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8 09: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第一部分----基础夯实
1.“哥伦布大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甘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昆虫、细菌的流动,这些生物在进入它们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地以后,对新的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弊大于利 B.物种与生物的互动使生态更为平衡
C.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2.1500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巴西时,他们将印第安人的形象描述为“单纯懵懂的原始人”;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眼中印第安人“食人族”野蛮形象开始占据主位;后来,又将印第安人描述为“懒惰者”、须由黑人取代。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印第安人的形象变化
C.巴西社会结构逐步转变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3.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因此,玉米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据此推知( )
A.世界饮食结构发生质变 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物种交流助推殖民扩张 D.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
4.在18世纪的欧洲,土豆经过各国君主的推动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庄园里开始用一部分土地种植土豆来作为口粮,并把剩下的土地用来种植有交换价值的谷物;与此同时,地主也非常乐于推荐农民食用土豆,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大部分直营土地用来搞有利可图的东西。这可用于说明,高产作物在欧洲的传播( )
A.造成了人口急剧增长 B.加速了封建经济解体
C.增加了政府备荒选择 D.加剧了列强殖民争夺
5.对下列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船队从旧世界把各种动物以及病毒和细菌带到新世界,带到新世界上的物种逐渐取代了原有生物对生态环境的统治地位,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基因池”逐渐干涸,引发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在一种缓慢而持续的进程中改变了新世界的生态系统。 ——王禹栋
A.生物竞争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B.殖民者对美洲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C.疫病传播改变了旧世界的社会结构 D.美洲旧世界开始遭到外来生物入侵
6.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带到希斯潘纽拉,马、羊也随之而来,除这些大动物之外,老鼠也藏在航船中漂洋过海到了美洲。与此同时,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这表明( )
A.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B.人口迁移引起了商业革命
C.早期殖民扩张由此开始 D.物种传播与疾病传染并存
7.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和枪支等,很快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将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文化带来了美洲社会转型 B.物品交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C.三角贸易改变美洲的社会生活 D.欧洲与美洲文化互相影响吸收
8.“同质世”指的是同质化的过程,也就是将不具有相似性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整齐划一的混合品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一些生物学家指出“哥伦布的航行标志着一个新的生物纪元——同质世的开始”。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区域间物种交流的加速
C.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 D.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9.17世纪早期,法国图卢兹的农民开始种植高产的玉米。到1674年左右,玉米被大量用来饲养牲畜,由此剩余的小麦被农民们拿去市场出售,当地粮食交易规模扩大。由此可推知,玉米的传播( )
A.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B.扩大了法国的耕地面积
C.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 D.加剧了价格革命的冲击
10.18世纪下半期,英国旅行家约翰·贝尔说道:“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这反映出玉米的传入( )
A.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各地饮食结构的趋同 D.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11.番薯在日语中被称为“芋”,17世纪末由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带到日本。萨摩的藩主在鹿儿岛种植番薯,将其称为“唐芋”。后来日本人还用番薯制作烧酒,即“萨摩白波”。这可用于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欧洲作物品种得到广泛传播
C.亚洲饥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D.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12.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遗痕。这些现象( )
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 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
C.增加了美洲的人口数量 D.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13.西班牙商人常把一些既不值钱又无多大用处的商品运到美洲,殖民长官要求原住民必须购买他们并不需要的纽扣、花边、刮脸刀以及他们根本看不懂的宗教书籍。有的殖民长官甚至强迫其所辖原住民一律必须戴眼镜,以便把西班牙商人以低廉价格得到的眼镜配售出去。西班牙殖民者此举( )
A.促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B.运用行政手段获取商业利益
C.引发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D.改善了美洲人民的生活状况
14.16世纪末,从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流向中国的白银达到了100万比索,这个数字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又翻了一番,在18世纪达到300万——400万比索。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 )
A.西班牙成为大西洋贸易网络中心 B.西班牙白银产量不断增长
C.太平洋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D.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实现了逆转
15.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英国贫困家庭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茶叶逐渐被英国人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政府推行茶文化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 D.工人生活的迅速提高
16.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到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说明( )
A.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 B.世界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世界贸易扩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工业革命消除了各地区饮食结构
