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刷卷】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1(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8 09:13: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刷卷】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1
(含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专题片《古蜀记·三星夺目》解说:仔细研究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玉琮和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陶岙、玉璋、铜牌饰深受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铜罍、铜尊等青铜器,又深受商文化的影响,在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文物玉人头像造型,外观神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十分接近。这说明(  )
A.青铜器文明开始于古蜀 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古代蜀地文明特色鲜明 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广泛
2.秦朝考核官员重视“五善”,即忠、廉、慎、善、谦。西汉时,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则为“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据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
A.治国理念杂糅儒家思想 B.官员选拔更注重实际执政能力
C.时代需求影响考核标准 D.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增强
3.唐朝酒肆广布,除卖酒菜肴外,酒肆乐舞往往是必备的业务,著名的“胡姬酒肆”就以独有的美酒、乐舞等异域风情吸引着时人。这体现唐朝(  )
A.酒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B.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
C.粮食产量的丰足充盈 D.乐舞较高的商业价值
4.宋朝出现了“土地形势”路制区划理念,宋朝路制区划理念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辖区跨越山水”、“辖区互相渗透”、“辖区近割远连”、“设置特别路区”等理念是中国古代地方区划理念之精华,对后世地方区划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宋朝“土地形势”路制区划理念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宋朝地方割据局面很严重 B.基层行政和赋役制度变化
C.周边民族政权的势力强大 D.宋朝跨区域商品经济活跃
5.明代吏部六部之首,下设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司。每司有主事、员外郎、郎中各一员,文选、考功二司主事又各多一员,共计14 员。明中后期,14名司官分别对应一个或两个省份,某省司官升转出部或请假归家,接任递补者仍是该省籍贯。吏部司官分省选任主要是(  )
A.朝廷对边远地区的扶持 B.平衡地域政治利益的需要
C.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D.为了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
6.下表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不包括满洲和台湾省)
时间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3年 2072 5.1
1893年 2350 6
据表推知,当时中国(  )
A.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B.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城市体系发展呈现不平衡
7.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空谈主义者,不是候补革命者,乃是时时刻刻要站起来努力工作的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力图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 B.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C.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D.受到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8.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敌后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这表明,“三三制”的实行(  )
A.加强并巩固了民主政权 B.调动了军民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各阶级联合执政 D.容易导致党丧失领导权
9.1954年,新中国派出128人的代表团参加了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会期间,中国与苏联及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体育交流;1956年新中国因国际奥委会邀请台湾以“中华民国”名义参加而拒绝参加当届奥运会。这表明新中国(  )
A.确立“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B.外交策略务实与灵活
C.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体育外交具有不确定性
10.回顾七十多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从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到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意味着(  )
A.中国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准则
C.西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下降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1.根据考古发现证明,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代罗马北部的一座城市的人们有了“面食”,但材质和制作工序不详,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  )
A.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 B.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相同
C.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D.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12.下表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 《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巴比伦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B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3卷说到:“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 美洲当时文化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D (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中华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13.19世纪初,普鲁士政治改革家施泰因说:“我只有一个祖国,我全部身心地贡献给她,而不是贡献给其中的邦国。在这个历史的时刻,我完全不关心王朝的命运,我的期望是德意志将成长壮大和富强……”这表明(  )
A.德意志统一大业迫在眉睫 B.德意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施泰因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D.结束了德意志的割据状态
14.在1911—1913年的英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拥有的财产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的人尚不在此列。这一现象(  )
A.成为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揭示了工人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C.缘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急需变革
15.从1928年起,苏联的经济建设采取制定“五年计划”的做法,每个五年计划都有明确的任务,最初的重点是改造经济结构,后来制定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实现这些指标的各项措施。此后,制定“五年计划”的做法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沿用。“五年计划”的做法(  )
