积累基本戏剧常识。
②梳理课文内容,把握矛盾冲突,理解剧中人物潜台词的言外之意,揣摩人物心理情感变化,概括人物形象。
③结合写作背景,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和黑暗,理解雷雨的象征性含义。
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阅读课文,熟悉剧情,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积累基本戏剧常识。
②梳理课文内容,把握矛盾冲突,理解剧中人物潜台词的言外之意,揣摩人物心理情感变化,概括人物形象。
③结合写作背景,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和黑暗,理解雷雨的象征性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雷雨方销日初出,原野葱茏北京人。里面有四部经典话剧的名字,大家猜出是哪些吗?曹禺的四部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三人死亡,两人痴疯,一人逃走。一个罪恶之家在雷电交加的风雨之夜彻底瓦解了。一场撕心裂肺的情感悲剧,一出撼人心魄的时代悲剧。这就是经典话剧《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话剧大作家曹禺的旷世之作《雷雨》。
二、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从表现形式看,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话剧三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三一律:指的是戏剧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性规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时间集中: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爱情冲突、阶级冲突)
三、作者曹禺
曹禺(1910-1996 ),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原名万家宝。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曾任上海文华影片公司编导,1949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中国剧协主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①写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从天津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曾积极参加剧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对戏剧的酷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他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构思话剧《雷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②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中国某个闷热的夏日,在中国北方城市的一幢豪华住宅内,住着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董事长忙于矿务,庞大的住宅,只住着年轻的续弦夫人蘩漪、儿子周冲和前妻生的长子周萍。周朴园的专横及长期的孤寂生活,使封闭在宅内的蘩漪几乎闷死、枯死。和她年龄相差无几的周萍对她表示了同情和爱慕,这使蘩漪犹如得到了雨露的滋润,重新有了生气。但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怯懦、自私的周萍又与婢女四凤产生了恋情。出于嫉妒,又不甘忍受周家两代人的欺凌,决心报复,她解雇四凤并让其母鲁妈接走。而蘩漪与周朴园所生的小儿子周冲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主张自由平等。对四凤产生了特别的好感,想和四凤一起去上学,过全新的生活。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悉女儿被周家雇用继而又遭解雇,心急如焚地赶到周家,鲁妈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侍萍。她是周萍的生母,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正准备与周朴园进行谈判。鲁妈在客厅与周朴园不期而遇。交谈之中,周朴园得知鲁妈竟是三十年前遭自己抛弃而自杀的梅侍萍,不禁愕然,惶恐不安。他给鲁妈一张支票以赎前罪。鲁妈撕碎了支票后,拖着四凤回家。她要四凤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死”。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鲁大海冲入周公馆的客厅,指责周朴园不答应工人的合理条件,揭露周朴园发家的罪恶历史。周萍听到鲁大海对父亲的指责,竟在侍萍的面前动手打了鲁大海。当夜,周萍翻窗潜入四凤房内,被鲁妈发现。四凤跪着祈求母亲,自己已怀身孕。鲁妈顿觉天旋地转,最后她还是同意周萍带四凤远走高飞,无论生死永不准回来。于是四凤尾随着周萍到周家,正欲离家出走,被蘩漪发现、阻挠。蘩漪唤出周朴园和二少爷周冲等人,当面揭露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并指着匆匆赶来的鲁妈和鲁大海,叫周萍认母、 认弟。周朴园不明缘由,以为往事暴露,无奈之下当场承认鲁妈确是周萍的生母。此时,周萍、四凤方知他们竟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四凤哭着冲出客厅 ,室外雷雨如注,花园里四凤和追寻而来的周冲相继触电身亡。屋里传来一声枪响,周萍绝望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教材内容是第二幕的节选,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母亲——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课文从这里开始。
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四个人物,其关系为:周朴园与鲁侍萍既是事实夫妻关系,又是资本家与下层人民的关系;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关系,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鲁侍萍与周萍是母子关系;鲁侍萍与鲁大海是母子关系;周萍与鲁大海是兄弟关系。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靠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第二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四、赏析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一)赏析第一场。
第一场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相遇)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第二层(相认)写他们现在的矛盾,写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
小组内合作学习,赏析第一场戏,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圈画出你找到的句子, 说说周朴园认出侍萍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代表发言。
预设:认出侍萍之前的心理变化过程。奇怪——疑虑——慌张——惊惧——不知所措——害怕
周朴园心理变化分析过程: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周朴园是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在家里也“格外显得峻厉”。三十年前,他对梅妈女儿侍萍的凌辱与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称。周朴园认为侍萍已经投河死了,因此极力美化侍萍,并且从各方面表示出他对“第一个妻子”的纪念,以掩盖他的丑恶灵魂。这样说可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回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她对周朴园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那曾经被他凌辱的“很贤慧”的侍萍。
认出侍萍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态度陡变,“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唯恐将事情闹大, 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当鲁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时,周朴园则又再施他那虚伪的骗局,想再以那“为着纪念你”,“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等虚假的旧情来软化侍萍。
当鲁侍萍识破周朴园的骗局说“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的时候,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
周朴园却想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怨愤,了结他的罪恶。最后决定辞退鲁贵和四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明确:(1)周朴园性格总结
从第一场剧情中可知,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虚伪至极。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从第二场剧情中可知,周朴园收买工人,有着血淋淋的发家史,还血腥镇压工人。是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反动资本家,贪婪、冷酷、奸诈。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相当冷酷无情。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2)侍萍性格总结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她善良、勤劳、正直但备受欺辱和压迫。却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她是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已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对周朴园的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园的底——斗争不坚决。
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同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二)赏析第二场
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哪几大罪行?揭露了周朴园的什么形象特点?通过周与大海的斗争,你看出鲁大海做事上哪些问题
明确:罪行:收买工人代表;血腥的发家史;血腥镇压工人。
第二场戏有力地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狠毒无义、奸诈的反动阶级的本性。周和大海的矛盾属于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他们的敌对是彻底的,是剧烈的。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已经觉醒,他们已经有勇气、有决心与资本家作斗争,我们可以看到,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这正应了“雷雨”这一标题。从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第二场戏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第一场戏中,周朴园面对被他凌辱的侍萍时的表现,暴露了他冷酷、虚伪、自私的本性。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 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
鲁大海性格总结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但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伍、赏析语言艺术
曹禺话剧的语言有三个主要特点;个性化、动作性、潜台词。
(1)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比如周朴园→盛气凌人;鲁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比如,周朴园→盛气凌人;鲁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1)动作性语言
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举例赏析如下;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暗示)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推动)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推动)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推动)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推动)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暗示 )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暗示)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推动)
(2)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举例分析如下:
①“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潜台词:为了敲诈我,你可真费尽了心机啊!
②“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潜台词:说出我们过去的丑事,不仅会让外人笑话,也会让你我的子女笑话的,如果我这一张脸没有地方摆的话,你那一张老脸就更没有地方可摆了,因为我毕竟是男人,你毕竟是女人啊!
③“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潜台词:你大不了想敲诈我几个钱,好吧,你开个价吧!
④“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潜台词:你我以前的事,千万别让他知道;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⑤“不过是——(顿)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死了的。”
潜台词:你千万别让他认你为母亲,这会影响他前途的。
【探究主题】
思考“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关于《雷雨》的主题,曹禺说,他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述诗,而决非是社会问题剧。《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错。“《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他说在《雷雨》里,宇宙就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你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这黑暗的坑。剧本虽然是从血缘爱情关系的角度写了一出家庭的悲剧,但客观上也反映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这也是它的社会意义所在。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的展开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的内幕做了深刻而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