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8 09: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揪心(jiū)    支撑(chēng) 挫折(cuō) 新冠病毒(guàn)
B.骤然(zhòu) 旗帜(zhì) 罹难(lí) 血脉深情(mài)
C.铆劲(mǎo) 诠释(quán) 挑衅(xìn) 相濡以沫(rú)
D.储备(chǔ) 夯实(hāng) 累计(lěi) 乐观豁达(hu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B.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
C.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D.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总书记还先后赴北京、武汉、浙江、陕西等地____调研,就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及时作出部署。
②经过艰苦努力,武汉疫情扩散得到有效____,有效传染数开始直线下降。
③如同当年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一样,中国以沉痛的代价为全世界抗疫____了经验、赢得了时间。
A.考查    遏止    摸索
B.考察 遏制 摸索
C.考察 遏止 探索
D.考查 遏制 探索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多____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美好人性。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击“非典”时67岁的他____,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____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抒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李朝全《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曾散的《甘心》、李春雷的《三月正青春》等作品的主人公或为志愿者,或为心甘情愿奔赴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他们都是“90后”年轻人。由此我们真切地看到年轻一代在成长。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临危受命  老而弥坚
B.可歌可泣 临危不乱 老而弥坚
C.可悲可叹 临危不乱 历久弥新
D.可悲可叹 临危受命 历久弥新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B.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C.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D.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
B.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
C.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
D.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
三、语言表达
7.用不超过20个字概括下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科学家一再努力揭穿病毒起源的谣言。研究人员指出,如果病毒是基于计算模型而不是自然进化,其中一个指标——影响病毒“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的结合方式——会出现不同的变异。如果这些结合是经过设计的,它们将被优化,从而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似乎是在人类或类似人类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上选择的结果,它允许出现另一种最佳的结合方案。这是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基因工程产物的有力证据。这种病毒“刺突蛋白”的独特特性,是以前在“相关的β系beta冠状病毒属”中未曾出现的,这进一步证明这不是实验室产物。
8.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疫情严峻。对此,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了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基本遏制了疫情蔓延扩散的势头,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
请根据所给的对象及对联的上联,拟出下联。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的特点。
(1)对国家:
上联:运筹帷幄举国战疫待云开雾散
下联:   
(2)对医护人员:
上联:心忧华夏大地呕心沥血定驱瘟魔凭妙手
下联: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黑死病、霍乱、疟疾、流感、登革热、非典、埃博拉……在漫长而悲壮的缠斗中,多少生灵惨遭涂炭,多少文明因此毁灭。“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送葬的钟声几乎没有停止过衣鸣”……不同时空中,人类的悲伤与呐喊从未停息。学者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
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等防疫做法,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突出。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认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非常时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及时解疑释惑,拨开团团迷雾,向社会注入正能量。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选自《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材料二:
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2020年即将过半,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责任重。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唯有绷紧弦、加把劲、同心干,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选自《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兴衰史,也是一部漫长而悲壮的病毒史。
B.从疫情防控的实践来看,只要坚持科学防治,就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C.疫情像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
D.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洞察潜在的危机和不寻常事件,把防疫工作做在实处。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证明,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唯一路子。
B.中医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突出。因此,应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研制抗疫药剂的突破。
C.材料一最后举爱因斯坦的例子,意在说明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是我们应对严峻的病毒侵袭形势的“压舱石”。
D.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但我们在增强民族自信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反思和忧患意识。
11.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疫情后,各地政府依据本地区特点,制定了应对疫情的措施,以防疫情再次发生。
B.某地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
C.今年夏天,北方某地因防洪防灾方案不全面,后突降大暴雨造成当地受灾严重。
D.某地黑恶势力严重,当地政府重拳出击取得了重大成果。
