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单元复习任务单(二) 学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大单元复习任务单(二) 学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8 05: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单元复习任务单(二)
体系脉络构建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中国的地形
【链接·考点】
1.中国主要地形区及界线:
2.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变式·提能】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如图为我国四条重要山脉及两侧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山脉的判断,不正确的是(D)
A.①是大兴安岭  
B.②是天山山脉
C.巫山是东北—西南走向 
D.祁连山脉是东西走向
2.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B)
A.甲为黄土高原
B.乙为塔里木盆地
C.丙为东南丘陵
D.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考点二 中国的气候
【链接·考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季 节 特点 成因
纬度因素 季风影响
冬 季 南北气 温差异 大 太 阳 直 射 南 半 球 北 方 纬度高,正 午太阳高度 角小,昼较短 受冬季风影响大
南 方 纬度低,正午 太阳高度角 大,昼较长 受冬季风影响小
夏 季 南北普 遍高温 太 阳 直 射 北 半 球 北 方 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昼较长 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晴天多
南 方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但昼比北方短 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阴雨天多
2.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变式·提能】
3.红叶是一类观赏树木,主要看叶,叶子随着气温的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而变红。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著名红叶景区的最佳观赏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景区红叶最佳观赏期不同,其中最早可以观赏的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迟看到红叶的景区位于广东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差异。
(2)喀纳斯和红叶谷两地都处于中(高、中、低)纬度地区,但从海陆位置看,喀纳斯深居内陆,离冷空气源地近,冬季降温更早(早、晚)。
(3)四川稻城俄初山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红叶观赏期提前(提前、滞后),因为这里海拔高,气温低。
(4)北京香山、江苏栖霞山、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岳麓山四个景区在红叶观赏期的同一天内昼长有明显差异,下列按四个景区所在省区简称的昼长排序正确的是D(单项选择)。
A.京>苏>湘>粤 B.川>苏>鄂>京
C.粤>湘>吉>新 D.粤>湘>苏>京
(5)北京香山的红叶11月上旬随着强劲西北(风向)风的到来,“无边落木萧萧下”,结束了一年中最绚烂的秋意。
(6)我国南北方红叶观赏期的差异,反映出我国冬季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温差大(大、小)。
考点三 中国的河流
【链接·考点】
1.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河段 主要问题 治理措施 开发利用
上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水能资源
中游 洪涝灾害 加固堤坝、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疏浚河道、修建水库 航运、淡水养殖、旅游
下游 水污染 防治水污染 -
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河段 主要问题 治理措施 开发 利用
上游 土地荒漠化、凌汛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破冰泄洪 水能、引黄灌溉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水能
下游 洪涝灾害、凌汛 加固黄河大堤、破冰泄洪 引黄 灌溉
【变式·提能】
4.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不忘黄河,一江一河,一南一北,同时并举。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青海省,且都东流入海,其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甲、乙、丙河段中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甲河段。
(2)结合图1,说出长江与黄河上游河段共同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答: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流经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
(3)图2中阴影地区森林破坏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影响是含沙量增大;黄河出现此问题的主要河段是中游(上、中、下游),它们共同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种草)。
(4)图2所示区域湖泊众多,其中序号①是洞庭湖,这些湖泊对长江流量起到调蓄作用,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
(5)图2所示长江干流自上游到中游,流量不断增大,从水系状况分析其原因是沿途不断有支流汇入。
成果分层评价
【能力提升】
  “诗仙”李白不仅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下图分别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和谢公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李白的足迹大多在我国的(C)
A.地势第一级阶梯
B.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C.东部季风气候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2.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A)
A.四川盆地地形崎岖
B.内蒙古高原内部坦荡
C.青藏高原高寒缺氧
D.山东丘陵起伏和缓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特制的木制旅游鞋,其特别功能是(B)
A.漂洋过海 B.翻山越岭
C.保暖隔雪 D.穿越沙漠
  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最初中国人把用来治病的植物称为本草,现在某些本草俨然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下图为我国部分本草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我国1 892种中草药,我国本草种类丰富,这体现了我国气候(B)
A.寒、温、热三带齐全
B.类型复杂多样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D.季风气候显著
5.黄芪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为(C)
  “共享”已经成为经济的新名词,某公司推出的“共享雨伞”在全国进行投放。下图示意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共享雨伞使用最频繁的城市是  (D)
A.兰州  B.武汉 
C.乌鲁木齐 D.广州
7.受我国降水特征影响,共享雨伞使用频率的分布规律大致是(B)
A.夏秋低、冬春高  B.东南高、西北低
C.北方高、南方低  D.西部高、东部低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根据长江水系及干流主要城市分布图,完成8~11题。
8.坐船从上海出发,沿长江干流到达重庆,沿途看到长江接纳的支流有  (A)
A.赣江、汉江、湘江、乌江、嘉陵江
B.赣江、湘江、汉江、乌江、雅砻江
C.雅砻江、嘉陵江、乌江、汉江、赣江
D.汉江、赣江、湘江、嘉陵江、岷江
9.图中长江沿岸的港口城市和交汇支流,对应正确的是(C)
A.宜宾—雅砻江   B.重庆—岷江
C.武汉—汉江    D.南京—湘江
10.关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竣工后产生的综合效益,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阻碍了长江航运,缩短了运输里程
B.从宜昌到重庆的河运能力大大提高
C.可以有效调节长江中下游水位
D.使得南水北调供水量更加稳定
11.从雪山脚下到东海之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成为所有长江儿女的共识,以下做法符合这种理念的有(C)
①建立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评测机制
②加强工农业水污染治理
③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全年禁止打渔
④重点开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⑤建立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
⑥上游修建大坝,大力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制定该法有效地加强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黄河流域图,完成12、13题。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不能覆盖到的省级行政单位是(D)
A.青海  B.甘肃  C.陕西  D.河北
13.下列开发利用方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要求的是(B)
A.上游增加放牧的牲畜数量
B.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C.下游修筑梯田,大力发展种植业
D.下游开发航运价值,发展内河运输
【拓展迁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步中国”专辑中的一条漫步路线是走“胡线”(“胡线”即“胡焕庸线”,是指黑河—腾冲两地的连线),共分为4段。
材料二 下图为走“胡线”示意图。
(1)图中的“胡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2)东北段于林草交会处穿行,穿过的A山脉是大兴安岭,该山脉与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3)山西段穿过黄土高原(地形区),体验者能够看到位于黄河中游(上、中、下游)的壶口瀑布。
(4)体验者在陕西段游览历史古都西安(城市),欣赏大唐文化。
(5)陕西段和西南段交会处的B山脉呈东西走向,是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6)走“胡线”体验者在8、9月穿越横断山脉时,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山洪、崩塌(任写两种)等。
(7)在西南段,体验者可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西南段人与自然的多样性。
答:民族种类多,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生物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