A.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开展 B.摆脱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C.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 D.有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而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这一时期贸易情况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国际合作不断加深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D.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北宋真宗时,以丁谓为首的宰辅大臣商议后,同意让皇太子赵祯参与议决常程事务,于是皇帝下诏:“自今中书、枢密院、诸司该取旨公事仍旧进呈外,其常程事务,委皇太子与宰臣、枢密使已下就资善堂会议,施行讫奏。”于是太子在资善堂处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则进呈取旨。由于真宗抱病在床,裁决进呈取旨大事的人,其实就是刘皇后。“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成为皇帝后,仁宗赵祯采用“大臣议政”的政治方式,如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
——摘编自吴钩《宋仁宗共治时代》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各自控制自己。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中枢权力机构运行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史实,围绕“控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基本权利”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49年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年初党中央做出了“把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等重大决策,为新中国城市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政治条件。新中国建立后,首先对遭到战争破坏的城市进行了重建,各级地方政府执行中央制定的减市发展方针,大力发展工业生产。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对原有国民经济体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两大主要任务,工业化建设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项工程为核心。同时确立了八大城市为重点规划建设的工业城市,国家的重点投入使部分大中城市优先获得发展,城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1958年后,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设市数量从1957年底的177个增加到1961年的208个。进入60年代,一系列整顿政策及相关措施实施,大批工业项目被迫下马,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及家属被迫返乡,部分城市居民直接下放到农村,一些城市的行政建制被撤销,大部分城市停止城市规划。同时东部重要城市的工厂企业有计划地向西南和西北数省转移,工厂选址和建设以“靠山、分散、进洞”为原则。
1978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并在其后形成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1985年以后,中国大多数城市充满活力地进入快速发展的启动期。
1992年后,城市竞争加剧,中央政府不断将城市管理权力让渡给地方政府。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开始走向商品化和社会化,城市空间规划和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城市化进一步加速。
——摘编自何一民《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新中国城市建设划分时期,并阐释其特征及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比较 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主体 美国 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私人企业 社区治理模式
新加坡 澳大利亚
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
社区活动资金来源 财政渠道、收费渠道、捐款渠道 政府补贴和社会募捐,政府拨款是最主要来源 两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房地产税等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 制定法律,为社区自治提供法律制度和支持;和社区组织进行社区领域的合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社区发展拨款计划 设立专门职能机构负责社区事务、社区公共服务的规划,对社区和社区组织领导人开展培训,对社区组织行为进行引导和物质支持 负责宏观事务及政策供给,规范、指导社区发展;市场化运转社区发展项目,与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育社区自治,为社区自治提供便利和条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启示。(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为西欧现代化的一般进程示意图。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围绕“西欧现代化”这一主题,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
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玉琮和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十分接近”可知,三星堆所在的蜀地文明与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交流和相互影响,体现了区域文明之间交流广泛,故选D项;材料没有明确说明青铜文明产生的时间,无从得出“开始于古蜀”,且该说法现在尚未明确,无法确证,排除A项;玉琮和青铜器等都属于礼器,且多用于祭祀,但材料涉及遗址,如良渚遗址等多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国家尚未产生,不能得出“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排除B项;材料涉及多个地区的文明,如良渚遗址、石家河文化等,并未特意强调蜀地文明的特色,排除C项。
2.
【答案】C
【解析】据材料“重视‘五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可知,秦朝时期的官员考核标准以道德为主,西汉时期的考核标准为实际的工作业绩,这反映了时代需求影响考核标准,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确立新儒学为正统思想,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杂糅百家,而不是其他派别的思想杂糅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已经任职的官吏的考核,而不是选拔官吏,官员选拔更注重实际执政能力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秦汉对官吏的考核监察的方式,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增强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
3.
【答案】B
【解析】唐朝酒肆除卖酒菜肴外,酒肆乐舞往往是必备的业务,可见乐舞本身就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所以这体现了商业经营理念的创新和进步,故选B项;题干所述主旨属于唐代商业的发展,而不是酒文化的传承,所以A项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卖酒和菜肴的店铺经营方式的改进,与粮食产量并无直接关联,所以不能据此得出粮食产量丰足充盈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所述为乐舞对酒肆业进行商业经营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强调乐舞本身的商业价值,排除D项。
4.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与玄宗确立十道或十五道区划制度时,实行的是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赋役征收“以人丁为本”,道区的划分无需考虑土地因素,唐中期以后,均田制瓦解,租庸调法破坏,两税法确立,宋朝时,土地已成为乡村划分户等、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作为具有“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的监司路,不得不以“土地形势”作为区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形势”区划理念随之出现,故选B项;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割据局面并不严重,排除A项;路制区划理念属于内部监察和管理,与周边民族政权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跨区域商品经济活跃是明代商业的特点,排除D项。
5.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分别对应一个或两个省份……接任递补者仍是该省籍贯”可知,吏部司官分省选任、接任、递补在推行过程中尽力保持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政府为巩固统治而平衡地域政治利益所采取的措施,故选B项;据材料“14名司官分别对应一个或两个省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吏部14员管的是全国地区,而没有突出对边远地区的照顾,排除A项;据材料“分别对应一个或两个省份……”可知,材料仅呈现了吏部司官的管理范围和递补规则,并没有体现突出南方的优势地位,排除C项;据材料“某省司官升转出部或请假归家,接任递补者仍是该省籍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吏部司官任命要求,而非官员选拔问题,排除D项。
6.