1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13.“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依据文本,概括我们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核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是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出的深邃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摘自“人民网”《十九大精神百问》)
材料二:
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协调本国与他国的关系?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处世之道,不同的处世之道则反映出不同的文明底色。在此问题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中华文明“推己及人”的伦理法则,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内外有别”形成鲜明对比。这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文明分野,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关键之处。
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汲取中华文明所推崇的“推己及人”伦理法则。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原则强调自身利益至上的绝对地位,由此导致自由主义在国际观上的“内外有别”困境。反观中华文明,推己及人的实质是以他者为优先的伦理观念。以他者为优先的伦理观念反对强加于人的压迫姿态,进而形成了“反求诸己”的内敛性格,因而具有和平性与包容性,而不是自我中心主义的扩张性。更重要的是,推己及人使中华文明拥有了家国天下贯通一体的推演能力。西方自由主义无法将国家内部的治理原则推广到民族国家外部。这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家国天下”传统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华文明的家庭、国家与整个天下都奉行同样的治理原则,不仅家与国相连,而且国家与天下相通。
无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何种文化鸿沟,我们始终坚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走出自我至上的狭小世界,拥抱万物一体的宏阔境界,克服内外有别的西方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意义上无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自孙明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底色是什么?》)
材料三:
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大疫当前,更见患难真情。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时,中国将援助物资发往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不断给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
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联合国向最不发达国家开通运送医疗物资的“团结航班”;多国合作开展疫苗研发……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我们是团结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们是联合在一起的国家。”
疫情终有尽时,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需要不断作出解答。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互助、合作共赢,人类才能跨越重重险阻,共同开创光明的未来。
(摘自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符合各国利益。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中华文明精髓,体现了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的伟大智慧。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强加于人的压迫姿态持反对态度,强调和平与包容,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内敛性格。
D.大疫当前,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支持和援助,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推己及人”的伦理观念以他者为优先,这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与协调自我与他人、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
B.西方自由主义国家无法将其内部的治理原则推广到民族国家外部,这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文明底色密不可分。
C.尽管东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各种文化鸿沟,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D.抗疫期间,多国合作互助,携手前行,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16.结合材料,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 挫折(cuò) 新冠病毒(guān)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D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语境是命运共同体,强调祸福相关,利害一致,用“休戚相关”更合适。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 “考察”和“考查”分别强调“观察”和“检查”,
②“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结合“对方凌厉的攻势”分析,选用“遏制”。
③“摸索”,探索,寻求。“探索”,探寻求索。“摸索”偏重于对个人经验而言,常用于描述寻求个人经验不足的某事物的经验等;也只对于某种途径的寻求。“探索”多用于描述未知领域的规律寻求,多指大众皆无共同经验的事物;也只更深入的研究某一事物或领域。结合“光怪陆离的离奇现象”分析,用“探索”。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答案】4.A
5.A
6.B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可悲可叹:既怜悯又无奈。第一空修饰“闪光人物”,应选“可歌可泣”。
第二组,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临危不乱:面临危险心情不慌乱形容人在危机时刻能够从容面对。第二空根据语境“抗击‘非典’时67岁的他”,应选“临危受命”。
第三组,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仰之弥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第三空根据语境“他的品德”,应选“高山仰止”。
第四组,老而弥坚:人虽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第四空修饰“精神丰碑”,应选“老而弥坚”。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问题:
语序不当,名量性定语“一系列”应放在动词性定语“用……”之后,排除CD;
成分残缺,“再现”没有宾语,排除B;
搭配不当,“郑重”与“崇高感”搭配不当,排除BC。
故答案为:A。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括号前是钟南山、张定宇的介绍,衔接句承上启下,排除AD;
括号后是“主人公或为武汉过客成为志愿者、或为心甘情愿奔赴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这些是普通人,且比较多,排除C。
故答案为:B。
7.【答案】科学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是自然进化的。或者:科学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基因工程的产物。或者:科学家揭穿新型冠状病毒是实验室产物的谣言。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一共五句话。前三句为一部分,主要是通过研究假设,科学家一再努力揭穿病毒起源的谣言,不是基于计算模型而是自然进化;不是经过设计的;似乎是在人类或类似人类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上选择的结果。后两句为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实验室研究的意义:为新冠状肺炎不是实验室的产物提供证据或者证明。