17.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B.推动了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C.白银流入中国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8.16世纪下半期,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颁布敕令,规定王室垄断大帆船贸易,将大帆船限制在每年两艘,运往美洲的货物值不超过25万比索,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不超过50万比索,还要求菲律宾总督努力推介本岛其他产品进行交易,尽可能避免将大量金钱带到外国。这一敕令折射出( )
A.西欧重商主义思潮的兴起 B.“价格革命”社会影响外溢
C.全球商业网络的初步建立 D.中国传统商品具有吸引力
19.16世纪以来,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马尼拉帆船贸易(下图)是近古世界海洋贸易的重要环节,这条航路也是16——19世纪以中国闽粤沿海为中心的东亚与西方世界海洋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结合所学,此贸易路线( )
A.主要在葡萄牙的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B.利用日本长崎出产的大量白银交换墨西哥的农产品
C.有利于推动贸易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D.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20.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的海贝是印度洋地区的传统辅助货币。15世纪参与经营海贝贸易的海外商贾,主要为阿拉伯人、波斯人、爪哇人、孟加拉人、印度商人;16—17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商人,在南亚等地设立商馆,逐步主导了这一贸易。这一变化( )
A.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B.开辟了欧亚大陆间的贸易路线
C.为欧洲的社会转型积累了资本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1.有学者指出,西半球殖民活动迅速积累的资本,直接培植了而且在欧洲间接地增加了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受其影响,欧洲经济变革的过程从缓慢的演变改变为相对快速的革命。下列史实中,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 )
A.奴隶贸易降低了全球劳动力成本 B.大量金银被用于购买东方奢侈品
C.种植园制度保障了工业原料供给 D.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
22.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商业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成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此材料反映了( )
A.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价格革命 D.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
23.西班牙殖民者确立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后,先捣毁印第安人的偶像,摧毁神庙,然后也像在西班牙社区那样,在印第安文明的废墟上广建教堂、慈善机构和教育机构,教原住民学习西班牙语,传授他们诸如木工、园艺和建造堤坝等知识。这反映出( )
A.殖民统治助推了西方文化的扩张 B.教会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重要支柱
C.传播宗教是欧洲殖民的主要目的 D.移植本国制度是殖民者的通用手段
24.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得到改善 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由此可看出欧洲( )
A.始终处于国际贸易中心地位 B.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C.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贸易地位的改善源于工业革命
25.“在整个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规模远远小于它的荷兰对手。尽管如此,荷兰人还是非常担心英国的竞争,因而总是不遗余力地加以防备。”下列关于东印度公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导致法国东印度公司也参与竞争 B.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属于当时新型的股份制贸易公司 D.反映了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6.17~18世纪,西欧国家商人通过新开辟的航道把西欧工业品运至美洲,换取美洲金银和土特产,再将金银或由欧洲运至亚洲,或由美洲直接运往亚洲,从那里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印度的香料及棉织品。这反映出当时( )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欧洲国家加快对外侵略扩张步伐
C.亚非拉地区已彻底沦为列强的附庸 D.欧洲国家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27.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 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 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28.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9.有西方学者说:“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得到酒和火器……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其数目或许会超过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的人口总数。”该学者的观点( )
A.掩盖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本质
B.肯定了美洲与非洲间的物种交流
C.揭示了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
D.客观论述了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
30.17世纪后,荷兰人将甘蔗种植中心转移到中南美洲,一种基于砂糖贸易的历史现象诞生了,那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数以万吨糖被运至欧洲码头,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进入上流社会,几乎把持了当时英国政治。这主要表明( )
A.蔗糖消费渐趋平民化 B.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C.洲际贸易推动阶层变动 D.商业革命范围呈现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印度洋贸易从地中海贸易的一翼跃为连接亚欧非三洲的中心。印度洋有规律的季风、洋流以及沿岸丰富的物产,利于印度洋贸易区的形成。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也方便了印度洋上的航海和贸易。印度洋贸易的产品十分丰富,主要有香料、瓷器、丝绸、黄金、象牙、宝石、玳瑁等。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印度洋贸易通常由阿拉伯中介人的多次传递而间接完成,直接贸易的成分相对较少。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等地的商人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较成熟的贸易规则,贸易的参与者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控制贸易。
——摘编自潘树林《试论中世纪印度洋国际贸易区的形成、特点和历史地位》
