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必修下册
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01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是一类阐述事物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说明文。与介绍事物相比,说明事理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事物是具体的,而事理比较抽象。要写出精彩的事理说明文,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深入认识
准确把握
说明文都是以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基础的,说明时不可以信口开河,一定要根据事物的科学性来揭示其本质。想要清晰地说明事理,就必须对其有准确、深入的认识。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之所以能做到条理分明、清晰易懂,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理有深入的研究,思之愈深,说之愈明。一般而言,事理都有一定的复杂性,仅仅作一般的了解,很难准确把握。要在写作前搜集相关资料,仔细研究,深入理解要说明的事理。对事理的理解越到位,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说明事理时,还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理的一般规律,根据说明对象的具体情况安排说明顺序。可以由具体的现象出发,归纳并说明其中的道理;也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揭示事理的不同层面:还可以在比较中凸显事理的特征。《说“木叶”》一文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归纳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则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其中的思路都值得我们效仿。因为事理说明文是阐述事理的,采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所以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抓住特征,突出重点
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主要内容解说清楚了,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合乎规律,方法适当
根据事理的特点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这就是抓住人们不易明白或不易信服的关键问题,尽量利用人们熟悉知道、承认、能够明白或接受的东西来说明问题。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或者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9:16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我们写作时应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运用,以期达到浅显生动的目的。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所介绍的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既然是事理说明文,那么有些内容难免有些抽象以至于不容易理解,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进行说明非常重要。说明文的说明性、客观性、知识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质朴性、平实性、简洁性。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量少用术语,通过解释性的表达方法,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所以在事理说明文写作中,必须时刻注意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为了吸引读者,这种文章也可采用叙事式、散文式、童话式来表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焕发艺术性,让说明的事理更能让人接受。如述,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还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所说明的内容。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02
素材积累
2016 年屠呦呦被评为2015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她的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屠呦呦颁奖词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作者介绍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人物故事
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
了解题目
阅读文本,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联系学过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说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具体、典型的事例串联成篇
结构:以小标题组织材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与贡献
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总-致谢并回顾发现青蒿素的大致经过
分-分说科研的具体过程(发现、提取、传播、发展与超越)
总-介绍中医药学的贡献
以小标题组织材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采用“总—分—总”结构: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结构特点
青蒿素是什么?它与青蒿有什么关系?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中性无毒的无色晶体,其熔点在156-157摄氏度,其化学方程式是C15H22O,这种物质对治疗疟疾有良好的效果。
从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屠呦呦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是怎样的?
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
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研究工作,带领团队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他们研究并筛选了2_000种中草药,层层挑选并提取,但进展甚微。
01
02
03
04
从《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改变提取方式,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提升。
将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青蒿素的发现实现了突破。
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1
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屠呦呦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2
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和实验,终于研究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3
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不辍研究;勇于成为试验新药疗效的志愿者。
4
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并希望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造福人类。
客观方面: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抗疟药物的客观需求;
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方面的合作,并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主观方面:
坚持不懈。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 对抗疟疾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 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仍不气馁,坚持 研究。在查找了大量文献后,改变提取方式, 发现了青蒿素。
勇于献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新药 的临床实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 和她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 提取物。
屠呦呦团队取得青蒿素成药的卓越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写作技巧
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不好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写作技巧
文章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如“2000种中草药”,更加具体、真实;
举例子,如“《肘后备急方》”,增强真实性;
作比较,如“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疗效提高近10倍“。
本文有哪些艺术特点?
以第一人称讲述,更加的真实、自然。措辞准确、态度谦虚,也充分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医学者的人格魅力;
在相对专业的知识介绍中,体现出科学性、严谨性、周密性;
使用小标题,让庞杂的内容,更具层次性和条理性。
学过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童年时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好奇心对于一个人将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屠呦呦从小就饱有对中草药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为她后来能够坚定的选择中草药提取的科研方向种下了种子;
做人要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涉及什么样的领域,要时刻记得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整体,要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要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不能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那么就把自己做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一生挚爱,饱含激情的投入其中。
课堂延伸
03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与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的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一般指地点、方位、方向)
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程序顺序)
事理顺序(也可称逻辑顺序,一般指从现象到本质)。
说明文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负责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方法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