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8 09: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降落(jiànɡ) 撤离(chè) 停泊(pō)
B.凝重(níng) 接载(zǎi) 旗杆(gān)
C.旗帜(zhì) 移交(jiāo) 仪式(yí)
D.撰写(zhuàn) 渐染(jiàn) 绞刑(jiǎo)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B.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
C.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张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滨江道。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品味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3.下列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7时45分,广场上(  )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  )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在南海的夜幕中。
4.依次填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灯光 注目 终了 消逝
B.灯火 瞩目 终结 消失
C.灯光 瞩目 终结 消逝
D.灯火 注目 终了 消失
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邮轮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B.“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C.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D.淘气的孩子们去听窗,学会了这两句话,就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三、填空题
6.选词填空。
①4点30分,面色   (庄重 凝重 郑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4晚6时15分,象征英国   (管理 治理 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四、语言表达
7.为庆祝澳门回归21周年,兴华中学与联谊学校澳门的培正中学开展了交流活动,校学生会为培正中学写了一封贺信,贺信的主体部分有多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找出四处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得体,准确,流畅。
贺 信
培正中学:
回望过去,辉煌廿一载;放眼未来,精彩可期。岁月历经洗礼,今天的澳门已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值此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我谨代表校学生会向你校送上真挚的祝福,也愿我们两校能够永结连理,友谊之树常青。
兴华中学学生会
2020年12月5日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帝国末日
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关他参加香港1997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内容,最近被英国传媒公开。他在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香港《太阳报》报道了查尔斯日记的内容:一架英航747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告别仪式于傍晚时分在皇家游艇旁的“添马舰”上展开。彭定康离开港督府与随员告别后,在下午茶时借家人登上游艇。他们黯然神伤,若有所失。彭定康抱着港督府的英国国旗上船,那面国旗是送别他的礼物……
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我们出发到体育馆,在雨中参加豪华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毯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聆听彭定康令人动容的演说。我喉咙哽咽,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
在仪式进行中,我预感到当自己站起身讲话时,滂沱大雨就会倾盆而下。正如所料,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大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
经过一轮情绪起伏后,全身湿透的我第一时间返回游艇,在出发参加4000人的晚宴前先洗个澡。一如所料,当我浸在浴缸中时,烟花表演随即开始,在我整装待发时,表演亦已结束。盛大的晚宴上,我坐在中国外交部部长的身旁。在经过多轮祝酒后,我们离开宴会厅,等待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面,盘算着如何令双方不失面子。
在移交仪式每个细节的安排上,中国人也要争执一番。他们坚持要我走到一个房间拜会国家主席,英方上下对之强烈反对。最后我们同意折中方案,由我们分从两边进入一个房间,在中间碰头。
国家主席和他的亲信与我们(即外交大臣、国防参谋长与我)面对面而坐,宣读预先拟定的声明。我知道无可避免一定要回应,懊恼地左思右想,思量着说什么好,而又不会引发外交事件。我说了几句有关莎士比亚的轻松趣语,一行人就走向会展中心新翼的主礼堂——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
为了移交仪式,这个会场被改成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模样。我们发表演说后,江主席走到演讲来前发表讲话。此后,我们还要观看中国士兵上台,把英国国旗降下,升上中国国旗。在典礼结束时,我们合影留念,互相握手,然后从不同门口离去。我们就此离开。
码头上聚集了专程来送别的民众、彭定康的友人及前同僚。我紧随彭定康登上游艇,与他的几个女儿碰面,她们均非常激动及疲惫。“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徐徐驶离港口。我站在甲板上,一边眺望着缓缓远去的香港地平线上的景观,一边告诉自己,在同一年告别这一切以及我心爱的游艇,是好事。可能吧。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他节俭、朴素的表现。
B.查尔斯王子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管治的结束。
C.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疲惫的、沮丧的,同时带着对香港的留恋和对结束这一令其伤感场面的期盼,悄悄离去。
D.“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中的“定过神”“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说明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心神不定、沮丧的。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查尔斯的日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英国代表从英国启程前往香港参加交接仪式和离开香港的过程。
B.在查尔斯的眼中,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漫长”的,这从正面表现了他情绪的低落沮丧。
C.“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一句,充分说明查尔斯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
D.“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高度概括了香港交还给中国时这位王子的留恋。
10.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的含意?