材料二 开辟好望角航线后,不具备商品优势的葡萄牙帝国,通过武力征服取得对阿拉伯人的优势,从而卷入到印度洋贸易体系中;通过散布在印度洋沿岸的要塞和贸易据点,以及通行证制度垄断印度洋贸易。葡萄牙通过引入武装贸易和垄断贸易模式,垄断了东方航线,称霸印度洋,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益。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地区的贸易活动,丰富了从亚洲运往欧洲的商品,沟通了古老的印度洋贸易体系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体系,为荷兰、英国等在印度洋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印度洋贸易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早期印度洋贸易的变化之处。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度洋贸易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录(部分)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摘自张海鹏等《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欧洲人掀起的地理大发现不仅从物质上推动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更从精神上确立了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坚毅、斗争、进取、征服甚至是掠夺、霸权等处于强势地位的精神支柱。在与讲求儒雅、平和、稳定、固守甚至是忍让、懦弱等东方文化精神相碰撞时,当“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近代出现冲突时,西方文化的进攻就自然处于上风状态,为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精神基础。
——摘编自刘鹏《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最大限度发挥全球文明倡议的价值,就是要做到“乱中求稳”“乱中求变”。因此,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从文明层面为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平、合理、繁荣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独特的中国贡献。
——摘编自赵鸿燕《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地理大发现对世界文明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谈谈你的认识。
33.【整体世界与全球联系】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西班牙与葡萄牙大量人口移入拉美,其进程持续几个世纪。英国则紧随其后,重点向北美移民。19世纪,西班牙、英国对外移民趋缓,爱尔兰和德意志成为重要移民输出地。19世纪末,相对落后的东欧和南欧又成为欧洲主要的移民输出地。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材料二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材料三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各地区、各民族在广泛的交往中,交流了各自的生产经验和各种创造发明。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对外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增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干相关信息可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物种的交换和生物的传播,表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C项正确;材料表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题干情境没有新航路开辟对美洲利弊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与生物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B项;题干所述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界范围多元文明的格局,从而出现了一体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对印第安人的不同描述,体现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巴西社会结构逐步转变,印第安人的在殖民者眼中的作用发生变化,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眼中的形象变化,而非印第安人的形象变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定,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玉米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可知,玉米为黑奴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玉米原产于美洲,是新航路开辟后传入旧大陆的物种,反映物种交流助推殖民扩张,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玉米与黑奴贸易的关系,没有玉米成为重要粮食作物和食物相关信息,不能得出世界饮食结构发生质变,排除A项;玉米在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旧大陆,体现物种交流而非商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没有人口迁徙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美洲高产粮食作物土豆传入欧洲之后,在政治力量影响下不断推广,因其产量较高,农民和地主在满足自给性需求以外,能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精力从事商品性生产,这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B项正确;“人口急剧增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高产粮食作物”,而“增加了政府备荒选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高产作物在欧洲的传播”没有涉及“殖民争夺”,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美洲)。据材料“从旧世界把各种动物以及病毒和细菌带到新世界,带到新世界上的物种逐渐取代了原有生物对生态环境的统治地位”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使得美洲之外的物种传往美洲,并极大改变了美洲的生态环境,A项正确;据材料“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基因池’逐渐干涸”可知,美洲物种多样性降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旧世界对新世界的影响,没有涉及对旧世界社会结构的影响,排除C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世界指的是美洲,旧世界指的是欧洲、亚洲等地,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马、羊等带到希斯潘纽拉,这属于物种的传播;另一方面,欧洲人也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这导致了疾病的传染,因此可得出“物种传播与疾病传染并存”的结论,D项正确;“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哥伦布确实将甘蔗带到了美洲,但这并不是材料想要强调的主要点,材料更侧重于描述物种和疾病的传播,而不仅仅是商品的流动,排除A项;商业革命更多地与欧洲内部的经济变革相关,而非由人口迁移引起,排除B项;虽然哥伦布的发现确实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但材料描述的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时物种和疾病的传播,而非殖民扩张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美洲。根据材料“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将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及所学可知,17世纪以来,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生活物品逐渐影响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文化对美洲的影响,也体现不出美洲社会转型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三角贸易是指欧洲殖民扩展时期贩卖黑人奴隶和获取原料的一种方式,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与美洲文化互相影响吸收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的世界。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新的生物纪元——同质世的开始”可知,一些生物学家强调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的物种和其他大陆的物种相互交换,促进区域间物种交流的加速,从而产生整齐划一的混合品种,B项正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世界市场尚未初步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物种交流,而非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法国)。