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冲刺选择题专题之空气(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中考冲刺选择题专题之空气(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27 21: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中考冲刺选择题专题之空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共护清洁空气”是2023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的主题。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 B.水蒸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CO2含量 CO2属于空气污染物
B 改良酸性土壤用消石灰 消石灰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C 制作发糕时添加苏打 苏打受热分解
D 用醋浸泡生锈的菜刀 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
A.A B.B C.C D.D
3.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B.复合材料:玻璃钢、涤纶、碳纳米材料
C.氧化物: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
D.微量元素:钙、铁、锌
4.如图表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气体X为
A.O2 B.N2 C.He D.CO2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空气 B.可口可乐 C.水泥砂浆 D.液态氮气
6.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如可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制造磁性氧化铁、铁催化剂等。在 N2气环境中,FeSO4·7H2O 的脱水热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x=4,y=2
B.
C.在 N2气环境中进行反应,可能是因为 FeSO4·7H2O 会与氧气反应
D.脱水热分解过程中,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电解水:2H2OH2+O2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工业炼铁:
8.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c点打开了止水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B.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C.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c点后压强增大是因为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9.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生锈的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1:将已除锈并在清水中漂洗干净的铁丝网放入充满食盐水的硬质玻璃管中。
步骤2:打开两端止水夹,排尽食盐水后关闭上端止水夹,将硬质玻璃管下端导管插入红墨水中。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丝网生锈
B.红墨水进入硬质玻璃管,是因为管内压强减小
C.该实验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缺一不可
D.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空气中含量较多,并且在医疗冷冻治疗和食品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1.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B.燃烧烟花爆竹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D.汽车排出的尾气
12.下列选项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X是化合反应,Y是氧化反应 B.X是化合反应,Y是分解反应
C.X是化合物,Y是纯净物 D.X是气体,Y是稀有气体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C.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验证Fe、Cu金属的活动性
A.A B.B C.C D.D
14.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15.花鼓戏《补锅》中唱到“于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16.空气是宝贵的资源,利用空气合成尿素【CO(NH2)2】的主要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
B.II中将氧气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O2分子因压缩而变小
C.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2NH3+CO2CO(NH2)2+_______,横线处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D.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1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
B.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ON2+H2O
18.将一支空试管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冷却变成液态空气,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B.液态空气在常温下沸腾,液氮沸点低先蒸发成气体
C.氮气不可燃不助燃,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D.1min后蒸发出的是氧气,氧气能燃烧
19.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烧杯中滴加水后白磷燃烧(注射器预装水,导管内的空气体积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和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不相同
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若试管内净容积为,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理论上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附近
D.实验中白磷需足量,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C.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一定量的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Ba(OH)2溶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二氧化硫是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的监测项目,故选项正确;
B、水蒸气不是污染物,不是计入空气质量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稀有气体不是计入空气质量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没有计入空气质量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故选A。
2.B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基本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消石灰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因此改良酸性土壤可用消石灰,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受热不会分解,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制作发糕时添加小苏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醋浸泡生锈的菜刀除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PM10)、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PM2.5)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涤纶属于合成材料,碳纳米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均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钙属于常量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根据图象,气体X的占比最大,所以气体X是氮气(N2),故选:B。
5.D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可口可乐中含有水和碳酸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泥砂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液态氮气中只含有氮气,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由图可知,100℃对应4H2O,225℃对应H2O,则x=4,y=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当失重比为时对应的固体为硫酸亚铁, FeSO4·7H2O 失去7个结晶水得到硫酸亚铁,假设 FeSO4·7H2O样品质量为x,则,说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在 N2气环境中进行反应,可能是因为 FeSO4·7H2O 会与氧气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脱水热分解过程中,固体总质量逐渐减少,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反应条件,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气体符号,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D、工业炼铁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条件错误,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整个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B、ab段压强增大是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导致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氧气消耗导致压强减小的趋势,b点压强最大,不能确定红磷燃烧结束,温度最高才能说明红磷燃烧结束,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C、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c 点后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铁丝网同时接触氧气和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铁丝网生锈,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网生锈消耗瓶内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则压强减小,导致红墨水沿导管流入硬质玻璃管,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没有设计对比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同时需要氧气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步骤2:打开两端止水夹,排尽食盐水后关闭上端止水夹后硬质玻璃管中充满空气,铁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压强减小,红墨水被倒吸进硬质玻璃管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故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医疗麻醉和食品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与题意相符。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气焊等等,与题意不符。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做气体肥料等等,与题意不符。
D.稀有气体做霓虹灯,与题意不符。
故选:C。
11.A
【分析】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所以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烟花爆竹爆炸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而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A正确;
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B错误;
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包含化合物与单质,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C错误;
D、稀有气体属于气体,二者是包含关系,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不能形成压强差,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中滤纸条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是因为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石蕊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盐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够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和银均不能与盐酸反应,只能说明铜和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无法验证铁、铜金属的活动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A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符合题意;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A、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A.由图可知,X与H2反应,生成NH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NH3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反应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因此,X中含有氮元素,为氮气,空气通过I过程分离出氮气、氧气和其它气体,而空气是有氮气、氧气和其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说明I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II中将氧气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而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前有:2N、6H、C、2O,反应后有:2N、4H、C、O,缺少2H、O,因此,横线处物质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空气里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因此,图中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稀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B
【分析】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由氨气与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氮气与水。
【详解】A、根据分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图中的单质为氮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分析,该反应的产物为氮气与水,均为无毒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生成物氮气属于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8.D
【详解】A、空气冷却变成液态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分子间隙变小,A正确;
B、液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液态空气在常温下沸腾,沸点低的物质先蒸发成气体,氮气沸点低于氧气,故氮气先蒸发,B正确;
C、氮气先蒸发出来,由于氮气不可燃不助燃,所以燃着的木条熄灭,C正确;
D、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开始蒸发,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在解决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19.C
【详解】A、胶头滴管中水是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提高烧杯内的温度,引燃白磷,注射器中的水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通过被吸入水的体积得出消耗的氧气体积,它们的作用不相同,故说法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说法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则其中氧气约1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故说法错误;
D、实验时白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否则测定结果偏小,故说法正确;
故选C。
20.A
【详解】A、向一定量的 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Zn先与AgNO3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每65份质量的Zn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Ag,固体质量增大,则溶液的质量减小;AgNO3反应完后,Zn 再与 Cu(NO3)2反应生成 Zn (NO3)2和 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每65份质量的Zn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固体质量减小,则溶液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A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OH-浓度下降,碱性减弱,但是OH-不会消失,溶液不会变为酸性,B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弹簧夹前,瓶内最终压强应小于初始压强,C不符合题意;
D、Ba(OH)2与Na2SO4可反应生成BaSO4沉淀,BaSO4不溶于HCl,所以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线段起点为0,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