11.本文中一再浓墨重彩写雨势,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第二段也写到了雨:“在蒙蒙细雨中, 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体会两文写“雨”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C.最后一段采用今昔对比的形式,陈述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说明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期盼之深,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D.“‘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13.文章中穿插一些写景句子,如“蒙蒙细雨中”“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等,对这些句子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A.渲染环境氛围,展现人物性格
B.烘托人物复杂沉重的心理,并推动交接仪式进程
C.借助现场景物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抒发作者苦闷心情。
D.描摹客观现实,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14.下列关于新闻消息的常识介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 A项,“泊”应读“bó”";B项,“载”应读“zài ";C无误;D项,“瞩”应读“zhǔ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B
【解析】【分析】A项,“ 日落仪式 ”有特定含义,应该加引号;B无误;C项,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引用内容属于句子的宾语;D项中先在书名号之间加顿号,然后去掉所有书名号,因为课程名称不能用书名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首先注意积累常用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其次认真分析文本语意,综合判断标点使用正误。
3.【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B项,“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表述有误,应是“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体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答案】4.B
5.C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填近义词的能力。对近义词的辨析,重点在于同中求异,从感彩、使用范围、使用对象等角度去区分。
(2)本题考查学生对引号的把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掌握引号的常见用法,比如表示引用,表示反语;表示特定称谓等等,结合语境分析即可。
题干中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4.灯光:指灯的光度。灯火:指燃烧着的灯烛等照明物,亦指照明物的火光。这里指照明物的火光渐渐昏暗,所以选用“灯火”。
瞩目:注视,惹眼的意思。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这里指世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所以选用“瞩目”。
终了:终了:指时间结束;完了。终结:最后结束。这里指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所以选用“终结”。
消失:是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这里指“不列颠尼亚”号很快驶离,所以选用“消失”。
故答案为:B。
5.A.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引号表示引用。
C.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D.引号表示讽刺。
故答案为:C。
6.【答案】凝重;管治
【解析】【分析】①“庄重”与“郑重”表示(言语或行为)不轻浮,不随便,多用来形容动词,作状语。“凝重”表示(表情、态度)的严肃,多用来形容名词,作定语。②“管理”的主体可以是社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治理”的主体的国家,政治色彩强烈。“管治”义为管辖统治。香港所属的国家不是英国,所以不能用“治理”,而“管理”主体宽泛,并不适合政治色彩强烈的场合,“管治”为管辖统治,属于政治概念,其主体不局限于管辖领域所属的国家,故选“管治”。
【点评】此为近义词辨析,需把握不同词语的含义与适用语境。
7.【答案】①“历经”放在“岁月”前;②在“周年”之后添加“之际”;③“我谨代表校学生会”改为“我校学生会”;④“你校”改为“贵校”;⑤“永结连理”改为“携手共进”。
【解析】【分析】本题中,“岁月经历洗礼”不恰当,结合上文,应该是澳门经过岁月的洗礼。故将“岁月”放置“经历”之后。“值此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不恰当,“值此……之际”为固定搭配,不能删除“之际”。“我谨代表校学生”中“校学生会”指代不明,故改为“我校学生会”。“你校”使用不当,此处应该用敬辞,改为“贵校”。“永结连理”使用不当,它特此结为夫妻,此处用于两个学校学生会之间不合适,故改为“携手共进”。
故答案为:①“历经”放在“岁月”前;②在“周年”之后添加“之际”;③“我谨代表校学生会”改为“我校学生会”;④“你校”改为“贵校”;⑤“永结连理”改为“携手共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得体就是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
【答案】8.A
9.A
10.①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自身地位被降低的表现;
②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殖民管治的结束。
11.两篇文章都通过对交接仪式当时的天气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在查尔斯王子看来,这场雨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能很好地表现他当时的心境。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
(4)本题考查新闻的文体特征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新闻中环境描写主要作用就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以及增强现场感的。
8.A.“这是他节俭、朴素的表现”错。结合原文“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 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可见应为“这是自身地位被降低的表现”。
故答案为:A。
9.B.“正面”错,感到“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漫长’的”应是“从侧面表现”。
C.“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理解不准确,此处表现了查尔斯的沮丧情绪。
D.“留恋”概括不准确,“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表达此时查尔斯是尴尬和无奈的。
故答案为:A。
10.“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说这句话时,查尔斯王子正坐在非头等舱,“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 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这说明自身地位被降低,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帝国的末日”的含义是,英帝国殖民管治的结束。查尔斯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
故答案为:①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自身地位被降低的表现;
②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殖民管治的结束。
11.查尔斯在日记中一再描写“雨势”与课文描写蒙蒙细雨,两者都属于环境描写,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中写“雨”的句子有“在雨中参加豪华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毯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大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这几处描写雨,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表现了查尔斯王子的复杂的心情;而《别了,“不列颠尼亚”》中描写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也同样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并且两则新闻中的“雨”都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故答案为:两篇文章都通过对交接仪式当时的天气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在查尔斯王子看来,这场雨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能很好地表现他当时的心境。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答案】12.D
13.B
14.B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作用的能力。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结构。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新闻消息常识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重在平时积累,特别是对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等要多用心记忆。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2.A.本文用类似“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侧重“再现”,“抒情的笔调”错误,也没有反映出“中国日益强大”。B.“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错误,“日落仪式”含义是“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落下。
C.“说明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期盼之深,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错误,“156年5个月零4天”,说明中国人民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文章最后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中国人民胜利的自豪之情。
故答案为:D。
13.A.“展现人物性格”错误,是烘托人物心情。B.“烘托人物复杂沉重的心理,并推动交接仪式进程”正确。
C.“抒发作者苦闷心情”与事实不符合,“苦闷心情”无中生有。
D.对“新闻的真实性”理解有误,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题干内容不属于新闻事实。
故答案为:B。
14.B.“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说法错误,消息写作中少发或者不发直接议论。故答案为: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