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传入欧洲,在欧洲种植并被大量用来饲养牲畜,以前用来喂养牲畜的小麦成了剩余,并拿去市场出售,反映出玉米的传播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知玉米的传播扩大了法国的耕地面积的情况,排除B项;玉米的传播并未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材料没有讲述玉米的传播加剧了价格革命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由题干中的信息“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可知,体现了小麦市场供应增加,说明玉米的传入提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变化”,排除B项;C项中“趋同”、D项中“解决了”的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至萨摩藩时期(日本)。据题干所述的番薯传入日本、种植、命名及被用于制作酒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跨洲际交流,尤其是美洲作物向亚洲传播,丰富了当地的饮食结构,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发生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番薯原产自美洲,并非欧洲的作物品种,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番薯的种植和使用缓解了亚洲的饥饿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墨西哥斗牛由西班牙斗牛发展而来,西欧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保留非洲古老传说和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有非洲黑人传统的遗痕等现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不同文化传入美洲并有所交融,D项正确;“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本题材料体现的是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B项;文化交融不会直接增加人口数量,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殖民长官要求原住民必须购买他们并不需要的纽扣、花边、刮脸刀以及他们根本看不懂的宗教书籍”“把西班牙商人以低廉价格得到的眼镜配售出去”可知,西班牙商人借助殖民地长官的权力迫使原住民购买其廉价的商品,体现了行政手段为商业利益服务的特征,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美洲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至18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世纪以来,西属美洲殖民地当局大量购买中国生丝、绸缎等商品,中国商品通过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销往世界各地,从而使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说明当时的太平洋贸易得到迅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国是大西洋贸易网络中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班牙白银产量不断增长的相关数据,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对外贸易格局实现逆转”的说法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 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中国的茶叶被大量销往欧洲,在英国形成了饮茶风气,C项正确;“茶文化引入欧洲”是对材料现象的概括,而非对其原因的探究,排除A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茶在18世纪后期已经成为英国普通家庭的饮品,与世界贸易发展,茶更便宜易得有关,而非主要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且材料提及贫困百姓家也能饮茶,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7世纪初、19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17世纪以来砂糖、茶等产品的消费逐渐大众化,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性商品流动加强,因此流入到欧洲的产品价格降低,产品消费大众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影响下的物质生活,而不是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排除A项;世界贸易发展使商品全球流动性增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社会贫富分化无关,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世界。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说明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占优势,证明中国当时的封建经济依然在发展,A项正确;“推动世界各地”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依据材料看不出白银流入中国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也没有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相当强劲,排除C项;近一半欧洲白银流入中国,说明中国出口商品作为奢侈品,价格较高,在欧洲需求量大,但不能反映中国已是世界世界贸易中心,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收到严重制约,发展极其有限,中国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的3%左右,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下半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颁布敕令,限制大帆船贸易规模和数量,还要求菲律宾总督努力推介本岛其他产品进行交易,尽可能避免将大量金钱带到外国,这从侧面折射出当时大帆船贸易繁荣,中国传统商品具有吸引力,白银流入中国,D项正确;仅凭材料不能判断重商主义从这个时候兴起,排除A项;国王敕令和价格革命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西班牙为了维护本国利益,限定大帆船贸易,防止本国白银大量外流,与全球商业网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马尼拉帆船贸易(下图)是近古世界海洋贸易的重要环节,这条航路也是16——19世纪以中国闽粤沿海为中心的东亚与西方世界海洋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帆船贸易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D项正确;马尼拉帆船贸易是西班牙的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排除A项;日本长崎出产的大量白银是传入中国,没有去墨西哥,排除B项;这一时期贸易中心并没有从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根据材料“16-17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商人,在南亚等地设立商馆,逐步主导了这一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为欧洲的社会转型积累了资本,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加速了欧洲的社会转型,材料不涉及世界货币体系,排除A项;欧亚大陆间的贸易路线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西半球殖民活动迅速积累的资本,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直接培植了而且在欧洲间接地增加了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其中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未涉及奴隶贸易的影响,排除A项;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与种植园制度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五大洲)。