【答案】B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城市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反映,表格中城市化率变化不大,说明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缓慢,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城市化,体现不出社会治理能力,排除A项;1843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1893年甲午战争还未爆发,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格中没有城市体系对比,无法体现出城市体系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
7.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可知,中国共产党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下,无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故选B项;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不等于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中共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排除A项;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与“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有利益的”不符,排除C项;1924年,国民“一大”上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8.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赢得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并巩固了民主政权,故选A项;“三三制”原则主要是调动了各革命阶级的抗日积极性,而不是军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是联合革命阶级,并非所有阶级,排除C项;根据材料”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可知并不会导致党丧失领导权,排除D项。
9.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与苏联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台湾......拒绝参加”可知,新中国利用参与国际体育赛会的机会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利益,这体现了外交策略的务实与灵活,故选B项;“求同存异”是中国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排除A项;“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中国拒绝参加1956年的奥运会是因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非拒绝与非社会主义国家交流交往,不能体现“一边倒”,排除C项;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具有不确定性”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
10.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国外交从‘战争与革命’……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可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日益扩大,故选D项;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世界准则,说法错误,排除B项;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西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排除C项。
11.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反映出公元前4世纪的罗马和古代中国都出现了“面条”,但他们的“面条”在材质和制作工序上可能存在差异,由此可推知,二者是相对独立地发明了“面条”这一食物,故选 A项;据材料“罗马…材质和制作工序不详,青海‘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可知,虽然都是“面食”,但二者也许并不是同一种食物,不能说明地区存在物种交流,更不能由此说明饮食文化相同,排除B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可知,这一时期罗马帝国还未建立,排除C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可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还未开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2.
【答案】D
【解析】《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等是受到了中国史学编写体例的影响;日本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这说明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了中华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故选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巴比伦奴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而非封建社会,排除A项;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的是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不能说明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史书属于二手史料,有一定主观性,无法判定美洲当时文化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排除C项。
13.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施泰因于1807—1822年作为首相主持了普鲁士改革。他的期望是通过改革提高德意志民族的素质和民族觉悟,使德意志成长壮大和富强,从而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和民族性,解放整个德意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谈论统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A项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德意志经济发展状况,“迅速发展”没有依据,排除B项;1864—1871年,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结束了德意志的割据状态,排除D项。
14.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德国,富人平均财产是532万马克,人均财产2.3万马克”可见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贫富分化不断的加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断的暴露,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急需改革,故选D项;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贫富分化的加剧,并非工人生活水平停滞不前,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断的暴露,排除C项。
1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每个五年计划都有明确的任务”可知,“五年计划”是一种有计划开展国家经济建设的方式,这一做法有助于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有利于国家建设的有序开展,故选A项;“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国家建设的计划指导,依然在社会主义的框架内,“摆脱”说法错误,排除B项;“五年计划”主要是经济建设计划,其中并未有军事性质,排除C项;“五年计划”更强调国内建设,不强调国际交往,“打破”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16.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日本纺织品出口”“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可知,日本在多个领域对美商品输出,反映了该时期日美之间经济联系密切,以及生产和消费全球化的发展,说明当时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故选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A项;在日美贸易过程中,美国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和彩电出口,不能据此得出“国际合作不断加深”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日美贸易情况,“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答案】
(1)特点:①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掌军政大权。②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③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大权。④限制太子权力。让太子参加资善堂会议,只负责管理日常事务。⑤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采取“大臣议政”的政治方式,让士大夫参与国家管理。(5分。如果学生回答“分割相权”、“限制皇权”、重文抑武、文臣治国等也可给分。)
(2)示例一:
论题:《美国宪法》是一部分权制衡宪法。(2分)