综合起来所要表述的内容是“科学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是自然进化的”或者“科学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基因工程的产物”或者“科学家揭穿新型冠状病毒是实验室产物的谣言” 。
故答案为:科学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是自然进化的。或者:科学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基因工程的产物。或者:科学家揭穿新型冠状病毒是实验室产物的谣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字,其次,找到文中的总起句或者概括性较强的关键词,最后,进行高度概括,注意在概括的主要内容中不要出现过多细节性的语言文字。
8.【答案】(1)决胜千里全民防毒迎春暖花开
(2)情系天下百姓披肝沥胆必救苍生献真情
【解析】【分析】第一副对联是写给国家的。材料中讲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肆虐,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国家的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分析上联,“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举国”为全国;“战疫”为事件;“待云开雾散”为抗击疫情的效果,对未来的期待等。下联,结合事件、所写对象、期待等来写即可。第二副对联是写给医护人员的。材料提示“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等。分析上联,“华夏大地”表示范围;“呕心沥血”写出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定驱瘟魔凭妙手”为对未来的期望等。下联按照对联的要求来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 决胜千里全民防毒迎春暖花开
⑵ 情系天下百姓披肝沥胆必救苍生献真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此题已给出下联材料,只要按照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组合调整即可。
【答案】9.B
10.D
11.A
12.首先,指出人类对抗疫情的最有效的武器是科学;然后,具体分析中国抗疫实践中科学防治的成功经验;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再次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13.经验:科学防治;中药防疫;全民动员;专业理性。(答出三点即可)
教训:重大疫情防控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养成不够。(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注意对应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再组织语言,先回答文本的结构,再具体解释文本的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是“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坚持科学防治”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唯一路子”说法绝对。原文中只是说“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是重要一招,还有别的方法、路子,并非唯一。
B.“因此……”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并不能得出“应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研制抗疫药剂的突破”的结论。
C.“材料一最后举爱因斯坦的例子”错误,原文是“爱因斯坦曾说……”,这是引用,并非举例。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好,不如提前做好准备,不让问题发生。
A.“制定了应对疫情的措施,以防疫情再次发生”,这是提前做好准备,防治疫情再发。
B.“及时发现问题”表明问题已经出现,已经“拉了口子”。
C.“方案不全面”,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D.“黑恶势力严重”也是出了问题,属于“拉了口子”。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的第一段的关键句是: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这是文章的引子。第二段的关键句是: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这两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概括为:指出人类对抗疫情的最有效的武器是科学。
第三、四、五、六段讲述了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是如何利用科学来防治的成功经验。
最后一段,先是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然后用“压舱石”的比喻形象地强调科学在应对疫情时的重要性。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经验:
根据材料一,“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可以概括为科学防治。
“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可以概括为:中药防疫。
“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可以概括为:全民动员。
“非常时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可以概括为:专业理性。
教训:
可以根据材料二中第二段“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概括出答案。
【答案】14.C
15.D
16.①寻求共同的价值观,建成和睦的世界大家庭;②跨越文化鸿沟,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③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开创光明的未来。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找到题干语句在原文中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全文)及文章感情主旨分层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利用文中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 “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内敛性格”因果倒置。原文是“反观中华文明,推己及人的实质是以他者为优先的伦理观念。以他者为优先的伦理观念反对强加于人的压迫姿态,进而形成了‘反求诸己’的内敛性格,因而具有和平性与包容性”。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 “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分析有误。原文只是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只是引发广泛共鸣,并未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利用文中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以及习主席的话“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寻求共同的价值观,建成和睦的世界大家庭;
结合材料二中“无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何种文化鸿沟,我们始终坚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走出自我至上的狭小世界,拥抱万物一体的宏阔境界,克服内外有别的西方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意义上无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跨越文化鸿沟,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结合材料三中“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互助、合作共赢,人类才能跨越重重险阻,共同开创光明的未来”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开创光明的未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