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四个特点:商品种类的增多;贸易范围的扩大;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时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价格革命的主要特征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材料没有体现价格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业革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催回率印第安文化,传播欧洲文明,说明殖民统治助推西方文化的扩张,A项正确。教会是殖民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并不是殖民统治机构,排除B项;欧洲殖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益,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无法说明移植本国制度是殖民者的通用手段,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材料可看出欧洲由边缘地位到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表明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由材料“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排除A项;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材料未涉及实行了贸易保护政策,也不能看出有明确的指向性时间,排除C项;16世纪工业革命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2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西欧国家)。根据材料“在整个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规模远远小于它的荷兰对手。……荷兰人还是非常担心英国的竞争,因而总是不遗余力地加以防备。”及所学可知,题干强调的是英国与荷兰之间的贸易竞争,与法国东印度公司无关,A项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B项;17世纪初英国与荷兰相继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排除C项;东印度公司属于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体现了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世界)。据材料“17~18世纪,西欧国家商人通过新开辟的航道把西欧工业品运至美洲,换取美洲金银和土特产,再将金银或由欧洲运至亚洲,或由美洲直接运往亚洲,从那里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印度的香料及棉织品”,这反映出当时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A项正确;“欧洲国家加快对外侵略扩张步伐”与材料主旨不符,B 项错误;“亚非拉地区已彻底沦为列强的附庸”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欧洲国家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58年至17世纪末(世界)。据材料“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可得出,16、17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将欧洲文化大量输入美洲,进行文化侵略,C项正确;材料强调西班牙殖民者将欧洲文化大量输入美洲,进行文化侵略未体现殖民模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文化对美洲的入侵,未体现拉美多元文化并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全球经济联系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2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材料中提到阿姆斯特丹设置大量街灯以及雇佣人员巡逻使得夜晚少有犯罪和骚乱,伦敦的夜晚也有类似情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西欧海外活动获利的丰厚,为此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中街灯的燃料主要是蜡烛,从这角度来说,科学对街灯影响不大,且材料不能体现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可知该学者认为奴隶贸易是非洲人自己卖自己的同胞,这是在有意淡化欧洲人在奴隶贸易过程中的作用和罪恶。该学者还声称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非洲人口增长,是一种“侵略有功论”。综上可知该学者的观点掩盖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本质,A项正确;材料中该学者提及美洲高产作物引入非洲,不是单纯为了研究物种交流,而是为了借此说明欧洲的侵略对非洲“有功”。“肯定了美洲与非洲间的物种交流”并非材料学者观点的本质,排除B项;非洲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的评价带有偏见,并不客观,排除C项;“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暗含“三角贸易对非洲有益”的意思。而事实上,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严重的苦难。把美洲作物传入非洲归功于三角贸易过于牵强,宣称三角贸易对非洲“有益”,意在掩盖奴隶贸易的罪恶,是不恰当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0.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后欧洲。根据材料“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因富有逐渐进入上流社会,几乎把持了当时英国政治”可知,砂糖运送的洲际贸易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进入上流社会,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变动,C项正确;材料强调蔗糖贸易对英国上层社会影响,不是强调蔗糖消费平民化,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商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1.(1)基本情况:中世纪印度洋贸易在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下,成为连接亚欧非三洲的贸易中心;其贸易产品种类繁多;贸易通常通过阿拉伯中介人的多次传递而间接完成;贸易的参与者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来控制贸易,并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较成熟的贸易规则。
背景: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为印度洋贸易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支持;印度洋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贸易的繁荣提供了基础;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为航海和贸易提供了便利。
(2)变化:葡萄牙帝国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贸易格局,葡萄牙人通过武力征服和垄断贸易模式,获得了在印度洋的贸易优势;贸易模式从和平的商业竞争转变为武装贸易和垄断贸易;印度洋贸易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沟通了古老的印度洋贸易体系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体系。