阐释: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部分权制衡宪法,包括横向的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分权制衡,以及纵向的联邦政府与州权的分权制衡。横向的“分权与制衡”是指,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分权与制衡”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通过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8分)
示例二:
论题: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也是分权制衡的。(2分)
阐释: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改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2分)参议院由各州自行选举,每州不论大小各选出两名参议员,任期六年。(2分)众议院议员根据各州人口多少进行选举。美国中央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在宪法制定之初,是相互制约与均衡的。(2分)但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管理的需要,中央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在不断变化,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要,权力也越来越大,但州政府依然可以通过选举对中央政府的权力有一定的制衡作用。(2分)
示例三:
论题:美国1787年宪法并不一定保护人民的权力。(2分)
阐释:美国1787年宪法让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6分)但是1787年宪法仍有历史局限性。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特别在印第安人和黑人的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2分)
18.【答案】
(1)1949—1957年,城市化在稳健发展中进行重点建设。(1分)
原因: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上来;新中国成立后整顿城市,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工业,促进城市发展。(2分)
1958—1978年,城市化大起大落,在曲折中发展。(1分)
原因: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引起城市过渡扩张;国民经济调整协调城乡关系,城市化降温;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冲击了城市化进程。(2分)
1978年至今,城市化迅速发展。(1分)
原因: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城乡活力;对外开放开拓了中国商品市场,推动中国工业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强化了城市竞争意识;地方政府获得更多城市管理权力,依靠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2分)
(2)影响: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工业化发展质量;带动周边乡村地区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增强中国经济实力;带来了一定的负面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6分)
19.【答案】(18分)
(1)异:美国是社区自治模式;新加坡是政府主导模式;澳大利亚是混合治理模式。(3分)
同: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广泛、既有官方渠道也有民间渠道;社区治理权责清晰;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均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3分)
(2)启示: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要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善于学习其它优秀的经验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等等。其它言之有理也可以给分。(4分)
20.【答案】
示例:
观点:西欧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建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论述:政治上民主化的实现,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经济上的工业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思想文化上,近代科技革命和思想解放的推动,如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对外推行自由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取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8分)
总之,西欧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使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进人工业文明时代。(2分)
(也可以从具体角度展开论述,如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刷卷】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1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专题片《古蜀记·三星夺目》解说:仔细研究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玉琮和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陶岙、玉璋、铜牌饰深受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铜罍、铜尊等青铜器,又深受商文化的影响,在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文物玉人头像造型,外观神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十分接近。这说明(  )
A.青铜器文明开始于古蜀 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古代蜀地文明特色鲜明 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广泛
2.秦朝考核官员重视“五善”,即忠、廉、慎、善、谦。西汉时,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则为“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据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
A.治国理念杂糅儒家思想 B.官员选拔更注重实际执政能力
C.时代需求影响考核标准 D.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增强
3.唐朝酒肆广布,除卖酒菜肴外,酒肆乐舞往往是必备的业务,著名的“胡姬酒肆”就以独有的美酒、乐舞等异域风情吸引着时人。这体现唐朝(  )
A.酒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B.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
C.粮食产量的丰足充盈 D.乐舞较高的商业价值
4.宋朝出现了“土地形势”路制区划理念,宋朝路制区划理念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辖区跨越山水”、“辖区互相渗透”、“辖区近割远连”、“设置特别路区”等理念是中国古代地方区划理念之精华,对后世地方区划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宋朝“土地形势”路制区划理念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宋朝地方割据局面很严重 B.基层行政和赋役制度变化
C.周边民族政权的势力强大 D.宋朝跨区域商品经济活跃
5.明代吏部六部之首,下设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司。每司有主事、员外郎、郎中各一员,文选、考功二司主事又各多一员,共计14 员。明中后期,14名司官分别对应一个或两个省份,某省司官升转出部或请假归家,接任递补者仍是该省籍贯。吏部司官分省选任主要是(  )
A.朝廷对边远地区的扶持 B.平衡地域政治利益的需要
C.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D.为了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
6.下表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不包括满洲和台湾省)
时间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3年 2072 5.1
1893年 2350 6
据表推知,当时中国(  )
A.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B.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城市体系发展呈现不平衡
7.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空谈主义者,不是候补革命者,乃是时时刻刻要站起来努力工作的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力图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 B.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C.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D.受到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8.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敌后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这表明,“三三制”的实行(  )
A.加强并巩固了民主政权 B.调动了军民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各阶级联合执政 D.容易导致党丧失领导权