(3)影响:促进了印度洋沿岸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贸易规则的完善和商业竞争的规范化。为欧洲国家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持,促进了欧洲国家向海外扩张的步伐。?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古时期(世界)。第一小问基本情况:根据材料一“7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印度洋贸易从地中海贸易的一翼跃为连接亚欧非三洲的中心”可知,中世纪印度洋贸易在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下,成为连接亚欧非三洲的贸易中心;根据材料一“印度洋贸易的产品十分丰富,主要有香料、瓷器、丝绸、黄金、象牙、宝石、玳瑁等”可知,其贸易产品种类繁多;根据“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印度洋贸易通常由阿拉伯中介人的多次传递而间接完成,直接贸易的成分相对较少”可知,贸易通常通过阿拉伯中介人的多次传递而间接完成;根据材料一“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等地的商人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较成熟的贸易规则,贸易的参与者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控制贸易”可知,贸易的参与者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来控制贸易,并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较成熟的贸易规则。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从政治上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为印度洋贸易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支持;从自然条件上看,印度洋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贸易的繁荣提供了基础;从技术上看,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为航海和贸易提供了便利。
(2)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开辟好望角航线后,不具备商品优势的葡萄牙帝国,通过武力征服取得对阿拉伯人的优势,从而卷入到印度洋贸易体系中”可知,葡萄牙帝国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贸易格局,葡萄牙人通过武力征服和垄断贸易模式,获得了在印度洋的贸易优势;根据材料一中“贸易的参与者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控制贸易”及材料二中“葡萄牙通过引入武装贸易和垄断贸易模式,垄断了东方航线,称霸印度洋”可知,贸易模式从和平的商业竞争转变为武装贸易和垄断贸易;根据材料一中“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印度洋贸易通常由阿拉伯中介人的多次传递而间接完成,直接贸易的成分相对较少”及材料二中“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地区的贸易活动,丰富了从亚洲运往欧洲的商品,沟通了古老的印度洋贸易体系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体系,为荷兰、英国等在印度洋的扩张奠定了基础”和所学可知,印度洋贸易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沟通了古老的印度洋贸易体系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体系。
(3)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从商品流通方面看,促进了印度洋沿岸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从贸易规则的发展上看,推动了贸易规则的完善和商业竞争的规范化;从欧洲国家的发展上看,为欧洲国家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持,促进了欧洲国家向海外扩张的步伐。
32.(1)特点:不同文明在各自的地域内独立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2)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孤立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全球贸易的扩大;引发了殖民扩张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和进步。
(3)有利因素: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不利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等问题。认识:对于当今世界文明发展,我们应该秉持开放包容、尊重多样性的态度,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世界。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可知,同文明在各自的地域内独立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根据“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可知,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在与讲求儒雅、平和、稳定、固守甚至是忍让、懦弱等东方文化精神相碰撞时,……西方文化的进攻就自然处于上风状态,为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精神基础”和所学可知,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引发了殖民扩张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和进步;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和全球贸易发展上来看,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孤立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贸易的扩大。
(3)本题为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世界。有利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不利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利因素包括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等问题。认识:根据材料三“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和所学可知,对于当今世界文明发展,我们应该秉持开放包容、尊重多样性的态度,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
33.(1)特点:人口迁出地广泛;持续时间较长;不同阶段的主要迁出地不同;主要迁往新大陆(美洲)。(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加强;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任答三点即可)
(3)表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任答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促进世界人口增长;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西班牙与葡萄牙大量人口移入拉美,其进程持续几个世纪。”可知,人口迁出地广泛;持续时间较长;根据材料“19世纪,西班牙、英国对外移民趋缓,爱尔兰和德意志成为重要移民输出地。19世纪末,相对落后的东欧和南欧又成为欧洲主要的移民输出地。”可知,不同阶段的主要迁出地不同;主要迁往新大陆(美洲)。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原因:根据材料“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的洲际交流加强,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欧洲的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根据材料“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可知,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3)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可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可知,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根据材料“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根据材料“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可知,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及所学可知,西欧商业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促进世界人口增长;根据材料“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及所学可知,西欧商业革命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有利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西欧商业革命促进了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