9.1954年,新中国派出128人的代表团参加了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会期间,中国与苏联及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体育交流;1956年新中国因国际奥委会邀请台湾以“中华民国”名义参加而拒绝参加当届奥运会。这表明新中国(  )
A.确立“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B.外交策略务实与灵活
C.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体育外交具有不确定性
10.回顾七十多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从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到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意味着(  )
A.中国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准则
C.西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下降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1.根据考古发现证明,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代罗马北部的一座城市的人们有了“面食”,但材质和制作工序不详,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  )
A.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 B.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相同
C.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D.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12.下表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 《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巴比伦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B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3卷说到:“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 美洲当时文化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D (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中华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13.19世纪初,普鲁士政治改革家施泰因说:“我只有一个祖国,我全部身心地贡献给她,而不是贡献给其中的邦国。在这个历史的时刻,我完全不关心王朝的命运,我的期望是德意志将成长壮大和富强……”这表明(  )
A.德意志统一大业迫在眉睫 B.德意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施泰因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D.结束了德意志的割据状态
14.在1911—1913年的英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拥有的财产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的人尚不在此列。这一现象(  )
A.成为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揭示了工人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C.缘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急需变革
15.从1928年起,苏联的经济建设采取制定“五年计划”的做法,每个五年计划都有明确的任务,最初的重点是改造经济结构,后来制定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实现这些指标的各项措施。此后,制定“五年计划”的做法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沿用。“五年计划”的做法(  )
A.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开展 B.摆脱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C.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 D.有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而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这一时期贸易情况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国际合作不断加深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D.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北宋真宗时,以丁谓为首的宰辅大臣商议后,同意让皇太子赵祯参与议决常程事务,于是皇帝下诏:“自今中书、枢密院、诸司该取旨公事仍旧进呈外,其常程事务,委皇太子与宰臣、枢密使已下就资善堂会议,施行讫奏。”于是太子在资善堂处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则进呈取旨。由于真宗抱病在床,裁决进呈取旨大事的人,其实就是刘皇后。“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成为皇帝后,仁宗赵祯采用“大臣议政”的政治方式,如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
——摘编自吴钩《宋仁宗共治时代》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各自控制自己。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中枢权力机构运行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史实,围绕“控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基本权利”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49年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年初党中央做出了“把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等重大决策,为新中国城市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政治条件。新中国建立后,首先对遭到战争破坏的城市进行了重建,各级地方政府执行中央制定的减市发展方针,大力发展工业生产。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对原有国民经济体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两大主要任务,工业化建设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项工程为核心。同时确立了八大城市为重点规划建设的工业城市,国家的重点投入使部分大中城市优先获得发展,城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1958年后,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设市数量从1957年底的177个增加到1961年的208个。进入60年代,一系列整顿政策及相关措施实施,大批工业项目被迫下马,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及家属被迫返乡,部分城市居民直接下放到农村,一些城市的行政建制被撤销,大部分城市停止城市规划。同时东部重要城市的工厂企业有计划地向西南和西北数省转移,工厂选址和建设以“靠山、分散、进洞”为原则。
1978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并在其后形成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1985年以后,中国大多数城市充满活力地进入快速发展的启动期。
1992年后,城市竞争加剧,中央政府不断将城市管理权力让渡给地方政府。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开始走向商品化和社会化,城市空间规划和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城市化进一步加速。
——摘编自何一民《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新中国城市建设划分时期,并阐释其特征及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比较 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主体 美国 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私人企业 社区治理模式
新加坡 澳大利亚
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
社区活动资金来源 财政渠道、收费渠道、捐款渠道 政府补贴和社会募捐,政府拨款是最主要来源 两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房地产税等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 制定法律,为社区自治提供法律制度和支持;和社区组织进行社区领域的合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社区发展拨款计划 设立专门职能机构负责社区事务、社区公共服务的规划,对社区和社区组织领导人开展培训,对社区组织行为进行引导和物质支持 负责宏观事务及政策供给,规范、指导社区发展;市场化运转社区发展项目,与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育社区自治,为社区自治提供便利和条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启示。(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为西欧现代化的一般进程示意图。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围绕“西欧现代化”这一主题,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